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评量方式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社会发展,而让人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考试是服务于教育的,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手段,在检测知识层面和为社会选拔人才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往往因为考试设计不当,乖离了考试的功能与教育的目的。rmzt web page pic 040

戴佑源校长举例,校内曾有一位学生因为压力太大而无法参与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后来重读一年高中二,最后考试成绩亮眼,所以正确地认识考试甚为重要。


当我们无法改变考试制度的时候,如何更好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降低学习压力?


两位校长(戴佑源和冯国超)皆表示,要加入形成性评量才能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瓜拉庇劳中华国民型中学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每个班级设立一个小型的讲座台,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多加演练。山打根育源中学自2011年开始调整评分标准,70%为笔试,30%为非笔试,校长希望未来在形成性评量和终结性评量上可以做到各占50%。


评量应多元化

“芬兰没有考试,但是有其机制;很多国家还找不到可以替代考试的评量方式。目前,我们要做的是颠覆传统评量方式。”


郭荣锦博士指出,评量应该多元化。除了选择题与开放题,还可以将实验甚至游戏融入评量里,有针对性地契合相关功能来使用。


他认为传统考试过于静态,难以评估学生的创意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软实力。有别于传统的静态考试,由麻省理工大学教学系统研究室开创的“嬉戏评价系统”(Playful Assessment),为评价系统注入游戏的元素,在动态的学习项目中对学生进行评估。



考试是一种学习性的评价。考试的重点不是考什么,而是学什么。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考试是学习与教学的其中一种驱动力,但是,考试成绩只能作为能力的一个参考,不能代表学习或教学的态度。教与学的真意,还有生命的真意,想必不是一张成绩单可以诠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