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的前瞻与挑战
讲演:饶仁毅、笔录:黄巧琴
当我们要谈华教的前瞻与未来时,必须先了解马来西亚华教的历史演变及现况,并对一些目前所发生的现象做出分析。唯有如此,才能有计划地面对种种的危机与挑战。
华教历史可从中国古代开始追溯。中国古时士农工商的社会阶级,重视文人,唯有读书方能出人头地的观念,使到华族对教育非常重视。当时民间都是自动自发办私塾学校,办教育成为一种义务,没有把办教育变成谋私利的工具。这种无私的精神,由子孙们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
先贤自发办校
先贤南渡来马,也把这种精神带来马来西亚。独立之前,英殖民政府重视教会学校,对华校采取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但在先贤们的自动自发下,华校办了一间又一间,从小学、中学到南洋大学,印证了马来西亚华人创办学校以承传文化所秉持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段期间,几乎所有华校都是民办的。虽然创办华校的功劳来自先贤,但华校不是私立学校,不是私人资产,而是属于众人,这也是华校的特色之一。
1957年独立后,政府制度化管理华小,董事会成为负责管理学校的单位。董事虽然负责管理学校,但却又不是学校的主人,而是受地方居民所委托来管理或经营华小的人士。因此,董事有责任及义务发展学校软硬体设备,将学校固有的优良传统及风气传承下去。如果董事没有做好自己的本分,他将辜负华社所托,同时若因此而使学校变质或关闭将会受到社会人士的谴责。
法令威胁董事会主权
从独立后到今天,华小董事会的组织形态确实有所不同。这点我们可从独中董事会与华小董事会的差别上看出。独中董事会兼负发展与管理学校的重责,是学校的支柱。但华小董事会自1972年华小教职员们被纳入政府公务员制度后,权力被大幅度削减,限制了董事会的发展,但这并不能改变董事会作为华小拥有者的法律地位。这可从《1996年教育法令》条文中也承认董事会是管理华小的单位看出。
1958年以前,华小董事会的成员是由赞助人大会中选出或由创办组织委托。《1961年教育法令》下所制定的董事会条例规定,华小董事会成员从学校赞助人、学生家长、校友和信托人中选出各3位代表,加上教育部长所委任的3位代表,共15位为法定人数。
1961年后,华文小学改称为国民型小学,学校行政、教师津贴、教科书及考试等事项一概统一由教育部制定。而《1961年教育法令》更是接纳《1960年拉曼达立报告书》的建议,使“最终目标”——国语成为主要的教学媒介语更加明显与具体。该法令第21条(2)规定教育部长有权在适当时候把国民型华小改为国民小学。《1972年教育(修正)法令》在《1961年教育法令》增添的第26条(A)授权教育部长可以随时解散学校董事会。这些法令条文企图剥夺董事会主权,使华小的发展面对更严峻的考验。
但以上种种不利华教发展的法令,由于受到华社不断地大力反对而无法在华小实施。我国政府也清楚知道,董事会的存在是华社的底线,不能被废除。董事会就好像是一条红线,一条华社无法容忍别人跨越的红线,任何企图废除华小董事会的行动将受到华社激烈的对抗。为此,《1961年教育法令》第26条(A)没有出现在《1996年教育法令》里。
董事须醒觉
政府了解华社对董事会的重视,没有强硬地把董事会废除,而是把这个组织边缘化,逐步侵蚀董事会的主权。让这条红线逐渐变淡,变粉红、变浅红色,甚至有一天变成透明,让有关当局可以轻易越界,解散华小董事会。这也像温水煮青蛙的方法。用温水煮青蛙,青蛙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觉得很舒服,在逐渐加温的水中没有察觉任何异状。直到水滚了,青蛙已经被煮熟了。让我们回顾政府这些年来对华教采取的不利行动:最终目标、华小高职事件、3M制新课程、宏愿学校、数理英化、华小师资缺乏、临教不足等问题,显示出政府欲使华小变质的决心,一而再地试探华社的底线,企图攻破华小的最后防线。
今天,在新的董事会条例还没公布前,我们必须以旧的条例作标准。事实上,教育部在几年前就已经草拟了新的董事会条例,但至今还未公布。至于董事会新条例会否影响董事会目前的组织结构与地位,是我们必须密切留意及提防的。
今天只要政府还承认华小董事会的存在,就不能说董事会没有权力。华小绝大部分的校产都是董事会筹款建起来的,政府没办法把这些校产变成政府的资产,因此政府没法否认董事会实实在在掌握着学校的主权这项事实,能做的就只有慢慢地削弱董事会的权力,例如在食堂招标的课题上把董事会边缘化,或是利诱董事会加入宏愿学校等动作。这种逐步侵蚀董事主权的行动造成华小董事会的主权只停留在硬体建设上,软体设备实际上已无权力干涉,这点可从数理英化教学上看出。
与友族达致共识
在认清华小董事会现况后,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首先董事必须觉醒,不能再处于冬眠状态。董事会应配合各州董联会及董总的行动,发挥董事会的主权。但,必须了解的是,马来西亚是一个由多元民族及文化所组成的国家,我们任何的争取行动不能只停留在单一民族,而是必须在与友族们达到共识下进行。在民主国家里,任何少数民族的语文和文化是基本人权,因此我们须让友族们认同我们捍卫母语教育的基本权,而不是在对立的情况下斗争。
目前华小已开始获得友族同胞的认同,超过6万友族学生在华小就读。董总也积极地与友族文教工作者进行更紧密的交流,2005年12月在董教总教育中心举办的“反对数理英化大会”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当天出席的有全国三大民族的学术组织,大家都认同我们捍卫母语教育的权力。我们生为马来西亚子民,自当热爱国文,但我们极力捍卫我们的文化传统,并强调接受母语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唯有在全国各族人民能接受这种理念的时候,我们的争取就有成功的一天。
从各项实验中证明,以母语教学是传达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只要学生在小学掌握了巩固的基础,在他往后继续高等教育的生涯,语文不会是一个严重的障碍。坚持华文教育不只是因为要学华文,而是学生能在学习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全人格。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各国也掀起了学习华文的热潮,这是一件好事。基于目前的客观形势,加上董事的主观醒觉,配合友族的接受谅解,我相信华文教育终能在我国国土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