每日上学,学生除了要穿着整齐的校服,干净的校鞋。从4月21日起,学生也需要在校服上佩戴国旗徽章。教育部表示,这项政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尤其,教导学生们为自己身为“马来西亚人”而感到自豪。
然而,政策一出便引起社会广泛讨论。最直接的质疑是,小小的国旗徽章,真的能培养我们的爱国精神吗?
首先,难以否认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受族群与宗教冲突所困扰。而此政策正是政府旨在对抗有心人士刻意从种族主义的角度炒作问题。即使民间一团和气,在危急时守望相助,在佳节时相互祝贺。但,有心人士为了捞取政治利益,还是会透过新闻和社交媒体等管道挑起社会矛盾。其中,更是频频针对国语是否流利的课题借题发挥。
然而,佩戴国旗徽章真的代表爱国吗?
有者质疑这流于形式,应该推行爱国教育。副教育部长黄家和解释,佩戴国旗徽章和爱国教育并非零和游戏,反而是可以双管齐下并行。也有者认为,经济不景气,人民勒紧腰带生活。这项政策虽非关钱财,却无形中加重家长的精神负担。对此,首相安华多少有点大家长的姿态表示,国旗徽章是教育部免费派送的,每位学生两枚,一枚使用,一枚备用,戴上便是了。
只是,我在想,马来西亚成立了62年,我们多少代人都曾经在每个星期的周会上唱国歌,诵读国家原则。到了大学,政府也规定学生学习国家原则等爱国教育内容。我们当学生时,的确对这些仪式和内容感到麻木。但是,随着我们离开校园,这些都成为青春记忆里面的一部分。未来的毕业生,提起自己的校园生活,肯定会回忆起这段天天穿戴国旗徽章的日子。
可是,爱国教育已经经历了多少代人了,为何我们还是很难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呢?还是,这是我们马来西亚人的自卑心作祟,成天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国家?
其实,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形成历史。有的国家是同一血缘、语言及文化组成的,成立也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的国家是透过革命和战争等流血换来和平,向殖民者争取到独立。这些不同国家的建国历史和神话,都会影响一个国家国民的自我认同。
回到马来西亚,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我国是透过和平谈判成立这个国家的,而我们正是这样成为国家的一份子。而今天,我们国家也在和平中实现政党轮替的民主制度。这样的案例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我们也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作为马来西亚人,我们在种族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面临许多独特的挑战。虽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份产生疑问,但我们要认识到,身为马来西亚的一员,只有通过合作与共融,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作为国家需要去学习的文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时代,身边的人和文化越来越多元化,也越来越多不同的朋友加入我们的社会。我们必须更加学习如何去包容,而不是视他人为外来者,不应该将自己视作“外来者”,因为这对任何人都不公平。
爱国不仅仅是佩戴国旗徽章那么简单。真正的爱国,应该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行动中,尤其是在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如何维护族群和谐上。我们每个人都应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体现对国家的热爱与责任,共创一个包容、和谐的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