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70年大事纪要(1954年-2024年)
- 1954-1960
- 1961-1970
- 1971-1980
- 1981-1990
- 1991-2000
- 2001-2005
- 2006-2010
- 2011-2014
- 2015-2018
- 2019-2022
- 2023-2024
1954年
|
|||
华社向联合邦政府呈教育备忘录
|
|||
![]() |
3月,董教总联合马华公会华文教育中央委员会,向政府提呈马来亚联合邦华文教育问题备忘录。 | ||
董总成立
|
|||
![]() |
8月22日,马来亚联合邦各州华校董事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由雪兰莪、森美兰、吉兰丹、槟城、马六甲、柔佛及霹雳州代表出席的大会,一致通过成立马来亚联合邦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并通过章程。同时选出雪兰莪州领导人为第一届主席兼财政,霹雳州、槟城州、森美兰州及马六甲州为常务委员州。
|
||
在华校开设英文班事件
|
|||
![]() |
9月,政府发表《1954年67号教育白皮书》,建议在华校开设以英文为媒介的“英文班”。由董教总与马华公会三大机构所组成的“马华中央教育委员会”坚决反对,有关建议终于不能推行。 | ||
1955年
|
|||
马六甲会谈
|
|||
![]() |
1月,董教总、马华公会及巫统举行联席会议,以讨论联盟竞选之教育政纲。会议决定,联盟之政策,将不摧残任何民族文化,并在竞选胜利后检讨《1952年教育法令》。至于华校教师会方面,同意暂时不提出华文应列为官方语文之要求。
|
||
1956年
|
|||
南洋大学开课
|
|||
![]() |
3月15日,南洋大学举行开学典礼,3月30日正式上课。 | ||
争取公民权代表大会
|
|||
![]() |
4月,“全马华人注册社团代表争取公民权大会”一致通过对宪制最低要求:(1)凡在马来亚出生之男女,均为马来亚当然公民;(2)外地来马居住满五年者,得申请为公民,免语言考试;(3)列华、巫、印文为官方语文;(4)凡属马来亚之公民,其权利与义务一律平等。 | ||
《拉萨报告书》
|
|||
![]() |
5月,董教总向教育部长表示,反对《1956年拉萨报告书》第2章第12条所阐明的“最终目标”,即最终要以国语作为各源流学校之主要教学媒介。 | ||
英文作为公共考试语文媒介
|
|||
![]() |
董教总反对通过以英文作为公共考试的媒介来迫使华、印文学校变质的意图。 | ||
火炬运动
|
|||
![]() |
11月,为纠正当局推行为“适龄学童总登记”的“火炬运动”所产生的弊端,华、印教育界人士呼吁家长送子女进母语学校就读。 | ||
1957年
|
|||
《1957年教育法令》
|
|||
![]() |
3月,国会通过《1957年教育法令》。 | ||
华文中学全津谈判
|
|||
![]() |
5月,三大机构联合设立十五人小组负责与政府谈判有关无条件增加华文中学津贴问题的准备工作。有关交涉金原则为:(1)各项考试,应以所习媒介语文作答;(2)教师之薪金制应先明白宣布;(3)董事主权应有确切的保障;(4)课程纲要,须符合华校传统精神;(5)华文中学应得自由发展的机会;(6)华校原有的行政组织应予保存;(7)承认现任教师之资格。 | ||
罢课学潮
|
|||
![]() |
11月,全国华文中学发生罢课学潮,反对政府驱逐超龄生措施、反对华文中学改制以及反对只以英文作为公共考试媒介。 | ||
华文小学接受政府给予全部津贴
|
|||
![]() |
11月,三大机构宣布全国华小可以申请接受政府给予全部津贴,无条件成为标准型小学。 | ||
1958年
|
|||
华小成为全津贴学校
|
|||
![]() |
华小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获得政府给予全部津贴。 | ||
华文教育大会
|
|||
![]() |
9月,全马华文教育大会在怡保召开,这是独立后华文教育界大集会。大会通过两项议案:(1)以大会名义致备忘录予联盟政党,请在明年大选政纲内,列华文为官方语文;(2)若政府坚持以官方语文为考试媒介,则请政府即刻列华文为官方语文。 | ||
教总大厦落成
|
|||
![]() |
11月,教总大厦落成。 | ||
1959年
|
|||
华文教育大会
|
|||
![]() |
4月,马来亚联合邦全国华文教育大会顺利召开。出席大会代表包括董总、教总、马华公会,以及华人注册社团和学校代表共963个单位。大会一致通过华人对教育之总要求,主要包括:(1)各民族教育均以母语母文为主要媒介;(2)各民族学校教育一律平等;(3)政府应设立华文教育咨询委员会,由华文教育代表性机构委派代表参加,协助政府解决有关华文教育诸问题;(4)请政府对目前华文中学津贴,即行增加100%。 | ||
1960年
|
|||
《拉曼达立报告书》
|
|||
![]() |
8月,《1960年教育检讨报告书》(或称《拉曼达立报告书》)正式发表,建议华文中学改制,否则不予津贴。 | ||
反对华文中学改制
|
|||
![]() |
华社表示不接受《拉曼达立报告书》。坚决反对该报告书(1)将华文中学改为英文中学,然后,再改为马来文中学的意图;(2)对小学,则规定教育部长有权在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把国民型小学改为国民小学。 |
1961年
|
||
林连玉先生被褫夺公民权
|
||
![]() |
8月,教总主席林连玉先生的公民权被政府褫夺,教师注册证也随着被取消。 | |
《1961年教育法令》
|
||
![]() |
10月,在华社强烈反对华文中学改制声中,国会通过《1961年教育法令》。 | |
1962年
|
||
华文中学改制
|
||
![]() |
大部分华文中学接受改制,16所不接受政府津贴,不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变成“华文独立中学”。 | |
严元章被禁止入境
|
||
![]() |
9月,教总教育顾问严元章被政府永远禁止入境,至1993年方解禁。 | |
1963年
|
||
《回忆片片录》被禁
|
||
![]() |
8月,林连玉著作《回忆片片录》被禁。 | |
1964年
|
||
升中学考试废除
|
||
![]() |
政府废除中学入学考试,小学六年级学生自动升入中学。政府这项决定,使当时的华文独立中学学生来源大受影响。 | |
1965年
|
||
南大改制
|
||
![]() |
6月初,新加坡政府与南大理事会对南洋大学主权达成正式协议。南洋大学主权,实际上已落入新加坡政府手中。翌年南大改制,进一步丧失作为华文教育最高学府的特质。 | |
“马来西亚华人注册社团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委员会”成立,向东姑呈备忘录
|
||
![]() |
8月7日,“马来西亚华人注册社团代表大会”召开,全国40余个社团一致议决成立“马来西亚华人注册社团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委员会”,教总沈慕羽先生出任主席一职。11月4日,“马来西亚华人注册社团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委员会”提呈《为争取华文地位向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呈送备忘录》。 | |
1966年
|
||
“华教工作委员会”成立
|
||
![]() |
11月,董教总成立“华教工作委员会”。 | |
沈慕羽被马华公会开除党籍
|
||
![]() |
10月,沈慕羽因争取华文为官方语文事被马华公会开除党籍。 | |
1967年
|
||
《国语法令》通过
|
||
![]() |
3月,国会通过《国语法令》,规定马来文为惟一官方语文。 | |
禁止独中生出国深造
|
||
![]() |
11月,教育部宣布没有剑桥高级文凭(H.S.C)或联合邦教育文凭(M.C.E)之中学生(包括华校生)不准出国深造,意图断绝华文独中生出国深造之路。董教总除坚决反对外,更决定在本地创办华文大学以解决上述难题。 | |
1968年
|
||
倡办独大
|
||
![]() |
董教总及全国华教人士决定创办独立大学。独大发起人大会通过成立大学筹委会,并发表宣言及独立大学计划大纲草案。全国支持创办独立大学的运动风起云涌。7月,马华公会倡议的拉曼学院获批准设立。 | |
独中被指共党渗透事件
|
||
![]() |
7月,20所独中因被政府指遭共党渗透,面临被关闭危机。 | |
1969年
|
||
独立大学有限公司获准注册
|
||
![]() |
5月,独立大学有限公司之注册,在全国大选投票前夕,获当局批准。 | |
1970年
|
||
西马和沙巴州英小改为马来小学
|
||
![]() |
西马和沙巴州的英文小学开自一年级始逐年改以国语作为非语文科目教学媒介语。 |
1971年
|
|
沈慕羽被捕
|
|
![]() |
2月,教总主席沈慕羽出席在怡保举行的华人团结大会上演说后被捕。 |
《大学及大专学院法令》
|
|
![]() |
3月,国家宪报公布《大学及大专学院法令》,在这项法令下创办大学或学院,需获得最高元首之恩准。 |
华文教育大会反对《阿兹报告书》
|
|
![]() |
12月4日,董教总联合马华公会华文教育中央委员会主催召开全国华校董教代表大会。大会强烈反对《阿兹报告书》(Laporan Aziz)取消学校董事部之建议。第二天(12月5日),教育部长胡申翁在语文出版局接见董教总与马华公会二百余名代表。他表明政府要重组学校董事部而非废除学校董事部。学校董事部除了“雇佣”及“解雇”的权利外,其他权利照旧。 |
1972年
|
|
《1972年教育修正法令》
|
|
![]() |
1月,国会通过《1972年教育修正法令》,在《1961年教育法令》内增添第26A条款,授权教育部长解散接受全津贴学校董事会。 |
实施“阿兹薪金制”
|
|
![]() |
大部分华小教师参加阿兹薪金制,成为政府雇员。 |
1973年
|
|
独中复兴运动
|
|
![]() |
4月,在霹雳州华校董事联合会的推动下,霹雳州发起独中复兴运动,并展开筹募一百万元独中发展基金。这项复兴运动后来发展到全国,各地掀起支持独中的热潮。 |
林晃昇任董总主席
|
|
![]() |
5月,林晃昇获选出任董总主席职。 |
《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
|
|
![]() |
12月,董教总成立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发表《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提出华文独中为完成十二年基本母语教育,发扬中华文化的堡垒等使命;在总的办学方针方面,明确地提出了坚持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重视国语和英文的教学、保持华文独中数理科目之优越性、不以政府考试为主要办学目标等。 |
筹募全国独中发展基金
|
|
![]() |
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发动筹募全国华文独中发展基金运动。这项运动共筹得一百余万元,作为支持“统一课程编委会”、“统一考试委员会”,举办教学研讨会、促进教学研习之种种设备等费用。 |
“全国发展华文独中运动大会”
|
|
![]() |
12月16日,董教总等华团召开“全国发展华文独中运动大会”。大会议决: |
(一) 以大会名义致函全国各有关机构,吁请:(1)董事会应确保不放弃学校之主权;(2)家长教师协会须确保学生接受母语教育;(3)校友会须作以上两项之后盾;(4)教师团体须为发扬母语教育而努力;(5)各地董事联合会须加强组织与联系维护母语教育;(6)三大机构须督导全国社团及各阶层人士争取华教地位及设法确保华小永不变质。 | |
(二) 以大会名义通电政府要求确保华小永不变质。 | |
(三) 呼吁全国社团热烈响应确保华小永不变质,并通电政府以表达华人之愿望。 | |
1974年
|
|
“独立学院”计划被政府拒绝
|
|
![]() |
独立大学有限公司呈“独立学院”计划申请书于5月25日被政府拒绝。 |
马哈迪出任教育部长
|
|
![]() |
9月,马哈迪出任教育部长。董教总、校友会及华团代表大会议决向以马哈迪为首的“内阁教育检讨委员会”提呈备忘录。 |
南大停办特别入学考试
|
|
![]() |
改制后的南洋大学停止招收大马学生。 |
1975年
|
|
呈内阁教育检讨委员会备忘录
|
|
![]() |
1月,全国华人注册社团向“内阁教育检讨委员会”提呈备忘录。有关备忘录基于我国宪法与联合国大会宪章及基本人权,要求政府废除《1961年教育法令》第21条(2)以确保华小永不变质。此外,也要求政府将华文中学纳入津贴范畴中,准许创办华文高等学府等。备忘录获得全国三千多个华团签盖支持。马华公会则提呈另一份《检讨马来西亚教育制度备忘录》(简称《马华教育备忘录》)。 |
举办独中统一考试
|
|
![]() |
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决定主办第1届统一考试,获得全国独中热烈支持。惟在积极筹备之际,教育部长马哈迪要求取消,理由是制造另一教育体系,破坏国民团结,对国家没有利益。由于事关重大,独中工委会召集全国华教团体代表大会共商对策。大会通过下列议决案:(1)1975年度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统一考试在没触犯任何法令情况下,如期举行;(2)授权董教总与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和对话,寻求圆满解决方案。第1届全国独中统一考试终于排除万难如期在年底成功举行。 |
1976年
|
|
西马和沙巴英文中学改为国民中学
|
|
![]() |
西马和沙巴英文中学从初中一起改用国语作为各非语文科目教学媒介。 |
第1届全国华文独立中学行政人员研讨会
|
|
![]() |
11月,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主办“第1届全国独中行政人员研讨会”,通过集思广益,制订振兴独中方案。 |
成立发展华小工委会及捍卫董事会职权
|
|
![]() |
12月19日,董总各州联席会议议决各州设立发展华小工委会,拟订实施方案以达致维护及发展华小的使命,一俟时机成熟,成立一个“全国发展华小工委会”。1977年,教育部依据《1961年教育法令》第26条A要求解散政府全津学校董事部。董总代表于3月6日召集紧急大会。有关大会议决:(1)吁请政府撤销已发出有关解散董事部之公函;(2)坚决维护董事部之职权,吁请政府废除《1961年教育法令》第26条A项之条文;(3)坚决维护华小永不变质,吁请政府废除《1961年教育法令》第21条(2)之条文;(4)重申支持华团教育备忘录之总要求;(5)呈函首相及教育部长表达华裔公民之愿望;(6)成立一个全国发展华文小学工委会,负责在全国各地推动维护发展华小工作。有关事件经过董教总代表与首相拿督胡申翁谈商之后,经肯定董事部之组织、职权与任务,同时促请教育部在委派校长前一个月须将人选征询董事部之同意等等。 |
1977年
|
|
四千华团响应独大签盖运动
|
|
![]() |
独立大学有限公司发动全国华团签盖请愿书,向最高元首申请创办独立大学。总共有四千多个华团响应。 |
砂州英小开始改为马来小学
|
|
![]() |
砂劳越英文小学开始逐渐被改为马来小学。 |
1978年
|
|
教育部长拒绝独立大学之创办
|
|
![]() |
1月,慕沙希淡出任教育部长,过后宣布政府拒绝批准独立大学之创办。 |
“全国华人注册社团代表大会”受阻召开
|
|
![]() |
独大签盖社团大会筹委会召开“全国华人注册社团代表大会”遭吉隆坡警长引内安法令禁止。独大理事会紧急会议致电首相提出强烈抗议,并决定采取其他有效步骤,继续争取独大的创办。 |
一人一元独大法律基金运动
|
|
![]() |
11月,独立大学有限公司发动筹募独大一人一元法律基金运动,准备起诉政府拒绝独大的创办。 |
1979年
|
|
最高元首拒绝创办独大的申请
|
|
![]() |
最高元首通过首相署正式覆函独大有限公司理事会,拒绝创办独大的申请。 |
第2届全国华文独立中学行政人员研讨会
|
|
![]() |
4月,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主办“第2届全国独中行政人员研讨会”,这届研讨会针对数理课本的媒介语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
《内阁教育检讨委员会报告书》
|
|
![]() |
《内阁教育检讨委员会报告书》(《马哈迪教育报告书》)12月14日发表,对私立学校(包括独中)提出种种的限制。 |
1980年
|
|
独大入禀高庭起诉政府
|
|
![]() |
9月16日,独立大学有限公司正式入禀吉隆坡高庭,就独大的创办遭拒绝事件,起诉政府,并聘请英国迈克贝洛女皇律师前来办理有关案件。 |
3M新课程试行
|
|
![]() |
教育部宣布1982年起在我国小学试行及1983年全面实施注重读、写、算的3M新课程。 |
南大关闭
|
|
![]() |
4月5日新大与南大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4月21日,大马九个工商文教团体代表,包括董总,发表声明,对南大理事会将南大拱手让出,接受南大并入新大,感到非常失望和遗憾。 |
1981年
|
|
华社对3M制的四点要求
|
|
![]() |
董教总召开华人文教团体紧急座谈会讨论小学新课程问题,并向教育部长提呈一份备忘录,提出具体建议。华社对有关实施3M制的四项基本要求为: |
(1) 华小所有教材及参考资料,除国文及英文科外,必须以华文编写; | |
(2) 除国文及英文科外,华小各科必须以华语、华文作为教学及考试媒介; | |
(3) 华小的人文环境、道德教育和音乐科必须反映华人的文化特征; | |
(4) 增加英文教导时间。 | |
独大败诉
|
|
![]() |
独大诉讼案在吉隆坡开审,经过九天聆审结果,法官保留判词。11月7日,高庭法官宣判独大败诉。 |
1982年
|
|
反对实施3M新课程
|
|
![]() |
政府实施3M制,华小除华文、数学教材使用华文媒介外,其他科目均用国语编写,歌曲一半是马来歌,另一半是翻译自马来歌曲的华语歌曲。华社一致认为这是华小变质的前奏。有关事件在董教总、华团、朝野政党的强烈反对及加影育华小学和士毛月新村华小罢课的共同争取下,首相出面再三保证政府无意使华小变质,教育部也相应纠正了一些不利华小的偏差。有关问题暂时获得解决。 |
独大官司
|
|
![]() |
7月6日,独大案件上诉联邦法院由五位法官审讯,联邦法院以四对一的多数票判决驳回独大上诉案。四位法官之判词指倡议之独大倘若设立属公共机构,无权使用华文作为官方用途。惟一的华籍法官之判词则采相反意见认为独大的设立不是公共机构,使用华文并无违反宪法。联邦法院并指示独大案件不准上诉英国枢密院,理由是它关系到宪法问题。独立大学有限公司针对联邦法院宣判独大败诉,同日发表声明表示将站稳民族的立场,继续寻求各种宪制的途径,以争取实现创办高等学府的民族愿望。 |
吉隆坡大蓝图
|
|
![]() |
董教总针对“吉隆坡大蓝图草案”有关教育与文化部分向当局提呈备忘录,促请当局多建华小以应需求。 |
“三结合”参政概念
|
|
![]() |
一些华教人士基于“三结合”概念,以个人身份加入国阵的华基政党民政党,并参加国会选举。 |
1983年
|
|
小学实行3M新课程
|
|
![]() |
各源流小学全面实行3M新课程。 |
第3届全国华文独立中学行政人员研讨会
|
|
![]() |
7月,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主办“第3届全国独中行政人员研讨会”。研讨会主要针对《独中建议书》实施十年后作总检讨。独中工委会向大会提呈了三份珍贵的调查报告,即《华文独中学生意见调查分析报告》;《全国华文独中资料调查综合报告》;《独中建议书实施十年之检讨报告》。有关报告对深入研讨独中的使命及办学方针提供了充实的资料。 |
独大高等教育升学辅导处成立
|
|
![]() |
独立大学有限公司设立高等教育升学辅导处,为有志前往海外深造的独中生提供咨询及辅导工作。 |
《国家文化备忘录》
|
|
![]() |
全国十五个主要华团(包括董教总)联合向文青体育部提呈《国家文化备忘录》,要求平等对待各族语言文化。 |
1984年
|
|
再筹全国独中发展基金
|
|
![]() |
4月,董教总独中工委会第二度发动筹募全国华文独中发展基金,以推动各项有利独中发展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主办统一考试、编纂统一课本、出版辅导读物、收集教育资料、展开师资培训计划、发放奖贷学金、主办各项研讨会等。此外,也策划兴建行政楼,增设语文训练中心及资料中心。 |
教总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
|
![]() |
教总设立教育研究中心,收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的资料,并作系统性的分析和归类。 |
独中工委会征求常年赞
|
|
![]() |
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发动征求独中发展基金常年赞助人运动。其宗旨在于集合群众力量支持独中发展基金,提供固定的常年捐献,使基金不断充实。 |
华小集会用语事件
|
|
![]() |
10月10日,联邦直辖区教育局长通令区内华小举行一切集会如周会、结业典礼及运动会等都必须用国语进行,引起华社群起抗议。11月7日,教总副主席陆庭谕老师针对有关事件在教育部静坐抗议。11月8日晚,雪隆华小三机构举行紧急联席抗议大会并向教育部长提呈备忘录。有关备忘录重申华小的教学、教材、考试及行政媒介和集会用语必须是华文华语,这是天经地义的,是丝毫不可妥协的。在华社的强烈反对,董教总配合各党团的团结一致争取下,有关当局于11月10日宣布收回成命。 |
1985年
|
|
吉兰丹中华独中复兴运动
|
|
![]() |
1月18日,丹中召开赞助人大会,在董教总派员列席、丹州华团支持,以及丹中董、家、教及校友会的努力下,大会通过成立“吉兰丹中华独中复兴委员会”,展开了丹中复兴运动。第一批38位学生于4月8日送到巴生中华独中寄读一年。12月,董事会购置8依格校地。1986年1月3日,129名初一及初二的学生在哥打韦鲁租赁临时校舍(一幢三间店面两层半的建筑物)上课。 |
关心子女教育运动
|
|
![]() |
霹雳州董联会率先展开州内意义深长的关心子女教育运动,其后雪隆董联会于1986年6月也推动州内各地进行这项活动。 |
统考语文媒介论争
|
|
![]() |
年初由统考委员会提出1986年开始,高中统考非语文科逐步统一以华文出题的建议,这项建议尚未在独中工委会通过前,却因报章的渲染,形成公开争论的局面。 |
《全国华团联合宣言》
|
|
![]() |
10月12日,27个全国性华团发表《全国华团联合宣言》,以民主人权及多元文化的角度,从政、经、文、教与社会五大领域提出主张与诉求。 |
反对“综合学校”计划
|
|
![]() |
8月5日,教育部长拿督阿都拉巴达威宣布将于1986年试行“综合学校”计划,因这项计划将可能导致华小变质,引起华社的强烈反对。董教总通过信件与副部长对话及提呈备忘录,并于11月3日主办“综合学校研讨会”,召集18所被选为试验的华小、全国华校董家教、校友会及关心华教人士,一致通过反对这项计划。 |
董教总与回教党对话
|
|
![]() |
9月29日,受回教党来函邀约,董教总与回教党代表于教总大厦,进行对话交流,双方汇报了各自的教育主张。 |
接纳“学生交融团结计划”
|
|
![]() |
11月7日,董教总与教育部针对“综合学校”计划进行交流,在会议前一天董教总收到教育部交来“学生交融计划指南”(Buku Panduan Rancangan Intergrasi Murid - Murid )草案。经过会议交流,董教总在确认最终导致华、淡小学变质的综合学校计划已不存在,同时在教育部长拿督阿都拉巴达威的让步、道歉及修改了这份指南的字眼,变成“学生交融团结计划”( Rancangan Intergrasi Murid - Murid Untuk Perpanduan),双方达成协议,董教总原则上同意这项计划的推行。 |
独中初三学生被阻参加初级文凭考试事件
|
|
![]() |
12月初,教育部副部长林良实宣布自1986年始,教育部将阻止独中初三学生报考初级教育文凭考试。1月8日,董教总向教长呈上备忘录。 |
林连玉先生逝世
|
|
![]() |
12月18日,教总前主席林连玉先生与世长辞。由15华团组成的治丧委员会将林连玉先生的遗灵停放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万人前来瞻仰致敬。12月21日出殡行列长达一里,绕市区游行五公里,安葬吉隆坡福建义山之原。随后并成立林连玉基金委员会。1986年1月19日,华团在雪华堂举行林连玉先生追悼会。 |
1986年
|
|
“全国华团民权委员会”成立
|
|
![]() |
1月9日,为了落实《华团宣言》,董教总与各华团联合成立“全国华团民权委员会”,并在全国展开巡回宣教讲座会。 |
彭华校董联会成立
|
|
![]() |
3月30日,关丹华社举行全州华小董事代表大会,来自25所华小董事会的50多位代表一致通过筹组全彭华校董联会。 |
首相访两独中
|
|
![]() |
3月,首相访问两所独中(銮中及深斋)时宣称“政府将不会限制华、淡小学的发展,不过有关学校必须依据教育部所规定的课程纲要教导母语”。此外,也宣布拨款10万深斋中学及允诺捐助銮中购置科学馆仪器。 |
争取复办昔加末昔华独中及加影育华独中
|
|
![]() |
3月29日,昔加末73个华团联席会议,一致通过复办昔加末华文独中。有关复办委员会由30个昔县华团代表组成。5月15日,复办昔加末华文独中委员会代表昔县73个华团向教育部呈交申请信,申请复办昔加末华文独中。7月5日,加影商矿公会受委托主催召集乌冷县华团、学校代表联席会议,通过成立“复办加影育华独中工委会”。 |
联合提呈“关于国家教育政策与法令研讨会”意见书
|
|
![]() |
11月1日至2日,由教育部于国民大学举行的国民教育政策及法令研讨会上,董教总、雪华堂及琼联会四华团派员出席并提呈意见书。 |
砂劳越华文独中董联会成立
|
|
![]() |
11月9日,董总各州属会会议决定邀请廉律中学董事长蔡高船担任召集人,负责筹备召开州内14所独中董事代表会议。1987年1月11日,在诗巫召开的14所独中董事代表会议,一致议决成立砂州华文独中董事会联合总会筹委会。 |
1987年
|
|
三所淡米尔文小学改制为国民学校事件
|
|
![]() |
1月,国大党主席三美维鲁致函教长,询问三所淡米尔文小学改制为国民学校事,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授权,董事部、家教协会还是全体家长?1月23日,董教总发表文告支持三美维鲁,同时指出在这事件中,教长正是引用1961年教育法令第21条(2)所赋于的权力,将有关学校改制。 |
“华小问题研讨会”召开
|
|
![]() |
5月30至31日,董教总及雪隆各区发展华小工委会于吉隆坡联邦酒店召开“华小问题研讨会”,得到全国各地董、家、教、校友及华小工委会代表共七百多人的参与。 |
《华小问题研讨会特辑》
|
|
![]() |
董教总及雪隆各区发展华小工委会召开的“华小问题研讨会”,全面探讨华文小学所面对的问题。共700多名的代表参与此项研讨会。 |
“关注教育部修改《1961年教育法令》行动委员会” 成立
|
|
![]() |
6月11日,在雪华堂召开之15华团领导机构紧急联席会议中,就修改《1961年教育法令》商讨对策。会议通过由15华团成立“关注教育部修改《1961年教育法令》行动委员会”,同时发表“对修改教育法令的声明”。1988年12月27日,15华团联合向教长提呈《全面修改1961年教育法令备忘录》。 |
董教总与教育部长对话
|
|
![]() |
8月11日,董教总代表林晃狜、沈慕羽、胡万铎、陆庭谕、苏林邦等,前往教育部与教育部长安华依不拉欣进行对话,提呈《民主协商不可或缺》的备忘录,表达董教总及华团对修改《1961年教育法令》的意见。 |
华小高职事件及全国华团政党抗议大会
|
|
![]() |
10月,教育部派遣大批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出任华小行政高职,引起华社不安,进而发生大规模的抗议行动。10月11日,三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华团、学校三机构与政党代表等出席假吉隆坡天后宫召开的全国华团政党抗议大会,反对政府派不谙华文的教师担任华小高职。因教育部不予理会,全国华团政党行动委员会决定所有涉及的华小在10日15日罢课三天以示抗议。在罢课前一天,即14日,内阁会议成立五人小组负责出面与华社协商,最终达成“四一方案”。行动委员会议决展延罢课行动,继续争取“五零方案”,同时要求教育部在新学年开学前落实“四一方案”。1988年6月7日,15华团与国阵代表交流后,发布华小“四一方案”的文告。 |
华教领袖被逮捕
|
|
![]() |
10月底,华团四位领导人(林晃昇、沈慕羽、柯嘉逊、庄迪君)被内政部援引内安法令加以扣留,董教总与雪华堂等发表文告,抗议大逮捕事件与查封报章。12月24日华团呈备忘录予总警长要求释放华团四位负责人。1988年2月,全国廿个主要华团呈首相备忘录,要求早日释放四位华团领导人。 |
1988年
|
|
林晃昇、沈慕羽获释
|
|
![]() |
6月3日,林晃昇与沈慕羽获得有条件释放,董教总代表及家属赴丹绒马林双木园迎接。6月4日,董教总于雪华堂设茶会及记者会热烈欢迎林晃昇先生及沈慕羽先生。 |
“华小新课程检讨会”
|
|
![]() |
11月13至14日,约150位来自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参与由董教总及雪隆各区发展华小工委会举办的“全国华小新课程检讨会”。 |
韩中董教风波
|
|
![]() |
1985年,韩江中学因一批教师以“争取职业保障,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学环境”为理由组织工会,并要求董事会给予承认。董事会基于职工会组织不适合于非营利性的华文独中,且可能不利于独中发展,反对这项建议。因董教双方的坚持,最终诉诸法律途经。12月6日,工业仲裁庭宣判校方须于1989年重雇被解雇的35位韩中教师,同时须给予1988年一整年的60%薪金和津贴追补等6项裁决。12月8日,韩江中学董事会代表与董教总负责人就韩江董教风波交换意见。12月31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针对风波发表五点原则性立场和观点的文告,认为董教之间绝不是一般的劳资关系,但教师的待遇、福利及职业保障等基本由董事会决定,故有一定的劳资关系。 |
举办第一届华教节
|
|
![]() |
林连玉基金委员会于1987年10月17日将林连玉先生的忌辰定为“华教节”,并在每一年的这一天举办多项纪念活动(墓园追思、颁布林连玉精神奖、教育讲座及新书推介等)。 |
1989年
|
|
参加与退出“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
|
|
![]() |
1月,董教总及雪华堂受邀各委派一位代表参加“1990年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7月14日,15华团签盖由董教总与雪华堂代表向经咨会提呈《1990年国家经济政策备忘录》。8月23日,基于经咨会缺乏民主协商及互相尊重的精神,华团代表退出经咨会。 |
柯嘉逊、庄迪君获释
|
|
![]() |
1月13日,柯嘉逊与庄迪君获得有条件释放。 |
独中工委会投资事件
|
|
![]() |
1985年,董教总独中工委会成立“独中基金投资小组”,过去曾进行两项投资都获利。2月9日,独中工委会投资小组会议议决从定期存款中提出三百万元作为Wembley Rubber Products (M) Sdn. Bhd树胶手套厂之投资款额。此事产生争端。3月19日,独中工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专题讨论此事,会议达成三点共识,可进行投资。惟最后这项投资案因出现一些因素而没有进行。 |
董教总要求与教育部长对话
|
|
![]() |
针对新教育法令草案,董教总分别于3月29日、5月25日、10月21日及12月4日致函教育部长,主动提出与教育部长安华依布拉欣对话,但没有获得教长的接见。 |
小学改为5年制事件
|
|
![]() |
教长安华在这年宣布将各源流小学改为5年制。9月9日,董教总致函教长安华,从学理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上,反对将小学改为5年制,宁可入学年龄提早。 |
1990年
|
|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交流会”
|
|
![]() |
2月17日至18日,董总于福隆港主办“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交流会”,获得近两百位来自各州华校代表出席。 |
董教总巡访西马37所独中
|
|
![]() |
独中工委会组织访问团分别于3月、6月、8月及9月完成巡回访问西马37所独中。 |
鼓励华团人士参政
|
|
![]() |
8月12日,董总召开常委紧急会议,专题讨论华团人士拟参党参政事,教总代表亦列席其中。会后,向外界发表三点声明的文告,表示董教总作为社团,不能也不会派代表参政;在一个民主国家,促成民主国家的“两线制/两党制”的出现是应受鼓励的,因此,鼓励更多华团人士参加政党政治;重申超越政党不超越政治的立场。 |
董教总参加“教育咨询理事会”
|
|
![]() |
8月,董教总受邀派代表参加“教育咨询理事会”,并提出华人对教育的总要求。 |
南方学院获得注册
|
|
![]() |
5月31日,南方学院获政府的注册证书,得以开办。 |
胡万铎接任董总及独中工委会主席职
|
|
![]() |
林晃昇于8月14日辞去董总及独中工委会主席职位,胡万铎于12月19日正式接任相关职务。 |
十五华团发布对来届大选的总要求
|
|
![]() |
9月29日,全国十五华团发布“1990年全国十五华团领导机构对来届大选的总要求”文件。 |
尊孔独中董教风波
|
|
![]() |
10月24日,尊孔独中校长庄迪君在学生毕业典礼后宣布,因和董事会的看法不同辞去校长及教总总务职务,并随时加入民主行动党。10月26日,董事长林晃狜否认庄迪君的辞职是因董教在办学方针产生矛盾,而是庄迪君与董事部的处事方式不同,才导致问题产生。10月27日,庄迪君呼吁董事部及以林晃昇为首的董事不能胜任者退位让贤,在董事会改组后,他会留任校长职。10月31日,庄迪君公开表示除非撤换董事部成员,否则不会收回辞职的决定。11月1日,董事会召开紧急会议,接受庄迪君的辞职。11月9日,在任满前两天林晃昇宣布辞去尊孔独中董事长及董联会主席两职。11月11日,尊孔独中举行赞助人代表大会,选出新一届董事会。12月 11日,董总致函慰问林晃昇,表达在尊孔事件上,“遭受到极大的伤害,这是我们深感痛心的。” |
1991年
|
|
提呈《对1990年教育法令草案的意见》
|
|
![]() |
3月7日,以董教总为主的五华团教育法令专案小组向“1991年教育法案咨询委员会”提呈《对1990年教育法令草案的意见》。 |
董教总巡访东马独中
|
|
![]() |
3月16 至25日,董教总全国独中巡回访问团访问沙巴9独中。4月10至24日,董教总全国独中巡回访问团访问砂州14独中。 |
“董教总独大独中加影行政楼”动工
|
|
![]() |
5月12日,独中工委会常委会议专题讨论独大有限公司将加影地段租给董总,以兴建“独大独中加影行政楼”之租约事。6月18日开始打桩工程。1992年1月19日,在全国各地华教工作者的见证下进行奠基礼后,第一期工程,“独大独中加影行政楼”正式开工。 |
“全国华文独中校长交流会”
|
|
![]() |
11月16至18日,来自全国34所华文独中的校长和行政人员参加假福隆港举行的“全国华文独中校长交流会”。 |
1992年
|
|
董教总与堂联(华总)托管五单位事件
|
|
![]() |
1月16日,董教总及堂联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十五华团属下的五个工作单位(“全国华团文化基金管委会”、“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全国华团民权委员会”、“全国华团文化咨询委员会”及“全国华团教育政策委员会”)如何分开托管的问题。1月25日,董教总及堂联召开联席会议,达致协议,即“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及“全国华团教育政策委员会”由董教总托管,其余三者由堂联托管。双方各委派代表参加五个单位所组成的管理委员会。 |
力行华小董事会主权事件
|
|
![]() |
吉隆坡力行华小自1991年底迁入首邦市后,雪州教育局于4月14日致函该校校长,终止董事会的操作。此事不仅剥夺迁校华小董事会的延续性,同时危及华小董事会的组织与主权。董教总支持及捍卫力行华小董事会主权。因此事件马华公会与董教总在媒体公开激辩,马华公会并扬言设立另一华教机构与董教总抗衡。董教总并于1993年3月13日,发表文告支持力行董事会成员提出法律诉讼案,以解决问题。 |
直辖区华小缩班问题
|
|
![]() |
直辖区华小接到区内教育局指示,自1993年起,华小的编班将采每50人才开一班的标准。10月19日,董教总致函教育局要求收回这项措施。 |
“全国华文独中董事交流会”
|
|
![]() |
11月21日至22日,董教总于吉隆坡联邦酒店召开“全国华文独中董事交流会”。是次交流会资料收录于1993年6月出版的《探索·思辨·展望行行1992年马来西亚华文独中董事交流会资料汇编》。 |
1993年
|
|
全国华教火炬大汇集
|
|
![]() |
2月21日,历时一年的华教火炬行,终于在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隆重举行华教火炬大汇集,约二千名来自全国各地华教人士、政党与华团代表参与。这项活动共筹获“独大独中加影行政楼”建设基金马币四百多万。 |
“浮罗交怡计划”
|
|
![]() |
2月,马华公会推行“浮罗交怡计划”,扬言在一年内筹款2千万,以实现5项教育计划,其中包括提升全国各地新村华人的教育水平。 |
董教总首次组团赴中国进行教育考察
|
|
![]() |
首次受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邀请,董总主席胡万铎及教总主席沈慕羽率团赴中国13所大专进行14天的教育考察活动。 |
“李家耀书画展”
|
|
![]() |
2月9日至12日,董总联合《南洋商报》主办“李家耀书画展”,筹募董教总教育中心基金。 |
郭全强接任董总主席职
|
|
![]() |
7月4日,郭全强当选第19届董总主席。 |
开放统考事件
|
|
![]() |
7月,媒体言论版出现质疑统考不开放给非独中生参加的声音,7月26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考试局发表文告,强调只有在籍独中生才有资格参加统考。7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冯镇安在报章呼吁统考向政府公共考试看齐,开放统考。7月31日,董教总发表声明,指出将统考这项内部考试转变为公共考试,涉及教育法令、教育政策及独中工委会内部操作问题,现阶段不可能开放。8月23日董教总领导层提出,若政府承认统考,则统考可立即开放。8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冯镇安受报社询问时,不愿再提这项课题。 |
“1219华教盛会”
|
|
![]() |
12月19日,董教总教育中心“独大独中加影行政楼”落成后举办“1219华教盛会”,约有三千人出席盛大的开幕、植树、纪念铜牌揭幕及华教史料展开幕等仪式;晚上则主办了以“迎向华教的朝阳”为主题的万人宴,共有一万三千多人出席,同时为董教总教育中心筹获五百多万元。 |
1994年
|
|
>独中生报考PMR事件
|
|
![]() |
1993年,森州教育局拒绝未达报考年龄的独中生报考PMR。4月12日,董教总行政部向教育部进行交涉。4月13日,媒体公开报导有关雪州教育局已正式拒绝雪州四独中以集体方式为学生报考PMR,而必须以个人名义报考,且附带许多条件与要求。教育部副部长冯镇安于同一天向媒体表示独中以集体方式为学生报考PMR的问题已获解决。 |
教育部发布《教育部主要工作目
|
|
![]() |
1月初,教育部发布《教育部主要工作目标》,清楚写明至2000年,我国教育应达致的目标。其中列有“综合学校”计划。1月17日,董教总召集相关人员进行研讨。1月23日,董教总发表联合声明。5月8日,董教总召开座谈会,并在座谈会后发表文告。 |
“董教总全国发展华小工委会” 成立
|
|
![]() |
1月23日,董总、教总常委联席会议通过成立“董教总全国发展华小工委会。” |
董教总教育中心获得批准注册
|
|
![]() |
3月24日,董教总教育中心获得批准注册,并于9月18日召开成立会议,组成第一届董事会。10月至12月,董总及独中工委会行政部陆续迁入“独大独中加影行政楼”。 |
《华教导报》发行
|
|
![]() |
4月,《董总会讯》改组,易名《华教导报》。 |
邱继炳博士捐献董教总教育中心一百万元
|
|
![]() |
5月中旬,马联集团主席邱继炳博士通过其所创办的“希望基金”,捐献一百万元给董教总教育中心。 |
华校校友联总成立
|
|
![]() |
5月23日,校友联总在经过四年多的艰辛筹组,终于获得社团注册官批准注册,并于7月3日召开成立大会,成为全国华校校友会的最高机构。 |
马华公会发动为独中筹款运动事件
|
|
![]() |
马华公会发动为独中筹款运动,所筹义款存入马华公会设立之“华仁基金”,投资或生息后才让独中申请,遭到董教总的反对。董教总要求所筹得款项应直接分配给全国60所独中。5月18日,董教总与马华公会两方领导层进行磋商。6月26日董总代表大会发表三项声明,重申立场。7月8日,董总发表文告,重申所筹得款项应直接分配给全国60所独中的立场。7月31日,独中工委会会议后发表四点声明,再度重申董教总看法。8月1日,董教总及马华公会负责人交换意见,过后举行记者会公布有关的筹款活动将在该年的12月31日结束,同时于农历新年期间将所筹获款项悉数移交独中。 |
吉隆坡旺沙马朱居民反对“综合学校”,争取增建华
|
|
![]() |
政府意图以“综合学校”或“学校中心”取代旺沙马朱居民争取增建华小的要求,遭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5月24日,董教总发表文告支持旺沙马朱居民争取增建华小,反对“综合学校”。 |
王超群接任教总主席职
|
|
![]() |
5月,沈慕羽荣休,王超群当选教总主席。 |
1995年
|
|
“饮水思源”运动
|
|
![]() |
1月22日,董教总联合校友联总举行“饮水思源”筹款运动推展礼,以建设董教总教育中心学员宿舍楼。这项运动项目包括各地举办千人宴、伦敦皇家马戏团义演、中国八大画家作品义卖展、三合一即溶杏仁豆奶义卖及海鸥企业报效30个乐捐箱置放29个门市筹款等,至1996年共筹获七百多万元。 |
中国大学的大马留学生被紧急遣送返
|
|
![]() |
7月13日,华文报章报导有些中国大学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紧急遣送大马留学生返马。董教总发表文告,表示震惊与关注。对于这项不寻常的事件,要求马中两国政府必须迅速采取合理及妥善的措施处理。 |
向教育部提呈《办好华校·协助实现我国2020宏愿》备忘录
|
|
![]() |
7月21日,董教总会见教育部长拿督那吉,向教育部提呈《办好华校·协助实现我国2020宏愿》备忘录。 |
《1995年教育法案》
|
|
![]() |
8月31日,董教总召开5华团联席会议(董教总、留台联总、南大校友会及雪华堂)针对《1995年教育法案》进行交流。10月6日,7华团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新草案并发表文告。11月7日及10日,7华团领导人分别受邀出席民政党及马华公会安排有关教育法案之饭局,饭后7华团发表文告。11月11日,假董教总教育中心召开工作营;11月13日,7华团致函教长,吁请公布法案;11月19日,在董教总教育中心召开“1995年教育法案汇报大会”并通过议决案。12月9日,7华团公布教育法案意见书;12月17日,在董教总教育中心召开“全国华团争取华教权益大会”;12月18日至20日,国会在华社的强烈反对下三读通过这项法案。 |
深斋独中改用英文课本风波
|
|
![]() |
7月29日,深斋独中董事长胡万铎提出深斋中学理科课本改用英文本,一项有关独中办学路线的大辩论,从学校开始进而波及全国。在这次风波中,以校长谭福海为首的17名教师辞去教职,以总务黄亚珠及副总务麦翔为首的10名董事也集体辞职。 |
1996年
|
|
《华团文化工作总纲领建议》事件
|
|
![]() |
2月,董教总接获堂联所草拟之《华团文化工作总纲领建议》。2月13日,董教总针对这一项文件提出5点意见。10月25日,堂联去函各华团于11月17日召开继1983年后第2次全国华团文化大会,签署通过《华团总纲领》。因包括董教总在内的团体对这份文件的延续性及起草的程序提出异议,致使11月17日所召开之华团文化大会只通过该文件作为初稿。俟综合全国各地华团所呈意见及建议,再召开另一次华团文化大会通过该经统合之文件。12月7日,董教总出席由堂联召开的扩大专案小组,吁请全国华团或个人于1997年1月7日前提呈书面意见。12月28日,董教总成立本身的专案小组,小组经多次会议的认真研讨,拟成意见书。1997年4月20日,因无法达致共识,董教总退出扩大专案小组。1997年6月28日,董教总代表与华总(堂联)代表进行最后协商,在双方对该文件对时局的评估,以及在前两份文件的延续性方面,出现争议无法达致共识下,1997年10月13日,董教总致函华总表明不出席由华总召开及通过该文件的华团文化大会。 |
“1996年华教工作研讨会”
|
|
![]() |
3月22日至24日,董教总于福隆港召开华教研讨会,共有186名全国各地华教工作者出席,会中针对《1996年教育法令》、《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法令》、华小直升中一、“宏愿学校计划”、申办新纪元学院等课题进行研讨。 |
董教总《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网站启动
|
|
![]() |
5月19日,董教总推介董教总网站《马来西亚华文教育》。 |
“全国独中校长研讨会”
|
|
![]() |
6月13日至15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于沙巴神山巴色会礼堂举行“全国独中校长研讨会”,来自45所独中的68位校长、行政人员及董事出席会议,针对独中的现况及未来发展进行研讨,会中并提出独中教育迈向素质教育的议题。 |
“宏愿学校计划”
|
|
![]() |
7月17日,董教总负责人前往教育部与教育部官员商讨有关“宏愿学校计划”事宜。 |
“迈向高素质教育”独中招生运动
|
|
![]() |
7月21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因独中初一新生人数逐年下降,成立以陈志成为召集人的中央宣教组,以 “迈向高素质教育”的口号发动全国独中招生运动,举办一系列讲座、出版《华文教育问与答行行给关心子女教育的家长》、印制一系列招生海报及汽车招贴。9月1日起,在不同州属举行招生运动推介礼。 |
“探讨独中学制、课程与考试革新方向工作营”
|
|
![]() |
9月6日至8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召集全国独中校长、教育工作者约七十人,于董教总教育中心针对独中学制、课程及考试的革新进行交流,进一步探讨独中教育改革问题。 |
“1214千万心愿”
|
|
![]() |
为纪念教总成立45周年与董总成立42周年,以及为“饮水思源”运动闭幕,董教总于12月14日,在董教总教育中心举办“1214千万心愿”,共有五千人出席盛会。 |
严元章博士追思会
|
|
![]() |
7月27日,教总前教育顾问严元章博士在香港病逝,享年87岁。9月22日,董教总、南大校友会及中马韦株华中校友会联合严博士生前服务过的韩江中学、中化中学、韦株华仁中学与三校校友会及全国各地区和北美南大校友会,约400名各地严博士生前友好、门生及各界人士,在董教总教育中心举行追思会,以悼念这位曾于五、六十年代在马、新教育界服务及作出重大贡献的华教前辈。 |
有关解散董事会意见调查事件
|
|
![]() |
11月,槟州教育局发函各校,征求校长对解散董事会的意见,其后教育部副部长澄清这只是针对国民中、小学,不涉及华小。11月15日,董教总发表文告,遗憾教育部这项行政上的错误,同时要求收回在华小的意见调查表。 |
1997年
|
|
国民型小学去除“小”、“C”及“T”的字眼改名为“国民型学校”事件
|
|
![]() |
1月,教育总监旺再希限令国民型小学,最迟在1998年1月1日去除“小学”(Rendah)、“C”及“T”的字眼而改名为“国民型学校”。1月18日,董教总发表文告,依据教育法令,华小及淡小已有明确的地位,坚决要求教育部收回这项政令。1月20日,教育部副部长冯镇安表示,教育部已收回删除“小”及“C”、“T”的字眼的政令,但小学(Rendah)字眼须删除。1月21日,董教总再次发表文告,重申反对教育部删除小学(Rendah)字眼的政令。 |
董教总组团赴中国湖南、台湾进行教育考察
|
|
![]() |
5月22日至6月5日,董教总成员及13所独中的校长及行政人员一行24人,在董总主席郭全强的率团下赴中国湖南、台湾进行教育考察,深入学习国外教育改革经验。8月2日至3日,考察团及独中工委会职员于董教总教育中心召开“独中教改脑力激荡工作营”。 |
新纪元学院获批准成立
|
|
![]() |
1993年董教总领导人向传媒发表有意利用董教总教育中心开办华文高等教育学府。1994年董教总开始向教育部进行申办,1996年遭到教育部的拒绝。在各方面力争下,1997年5月28日,教育部发出批准新纪元学院函件。6月11日,正式接获由教育部私立教育局学校总注册官所发出之批准函。9月30日,雪州教育局学校注册处正式将批准信发给董教总教育中心。 |
“全国国民型中学董事交流会”
|
|
![]() |
2月,霹雳及马六甲州教育局致函州内改制中学,援引教育法令第13章条规,除国民型小学,所有政府学校的董事部都必须解散。8月17日,来自东西马54所改制国中近200名代表会聚董教总教育中心,出席由董教总首次主办的“全国国民型中学董事交流会”,就改制国中在新教育法令下的地位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 |
“马来西亚华校董家教交流会”
|
|
![]() |
8月23至24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与董教总华小工委会联合于董教总教育中心主办以“发掘问题,解决问题;加强组织,促进团结”为主题的“马来西亚华校董家教交流会”,以深入探讨教育法令对华校组织的影响,共有230名来自全国各地华小、独中办校办学人员出席。 |
“马来西亚少数民族母语教育研讨会”
|
|
![]() |
11月1日至2日,董教总教育中心主办、大马留日同学会赞助的“马来西亚少数民族母语教育研讨会”,共获得各族语文教育工作者、各族团体代表、律师、讲师等80多人的参与,大会通过了5项议决,重申母语教育是基本人权与符合教育原理。 |
“第2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
|
|
![]() |
12月3日至7日,董教总教育中心主办主题为“加强联系,促进友谊;发展母语,把根留住”的“第2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获得东盟各国华教工作者及中、港、台学者共150人参与。 |
1998年
|
|
新纪元学院第1届开课礼
|
|
![]() |
3月1日,董教总新纪元学院举行第1届新生开课礼,同时进行全年筹募“新纪元学院建设与发展基金”。 |
“全国国民型中学工委会”成立
|
|
![]() |
3月,董教总成立“全国国民型中学工委会”。 |
“全国大专生研习营”
|
|
![]() |
10月10日至11日,董教总举办“全国大专生研习营”,共获全国9所大专院校50位学生代表参与。 |
“1998年全国华文独中教育改革交流会”
|
|
![]() |
10月16日至18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规划与发展部于诗巫省国际青年活动中心召开“1998年全国华文独中教育改革交流会”,共有百余名董教总负责人及独中代表参与。 |
教育部移交21所华文独中永久注册证
|
|
![]() |
11月16日,教育部副部长冯镇安移交21所华文独中永久注册证予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再转交各独中。 |
1999年
|
|
华文教育180年纪念活动
|
|
![]() |
2月28日,董教总在槟城五福书院发动“华文教育180年系列纪念”,追溯从1819年五福书院开设华文学堂起至1999年,本邦华文教育已昂然迈入180年的历史;同时基于1999年也是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重要历史性一年,作为表扬先贤先辈开拓与捍卫民族教育的伟大功勋,以激励华教人士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系列活动项目包括“饮水思源楼动土礼”、华教180史料展、华校办学成果展、华教180千人晚宴等。 |
国民型学校董事部签署支票事件
|
|
![]() |
4月底,教育部财务组向各州教育局发出行政指示,规定学校支票只能由校长、副校长或主任教师签署,企图否定国民型学校董事部的地位。 |
魏书生与三位高足巡回讲座
|
|
![]() |
5月29日至30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邀请中国教育家魏书生至巴生及沙巴进行巡回讲学,获得极大的回响。7月14日至8月3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再邀魏书生三位高足(吴献新、池军华及汤永军)在全国进行十个场次“魏书生教育思想与实践”巡回讲座。 |
向首相及教长呈教育备忘录
|
|
![]() |
6月,董教总向首相及教育部长分别提呈了《要求增建华文小学及培训足够华文小学教师备忘录》、《要求解决华文小学所面对的问题备忘录》。 |
韩江学院获得注册
|
|
![]() |
7月13日,教育部批准槟城韩江学院的成立。 |
“吴岸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
|
|
![]() |
7月17日至18日,由董教总教育中心举办、大马作协协办的“吴岸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获得国内外学者、作家支持,共200人出席。 |
尊孔独中全校师生罢课事件
|
|
![]() |
7月21日至24日,尊孔独中因董事部、校长及校友会长期在办校办学的方针与管理方面,出现不协调,进而产生歧见。随着事态的发展,歧见的扩大,而渐渐公开化。最终爆发轰动全国的尊孔独中全校师生罢课事件。 |
《董教总母语教育宣言》
|
|
![]() |
8月1日,董教总发布《董教总母语教育宣言》,提出6点声明与12项诉求。 |
《马来西亚华团大选诉求》
|
|
![]() |
以董教总、雪华堂为主的11个华团联合组成工委会,经过多月的集思广益和多次会议的斟酌修订,一份延续1983年《文化备忘录》和1985年《华团宣言》精神,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各领域的《马来西亚华团大选诉求》文件出炉。8月16日文件通过媒体发布后,在短短的一个月内,除获得朝野各政党的认同,同时也得到全国各地二千多个团体的热烈响应及签署认同。 |
“申办华文独中工作小组” 成立
|
|
![]() |
10月12日,董总主席郭全强在董教总教育中心召开“申办华文独中交流会”,共有7个地区申办及复办独中委员会近40人的出席。随后在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下,设立一个由7个单位及22个代表所组成的“申办华文独中工作小组”。 |
敦拉萨虚拟大学宣布接收统考生
|
|
![]() |
10月11日,私立敦拉萨虚拟大学(UNITAR)和董教总在董教总教育中心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大学将于10月开始接受独中统考文凭持有者申请入学。 |
新纪元学院举行第1届毕业典礼
|
|
![]() |
12月18日早上,董教总新纪元学院在董教总教育中心举办第1届学生毕业礼,共有78名三系同学毕业(商学系29名、资讯工艺系19名及社会研究系30名)。 |
“风雨松涛”晚宴
|
|
![]() |
12月18日晚上,董教总在董教总教育中心举办了以“风雨松涛”为主题的文娱晚宴,作为马来西亚华教180年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
2000年
|
|
统考文凭不被接受为政府大专院校和私立大专院校任何课程的入学
|
|
![]() |
1999年6月16日,教育部“策划与教育政策研究组”在其一项内部会议中议决高中三或独中高中统考文凭不能被接受为政府大专院校和私立大专院校任何课程的入学资格。此外,在大专院校的招生广告和政府部门征聘广告中,“或同等资格”的词句必须改为“被马来西亚政府承认为同等资格”。董教总于2000年3月28 日发表文告要求政府即刻废除这项不合理的决定,让大专院校继续接受独中高中统考文凭为其入学资格之一。3月29日,内阁议决推翻教育部“策划与教育政策研究组”的决定;同时教育部长表示要对这个事件展开调查,马华部长并促请教育部采取行动对付有关涉及行政偏差的官员。3月30日,董教总欢迎内阁的决定,同时对部长的建议大表赞同。 |
半津华小献地以换成全津贴学校事件
|
|
![]() |
4月12日,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发表“教育部将向各州政府争取把全国65所半津贴华小的土地,捐献给该部,以便该部把这些华小转换成全津贴学校”,“当校地捐献给教育部,而这些学校转换为全津贴学校时,他们就不再需要筹钱建校舍”的谈话。4月13日,董教总发表文告指出,华小校地无论是属于教育部或是州政府,还是董事会,都是国家教育体系内的学校,政府必须给予和国家教育体系的其他源流学校同等的待遇。10月28日,教长慕沙在一项新闻发布会上宣称,华小转为全津贴学校后,董事会将不复存在。10月31日,董教总发表文告,对教长的谈话深表遗憾,指出现行教育法令第53条(1)及第53条(3)规定,国民型小学及部长所指定的学校必须有董事会。基于此,华小董事会组织的法定地位是非常明确的。2002年3月9日,教长慕沙再次发表半津贴华小若要申请成为全津贴学校,必须将土地拥有权献给政府。2002年3月12日,董教总发表文告重申看法。同年10月28日,教育部政务次长马哈西尔表示,华小保留董事会结构是无法享有全津贴的主要原因。10月29日,董教总发表文告,重申看法,同时驳斥这项言论。 |
《1998年家教协会规则》事件
|
|
![]() |
4月10日,砂劳越诗巫区教育局致函区内所有国民中学校长、县教育局长、国民小学以及国民型小学校长,指示必须成立家教协会。公函附上了《1998年家教协会规则》。诗巫董联会也被教育部官员口头通知,家教协会将会取代董事会的角色。4月23日,董教总针对《1998年家教协会规则》发表声明,指出有关规则的第4(2)条允许一位既非家长又非教师的人士成为家教协会的成员,是企图以家教协会来取代董事会的作法。 |
半津华小扩建或重建学校建筑物移交给州教育局的事件
|
|
![]() |
4月底,柔佛州内有几所华小,接到州教育局的函件,说明在教育部的“策划与教育政策研究组”所拟定的有关学校扩建/重建指南下,有关校地非中央政府拥有的华小在扩建或重建学校后,须将有关建筑物移交给州教育局。4月28日,董教总发表文告,吁请全国华校董事会坚决反对上述指南,并要求教育部立即撤消这份指南。 |
“宏愿学校计划”危机全国巡回汇报会
|
|
![]() |
9月22日,教育部长慕沙召见董教总、马华教育局、民政教育局及华总代表,将《宏愿学校计划书》交给各单位。10月2日,教长召集上述5单位,征询5单位对该计划之看法。基于事态严重,5单位联席会议要求教长展延会议。10月8日,董教总召开联席会议,坚决反对贯彻“最终目标”的“宏愿学校计划”。10月15日,董教总召开17华团会议,共获14华团出席支持董教总议决案。10月17日,董总、教总、华总达致以“学生交融团结计划”代替“宏愿学校计划”的共识。10月19日,5单位各自向教育部提呈备忘录。10月24日,董教总致函5所被纳入计划的华小,吁请反对纳入计划内。11月起,董教总在全国各地进行“宏愿学校计划”危机汇报会。 |
董教总代表与国阵华基政党高层进行教育交流
|
|
![]() |
5月8日,董教总代表与民政党高层代表针对华教问题(宏愿学校计划、独中申办、新纪元学院注册等)进行交流;7月26日,董教总代表与马华公会高层领导及中央教育局代表就相同的华教问题进行讨论。8月14日,董教总代表与马华公会高层领导再一次就“宏愿学校计划”等课题进行交流。 |
马华公会“独中发展大蓝图”事件
|
|
![]() |
7月26日,以马华公会总会长林良实为首的马华领导层邀见董教总领导层,马华公会在会中表示正积极草拟协助全国独中发展的计划,董教总对比表达4点意见,指出董教总独中工委会是独中教育事业的代表组织,马华公会作为政治团体应扮演从旁协助的角色。同时马华公会,作为政治团体除在教育层面外,更应在非教育层面,如争取政府承认统考与定期拨款、协助复办与增建华文独中等方面协助独中发展。10月23日,林良实宣布马华公会的大蓝图计划已获得董教总认同,将选择数所独中进行实验,若成功将推广至全国独中。29日,董教总发表文告表示对有关计划内容一无所知,要求马华公会作出澄清。2001年2月11日,林良实访问华仁中学时向传媒表示,将把华仁中学选定为该党独中大蓝图计划中的协助对象之一。2月15日,董教总发表文告,表示对马华的大蓝图计划仍然一无所知,要求马华公会公布有关计划,同时吁请全国独中负责人必须注意及审慎看待这项计划。 |
诉求工委会代表会见首相
|
|
![]() |
9月15日,董总主席暨诉求工委会主席郭全强率领诉求工委会20名成员到首相署会见首相,就首相不确实指责作出回应。 |
“21世纪华小展望研讨会”
|
|
![]() |
11月17日至19日,全国发展华小工委会于吉隆坡召开主题为“挑战与回应”的全国华小问题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华教工作者222人参与会议。 |
李孝友向华社道歉及呼吁华社反对“宏愿学校计划”
|
|
![]() |
11月20日,董教总于雪华堂主办“从华文中学改制看宏愿学校”汇报会,前马华公会领导人,也是60年代大力鼓吹华文中学改制的李孝友出面作证,表示当年受联盟政府的误导才犯下这项大过错,特向华社道歉及请求原谅。同时他也吁请华社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支持董教总反对欲变质华小的“宏愿学校计划”。 |
2001年
|
|
白小事件
|
|
![]() |
1月26日,1930年创校,位于八打灵县,也是县内11区、12区、16区、17区、17a区及19区惟一华文小学的白沙罗华小,被教育部长慕沙强制关闭。一千四百多名学生于3月1日开学时,被令必须迁至培才二校共校上课,直到由政府在丽阳镇兴建的新校舍建竣方迁移过去上课。此事件引起华社的群起反对,近百位住在新村的家长反对将孩子送到培才二校,坚持将孩子留在学校对面的阮梁圣公庙内上课。该批家长联合社区居民,组织了“保留原校,争取分校工委会”积极展开争取白小原校重开的运动。这场运动至今(2004年)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 |
推动“华小·独中·大专生百万献华教运动”
|
|
![]() |
1月15日,董教总在全国推展“华小·独中·大专生百万献华教运动”,发动国内1284所华小、60所独中及数百所大专院校学生,以募捐卡征求社会人士捐献,筹募新纪元学院建设与发展基金。 |
联邦直辖区教育局致函学校注册学校董事会事件
|
|
![]() |
1月15日,联邦直辖区教育局援引《1996年教育法令》,致函区内40所华小校长,提呈华小董事会的1位董事长及5位董事名单,作为注册学校董事会事。4月,董教总获知这项消息,董总首席行政主任莫泰熙在董教总代表联席会议提出这项措施,并表达这或将削减董事部权力的疑虑。4月25日,马华公会总会长及马华中央宣传局分别公开指责莫泰熙“歪曲事实”,以及“蓄意挑起敏感课题,来达到鼓动华社仇视政府的个人政治目的”。4月30日,董教总发表文告向马华提出强烈抗议,并给予严正驳斥。 |
“反对政党收购南洋报业”事件
|
|
![]() |
5月 28日,马华投资机构华仁控股所控制的星报集团(The Star )以2亿3千多万马币,收购南洋报业集团72.35%的股权,导致南洋报业集团(Nanyang Press)易主。5月30日,由董教总、雪华堂、校友联总联合在雪华堂举行的“全国华团代表大会”反对收购大会中,有205个华团表明了坚决反对政党收购报章的立场。会上并成立以雪华堂为召集单位,成员包括董教总及校友联总的“全国反对马华收购南洋报业工委会”。 |
“改制国中/国中母语班教育课题交流会”
|
|
![]() |
7月21日,在董教总教育中心召开“改制国中/国中母语班教育课题交流会”,会议达致由7个单位(董教总、华总、全国师训学院华文讲师联谊会、改制国中校长理事会、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及乡联青国中华文教育发展工委会)组成一个组织,以争取改制国中、国中母语班权益等的共识。 |
“方修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
|
|
![]() |
11月10日至11日,董教总教育中心联合国内外文学组织及团体在吉隆坡主办“方修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02年
|
|
董教总全国巡访华教机构、华教与华团工作者
|
|
![]() |
董教总为加强宣教工作及加强与各地华教机构和人士的联系,展开了全国巡访华教机构、华教与华团工作者,进行汇报与交流。这项巡访工作一共进行了三年,在13个州先后举行了33场关于当前华教问题汇报与交流会。 |
董教总召集三院交流会
|
|
![]() |
4月6日,韩江学院董事会通过槟威董联会向董教总反映在分发统考成绩单时,除附上新纪元学院资料,也应附上韩院及南院的资料。4月13日,南方学院学术咨询顾问郑良树建议三院整合资源与人力,合并为联合大学。4月14日,韩院董事主席陈国平表示3合1大学建议言之过早。4月23日,香港学者黄枝连受邀来马专题演讲,返港前,在南院院长张瑞发等陪同下召开记者会,提出董教总新纪元学院、南方学院及韩江学院三院建立“战略联盟、交流协作”的模式,可让三院互相靠拢和交流以避免恶性竞争的局面。在行政独立及资源分享的前提上,有几项建议,即三院的图书资料可以分享、三院共用一个网页及三院建立共同基金一齐筹款等。5月4日,董教总召集新纪元学院、南方学院及韩江学院针对有关议题进行交流。 |
林晃昇逝世
|
|
![]() |
3月13日,董总顾问,领导董总17年的前主席,被国内华教同道昵称“林老总”的华教巨人——林晃昇先生,在香港因心脏病突发,猝然谢世。消息传到国内,举国瞩目,各地不断涌起不舍与追思之情,此起彼落,各类媒体竞相以显著方式报导林老总的生平,家属、国内各党团代表、各地华教与社会工作者、各界人士与学生数千人送殡队伍绵延3公里。为了纪念林老总对华教的贡献,董教总成立了“林晃昇高等教育基金”。 |
各源流学校数理英化事件
|
|
![]() |
5月10日,首相马哈迪宣布从2003年起在小学一年级开始推行以英文教导数理的措施。6月15日,首相进一步宣布,从2003年起,小学和中学每一个年级同时以英文教导数理科。7月19日,教育部长宣布,从2003年起全国小学一年级、中学一年级及大学先修班第一年全面以英文教授数学及科学。对于这项违反母语教育原则且极具政治色彩的教育措施,遭到各族人民的极力反对;8月1日,董教总召集全国华团领导机构紧急联席会议。39华团通过反对以英语作为华小数理科教学媒介语的议决案。8月28日,董教总向全国华小三机构发出《告家长书》,以及发动三机构签章支持39华团反对数理英化措施;10月22日,首相宣布国阵成员党原则上同意在各源流小学以英文教授数理,不过华小所进行的方式将不同于国小和淡小。10月31日,首相宣布华小将以“2-4-3”方案进行英化数理教学,即华小一年级保留6节数学用华文上课,3节科学用华文上课,同时将上2节英文,4节数学及3节科学用英文教学。2003年新学年,在各族人民的反对下,各源流小学一年级开始实行以英文教授数理的措施。 |
721华教盛会
|
|
![]() |
7月21日,为展现在风雨困境中我国华文教育坚毅的生命力,由全体华裔同胞同心协力,集资3千万元,建设的董教总新纪元学院7层教学楼和13层饮水思源宿舍大楼的启用,从上午9时到晚上10时一整天,董教总在董教总教育中心举办一系列盛大的华教盛会;节目包括二座大楼的落成开幕典礼、开放董教总教育中心三座大楼供参观、两场国际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博士及吴全德教授)作专题讲座及以“为华教元老祝寿”为主题的“壮志宴”万人宴。 |
巫青团及首相指责董教总负责人是极端分子,煽动种族情绪
|
|
![]() |
8月7日,巫青团长希山慕丁指责董总主席郭全强在数理英化课题方面所发表的言论是极端、乖离事实及具煽动性;8月8日,董教总发表文告予以反驳,并重申反对数理英化的立场与原则。8月10日,首相马哈迪警告及指责以沈慕羽为首华教领导人为极端分子,指他们在数理英化的课题上,误导华社相信政府意图通过这项政策来达到消灭华教的目的。同时恫言若在这项课题挑起种族课题,当局将采取行动对付。董教总发表文告,再度重申反对数理英化的立场与原则。 |
《2001-2010年国家教育发展蓝图》公布
|
|
![]() |
2001年,内阁通过《2001-2010年国家教育发展蓝图》,但一直没公布有关计划。5月,董教总及反对党吁请公布有关计划后,6月,教育部才公布这份计划。6月16日,董教总代表联席会议议决成立意见书草拟小组。8月1日,马华公会中央教育局针对这蓝图召开研讨会。10月18日,董教总意见书草拟小组拟成意见书。 |
丁加奴董联会成立
|
|
![]() |
2001年10月10日,经过多年的努力,丁加奴董联会终于获准注册,以洪志诚为主席的第1届理事会也于2002年3月产生。 |
全国华文独中联席会议
|
|
![]() |
11月18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于董教总教育中心召开了“全国华文独中联席会议”,参与者包括董教总最高领导层、独中工委会学术委员、董教总属下各单位行政部主任与职员,以及来自全国41所学校的董事、校长、行政人员及教师,人数达200名,会议针对独中教育的办学与政府教育政策的调整所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共商对策。 |
巫统成立“检讨国家教育制度委员会”
|
|
![]() |
11月30日,巫统最高理事会,基于“许多马来裔家长认为国小不够回教化,而纷纷把子女送往宗教学校就读,而另一方面,许多华裔家长又认为国小回教化色彩太浓而不把孩子送往国小求学”,议决成立一个以巫统主席也是首相马哈迪为首的“检讨国家教育制度委员会”,全面检讨现行国家教育制度,以塑造一个没有种族两极化的学习环境,增强民族团结;通过加强国小的地位,以确保国小是各民族的教育机构,成为全民首选的学校。12月3日,教育部副部长阿都阿兹表示,有关检讨将包括各源流学校,以便制定一个全民的教育制度,避免在我国出现“两个不同的教育制度。”12月5日,董教总发表文告,呼吁华社党团密切关注政府检讨国家教育制度,可能对华教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2003年1月,行动党代表大会对委员会没有让各族及宗教组织参与表示遗憾。 |
2003年
|
|
教育部致函各校小六检定考试(UPSR)数理科双语出题事件
|
|
![]() |
1月,教育部考试局通函各源流小学2003年小六检定考试(UPSR)数理科将双语(英语配上另一各源流教学媒介语)出题,同时指示校方统计各语作答的学生人数。1月28日,董教总发表文告,坚持华小以华文作为教学与考试的媒介语,并要求教育部2008年以后UPSR数理科考试继续以华文出题。7月26日,董教总针对教育部考试局在7月分发各源流小学的考试指导文件中指称,从2008年起UPSR数理科将一律以英文出题事,发表文告,表达坚决反对的立场。其后,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公开发表谈话表示,这项指南不涉及华小。 |
董事会不准与其他学校董事会进行联合活动的事件
|
|
![]() |
1月24日,董教总针对全国多所学校接获教育总监于2002年11月26日发函通令各州教育局长,转达该局和其属下各县教育局执行人员,以及拥有董事会的学校校长,必须确保该校董事会仅能处理自己学校事务,不准与其他学校董事会进行联合活动的事件发表文告,要求教育部作出说明。 |
推动“纪念林晃昇资料巡回展”以筹募“林晃昇高教基金”
|
|
![]() |
1月至12月,为了悼念华教巨人林晃昇,以及筹募“林晃狜昇教育基金”,董教总推动“纪念林晃昇资料巡回展”。在全国8州27站举办了这项展览,展出资料共分5个单元,包括:林晃昇资料展、白小事件展、宏愿学校计划展、为华教作画展及180年华教史料展。共筹获“林晃昇教育基金”60万元,供作全国华裔公民或华校出身的非华裔公民申请前往大专研究所修读硕士、博士课程或作专题研究,为祖国培育理论专才及培养建国栋梁;这项基金也提供培训援助金,以作为培训独中师资及内部培训之用途。 |
国际母语日
|
|
![]() |
2月21日,董教总为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自2000年起每年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以提醒世人重视所有现存于世的每一种民族的母语;尊重它们承传不同文化价值以保存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的议决精神,在董教总教育中心邀请了我国各族代表出席一项主题为“马来西亚的母语教育”的演讲聚会 (Celebration Gathering)活动。 |
第1届中国高等教育展
|
|
![]() |
3月29日至30日,董教总联合董教总新纪元学院及南方学院主办“第1届中国高等教育展”,获得来自中国国内及香港、澳门42所大学的参与,吸引了约五千位学生、家长前来参观。 |
华裔生辍学“一个都不能少”调查报告
|
|
![]() |
5月21日,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在媒体发表关注25%华小毕业生无法继续升学的“一个都不能少”的调查报告。6月13日,董教总发表文告,对这项活动表示华裔学生所面对的问题,若以“一个都不能少”的概念来引申,除华裔生辍学课题外,尚有其他也需得到关注的问题,如增建华小以确保每一位华裔学生入读华小、协助每一所学生稀少面临关闭的华小以确保每一所华小可以保存发展、反对数理英化以确保华小每一科知识科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的防线不被打破缺口等等。同时对这份报告所使用的调查方法提出质疑。 |
第4届独中行政人员研讨会
|
|
![]() |
7月4日至6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在福隆港翠林山庄(Pine Resort)主办主题为“扎根拓展、再创新猷”的“第4届独中行政人员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针对《独中教育改革纲领(草案)》进行交流,寻求共识,以便定稿《独中教育改革纲领》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南,落实“素质教育”成人成才的理想,最终将华文独中发展成为学习乐园的愿景。全国各地47所独中、各州董联会和董教总,共261名独中教育工作者,就独中在21世纪的发展与愿景,进行交流与研讨。 |
第5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
|
|
![]() |
12月6日至8日,董教总教育中心在万宜贵都酒店举办了以“东南亚华文教育与华文教学的发展与挑战”为主题的“第5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华教同道、学者专家,以及董教总的负责人、文教团体、国内大专院校及独中代表共130人参与会议。东盟各国代表共34人与会,这是过去四届研讨会东盟代表人数及阵容最为鼎盛的一届。而大会收到23篇东盟10国代表提呈论文,也同样是历届之冠。 |
韩江中学实行5年学制事件
|
|
![]() |
2002年11月1日,韩江中学董事会发表文告,宣布将从2003年开始,将6年学制改成5年学制,韩江中学将成为全国第1所改变学制的独中。同年11月11日,韩江中学在华文报章以全版广告刊登这项消息。2003年11月10日,韩中董事部在认识到若因学制的改变,将使学生无法报考统考时,拜会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以寻求协助,在双方尚未达成具体共识前,12月1日,韩中校长潘祖培向报社表示学校已采取5年学制,但保留6年学制,两学制并存的做法。12月28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会议达成华文独中的学制维持3年初中、3年高中的6年学制,坚持学生必须具备6年学程的资格方能报考高中统考文凭试的议决。12月30日,韩中董事会发表文告,表示韩江将持续推行5年优质班学制,并指责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在公开场合伤害韩中。12月31日,董教总发表文告将事件的由来公布报端。2004年1月18日,韩中向董教总独中工委会提呈《课程进度调整建议》。2004年3月19日,独中工委会将不接受韩中5年制及“速成教育”的书面意见寄发包括韩中在内的全国独中。2004年5月23日,董总常委及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会议通过4项决议案,再次重申华文独中的学制维持3年初中、3年高中的6年学制,坚持学生必须具备6年学程的资格方能报考高中统考文凭试;个别学习能力超常以跳班方式缩短修业年限的学生,必须以专案考虑向工委会申请报考统考;缩短修业年限开设的以班为单位的“优秀班”等班级学生,不准报考统考。 |
2004年
|
|
华团呈首相华教备忘录事
|
|
![]() |
2月初,董教总拟妥呈首相《华教备忘录》。为凝聚华社的共识,2月间与华团私下进行交流,寻求一致的认同与行动,经华团所委派代表对备忘录文字进行磋商,达致共识。后因一些因素及3月20日全国普选的临近,华团呈备忘录事暂时没有进展。大选后新内阁成立,华团对呈备忘录事虽有接触,不过进展缓慢。6月13日,董教总代表联席会议,针对联合华团呈首相《华教备忘录》事的进展作出讨论,此课题因媒体报导而公开化。6月25日,董教总、华总及商联会负责人交流,针对备忘录内容及向首相提呈的方式达致初步共识。 |
10人以下“超微型华小”迁校课题
|
|
![]() |
1月8日,教长慕沙表示基于不符合经济效益,凡学生人数少于10人的学校必须关闭。1月10日,马华公会总会长黄家定表示,正、副首相及教长原则同意不关闭这类学校,以让这些学校申请迁校,马华公会及民政党将联手处理迁校事宜。2月16日,以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为首的“马华微型华小搬迁委员会”向外界表示15所人数少于10人的华小当中,已有13所华小董事部决定搬迁,一所已表示不搬迁,另一所尚未答复。2月17日,董教总针对这项课题,发表文告,除“超微型华小” 须得到关注外,很多只有数十名学生的微型学校也需获得密切关注和协助。同时也吁请教育部在处理时,应详细研究各个微型学校的不同情况,制定和公布各种适当的解决方案。 |
国民学校成为家长首选的学校课题
|
|
![]() |
3月20日,全国普选,国阵在其大选宣言中落实“检讨国家教育制度委员会”的建议,将在维持国民型学校现有地位的同时,通过提升国民学校教学素质,包括更好的母语科教学来使到国民学校成为家长首选的学校。4月24日及25日,首相阿都拉及教长希山慕丁在一项研讨会上再度表示,在确保国民型学校的现有地位时,有必要推行必需的改变和革新以使到国民学校成为家长首选的学校。5月7日,董教总发表文告,提出国民型学校与国民学校一样,都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理应获得平等和公平的对待。政府所要强化的应该是所有的学校,而不应仅限于国民学校。 |
私立大专不接受统考文凭入学资格事件
|
|
![]() |
5月21日,一名持有统考文凭的毕业生,被拉曼大学拒于门外,指无法符合2002年“国家学术鉴定局”所发出的“私立大专入学资格指南”的其中一项条文规定,即所有私立大专课程的最低入学资格,除了必须拥有大马高级教育文凭、独中统考文凭、A水平、大学预科文凭或同等资格以外,还必须具备大马教育文凭(SPM)国文科目及格的规定。5月23日,董教总发表文告,认为这项规定严重影响了考取独中统考文凭学生的升学出路,要求“国家学术鉴定局”即刻废除这项不合理和不符合逻辑的规定。5月26日,高教部长沙菲益沙礼在内阁会议后宣布,内阁于2000年3月29日已议决独中统考文凭被接受为进入私立大专就读的其中一项资格,但不能成为进入国立大学的入学资格。 |
废除小六检定考试(UPSR)课题
|
|
![]() |
5月15日,全国校长职工会建议,废除小六检定考试(UPSR)制度,让全国小学生从恶性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并尽快改革现有的教育制度。5月20日,董教总发表文告,指出教育部没有正确利用小六检定考试(UPSR)作为评估考试的功能,反而着重将这项考试的成绩和学校、校长及教师升级挂勾,才造成“应试教育”的局面。6月1日,教育部副部长马哈兹在国会代表教育部总结“最高元首施政御词”时表示,该部鉴于这项考试仍具鉴定小学生学术水平的作用,不打算废除它。 |
大学收生“绩效制”事件
|
|
![]() |
5月27日,高等教育局公布自2002年实施的以绩效制(大马高级学校文凭、大学预科班或同等资格毕业生)取代固打制,申请进入国立大学2004/2005学年的学生人数,连续三年出现许多取得满分的优秀学子不能得到首选科系及尚有许多取高分却无法被分配到自己理想科系的课题。6月2日,高教部长沙菲益在内阁会议后宣布,内阁同意让128名取得满分且把医科列为首选科系但不被录取的学生,得以进入国立大学或私立大专的医科就读,即10人被安排进入国立大学医科,19人获得玛拉货款,及99人被安排进入私专医科(50人进入槟城ALLIANZ医药科学学院、34人进入国际医药大学、5人进入亚洲医药理科工艺学院、10人进入霹雳皇家医药学院)。 |
新纪元学院第二校园动土典礼
|
|
![]() |
6月27日,董教总于雪邦双溪比力举行董教总新纪元学院百亩第二校园动土典礼。 |
“董教总每月论坛”开讲
|
|
![]() |
5月23日,董总常委及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会议决定,从7月开始,每月第一周星期五由董教总召开“董教总每月论坛”。这是一项内部的交流会,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文教课题进行意见的交流,同时凝聚华教同道对文教课题的共识。7月2日,第一次论坛在董教总教育中心举行,讨论的课题为“董教总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 |
董总创会50周年
|
|
![]() |
董总从1954年8月22日创会,到这年正好50年,在过去50年的华教长征路上,董总和教总领航华教大军,维护华教发展母语教育,伸张人权争取平等地位。为回顾与展望董总50年事业,董总在这年发动纪念创会50周年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出版《董总50年特刊》、制作短片与图片展、举办华文独中教育成果展、第一届华教杯(乒乓团体锦标赛)、各类讲座(教育讲座及华教精神讲座)、邀请国外艺术团义演等。这一系列的庆祝活动高潮落在12月11日,举办主题为“千秋拓业、五秩领航”的创会50周年纪念晚宴。 |
推行珠心算教学
|
|
![]() |
7月,教育部决定在小学第一阶段(一、二、三年级)推行珠心算教学,因没有公布珠心算教学的详情,使华小无所适从,尤其对珠心算的教学媒介语感到混淆。 |
14华团与马华公会交流会
|
|
![]() |
7月22日,马华与14华团针对教育课题进行交流。11月17日,马华另邀董教总在吉隆坡Seri Carcosa酒店进行会谈。双方在非常融洽的气氛下针对各项华教问题交换意见。 |
独中生进入中国大学深造豁免汉语考试
|
|
![]() |
8月,持统考文凭或技职科考试合格的华文独中学生,获得中国对外汉办的同意,豁免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可直接进入中国各大学深造。 |
华小董事会食堂招标被剥夺
|
|
![]() |
9月13日,槟州教育局发函州内小学,从2005年开始各源流学校的食堂招标必须交给县教育局处理,校方必须遵守教育部分发的2004年《学校食堂管理指南》管理食堂。教育局此举随即引起学校董事会的反弹,董总发函各州调查最新状况。10月2日,董教总发表文告,针对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指教育部将下放权力让校长委任招标局的成员表达不满。10月9日,槟州县教育局重发公函,指示校方按新的招标指南提交招标资料。与此同时,韩春锦则宣布暂时搁置新的食堂招标指南。10月14日,教育部部长希山慕丁宣布华小食堂招标权恢复原状。虽然教育部长已宣布食堂招标权交回董事会,但一些州属的教育局并未依据部长的指令,令情况变得混乱。董教总因此促请教育部发出书面通令,避免官员违反法令,再度发出不合理的行政通令。12月2日,董教总针对华小食堂招标没有获得妥善解决并出现混乱现象发表文告,重申华小董事会的主权。 |
公民科列为中小学主要科目
|
|
![]() |
2005年1月起至2009年,教育部将分阶段在各源流中、小学推行公民教育课程,并列为主要科目之一,每周须上两节公民教育,以培养更有公民意识和爱国的下一代。小学方面,由地方研究课中挪出两节的时间,而中学则从生活技能科挪出一节,同时再额外增设一节。 |
宽柔中学初中特优班以新编英文课本教授数理科
|
|
![]() |
新山宽柔中学董事部总务向媒体证实2005年起新山宽柔中学初中特优班数学科采用新加坡初中水准的英文课本,但仍会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宽中董事会也特别强调与声明,采用英文课本是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方便衔接高中课程,绝无乖离独中办学方针之意。针对此事,董总主席郭全强表示,董总无权干涉各独中的教学改革,因为各独中有其自主权,宽柔中学董事会有权制订教改措施,董总尊重该校尝试这项教改实验,但不会更改统考试卷的媒介语让学生以英文作答。2005年5月,宽柔中学首次召开汇报会,公开向社会人士报告初中一数学科采用英文课本5个月后的学习情况,并强调仍采用华语为教学媒介语,并没有违背教学传统。 |
华小2-4-3方案
|
|
![]() |
2004年新学年,国小及淡小的一、二年级学生全面以英文教授数理科,而华小则继续以“2-4-3”方案来进行英文数理的教学。“2-4-3”方案实施的第二年,华小还是面对许多混乱和不知所措的局面,尽管董总和教总以及一些团体继续发出强烈的反对声音,但政府仍然藐视民意,执意推行数理英化的政策。 |
2005年
|
|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的开办
|
|
![]() |
1月3日,宽柔中学古来分校正式启用,1千236名学生浩浩荡荡前往位于古来优美城全新校舍上课,为我国独中发展史掀开另一历史新页。2007年8月13日,宽柔中学古来分校落成开幕千人宴,为多年来的申办与首期建校工程划上完美句点。这也是古来分校自2004年启航万人宴以来,另一个盛大的历史性晚宴,也是我国独立以后,首个华文独中分校校园的正式启用。 |
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发布《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改革纲领》
|
|
![]() |
1月9日,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正式发布《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改革纲领》,作为独中未来10到20年发展的指导方针。 |
董教总代表团赴印尼苏北慰问海啸灾民
|
|
![]() |
1月31日,董教总代表团出访印尼苏门答腊棉兰市,向苏北华社赈灾委员会移交董教总亚齐海啸赈灾捐款,并与当地华社领导人交流,探讨教育合作事宜。 |
霹雳州教育局指示县内华小以英语教导美术、音乐、体育科目
|
|
![]() |
霹雳州近打县教育局官员被指向县内华小发出“口头指示”,在2005年内落实以英语教导美术、音乐、体育科目。2月5日,董教总发表文告坚决反对这项教育措施。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表示霹雳州教育局没有强制要求该州华小与淡小以英语教导这三项科目,各校校长可自行决定是否采纳有关建议。 |
七大华团联合签署发布《第九大马计划建议书》
|
|
![]() |
3月7日,七大华团(华总、董总、教总、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校友联总、留台联总、马来亚南大校友会)联合签署《国内主要华团第九大马计划建议书》,并提呈予首相署经济策划组,同时也将副本呈首相、相关部门及华基执政党。有关建议书只获得文化、艺术及文物部部长莱士雅回函表达建议书内有关文化部分的意见。 |
教育部公布UPSR考试英文科、PMR考试华文科考试新纲要和试卷格式
|
|
![]() |
3月8日,教育部公布了2005年UPSR考试英文科、PMR考试华文科考试新纲要和试卷格式,即UPSR考试英文科试卷一:理解、试卷二:作文;PMR考试华文科试卷一:选择题、试卷二:书写应用题。 |
第一届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科学营
|
|
![]() |
3月14日至16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联合马来西亚成功大学留台校友会、芙蓉中华中学及马来西亚物理学会,在芙蓉中华中学举办“第一届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科学营”,此次盛会获得全国各地28所华文独中230位师生参与。 |
筹募独中发展基金
|
|
![]() |
为开展独中事业的各项教育改革计划,董总拟定多项筹款活动,以充实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发展基金,包括发动华教卡,以加强和拓展赞助人,同时更通过刘墉巡回义讲及东南亚各民族的风采──谢惠载美术作品巡回义展进行基金的筹募。经过一年的努力,共筹得逾35万的发展基金。 |
董教总独中工委会推介“独中教师教育专业助、贷学金”的推介
|
|
![]() |
4月16日,董教总全国独中工委会推介“独中教师教育专业助、贷学金”,以鼓励更多独中教师提高学历及教育专业水平,培养独中教育的研究人才及促进独中教育专业化。 |
新纪元学院、南方学院、韩江学院成立专案小组研究联合申办大学
|
|
![]() |
4月24日,新纪元学院、南方学院、韩江学院联合成立专案小组,共商整合资源申办一所大学事宜。5月15日,专案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以三个月时间起草《联合申办大学计划书》。然而,经过多次会议的讨论,最终无法就申办大学达成共识。2007年3月9日,董教总教育中心第7届董事部暨行政董事部议决向高等教育部申请把新纪元学院提升为大学。3月17日,韩江学院表示,由于三院的办学方针不一样,宣布将在三年内自行申请升格为大学。三院合办大学的建议,也因此被搁置。 |
韩江中学欲实施5年学制风波
|
|
![]() |
5月17日,韩江中学董事会发表文告指出,该校保留独中六年学制,但将维持即有的“直通车”教育制度。5月18日,董教总发表文告回应韩江中学董事会,不认同韩江中学实施5年学制。学校面对学生来源压力,除应重新检讨招生方法,更应检讨学校办学素质,实事求是通过教育方法解决教育问题。5月29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会议决定邀请韩江中学董事会针对五年学制问题进行交流。6月14日,董教总全国独中工委会与韩江中学董事会代表就此事交流。韩江中学于会议中表示将遵循独中传统六年学制。 |
学校食堂招标主权事件
|
|
![]() |
5月21日,教育部部长希山慕丁表示,教育部将检讨学校食堂招标程序,以避免不符合资格的经营者取得经营权。8月15日,吉隆坡直辖区36所华文小学董事会联署向教育部提呈备忘录,以捍卫董事会食堂管理权。8月17日,雪隆董联会和吉隆坡华小董事会代表与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进行对话。韩春锦之后发表文告表示已联络并指示吉隆坡直辖区教育局局长华小食堂招标保持原有的方式。9月,董总通过发函给各州董联会吁请全国华小董事会行使权力自行处理食堂招标事宜。2007年9月2日,董总揭露吉隆坡和槟城教育局致函州内华小表示董事会没有权力处理食堂招标事宜。9月3日,韩春锦重申华小食堂管理主权保持不变。9月4日,董教总发表文告促请教育部尽快向各州教育局发出书面通令,以防止学校食堂招标问题上再度出现滥权违法的事件。 |
国民学校成为首选学校事件
|
|
![]() |
6月4日,首相阿都拉强调,政府会继续加强国民学校,使之成为人民的首选学校。6月10日,教育部部长希山慕丁表示将在第九大马计划下,加速巩固国小地位,把国小塑造成全方位的卓越中心。2006年1月,希山慕丁表示教育部将为国小重新编排和拟定全套的中文与淡米尔文教学课程,以吸引非土著报读。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国民学校是促进国民团结,以及培养爱国精神的最佳管道。4月,首相阿都拉表示,政府将加速加强国小成为国民首选学校,以解决种族两极化的问题。 |
董教总每月论坛
|
|
![]() |
2004年7月,董教总为针对当前华教课题进行意见的交流,以凝聚华教工作者对华教课题的共识开始主办每月论坛。但由于论坛召开的时间不理想,许多州属华教同道都无法出席参与,无法达到交流的效果,乃于2005年6月决定暂停举办。11月19日,第25届董总常务委员会第3次会议议决停办董教总每月论坛。/td> |
叶新田出任董总主席职
|
|
![]() |
原任董总主席郭全强领导董总16年(副主席2年、署理主席2年、主席12年),为民族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尽心尽力。他功成身退后,把棒子交给新的班子,希望新的领导在未来开创一个华教新局面。7月17日,叶新田当选第25届董总主席,杨云贵出任署理主席。 |
郭全强荣休
|
|
![]() |
随着董总主席郭全强宣布以及不再担任董总主席职后,自7月开始,各州地区为他举办感谢宴。8月7日,董总联合新纪元学院为郭全强举办“感谢您,郭主席”自由餐会。董总、教总、新纪元学院教职员与各地华教同道约3百馀人出席参与,场面温馨感人。 |
叶鸿恩逝世
|
|
![]() |
7月9日,董总前主席叶鸿恩辞世。叶鸿恩也是独大发起人之一,对我国华教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董教总代表出席“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
|
|
![]() |
7月20日至22日,董教总代表郭全强、叶新田、王超群、锺伟前出席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主办的“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这个以“世界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邀请了近6百位世界各国文教机构的代表,共同探讨第二语言教育与多元文化发展的关系,探讨汉语教学的国际需求、发展趋势、政策、发展策略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 |
华小数理英化次阶段进展
|
|
![]() |
9月4日,董教总联席会议议决会见马华公会及民政党,以商讨英语教数理政策的问题。10月,董教总先后与民政党、马华公会及国内七大华团就华教4项课题进行交流,并取得一致的共识与立场。11月,教育部部长希山慕丁表示将继续推行数理科英化政策。11月19日,第25届董总常务委员会第3次会议议决,于12月10日在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召开反对数理英化大会。12月10日,超过6百个华团与非政府组织代表及超过3千人参与反对数理英化大会,大会一致通过4项议案。12月23日,教育部公布2006年华小第二阶段将以“6-2-3-2”方案来继续推行数理科英语教学政策。在此方案下,华小四年级每周有180分钟(6节)华文教数学、60分钟(2节)英文教数学,90分钟(3节)华文教科学及60分钟(2节)英语教科学。 |
华小校舍破旧与维修问题
|
|
![]() |
9月,吉华K校老师曾文珩误踩被白蚁蛀蚀的地板,从15尺高处跌下丧命的意外,对国内华小的建筑安全敲起了警钟。华文媒体广泛报导,揭露了国内各地许多华小都面对白蚁侵蚀或校舍破旧急需维修的问题。教总于10月在全国7个州属(玻璃市、吉打、霹雳、马六甲、柔佛、砂拉越及彭亨)进行华小校舍维修调查工作,并把此次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于11月10日呈交给教育部。鉴于问题的严重性,教育部部长希山慕丁表示政府将全面检查国内学校的安全性,并且宣布拨出1千万令吉给破旧的政府资助学校进行维修。与此同时,希山慕丁也承诺将在第九大马计划下争取更多拨款以进行校舍的维修。 |
马来西亚全国独中技职教育学术研讨会
|
|
![]() |
11月13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主办、台湾修平技术学院联办和赞助的“马来西亚全国华文独中技职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举行,共有85人参与。在研讨会上,结合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发表有关技职教育发展状况为主题的演讲。此外,也提供本地办学有成的工职科老师一个工作经验交流的平台。 |
威北新中华小拆校风波
|
|
![]() |
新中华小位于前首相阿都拉的选区甲抛峇底的峇东新托。1996年这所华小所处的校地因为被发展商所购买,因此面临校舍被拆的厄运,但由于经济不景,发展商建屋计划暂搁置未动。2005年12月2日,有关发展商尝试强行拆除新中校舍,但受到当地居民与朝野政党领袖的阻挡,导致发展商最终无功而返。北海地庭于2006年1月判处发展商胜诉,允马上进行拆校工程,但是在两个小时后高庭谕令暂缓庭令,直至高庭听审为止,才使新中华小保住主要建筑物。董教总针对此事发表文告,谴责发展商以蛮横手法处理新中华小课题。最后,槟城高庭于11月1日正式推翻地庭的判决。 |
巴生滨华二校迁校风波
|
|
![]() |
1993年,巴生滨华一校、二校董事会曾计划迁校,终因物色不到适合校地而落空。2002年,滨华一校、二校各寻获一块校地后,两校董事会即成立建校委员会,处理迁校事宜。滨华二校的新校地位于富豪苑(Aman Perdana)。2005年12月,教育部来信核准滨华二校迁至富豪苑。建校委员会即展开各项建校筹备工作。2006年9月,巴生滨华二校董事会致函家长,通知迁校获教育部批准,新校地位于富豪苑(Aman Perdana)。10月,拒绝迁校的一批家长通过保校筹委会主席黄志强致函雪兰莪州教育局表明反对搬迁。11月19日,滨华中小学3校7机构召开第7次联席会议,一致通过滨一年终假期迁出后,小学部40间教室中的28间留给滨二暂用,另12间教室交给滨中作为发展用途,同时滨二迁校计划照样进行。12月2日,保校筹委会坚决反对滨一及滨二资产归滨中董事会使用作发展用途。2007年3月25日,滨华二校召开家教常年大会,保校筹委会拉布条抗议,拒绝搬迁到新校址。4月12日,保校委员会寻求教育部政务次长柯玛拉阻止滨华二校迁校。6月1日,教育部宣布批准滨华二校建校图测。随后,以黄志强为首的3名家长代表入禀法庭申请要求禁止教育部批准滨华二校搬迁败诉,因此滨华二校如期进行了迁校计划。 |
“历史异彩·精神领航”── 林连玉逝世二十周年纪念
|
|
![]() |
为了追忆林连玉不屈不挠捍卫华文教育的精神与纪念林连玉逝世20周年,林连玉基金举办了主题为“历史异彩,精神领航”的系列活动,包括华教漫画创作比赛、巡回讲座会、大专生华教之旅、全国华小华教日及林连玉逝世20周年纪念晚会暨“林连玉精神奖颁奖典礼。除此之外,也出版《林连玉评传》等怀念文章及《林连玉逝世20周年纪念特刊》等书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6年
|
|
华小马来教师和不谙华文教师超额问题
|
|
![]() |
2006年新学年开学,雪州教育局通令各校搁置聘请临教,但却派出大批不谙华语华文教师到华小执教。雪隆董联会接获投诉,经调查发现被派到各校的不谙华语华文教师数目不一。1月13日,董教总发表文告促请教育部尽快解决华小马来教师和不谙华语华文教师超额问题,以免影响华小办学本质。1月27日,教育部部长希山慕丁认为师资短缺的指责是不确实,反而出现教师过剩问题。其实出现教师过剩问题,是因为教育部长期以来没有按各源流学校所需的教师人数进行相关师资培训所造成的,因此造成华小每年需聘请大批临教来填补教师空缺的不正常现象。虽然在华社的强烈反对下,教育部答应逐步调走各校不谙华语华文教师,并表示允许聘请临教,但是有关临教空缺却迟迟不获正式填补。 |
华小董事会主权论争
|
|
![]() |
我国政府通过各种行政手段,企图蚕食华小董事会的主权。董总为此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和管道,宣导董事会在教育法令下所赋于的管理学校的权力。2月18日,全国校长职工会马六甲分会主席杨清亮吁请董总停止就学校食堂招标事打压和为难校长。全国校长职工会主席江秀坤表示董总处处打压校长,已使该会难以继续与董总合作。2月24日,董总常委会紧急会议建议于3月3日召开董总、教总、全国校长职工会联席会议,讨论华小董事会主权问题。3月3日,全国校长职工会基于交流会会场外有数十名家长举行抗议行动及传言家长来现场抗议乃由董总负责人策动而临时缺席,导致三造交流对话会流产。3月4日,董总发表文告,对全国校长职工会缺席交流会表示遗憾。3月7日,董教总再次邀请全国校长职工会进行坦城对话。3月18日,董总、教总与校长职工会代表在董教总教育中心进行交流,并达致4项共识,其中包括董总和教总成立专案小组,以制定各项涉及收费活动的机制。随后,董总和教总成立专案小组,召开会议草拟有关的管理机制指南。5月5日,董总、教总联席会议修订及接纳《华小管理机制指南(草案)》。5月7日,董总各州属会第72次联席会议通过与发布《华小管理机制指南(草案)》。教总和全国校长职工会对董总未事先照会与征求意见,单方面率先公布指南,深感不满。鉴于此,董总于5月9日发表文告表示歉意,并说明公布指南的3点原因。无论如何,董总也将指南寄给各党团和各校董事会,以在两个月内收集意见,以完善指南的内容及符合实际运作的需要。然而,全国校长职工会主席彭忠良于9月28日表示,华小校长如果执行董总提出的《华小管理机制指南》,将触犯教育部的12项行政条例,除非此指南获得教育部核准。9月29日,董总发表文告表示,《华小管理机制指南》体现华小董事会主权地位,全国校长职工会应对教育部官员企图法外立法,制订各种蚕食和剥夺华小董事会主权的教育条例、行政通令或指南,表明立场。 |
华小董事觉醒运动
|
|
![]() |
1月15日,联邦直辖区教育局援引《1996年教育法令》,致函区内40所华小校长,提呈华小董事会的1位董事长及5位董事名单,作为注册学校董事会事。4月,董教总获知这项消息,董总首席行政主任莫泰熙在董教总代表联席会议提出这项措施,并表达这或将削减董事部权力的疑虑。4月25日,马华公会总会长及马华中央宣传局分别公开指责莫泰熙“歪曲事实”,以及“蓄意挑起敏感课题,来达到鼓动华社仇视政府的个人政治目的”。4月30日,董教总发表文告向马华提出强烈抗议,并给予严正驳斥。 |
学校缩班事件
|
|
![]() |
3月,根据报章报导,国内一些华小依据教育局指示,缩减班级以解决师资短缺问题。6月,教育部公布雪州涉及缩班的25所华小的学生人数和班级资料。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表示,雪州教育局是基于不符合开班条件而指示州内25所华小缩班,非因师资短缺使然。董教总发表文告驳斥韩春锦的谈话,并吁请教育部正视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6月29日,雪州25所华小获州教育局指示无需缩班,董教总对雪州教育局取消缩班的措施表示欢迎,但认为教育部应对华小师资不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011年的新学年,柔佛麻坡县与居銮县一些华小,突然接到教育局指示要校方缩班,结果造成学校在行政和教学上的干扰。董总发表文告,吁请教育部指示各州教育局立即停止强制实行缩班措施,并协调各州教育局执行这项指示,提供足够及合适的师资给华小,避免出现混乱局面干扰各校的正常运作。2012年的新学年前,吉隆坡新街场大同华小、尊孔华小、沙叻秀华小及光汉华小接获直辖区教育局发出的公函,指示这4所学校以缩班方式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引起校方的关注。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也公开表明,教育部不曾发出要求华小缩班的公函,因此董总发表文告提醒各校必须坚持不缩班的立场。随后,魏家祥强调,直辖区教育局指示华小缩班的说法不成立,缩班的决定主要是学生人数不足,与师资短缺问题无关,外界不应对教育局做出不实指责。 |
全国华文小学家长总会成立
|
|
![]() |
5月13日,全国华文小学家长总会筹委会正式成立,并提出4项宗旨:促进全国华小家长的交流与合作;改善华小学习环境及维护家长与学生福利;推动与落实华小素质教育;遵循全国华社发展华教意愿,维护华小权益及董事会主权,确保华小永不变质。 |
第一届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研讨会
|
|
![]() |
6月9日至10日,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主办、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联办“第一届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研讨会”,在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顺利举行。这项研讨会的主题为“独中课程改革的现实与理想”,宗旨是提升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素质,主要目的是要推广独中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研究,以及提升独中办学素质。 |
全国独中校长联席会议
|
|
![]() |
7月7日至9日,75位来自50所独中的校长及教务主任在董教总教育中心出席“2006年全国华文独中校长联席会议”。会议内容涵盖对独中英文课程、师资及评鉴的检讨,同时探讨各独中开展校本英文教学改革的方案。 |
《种族关系》课程事件
|
|
![]() |
高等教育部于2006年在国立大学推介《种族关系》课程,并列为必修科,以改善各族关系和促进国民团结。但是由博特拉大学在3个星期内草草编写的《种族关系》教科书,却对关系族群关系的几件重大事件以主观、片面及不符事实方式加以描述。董教总就此事发表文告,认为该课程以既定、预设的政治立场,通过不符合事实,甚至诬蔑其他种族的论述方式,将误导各族学生,加剧种族关系紧张,破坏国民团结。与此同时,内阁会议讨论认为采用引起种族争议的书本是不适宜作为教学用途,最后议决由历史学家所组成的小组去草拟全新的课本。2007年1月,高等教育部公布最新的《种族关系》课本,课程内容已删除之前引起争议的部分,全书详细概括有关种族合谐、各族历史、文化宗教的背景,宪法精神及问题的原由等。 |
美里廉律中学申请数理以英文作答初中统考数理试卷事件
|
|
![]() |
1998年6月20日,砂拉越州美里廉律中学来函表示基于该校面对生源短缺,学校陷入困境,同时考察了沙巴崇正中学教学方针与课程改革的模式,加以采纳推行,故向董总申请以英文作答初中数理统考考卷。1998年9月4日,董总致函廉律中学,表明在考虑了该校的陈情后,特通融允准廉律中学初中考生仿效沙巴州方式,可以在数学与科学两科中任选华文或英文作答。之后,董总一直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除针对这项课题不时进行检讨外,也曾组团至该校实地考察。从2000年至2005年间,董总陆续收到砂拉越州美里的家长、华社负责人等就董总于1998年允准廉律中学初中统考考生可选用英文媒介报考初中数学及科学,表示强烈的反对意见,同时对廉律中学办学方针也提出种种置疑。经过认真考察,学务委员会及考试局分别于2005年12月4日及2006年1月22日开会进行讨论及反复论证后,发现这项特例实有反宾为主的现象,因此两造会议一致决定向董总常委暨独中工委会提呈建议。2006年5月21日,独中工委会及董总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议决取消于1998年9月4日“特别通融允准廉律中学初中统考考生可以在数学与科学两科中任选华文或英文作答”的决定,并于2009年实施。5月29日,董总致函通知廉律中学有关议决。廉律中学接获董总来函后,公开在报章以强硬的立场与辞言回应。7月20日,董总致函廉律中学澄清及重申立场,并邀请该校派代表前来董总,以研商如何解决该校的问题。8月7日,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与砂拉越美里廉律中学就独中统考出题媒介语问题进行对话。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正式撤回允许该校数理科以英语作答的决定。美里廉律中学则表示该校将继续使用英语教导数理,以方便学生参加各种考试。 |
教育部停办大学毕业师范课程(KPLI)
|
|
![]() |
8月30日,教育部部长希山慕丁宣布教育部即日起停办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中学组,包括中学中文组,以解决教育系毕业生过剩的问题,而被遴选进行面试的大学毕业生中学组学员则被献议进入小学或学前教育组。 |
2409微型学校或遭关闭事件
|
|
![]() |
9月6日,教育部部长希山慕丁表示,微型小学维持或提升办学条件都不符合经济效益,因此全国2409所微型学校(华小531所、淡小329所、国小1521所、特殊学校28所)或将关闭。希山慕丁认为微型学校问题只能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因此他呼吁政治人物协助教育部说服有关家长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或集体学校就读,那么教育部才能关闭有关微型学校。董总主席叶新田则认为政府应公平与制度化对待各源流学校,包括增建华小。他也表示,即使政府实行学校搬迁计划,可搬迁进展非常慢,根本没有真正解决华小所面对的困境与问题。9月14日,希山慕丁表示,在即将公布的教育发展大蓝图中,将包括被鉴定兴建的各源流学校,以消除各界的猜疑。 |
华小董事注册受阻事件
|
|
![]() |
9月,雪兰莪州内华小董事在申请注册时遭教育局阻难,官员以上头没有具体指示为理由,拒绝接收及处理各校董事会成员注册申请表格。12月27日,雪隆董联会代表会见教育政策与研究组负责官员反映此事,有关单位表示会关注,并答应召集各州相关官员,以让他们清楚了解学校董事会成员注册程序。2007年4月,董总主席叶新田指出,雪兰莪、柔佛及吉兰丹等州的华小董事申请注册仍受阻。与此同时,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强调将督促州教育局官员以确保华小董事顺利注册。8月,吉打董联会提交的28所华小董事个人注册申请文件被州教育局退回。11月29日,韩春锦表示教育部已于10月9日致函各州教育局,指示尽速处理华小董事的注册。 |
华小拔款风波
|
|
![]() |
9月8日,麻坡武吉哈逢华小董事长蒙光亮在教师节晚宴上向高等教育部副部长翁诗杰揭露,巴莪公孺华小获政府拨款3万元以维修白蚁侵蚀校舍,但实际得到款项不足3千令吉。针对此事,教育部部长希山慕丁非议翁诗杰揭露华小拨款舞弊“逞英雄”作风。9月13日,董教总发表文告对教长不仅不采取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方法匡正歪风,反而以严厉措词指责揭发华小拨款舞弊案的人士深感遗憾。9月18日,公共工程部长三美威鲁与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黄家定视察公儒华小,揭发是维修承包商失职,把原拨款3万令吉,却仅用3千令吉进行维修工程。针对此事,三美威鲁表示会整理一份报告向内阁汇报。9月21日,副首相纳吉表示,内阁已指示公共工程局设立小组调查,一旦证实公儒华小拨款遭滥用,当局会采取适当的对付行动。 |
“第九大马计划”下没增建华小计划
|
|
![]() |
9月20日,教育部副部长诺奥马在国会总结部门财政预算案回答提问,表示教育部在第九大马计划下没有增建华小和淡小,仅拨款1亿令吉供改善校舍用途。9月21日,董教总针对诺奥马的谈话发表文告,认为诺奥马已经违反首相阿都拉先前按需求增建华小的诺言。9月27日,教育部部长希山慕丁宣布在第九大马计划下,政府至少兴建2所新华小,即雪兰莪敦陈修信小学和柔佛古来二校。希山慕丁也强调,多种源流学校是我国的特色,政府不会关闭现有各源流学校,教育部也没有不增建华小和淡小的政策。 |
吉隆坡坤成女中招收男学生事件
|
|
![]() |
9月24日,吉隆坡坤成女子中学董事长钟廷森表示,该校将改变百年女校体制,招收男学生。10月8日,坤成校友会举办“坤成女中招收男生讨论会”,与会者表达反对招收男生的意愿。10月9日,坤成女中董事会一致通过议决,从2008年新学年开始招收男学生,有关议决将交赞助人大会表决。10月18日,逾15名坤成女中校友和家长,手持布条聚集坤成校门,反对该校改制为男女混合学校。10月19日,坤成女中董事会召开特别会议,以17比4、1人弃权赞成维持该校改制为男女混合学校的议决。坤成校友会随即发动“挽救坤成,拒绝改制”签名运动。11月11日,坤成女中董事会与校友会代表针对学校改制进行交流,但双方无法达成共识。2007年5月20日,坤成女中赞助人大会通过提案,授权董事会全权处理重建校舍计划及在适当时候招收男学生。7月25日,坤成校友入禀吉隆坡高庭,起诉董事会9成员。11月20日,吉隆坡高等法庭驳回坤成校友会的起诉。11月22日,坤成女中在主要华文报章刊登广告,招收2008年度初一男学生。2008年1月3日,坤成女中新学年开课,共有180名男学生报到。 |
“槟州华文独中教育基金会”成立
|
|
![]() |
槟城华文教育工委会议决成立“槟州华文独中教育基金会”,计划筹款100万元,以全方位协助州内五所独中发展,包括提高独中教育素质、提供独中教师培训计划、扶助独中清寒学生完成学业等。此基金会也是全国首个特为协助独中发展而成立的基金会。 |
森美兰州教育局推行“特别计划班”
|
|
![]() |
11月16日,森美兰州淡边东姑勿刹国中宣布由2007年开始推行“特别计划班”,仅录取10%的非巫裔小六检定考试(UPSR)考获全科A的优秀生进入中一就读,引起当地非土著学生家长群情激愤。11月20日,森华堂、森董联会及森校友联全力支持淡边普罗士邦六乡会,坚决反对淡边东姑勿刹国中以不合理的收生条例来录取“特别计划班”的学生。11月29日,淡边6乡团会见森州教育局官员,达致了以“321方案”取代。11月30日,教育部部长希山慕丁指示森州教育局收回开办“特别计划班”的通函,他表示森州教育局擅自订下只收土著优秀生、10%非土著学生以及只接受考获7A所谓招生条件,不但违反教育部政策,也与政府希望通过国民学校团结人民的意愿不符。 |
2007年
|
|
教育部发布《2006-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
|
|
![]() |
1月16日,教育部公布《2006-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鉴于这份蓝图指引我国教育各领域的发展与改革,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影响深远,董教总特此成立专案小组进行研究,并草拟董教总的总体意见书。6月12日,董教总公布《对<2006-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总体意见书》,意见书提出九大建议,也指出该教育蓝图仍以单元化教育为主导思想。6月14日,教育部部长希山慕丁表示,《2006-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内容并非一成不变,欢迎董教总等团体依据正确渠道提供意见,若有好建议,政府可考虑增删。12月15日,董教总将巫文版的《总体意见书》寄至教育部。不过,让人遗憾的是,教育发展大蓝图继续以一贯的单元化教育思维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基础,完全没有顾及我国多元种族对母语教育的实际需求。 |
董总成立“行政部组织结构调整专案小组”
|
|
![]() |
1月28日,第25届董总常务委员第13次会议正式成立一个以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为首的董总“行政部组织结构调整专案小组”,探讨董总现有行政结构系统改革事宜,以促使董总的组织运作更加完善。 |
小学初期英语识字计划 (ELiTE)
|
|
![]() |
教育部于2007年新学年在小学一年级推行“小学初期英语识字计划 (ELiTE)”的试验计划,以加强学生的英语能力。这项计划率先于指定的一些各源流小学推行,包括4所华小。随后,根据教育部的报告,“小学初期英语识字计划 (ELiTE)”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掌握能力,该部将在2008年把这项计划扩展到135所学校推行。 |
华小7项迁校条件事件
|
|
![]() |
教育部制定了搬迁华小的7项条例,其中包括迁校必须获得所有家长书面同意、有关学校董事会和家教协会必须负责建校及自寻迁校土地、一旦迁校,原有旧校地必须完全关闭。5月5日,董教总发表文告指出,教育部所规定的7大迁校条件,完全否定华小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一环的地位,应该加以撤销。而马华公会也认为教育部所规定这7项条例太苛刻,该会将与教育部洽商解决有关问题。 |
委派不谙华文的辅导教师到华小事件
|
|
![]() |
森美兰州82所华小当中,约有60所华小被教育部委派不谙华文的辅导教师到华小进行辅导工作。5月9日,森美兰董联会、森美兰中华大会堂及森美兰校友会发表联合声明,坚决反对教育部派遣不谙华文的辅导教师到华小服务,并要求教育部立即调走有关教师。5月24日,教育部部长希山慕丁表示,若不具华文资格的辅导教师派往华小又无法完成任务,教育部将亳不犹豫检讨有关措施。6月10日,槟城11所获教育局委派不具华文资格辅导教师的华小董事代表,要求当局马上调走有关教师,否则将发动董家教请愿大会。6月11日,董教总发表文告指出,教育部委派不具华文资格辅导教师到华小服务,乃该部多年来不积极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的后果。6月27日,教育部正式发函调走派往华小的不具华文资格辅导教师。 |
10所独中获初选“集群学校”
|
|
![]() |
4月,教育部私立教育局发出函件,通知国内10所华文独立中学,指在《2006-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下,初步获圈定为“集群学校”(Sekolah Kluster)。这10所“集群学校”为:吉隆坡尊孔独中、吉隆坡坤成中学、吉隆坡循人中学、吉隆坡中华独中、巴生兴华独中、怡保深斋独中、怡保培南独中、马六甲培风中学、古晋中华一中及沙巴崇正中学。5月15日,董教总召开会议探讨10所独中成为“集群学校”的事宜,会议决议成立一个小组关注有关事态发展与会见私立教育局,了解有关集群模范学校概念和遴选标准。 |
华教自强团结晚宴
|
|
![]() |
为凝聚全国华教人士对维护华校董事会主权与地位的坚定共识,董总于5月26日在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举办“华教自强团结晚宴”,并定下100万令吉为筹款目标。筹委会也为这次活动举办了一系列的巡访工作,向各州董联会宣传与进行交流。当晚出席者近4千人,筹获逾140万令吉。 |
第一届马来西亚华文独中艺术营
|
|
![]() |
5月30日至6月1日,由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主办,居銮中华中学联办的“第一届马来西亚华文独中艺术营”在居銮中华中学举行,共24所独中的老师与学生参与。此艺术营特别邀请了台湾水彩画家谢明锠教授与陶艺家施惠吟教授到场创作与示范,让老师们获益良多。 |
数理英化政策──“还我母语教育”明信片签名运动
|
|
![]() |
为向政府表达各族人民反对英语教数理的立场,董教总联同9个各族文教团体于7月8日在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举办“恢复小学母语教授数理运动”研讨会及推介“还我母语教育”明信片签名运动,以收集各族人民的签名,向首相表达各族人民要求政府恢复各源流小学以母语教授数理的心声。经过3个月的“还我母语教育”明信片签名运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包含国外的102,267张已签署的明信片。董教总联同9个各族文教团体分别于11月5日及11月16日两次致函约见首相阿都拉不果后,最终于11月27日赴布城首相署向首相提呈“还我母语教育”明信片与备忘录,并由首相机要秘书阿米鲁丁代表首相接领。 |
学校贩卖部指南风波
|
|
![]() |
8月6日,马华蕉赖区会服务中心主任吴一心揭露,教育部颁布最新《政府全津贴学校贩卖部经营指南》,规定每年达1万至10万令吉采购额的全津贴学校贩卖部,必须向土著公司采购。8月7日,董教总发表文告,吁请教育部立即撤销这份学校贩卖部指南,同时必须尊重学校董事会的管理学校主权。随后,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向教育部秘书长了解情况后表明这不是教育部指示。他也指出,教育部将致函各州教育局,表明并没有规定学校贩卖部必须向土著公司采购。8月,一些华小接获吉隆坡教育局的公函证实,学校贩卖部无须向土著公司采购的规定。 |
独中生国小教华文
|
|
![]() |
8月14日,教育部部长希山慕丁宣布,教育部原则上同意让华文独中毕业生报读政府师范学院,然后派往国民小学教导华文课程,以解决国小华文师资来源的问题。董教总发表文告吁请教育部公布接受独中毕业生报读政府师范学院的详情,同时全面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作为报读官方大专院校的学术凭证。随后,希山慕丁针对此事指出,该部还未正式实行此措施,因此各界没必要在这项课题上争论。 |
华小缴纳水电费课题
|
|
![]() |
关丹县内多所所谓的“半津贴学校”接获教育局通知,从2007年起所有“半津贴学校”不得另外向教育局申报水、电及电话费开销。董教总发表文告吁请教育部废除人为的“全津学校”和“半津学校”的分类,并马上将各源流学校所有的“半津学校”都纳入中央付费制度内,以让所有学校都可以公平享有国家教育资源。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表示,根据教育部财务组2007年2月6日一封回函有关半津及全津学校的开销付款,证明半津学校没有出现自行承担开销的问题。他也表示,将会见有关州局长了解实情,若调查后发现教育局无意犯错,将会予于纠正。2010年5月,教育部于4月6日发出通令指示从6月1日起,全国全津贴学校的水、电、电话及排污费将由中央付款制度(Sistem Bayaran Secara Pukal)处理,校方无须自行缴交这些费用。然而,根据有关通令,政府资助学校却无法享有中央付款制度的福利。董教总针对“中央付款制度”没有惠及政府资助学校发表文告。6月,首相纳吉在国会提呈以《经济繁荣及社会公正》为题的第十大马计划时指出,政府将提供每月最高2千令吉的水电费补贴给近1千9百所华小、淡小、教会和宗教学校。然而,这项措施并未能全面解决半津贴学校所面对的问题,若学校每月水电费超过有关的数额,学校还是必须自行通过行政拨款来支付水电费等开销。董总认为政府必须从政策和制度上全面及根本地解决此问题,包括把华小纳入中央付款制度,由政府直接支付华小电费开销,不应迫使华小承担有关开销。 |
《国家高等教育策略蓝图》的发布
|
|
![]() |
8月27日,高教部公布了《国家高等教育策略蓝图》。该部是在检讨了2005年的《国家教育发展方向报告书》,以及在2007年的《高等教育转型文件》,及与各方进行深入讨论后,制定出《国家高等教育策略蓝图》,以打造更多具素质的顶尖大学及栽培大量精英才俊,来迎合我国朝向2020年先进国时之人才需求。 |
政府承认中国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中文系
|
|
![]() |
9月14日,房屋与地方政府部部长黄家定宣布,政府已正式承认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学术资格,同时也承认北京外国语大学及北京语言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位。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文系获政府及公共服务局承认后,它也可被接受为参与公共服务领域的条件,毕业后可以申请相关需要中文资格的公共服务职位。 |
2007年全国独中董事交流会
|
|
![]() |
9月22日至23日,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在吉隆坡联邦酒店举办“2007年全国华文独中董事交流会”。来自全国49所华文独中的董事、校长、州董联会、董总及独中工委会代表共182人出席参与。这项交流会的主题为“与时并进,永续发展”,探讨课题包括《2006-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对独中教育的挑战与启示、研制独中“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构建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财务体系。 |
2008年
|
|
新纪元学院10周年庆典
|
|
![]() |
新纪元学院从1998年3月1日开课至2008年正好10年,为了回顾与展望新纪元学院10年人与事的变迁,特别举行系列庆祝活动,包括颁发全人教育奖、推动社会大学终身学习概念、举办学术研讨会、创作校歌校徽、晚宴、出版《新纪元学院建校十年纪念专辑》等。校庆主题为“十载扎根,百年参天,迈向新纪元大学”。 |
董总和州董联会拜访霹雳、槟城、雪兰莪及吉打州政府
|
|
![]() |
董总和属下州董联会分别于4月7日拜访霹雳州州务大臣莫哈末尼查、4月14日拜访槟城州首席部长林冠英、4月24日拜访雪兰莪州州务大臣阿都卡立依布拉欣和5月14日拜访吉打州州务大臣阿兹占阿都拉萨,分别向他们提呈备忘录和提出建议,希望州政府能关注华教问题,协助华文教育的发展。董总和这四个州政府经过交流后,取得初步良好成果,州政府原则上表示会参考董总所提出的建议。 |
董教总领导人拜会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
|
|
![]() |
4月10日,董教总代表团一行12人前往布城教育部拜会新任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并呈上一份含有13项华教问题的教育备忘录。双方在进行交流后宣布成立一个协调小组,以便定期针对教育议题进行交流,促进了解。 |
白小原校重开
|
|
![]() |
5月14日,教育部部长希山慕丁在国会上表示同意让其他微型华小迁入及启用白小原校,唯必须遵守3项条件,即解决水、电及交通问题。6月2日,霹雳巴力中华华小致函教育部申请迁校至白小原校。白小工委会站在维护华教立场,接受此项安排。10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承诺白小原校校舍铁定于2009年1月准时开课。12月21日,白小原校正式易名为白沙罗中华小学,由白春梅掌校。2009年1日5日,白沙罗中华小学正式启用,开学日迎接100位新生。 |
董事长无权签学校支票事件
|
|
![]() |
5月23日,教育部会计组发出“银行户头处理程序”(Tatacara Pengendalian Akaun Bank)公函给各州教育局,声明只有校长、第一副校长(行政)、第二副校长(学生事务)和课外活动主任,才获授权签署学校户头支票。鉴于这项通令剥夺了学校董事会签署学校户头支票的权力,董总及各州董联会曾就此事向教育部提出抗议及交涉,表明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属于“政府资助学校”的华小董事会是华小的管理机构,董事会职权包括管理学校的财产和基金,而签署支票是行使这项职权的实质表现,不容剥夺。随后,教育部于10月30日及11月14日各别发出公函收回各校银行户头支票只能由校长等校方人员签署的通令。 |
新纪元学院风波
|
|
![]() |
6月14日,新纪元学院召开2008年第3次理事会会议,理事会依据章程要求依贯例列席的新院行政及各学系主任退席,引起14位主任的不满,随后集体对外发表了《新纪元学院行政与学术主管告社会大众书》。其后,学院的各有关方面,针对学院管理规章的诠释,争论不休。6月24日,新纪元学院24位行政及学术部门主任和院方理事会讲师学生代表联合发表文告,要求理事会废除对院长柯嘉逊每年一聘的做法,改为三年一聘,以让柯嘉逊能有效执行各项学院计划。6月26日,董总前主席胡万铎、教总前主席沈慕羽和前副主席陆庭谕发表联合文告,提出遴选调解小组,并呼吁各造停止对新院争议发表任何意见和报导。7月15日,新院风波协调小组委任杜乾焕、杨泉、陈友信和丘琼润四人成立调解小组,化解新院风波。9月24日,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公开征聘2009年度起的新纪元学院院长职。10月21日,新院29名全职讲师呈交连署信予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主席叶新田,呼请董事会续聘柯嘉逊院长。11月2日,董总召开特大,以10对3的票数,反对续聘柯嘉逊为新院院长。2009年1月2日,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发表文告,宣布由潘永忠于1月16日正式上任新纪元学院院长。 |
2008年全国独中校长及行政人员研讨会
|
|
![]() |
12月12日至13日,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在董教总教育中心举办“总结、检讨、展望──2008年全国华文独中校长及行政人员研讨会”。全国42所华文独中的77位校长及行政人员、7位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委员及38位董总行政部职员,一共122人出席。与会者针对各项议题进行严谨的探索与研讨,为华文独中教育事业寻求共识与发展方向。会议也针对独中考试、课程、师资等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
2009年
|
|
恢复小学以母语教授数理科
|
|
![]() |
2006年11月5日,巫统柔佛州联委会主席阿都干尼在柔州巫统大会上表示,柔佛州巫统明确反对政府的英语教数理政策。11月6日,副首相纳吉在闭目礼上表示,政府将在2008年的小学六年级评估考试后进行全面检讨,以决定是否继续推行英语教数理政策或在这项措施上作调整。11月9日,首相阿都拉表示政府会继续推行英语教数理政策,但不会把这项政策扩展至其他教学科目。2008年,政府开始检讨英语教授数理政策,并召开了5次圆桌会议以收集各方的意见。董教总等华团则通过各种管道创造有利于恢复小学母语教授数理的环境和条件。2009年1月11日,董教总与国内主要华团举办“要求恢复小学母语教数理”汇报会,会议通过吁请政府全面废除华小英语教数理。随后,政府承认英语教数理政策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于7月8日内阁会议后宣布废除英语教数理政策,从2012年开始,在小学一年级和四年级开始恢复以母语教数理,国中则从中一和中四开始以国语教数理。7月9日,董教总发表文告表示,应马上停止英语教数理政策,而不是继续再拖延,以免牺牲更多的学生。8月11日,慕尤丁宣布2015年大马教育文凭(SPM)及2016年小学评估考试(UPSR)数理科试卷将继续以双语出题。2011年11月,政府议决在2011年接受英语教数理科的二年级至中五学生,获准继续使用英语,直至完成中五的学业。除此之外,政府将在2016年全面落实各源流小学以母语教数理的政策,2021年起中学全面使用国语教数理科。 |
沈慕羽逝世
|
|
![]() |
2月5日,一生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权益而奋斗的董总会务顾问、教总前主席沈慕羽与世长辞。举殡当日,逾万名来自各地的党团代表、学生及社会各阶层人士,排列成达一公里的送殡队伍,哀送沈老最后一程。为了纪念沈老对华教的贡献,教总展开了多项活动,包括出版《追悼沈老》特辑、制作《永远的沈慕羽》短片及颁发“沈慕羽教师奖”等。 |
七华团会见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
|
|
![]() |
5月26日,七华团(董总、教总、华总、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留台联总、校友联总、马来亚南大校友会)代表与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会面,并提呈“恢复以母语作为小学数理科教学媒介语”备忘录。在交流会上,双方针对各项华教课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而慕尤丁也清楚传达政府对华教的政策,包括现阶段不会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及拨款资助独中。5月29日,七华团联合发表声明,斥责政府依然坚持实施单元化教育政策。 |
SPM限考10科事件
|
|
![]() |
5月,政府宣布从2010年起,所有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考生最多只能报考10个科目,必考科为6科,而公共服务奖学金也会以这10科的成绩作为遴选标准。这项措施让华教团体担忧很多华裔及印裔考生会被逼放弃报考母语科目,不利于母语教育的发展。12月4日,政府再次宣布大马教育文凭考试考生可报考10+2的科目,2科额外的科目分别是华文及华文文学或者是淡米尔文及淡米尔文文学。12月8日,教育部表示在10+2的方案下,华文、淡米尔文、中国文学或淡米尔文文学就成为了额外科目,其成绩不计算在国家奖学金的标准内,董教总就此发表文告深感不满。2010年1月,教育部正式发出通令,传达10+2的限考方案,额外的2个附加科目是自由选择,而不再只局限于华文、淡米尔文、中国文学或淡米尔文文学。 |
小学课程转型事件
|
|
![]() |
教育部表示计划于2011年实施新的小学课程纲要。教育部课程发展局于6月25日和11月9日召开小学课程转型会议,邀请华、印裔文教团体出席。教育部提出华小和淡小改用国小的马来文科课程纲要,增加华小和淡小的马来文科授课时间,以及在各源流小学推行《马来西亚我的国家》新科目以马来文作为统一的教学媒介语的三项建议,引起与会华、印裔文教团体的坚决反对。12月11 日,七华团(董总、教总、华总、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校友联总、留台联总、马来亚南大校友会)召开会议专题讨论教育部的上述三项建议,坚决反对这三项会导致华小和淡小变质的建议。12月17日,七华团提呈备忘录给首相纳吉。12月24日,教育部宣布取消华小2011年开始改用国小的马来文课程纲要的建议。同时,《马来西亚我的国家》也将以各源流小学的母语来进行教学。 |
董总55周年晚宴
|
|
![]() |
8月22日,董总举办创会55周年会庆晚宴,全国各地热爱华教人士和各党团代表近两千人出席,并筹获逾41万元令吉。除此之外,董总也在宴会上为台湾“莫拉克”风灾灾民送暖募捐义款。 |
华文、淡文列国小正课
|
|
![]() |
10月,教育部计划2010年起华文及淡米尔文班纳入国小正课,但有关课程内容与在华小和淡小传授的母语科大有差别。国小的母语科属于基础入门,让完全不懂华文的友族学生能掌握。与此同时,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指出,教育部在数年前实施国小教华、淡文科政策,基于师资问题,而安排在非正课时间进行,目前一些国小已逐步把这两种语文纳入正课,因此2010年进一步地扩大到全国的国小。董总主席叶新田强调,华文科纳入国小正课不会影响华小发展,因为华小的特色是无法取代,而国小的华文科只单纯地学习一种语文。 |
实施单一源流学校制度的论争
|
|
![]() |
10月24日,历史学家邱家金在一项活动中再次提倡单元源流教育,并认为目前的多元源流教育体系不能协助各族国民了解“一个马来西亚”理念的真正意义。10月29日,董教总发表文告谴责单一源 流的言论。10月31日,首相纳吉指出,我国制度旨在让全民拥有教育选择权,这是人民在独立前便已阐明的愿望,政府必须按照这项意愿行事,除非人民都准备并接受,我国才能转型为单源流学校制度。董总促请各方不应再发表单一源流学校的言论,应该只提多元源流教育,以符合我国多元种族和多元语文的国情。 |
董教总代表出席“第一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
|
|
![]() |
董教总代表应邀出席于10月19日至23日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董总主席叶新田与教总主席王超群受大会邀请主持分组讨论会,并代表小组作大会发言。 |
2010年
|
|
董总、教总、华总和七大乡团提呈《第十大马计划建议书》
|
|
![]() |
3月8日,董总、教总、华总和七大乡团联合提交了《第十大马计划建议书》给首相署经济策划组和教育部等各政府部门,为正在起草的第十大马计划提供华社的建议,以反映华社与华团对第十大马计划在政治、教育、文化、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意见和建议。 |
识字与精算计划(LINUS)
|
|
![]() |
为了确保大马所有学生在首三年的小学教育可以掌握基本的读、写、算技能,政府在2010年开始推行识字与精算计划(LINUS)。此项计划是配合政府转型计划的国家关键成效领域(NIRA)而实行。LINUS每年将展开三次基本读、写、算水平测试,以鉴定学生读、写、算的掌握程度。教育部强调,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策划一些较合适的教学方式,以加强学生的学习。面对阅读、书写及计算障碍的学生,教育部将安排学生参与“LINUS”特别课业辅导班或特殊课程,助学生迅速掌握基本读、写、算技能。 |
争取政府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
|
|
![]() |
2月,首相纳吉在国阵最高理事会上指示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研究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以及国立大学录取独中生的程序事宜。4月,高教部宣布,只要独中生申请的私立大专课程获得大马学术资格鉴定机构(MQA)的认证,即可申请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局(PTPTN)贷款。6月,首相纳吉宣布, 政府考虑在第十大马计划下,接受具有大马教育文凭资格的独中统考文凭持有者申请进入师训学院华文组课程,以解决华文师资短缺的问题。12月,政府宣布从2011年起,独中生必须在统考考获三科优等成绩、拥有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国文科优等以及英文科及格,才能申请进入师训学院。2011年4月,教育部在报章刊登广告接受统考生报读师训课程。8月,教育部指出,因多个因素导致教育部师训组首次招收统考生的人数只有14人,无法达到30人的目标。2013年1月,首相纳吉再次表示只要独中生考获大马教育文凭的单一一科国文科优等,以及独中课程特别是历史和地理科的内容更符合国情和纳入更多有关大马的历史,政府可以承认统考文凭。4月,首相纳吉与董总6名代表会面商讨华教课题,根据双方联合声明的第四段阐明,首相表示会在短期内召集教育部和高教部,研究董总对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所提出的建议,以寻求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上述会谈逾近一年后,第二教育部长依德里斯朱索于2014日3月在国会下议院表示政府不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针对此事,董总发表文告希望政府信守承诺,尽快跟进处理,俯顺民意,全面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 |
教育部发布小学标准课程(KSSR)
|
|
![]() |
从2011年开始,教育部在小学分阶段落实“小学标准课程”(KSSR),并逐年扩展至各个年级。教育部是以原来的课程纲要作为基础,并根据先进国的教育标准作为指标,来拟定KSSR课程纲要,以确保我国的教育课程符合全球化的教育体制。在这新教育措施下,各源流小学一年级每周的上课时间是1380分钟(46节)。而在新的时间分配下,华小的国文节数从原有的270分钟(9节)增加到300分钟(10节);华小的英文节数从原有的60分钟(2节)增加到150分钟(5节)。配合“小学课程标准”(KSSR),教育部于2014年开始,规定历史科是各源流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必修科,教育部在小学教导历史科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从小学阶段就能明白和掌握历史的知识与技能。当小学历史课本面世后,各华社文教团体即发现华小四年级的历史课本出现许多错误和不适合的内容,包括了部分的内容和历史无关、内容过于单元化、翻译错误、插图不当等等,而且也接到许多华小老师和家长的投诉。除此之外,一些团体已经向教育部提出华小4年级历史科出现严重错误的意见,也要求教育部和课程局修正,以免误导华小学生。2014年5月5日,教总与负责编辑出版小学历史课本的国家语文出版局进行交流。根据国家语文出版局提供的资料,目前教育部针对华小四年级历史课本所提出的修改,只是众多问题中的一小部分,并没有全面检讨现有小学历史课本课程纲要和内容,而只是在技术问题上兜转。 |
张雅山逝世
|
|
![]() |
为华教鞠躬尽瘁、被马六甲华教界尊称为“老总务”,也是董总会务顾问的张雅山,于5月23日在家中安祥过世,享寿积闰100岁。一生勤俭的他,生前已交代家人,丧事一切从简,并谢绝花圈、挽词和挽轴,所有赙仪悉捐马六甲培风中学。 |
废除UPSR和PMR考试
|
|
![]() |
6月20日,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表示,教育部考虑废除小学评估考试(UPSR)及初中评估考试(PMR),只保留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一旦废除UPSR和PMR,取而代之的是由校方自行进行的校内评估考试。随后,教育部分别于7月19日及9月24日召开会议讨论UPSR和PMR考试的存废课题,作出初步建议是废除PMR考试。10月9日,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宣布,教育部将保留UPSR考试,但其考试格式将有所改变,而PMR考试则从2016年开始取消,改为校本评估。2011年全国小学一年级、2012年初中一开始全面实施校本评估制度(PBS)。慕尤丁于2011年7月8日推出“校本评估制度管理与运作指南”时表示,校本评估制度(PBS)除了评估学生成绩外,也非常注重学术成绩以外的领域。然而,此制度执行了一年多,全国教学专业职工会(NUTP)认为弊端多及繁细多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改善校本评估制度。随后,慕尤丁指示成立以教育总监阿都嘉化为首的小组,全面探讨校本评估系统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教师输入资料时服务器发生故障、家长、学生及教师对校本评估的意见,以及校本评估的成效。最后,从2014年4月1日起,教育部落实改良版校本评估制度,教师原本必须评估的评标减少60%至90%,让教师更专注于教学与评估。 |
关丹申办华文独中事件
|
|
![]() |
1999年,彭亨董联会联合彭亨华人社团联合会、彭亨中华工商总会及关丹华团联合会召开复办独中交流会,会议一致通过复办关丹中华独中,由“复办中华独中工委会”处理复办华文独中事宜。可是,华社在彭亨州复办华文独中的申请,一直没有获得政府当局的关注,甚至对这些诉求不予以回应。2010年,彭亨董联会及彭亨华人社团联合会重组“复办中华独中工委会”,再次向政府提出彭亨州华社复办华文独中的意愿。8月,吉隆坡中华独中向教育部呈函申请在关丹设立“吉隆坡中华独中分校”,有关申请函由复办关丹独中联委会代表面呈首相。2011年8月,吉隆坡中华独中再度呈函教育部申请在关丹设立吉隆坡中华独中分校,依然不获得当局的正面回复。2012年5月20日,董总主催、彭亨董联会主办“520申办关丹华文独中和平请愿集会”。这场逾4千人出席的集会,通过了2项议案,即:(1)大会全力支持开办关丹华文独中;(2)大会吁请政府俯顺民意,批准关丹华文独中的申办。5月22日,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指出,由于受限于教育法令、政策以及过去的决定和历史协议,华文独中的数量维持现状,他没有权力对关丹开办华文独中一事做决定。6月14日,慕尤丁表明华文独中维持现状,不增加数量,如要发展就须改为国民型中学。6月15日,吉隆坡中华独中再度致函教育部申请在关丹设立关丹中华中学,并把申请文件提呈给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翌日,慕尤丁向媒体披露内阁已原则上同意在关丹建立一所学校。7月26日,教育部发出关丹中华中学申请的批文,但批文实质内容并没有公布。于是,对这所新批建的中学,各方对其办学性质产生各种猜测,引发不同看法与舆论。为此,董总致函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要求尽快公布关丹中华中学批文全部内容。批文发下大约一个月后,某网络部落格却上载了关丹中华中学的完整批文,且经证实是正版的关丹中华中学批文。批文揭示,教育部批准吉隆坡中华独中申办的关丹中华中学是一所以国语教导国家教育课程,准备其学生参加PMR、SPM及STPM考试的私立中学。针对关丹中华中学的本质问题,众说纷纭。关丹中华中学董事会强调这所中学是实施三三学制的华文独中,批文虽有不明朗的地方,但董事会坚持边办校边申请厘清批文。但是,董总认为这牵涉现有华文独中及未来申办华文独中的定位、本质及生存发展问题,因此仍然秉持一贯立场,必须修正批文,明确关丹中华中学是华文独中的身份。2013年7月7日,由董总主催,彭亨董联会主办“7.7关中汇报会”,吸引逾1500人出席。此汇报会目的在于说明关丹中华中学问题的来龙去脉,让群众了解关中的本质、统考作为内部考试的限制与关中所带来的危机。 |
一个大马公司颁发独中生奖励金v
|
|
![]() |
2010年,政府设立一个马来西亚基金,特别分发50份奖励金给独中生,以肯定华文独中多年来为国家培育人才的贡献。在这项奖励金的制度下,每位独中生每年获得1万5千令吉的奖励金,为期3年,共4万5千令吉。获得奖励金者完全不受任何预设条件的限制,也无需摊还奖励金或规定在学成后必须回国服务。 |
巩固国语和强化英语政策(MBMMBI)
|
|
![]() |
教育部开始推行“巩固国语和强化英语政策”(MBMMBI)政策,主要目的是要建立“民族国家”,以达到具有“民族国家特征”的“一个马来西亚”,提高马来语的地位,加强英语和数理科的教学。在这项政策下,华小、淡小四年级至六年级国文科教学时间增加至240分钟。此外,为了贯彻此政策,各州教育局调派一些主修国文但不谙华文的教师到华小执教,虽然内阁有议决华小一、二年级国文教师须有国文及华文双语资格,但一些州教育局还是擅作主张,继续调派不谙华文的国文老师到华小教导低年级的国文,这令华社非常不满。随后,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保证教育部会在开学前发出通令,促请华社不用担心。教育总监在新学年开学前发出通令,指示华小和淡小一、二年级的国文老师必须懂双语。 |
2013年起SPM历史科必须及格
|
|
![]() |
10月23日,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在巫统大会上宣布,从2013年开始,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考生必须考获历史科目及格,才能够取得SPM文凭。11月,教育部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全面检讨和研究如何改善历史科现有的教学方式及纳入新的内容。12月16日,教育部指出从2014年开始,历史科将纳入SPM重考科目中。此举是为了让SPM考生有补救的机会,让他们取得SPM文凭。2014年3月,2013年大马教育文凭(SPM)成绩放榜,从科目平均积分来看,历史科的成绩提升,从2012年19.7%的不及格率减到13.4%。 |
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工委会的成立
|
|
![]() |
12月,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工委会正式成立,并由太平华联国民型中学董事长林荣华出任筹委会主席。工委会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各国民型董事会、家教协会、校友会之间的联系,并捍卫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 |
2011年
|
|
国中阻考生报考华文事件
|
|
![]() |
在国家关键成效领域(NKRA)下,政府将为全国的中小学进行排名,即学术成绩及课外活动分数各70%和30%。全国一些中学为了提升排名,以各种方法,包括以配套的方式来减少或阻止非主要科目(包括华文)的报读报考,此举引起家长的不满与投诉。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表示教育部准备检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华文考题,以免试题太过深奥而导致学生不敢报考。随后,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局指出,考试局华文组出的SPM华文科考题的难度,超越一般中五生华文程度及学习范围内,只适用在大学中文系。虽然如此,这项多年来被关注的问题,情况不见改善,反而每况愈下,不仅打击老师的士气,令他们產生挫折感,也影响考生报考华文的信心,特別是优秀考生,可能因此放弃报考华文,直接影响了华文教育的发展及华小的师资来源。 |
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成立
|
|
![]() |
2009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举办“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圆桌会议”,受邀出席的团体有董总、教总、全国校长职工会、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等,会议议决成立一个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委员会,以集中人力及物力,为我国华教的发展开拓更广的平台。2011年1月10日,魏家祥召开“2011年华文教育会议”,邀请相关教育组织包括董总、教总、华总、全国校长职工会、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留华同学会的代表以及华文独中校长等出席,共同商讨有关华文教育的发展。魏家祥在会上建议筹组一个类似国家语文出版局的组织,以处理华文课程内容、教学成效和学术研究的事务。会议委任一个小组拟订“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理事会”章程。翌日,董总发表文告,表明由于成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理事会”的建议尚处于初步阶段,而且组织的名称、宗旨、架构和运作方法等事项仍待明朗化,因此,董总需要进一步了解才能作出决定是否参与。1月18日,该理事会草拟章程筹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进行讨论,为了避免引起混淆,更名为“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该筹委会共召开了5次会议。7月13日,“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正式获得社团注册局批准成立,团体会员为教总、留台联总、留华同学会、全国校长职工会、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及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 |
华小校长户头事件
|
|
![]() |
1月15日,家总针对一些学校财务户口出现“校长户头(Wang Guru Besar Sekolah)”发表文告,呼吁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详查,也要求全国校长职工会解释。1月15日,魏家祥澄清,尽管支票抬头注明是给某位华小的校长,但支票款项仅能存入有关学校私立户头内。6月22日,家总向反贪污局举报有26所华小除了Wang Kerajaan和Wang SUWA两个学校户头,还另设第三个所谓的校长户头,要求反贪污局及教育部调查。7月1日,教总主席王超群表示,根据教总的调查,一些学校是在教育局的指示下,必须以学校校长的职位名称(非校长本身的名字)来开设学校Wang Kerajaan户头。也就是说,这些所谓的“校长户头”其实就是学校Wang Kerajaan户头,这都是在教育局的监管下运作。 |
复办昔华独中、申办华仁中学分校
|
|
![]() |
1986年,昔加末华团成立复办昔加末华文独立中学委员会,并向教育部申请复办一所华文独中,原本当局承诺在3个月内批准复办昔加末华文独中,却于1987年11月给予拒绝。因此,复办昔加末华文独立中学委员会乃分别于1990年、1991年及1995年致函首相要求复办昔加末华文独中,然而都没有回应。2010年7月,复办昔华独中委员会、昔加末中华公会、昔加末独中工委会、昔加末发展华小工委会及春秋慈善社进行交流,决定重新申请复办昔华独中。10月,上述5华团代表昔加末173个支持申办独中的华团与峇株巴辖华仁中学进行交流,会议授权由峇株巴辖五校董事会出面申办华仁中学昔加末分校。2011年1月,柔佛州华总代表昔加末县173个华团,提呈要求申办华仁独中昔加末分校的备忘录给首相纳吉。随后,7个非政府组织联署发表“丁能州议席补选诉求”,其中包括要求政府批准复办昔加末独中。8月,5华团把申办华中分校备忘录呈交给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后,依然杳无音讯。2012年7月,昔加末申办华中分校协调委员会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举办争取复办华中分校的活动。7月29日,董总主催、昔加末申办华中分校协调委员会主办“729昔加末申办华中分校和平请愿大集会”,逾7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华教人士出席参与,并通过2项议案。2013年4月1日,首相纳吉与董总6名代表会面商讨华教课题,董总也建议以宽柔中学古来分校模式,在关丹、新山、昔加末、八打灵再也和蒲种四个地区设立独中分校,首相认为这只是行政层面问题。4月3日,首相宣布解散国会,并于4月29日宣布政府批准宽柔中学在新山巴西古当设立第二所分校,而申办华仁独中昔加末分校却没有下文。 |
2011年春节团拜
|
|
![]() |
由董总、教总、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新纪元学院和雪隆董联会于2月12日(辛卯年正月初十)首次联合举办的新春团拜活动,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下圆满举行,获得近3千名各界人士踊跃出席。 |
废除国中预备班,代以小学六年级留级制
|
|
![]() |
根据3月29日报章报道,教育部考试局建议废除国中预备班,改以小学六年级留级制取代,让那些国文水平低下的小六生在小学留级一年,以加强语文能力。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表示,这项课题只是 考试局的初步建议,教育部仍未正式讨论。3月31日,董总发表文告指出,教育部应积极纠正国中预备班长期面对的各种问题,以及更好地监督国中办理预备班的情况,为国中预备班问题寻求妥善解决方案。4月8日,教育总监阿都嘉化表示,国中预备班将维持现状,教育部没有计划要废除这项制度。 |
董总获得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
![]() |
董总行政部经过两年的努力,完成统考的ISO品管制度,经由国际著名的穆迪认证公司的稽查后,在执行管理华文独中统考业务成功取得了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3月12日,董总举行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证书颁发仪式,由穆迪国际认证机构ISO认证机构管理层董事主席阿兹末颁发由大马、英国、中国和日本认可的四张质量管理证书予董总主席叶新田。 |
2011年学校科技领导与管理研讨会
|
|
![]() |
由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电脑教育委员会、董总电脑局主办、成功礼待大学协办的“2011年学校科技领导与管理研讨会”,于3月12日至13日假成功礼待大学顺利举行。这项研讨会的宗旨是增强领导者对科技领导及对学校科技投资和购置建设方面的进一步认知,从而使学校的行政人员和教师能够广泛和有效地应用信息科技,进而提升整体行政系统的绩效和教学的成效。 |
马中全面互认学位
|
|
![]() |
4月28日,在首相纳吉及中国总理温家宝见证下,马中两国签署了8项各领域的协议及谅解备忘录,其中包括了互相承认高等教育学位的协议。随着马中签署双边大学学位互认协议书近一年后,大马国家学术资格鉴定机构(MQA)于2012年3月13日宣布承认146所中国大学学士或以上学位文凭,并在2011年4月28日后生效。此举为我国华校生和留华生捎来佳音,也使马中互认文凭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遗憾的是,我国公共服务局于2013年11月10日宣称只承认9所中国高等学府的某些课程学士学位,并非如政府之前所宣布的全面承认中国820所高等学府的学位。 |
要求恢复林连玉公民权运动
|
|
![]() |
适逢教总前主席林连玉公民权被褫夺50周年纪念,董总与教总于5月3日向首相纳吉提呈备忘录,为林连玉作出平反,并期盼首相纳吉能严肃和认真考虑早日恢复林连玉的公民权。与此同时,董总在第27届董总常务委员会第10次会议上决定发动我国文教团体,联署争取恢复林连玉公民权。联署活动获得4千245人和200个团体的签名和大力支持。 |
马台互认学位
|
|
![]() |
6月20日,大马学术资格鉴定机构(MQA)与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HEEACT)签署双边合作协议书,以展开两地高教课程认证工作。2012年7日20日,大马学术资格鉴定机构与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再签署“互信声明”,两地评鉴机构相互承认彼此所鉴定的学术资格与学位。2013年2月,大马国家学术资格鉴定机构正式承认台湾157所高等院校的学位资格,当中有58所是公立大学及99所私立大学,而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将接受大马121所大专院校的学位。马台互认学士及文凭的生效期是从双方学术机构签署双边合作协议书开始计算,即只有2011年6月20日及以后毕业的学生所获得的文凭,获得大马学术资格鉴定机构的承认。虽然如此,首相署部长希沙淡于11月10日在国会以所有大学科系并非全适用于公共服务为由,宣称大马学术资格鉴定机构虽承认157所台湾大专的学位,但公共服务局(JPA)分别只承认18所,因此,并不是所有持有受大马学术资格鉴定机构承认的台湾大学学位的毕业生,都符合当公务员的资格。希沙淡的言论不但让华社及在台深造的大马学生感到失望与遗憾,也使政府的诚信受到质疑。 |
“子文”华小易名风波
|
|
![]() |
8月,雪兰莪州首邦市子文华小董事会致函教育部申请将“子文华小”易名为“拿督谢华华小”,以答谢双威集团主席丹斯里谢富年多年来捐助子文华小发展的贡献。随教育部批准子文华小易名为“拿督谢华华小”后,却引起各造的非议,齐声反对,认为此举抹杀先贤创校的功劳,既不尊重先贤子孙的感受,也不尊重历史。子文华小易名引起华教界的轩然大波,间接地突出了华小经费不足,未获政府公平对待的根本问题。首邦市发展华小工委会联同子文华小前董事长、家长、校友、前校长等人于9月4日在该校门口举行签名运动,获得逾500人参与支持,捍卫子文华小的原名。9月5日,子文华小董事会提呈取消易名的申请,教育部也依据董事会的意愿批准子文华小取消易名,让该校继续使用原名,从而平息引起纷纷议论的一场华小校名易名风波。 |
SPM英文科必须及格事件
|
|
![]() |
9月,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表示,只要具备足够的英语教师,再配合新的英语课程纲要,教育部或将强制实施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中的英文科必须及格的措施,不过这项措施仍需从长计议才能落实。2013年9月,慕尤丁指出,经过数年的研究与收集了专家意见及民间反应后,教育部已决定在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第二阶段,即在2016年落实把英文列为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必须及格科目,以符合全球化需求,而英文不及格者将获得重考机会。 |
企业家合设公益金资助学校发展
|
|
![]() |
由15位企业家联合设立的“公益从心,教育至上”的公益金于9月26日由首相纳吉正式推介,共有61所学校获颁首批总数为2千611万令吉的公益金。受惠学校中,以华小占大多数,另有6所淡小及6所教会学校。这项公益金旨在推广及支持本地教育,以非营利方式为政府或社区资源不足的非国民学校提供财务援助,它也提供奖学金予特殊及需要财务援助的大马学生,协助他们获得有素质的教育,预计2012年开始,每一年将有1亿令吉资金供教育发展用途。 |
华教先贤日
|
|
![]() |
为了缅怀与学习华教先贤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华教工作者坚持为华教事业奉献力量,董总择定从2011年起的每年重阳节前后举办“华教先贤日”。董总于10月9日在新纪元学院教学楼五楼大礼堂首次举办此项活动,主题为“华教先贤、永垂不朽”,获得了团体与政党代表逾100名的踊跃出席,场面温馨感人,各方所给予的热烈响应与支持,充分体现了华社对华教先贤的缅怀和尊重。 |
临教签署合约风波
|
|
![]() |
11月,教育部基于经费不足,决定将国内所有临教的聘约从雇佣合约(Contract of Service)转换为服务合约(Contract for Service),进而削减临教薪金,剥夺临教所应享有的公积金、花红和假期等多种福利。由于新合约对临教非常不利,因此引起了临教的不满和抗议,文教团体也对当局剥夺临教福利的做法严加批评。董总分别于11月22日和12月10日发表文告,坚决反对教育部实施不公平对待临教的措施。虽然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有公开表示临教不须签署服务合约,但各州和县教育局却无视副部长的指示,一直催促临教必须签署服务合约。12月19日,魏家祥宣布,在最新的服务合约下,临教将继续享有公积金、花红、医药、社会保险等福利,临教签署新合约风波才告一段落。 |
董教总呈首相纳吉《制度化公平发展各源流学校,发挥国家优势,促进国家进步》备忘录
|
|
![]() |
11月14日,董教总提呈《制度化公平发展各源流学校,发挥国家优势,促进国家进步》备忘录予首相纳吉,并把备忘录副本交予马华公会、民政党、民主行动党、人民公正党和伊斯兰党。12月3日,董教总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备忘录内容。董教总提出15个课题共43项要求,涵盖华小、华文独中、改制中学、国中华文教学与学习环境,以及华社三所民办学院等层面。 |
2012年
|
|
“325华教救亡运动”与教育部华小师资特别委员会圆桌会议
|
|
![]() |
内阁于2月22日成立以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为首的“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特别委员会,与相关华团文教组织,即董总、教总、华总、全国校长职工会和教专探讨华小师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董总于2月26日在第26届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上,决定于3月25日在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草场,就华小师资严重短缺和不具华文资格教师派到华小执教的问题,举办“325华教救亡运动──华小师资严重短缺抗议大会”,约有逾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团代表和热爱华教社会人士踊跃出席抗议大会,大会也一致通过4项提案。董总共出席了三次分别于3月8日、4月2日和4月27日召开的圆桌会议,并在会议上一再强调及要求教育部必须从政策及制度上,根本地全面解决华小长期面对师资短缺和不具华文资格教师的问题,并且落实“325华教救亡运动──华小师资严重短缺抗议大会”通过的4项决议。然而圆桌会议的讨论议题仅局限在师资短缺的技术和个案层面上,没有从政策和制度上根本解决华小师资问题,因此董总于5月4日在第28届董总常务委员第6次会议议决宣布退出圆桌会议。在退出圆桌会议后,为了让各地华教人士了解退出圆桌会议的来龙去脉,董总决定展开后续行动,包括在全国各地举办汇报会。自5月16日起至年底,董总在全国各州一共展开了27场“华教救亡运动汇报会”。汇报会获得各地华团组织支持响应,并通过现场“一人一元”筹款活动为董总筹获2万1千98元。 |
第九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
|
|
![]() |
6月29日至7月1日,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在董教总教育中心和加影东方水晶大酒店(Oriental Crystal Hotel)举办“第九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主题为“东南亚华文教学概况及展望”,获得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柬埔寨、印尼、缅甸、汶莱及本国的华文教育工作者以及中国和台湾的专家学者参与盛会,与会者超过300人。此次的研讨会,国内外参加者共发表了32篇论文,分享各国华文教学的经验和看法,探讨东南亚的华文教育的教学问题。 |
七大华团提呈首相《全国七大华团在教育课题上的立场与要求》备忘录
|
|
![]() |
为了向政府表达与反映华社对华文教育的诉求,董总于7月3日邀请教总、华总、留台联总、校友联总、南大校友会和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的领导层,在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针对华团教育备忘录事宜召开联席会议,以商讨提呈给首相纳吉的教育备忘录内容,讨论事项包括华小、独中、技职教育、教师专业、国立大学预科班等课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备忘录的内容,会议也成立了“华团教育备忘录工作小组”,并于7月7日就备忘录内容召开会议。8月8日,七个主要华团(董总、教总、华总、留台联总、校友联总、南大校友会、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公布《全国七大华团在教育课题上的立场与要求》,并于8月23日提呈予首相纳吉。 |
南方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
|
|
![]() |
经过22年的奋战,南方学院终于在8月10日接获高教部发出的正式公函,获准大学学院的注册申请,正式成为“南方大学学院”。8月27日,南院董事会与院方代表在第三学期开课礼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南院”升格为“南方大学学院”,简称为“南方大学”。11月10日,校方举行“南方大学学院”升格典礼,并邀请高教部部长卡里诺汀担任嘉宾,正式宣布南方大学升格成功,同时为“南方大学学院”匾额揭幕,开启大马首所民办大学的历史篇章。 |
2012年华文独中董事校长交流会
|
|
![]() |
8月11日至12日,全国华文独中的董事、校长及行政人员,齐聚在加影东方水晶大酒店,参与由董总主办的“2012年全国华文独中董事校长交流会”,共同探讨华文独中的发展与办学的问题。交流会的主题为“提升华文独中行政管理,迈向世界教育先进水平”,共有39所独中,包括董事31人、校长及教师69人参与交流会。 |
926华教救亡与抗议行动
|
|
![]() |
9月26日,董总在吉隆坡默博草场(Padang Merbok)举办“926华教救亡与抗议行动”,到国会大厦呈函首相纳吉,促请首相关注和解决当前华教问题,实施多元化教育政策、公平合理对待华教的建设与发展。董总在发起这项行动时,即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超过4万名各阶层人士的联署签名支持,以及超过2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热爱华教人士出席当天活动。20名董总领导从吉隆坡默博草场步行到国会大厦,把董总提呈的8大诉求备忘录呈交予首相纳吉的代表首相署部长纳兹里,双方进行了愉快和坦城的交流。纳兹里认为董总提出的华教诉求是合情合理的,并答应尽快将该诉求提呈给首相。董总也感谢纳兹里对当前华教面对的不合理待遇的关注和理解。过后,董总代表团从国会大厦返回默博草场向支持者汇报结果,宣布此次集会和呈交备忘录的行动成功进行。 |
吉隆坡精武华小征地风波
|
|
![]() |
2012年9月,吉隆坡精武华小董事会接获新闻、通讯与文化部发出的信函,约见商谈该校部分地段与当局的“文化遗产城”(Kota Warisan)计划地段重叠一事。10月1日,精武华小董事会与新闻、通讯与文化部进行对话。2013年6月,精武华小在大选后再度接到旅游与文化部的信函,以针对征地事宜再进行对话。该校董事会也成立共4人及1名律师的谈判小组,以便更有效地与旅游与文化部谈判,并表明董事会的立场是坚决不卖地。8月28日,精武华小接获联邦土地及矿物局通知书,限定于9月23日之前清空Lot 1162地段,否则会于翌日采取拆除行动。随后,精武华小成立保校工委会,工委会并号召家长在9月24日当天到学校参加静坐行动,以阻止联邦土地与矿物局拆除学校设施。当天,获得逾300名来自华团、华教与政党人士的支持,大会也一致通过“保留校地完整,呼吁政府撤销征地及拆除令”的议案。保校委员会也于10月2日及20日召开会议,拟定和通过接纳备忘录,并在10月21日与政府官员会谈时,把备忘录提呈给政府首席秘书丹斯里阿里韩沙。10月25日,旅游与文化部把精武华小校地事件带入内阁讨论,内阁同意有条件让精武华小继续使用校地,该校董事会必须同意4大条件才能继续沿用有关地段,如果董事会不同意,旅游与文化部将会收回有关土地。12月12日,精武华小董事会紧急开会决定接受旅游与文化部的4项献议,并会在近期内由产业信托人回覆给旅游与文化部。有鉴于此,董总、雪隆华校董联会、雪隆华校校友联和吉隆坡南区发展华小工委会联合宣布集体退出精武华小保校工委会。 |
1125全国反对《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和平请愿大会与728华团大会
|
|
![]() |
9月,教育部发布《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为我国未来13年的教育发展制定发展方向。基于这份大蓝图对我国华文教育的未来影响深远,董总特别成立了专案小组进行研究,并于10月5日,发布对教育部《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的初步看法和建议。10月19日,七大华团向教育部提呈《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的看法和建议。10月28日,董总常务委员会会议以及董总与各州属会联席会议议决,于11月25日在雪兰莪州八打灵再也Padang Timur,举办“1125全国反对《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和平请愿大会”。大会获得来自全国7百多个团体和超过2万人热烈响应及踊跃出席,并一致通过2项提案。董总为了反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内不利于母语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于2013年7月28日在吉隆坡陆佑路中国华小举办“728华团大会”,获得了1千1百个团体正式签署支持,以及2千人踊跃出席参与,大会一致通过3项提案。9月6日,教育部推介《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定稿。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在推介礼上表示政府在考虑华社意愿后,决定采取拆衷方案,将华小第二阶段国文每周授课时间定为240分钟。董总之后展开一系列的行动,包括成立全国行动委员会,并在各州各地推展百万人签名运动,截至11月30日,董总共收集到65万个签名。鉴于所收到的签名运动未达百万目标,因此董总于12月份开始展开第二阶段签名运动,将进行至2014年6月30日。此外,董总也成立了汇报团,到各地进行汇报,让各地区群众了解《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的实施,是不利于各源流母语教育的生存与发展。董总将把整理后的各项诉求和经签署的表格呈首相、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政府相关部门、朝野政党和所有国会下议院议员和上议院议员。与此同时,也将提呈申诉书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2013年
|
|
董总举办会徽设计比赛
|
|
![]() |
配合董总在2014年晋入60周年的会庆纪念,董总特于2013年举办会徽设计比赛,作为60周年庆的系列活动之一,宗旨是激发学生的创意和设计潜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为董总征集优秀会徽。这项比赛共征集到434份有效参赛作品,并获得来自全国各地中学生和大专院校生踊跃参与。经过5月3日的初赛、5月7日的复赛和5月9日的决赛后,最终评审员选出11份优秀作品,并于6月2日在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举办总决赛暨颁奖礼。毕业自大山脚日新独中的张子琛采用火炬的概念,凸显董总捍卫华教,薪火相传的精神因而荣获最佳设计奖。 |
厦门大学来马设立分校
|
|
![]() |
1月21日,首相纳吉正式宣布中国厦门大学在大马开设分校,高教部部长莫哈末卡立并移交在大马设立厦门大学分校的邀请函给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首相表示厦大分校首阶段将开设5个学院,主要教学媒介语是英语。校址将坐落在布城南部的沙叻丁宜,校园占地150英亩,预计2015年9月开课。2月5日,首相纳吉与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共同见证厦门大学与大马Sunsuria集团,签署共同发展厦门大学大马分校谅解备忘录的仪式。 |
首相莅临“2013年(癸巳年)春节团拜暨新春庙会”
|
|
![]() |
由董总主办,教总、独立大学有限公司、雪兰莪乌鲁冷岳华团联合会、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各州华校董联会以及董教总新纪元学院联办的“2013年(癸巳年)春节团拜暨新春庙会”于2月17日在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隆重举行。这场盛大的新春集会迎来了首相纳吉,这是董总成立58年以来,首位首相应邀出席董总的活动,意义深长。此次团拜成功吸引了逾4千人出席,来自全国各地的华团、各民族文教团体、各政党、外国使节、新闻媒体、各地团体的代表,以及华教同道和各民族人士来到董教总教育中心,共聚一堂。 |
政府承认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学位、天津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系学术资格
|
|
![]() |
3月20日,卫生部宣布政府承认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学位,以及天津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系学术资格,使到受医药理事会承认的医学院从原有的375所增至377所。所有在这些大学就读的医学系学生,无需参加本地医学资格鉴定考试,即可在本地医院服务。 |
芙蓉振华中学分校改为二校
|
|
![]() |
1991年,芙蓉振华中学由于学生人数逐年激增,发展又受到土地限制,因此该校向教育部申请开办振中分校。1995年大选前,振华中学获批建立分校,成为森州唯一一所拥有总校和分校的国民型中学。2005年1月3日,坐落在家丽城的振中分校正式开课。由于振中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总校和分校相距约7公里,但两校行政工作都由一位校长和同样的董家教负责,使董家教和校方疲于奔命,于是,董家教于2008年7月11日的振中90周年纪念宣布争取将分校改为二校。2011年11月14日,教育部原则上同意及批准振中分校改为二校,但一直未获得改为二校的批文。2013年3月30日,芙蓉振华中学董事会及家教协会宣布将于4月5日下午1时,在振中分校大门外举行和平诉求大集会,以呼吁教育部尽快批准改为二校的批文。4月3日,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表示,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已经同意芙蓉振华中学分校改为二校,并且直接交由教育总监处理。4月5日,芙蓉振华中学分校改二校和平诉求大集会,获得约200多名的华团代表、董家教成员及家长出席响应,董总领导层也参与,以实际行动支援振华中学。4月18日,振华中学分校终获批文,正式成为“芙蓉振华国民型中学二校”,由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移交批文给该校董事会。2014年4月,振华中学二校终获教育部发出的通令,正式与振华中学总校分家,成为行政独立的全新国民型中学。 |
董总与首相纳吉交流
|
|
![]() |
4月1日,首相纳吉在布城首相署与董总代表团会面,共同探讨华教课题,双方在融洽的气氛下进行了一句钟的会谈。董总代表主席叶新田、署理主席邹寿汉、副主席许海明与黄循积、秘书长傅振荃及财政林国才共6人与首相讨论3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华教课题,即全面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批准在新山、昔加末、八打灵再也和蒲种四个地区设立华文独中分校;搁置和检讨《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会后,双方针对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发表一份联合声明,这也是有史以来,我国首相首次与董总发表联合声明。 |
新纪元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
|
|
![]() |
新纪元学院于2007年12月正式向高等教育部提呈升格大学的申请计划书,但基于当时条件不符合而被拒。该院之后于2008年1月初,再次提呈升格大学的建议书,在经过5年不断争取,政府终批准新纪元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高等教育部副部长何国忠于2013年4月5日移交升格大学学院批准信予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叶新田,并表示新纪元学院只要符合高等教育部的要求并完成所有必要程序,就可正式升格为大学学院。 |
董总针对第13届全国大选提出5项华教议题的基本诉求和立场
|
|
![]() |
第13届全国大选攸关未来五年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前景,也关系到民族母语教育的生存与发展。董总于4月22日发布“董总在第13届全国大选对华教的基本诉求和立场”,再次向各政党强烈表达华教数十年来所面对的困境和要求,并期待各政党能认真看待这份诉求,以此制定其教育政策以解决有关课题,及公平合理对待母语教育。 |
宽柔中学获准设立第二所分校
|
|
![]() |
首相纳吉于4月29日在新山大丰花园圣淘沙商场举办的“阿Jib哥与您有约”的活动上宣布,政府批准让宽柔中学在柔佛东北区至达城设立第二所分校,占地23.2英亩。与此同时,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也表示,宽柔中学第二所分校的设立,将采用与宽柔中学第一所分校──宽中古来分校同样的模式办校。随后,宽柔中学董事长陈伟雄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校董事会将在一个月内成立建校委员会,预计可在2018年正式办校开课。而至达城发展商联合置地(UMLAND)有限公司已献出位于新山巴西古当区的至达城(Bandar Seri Alam)23.2英亩的地段作为宽柔中学第二所分校的校地。8月3日,柔佛州务大臣莫哈末卡立代表未克出席的首相在宽柔中学的“万众一心,再创分校”万人宴上表示,宽中第二分校的申请最终将会实现,并确保中央政府会发出批文。2014年1月19日,宽柔中学获得首相拨款100万令吉作为至达城设立第二分校的初步建设基金。宽中董事会接下来的首要工作是向教育局提呈申请建校文件,以期谱写大马华教发展的新篇章。 |
韩江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
|
|
![]() |
4月25日,韩江学院接获升格为大学学院的批准公函,而首相纳吉也于4月30日移交一份原则上同意书予韩江学院董事长黄赐兴,并表示韩江学院只要符合高等教育部的要求并完成所有必要程序,就可升格为大学学院。 |
申请师训须中国文学科优等资格事件
|
|
![]() |
2013年7月,教育部突然把中国文学科成绩优等资格列为申请华小华文组教育学士课程(PISMP)的必要条件,令申请者措手不及,这将导致华小师训课程缺乏生源,录取的师训学员大幅度减少,加剧华小师资严重短缺问题。董总针对此事发表文告认为,教育部应有一个准备期,先解决中国文学班所面对的问题,而中国文学科优等成绩资格,可作为申请华小华文组教育学士师训课程的其中一项选择条件,而不是必要的条件,以免造成华文科优等成绩者失去申请师训的机会。随后,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表示,师范学院在与教育部探讨后决定取消这项指定的入学资格。 |
教育局献议微型华小合并事件
|
|
![]() |
7月,柔佛州笨珍县内有5所学生人数偏低的华小接获教育局的建议,即以合并方式改善学生人数偏低的问题。另外,霹雳州玲珑区5所华小也被教育局献议合并,致使这些华小董家教成员过后分别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并坚决反对这项微型华小合并的建议。10月,沙巴董联会也证实古达和丹南数家微型华小早前接获教育局建议合并函件,惟校方也已回复不接受献议。 |
2013年全国华文独中校长交流会
|
|
![]() |
11月23日至25日,83位来自48所华文独中的校长及行政人员,聚集在加影东方水晶大酒店,参与由董总主办的“2013年全国华文独中校长交流会”,共同探讨独中教育改革与发展事宜。此次交流会的主题是华文独中师资专业化与教师福利,旨在提供一个交流与分享办学经验的平台,让与会者对华文独中发展趋势交换意见,达成共识,相互激励,共同推进华文教育工作。 |
第一届全国华文独中中华民族舞蹈观摩赛
|
|
![]() |
由董总主催,吉打董联会主办,双溪大年新民独中协办的“2013年第一届全国华文独中中华民族舞蹈观摩赛”,于11月15日在双溪大年新民独中礼堂举行。此项舞蹈赛旨在通过观摩与交流,来推动我国华文独中生的舞蹈创作及提高舞蹈表演艺术水平。本届赛会共有来自全国16所独中的289位参赛者参与,由槟城钟灵独中呈现的“梦回故乡”的舞蹈荣获冠军。 |
2014年
|
|
董总60周年会庆
|
|
![]() |
董总成立于1954年8月22日,2014年迎接创会一甲子纪念。60年来,董总前赴后继,尽心尽力捍卫与发展华文教育,争取平等地位和应有权益,同时为我国多元社会的建设与进步奉献力量。为了回顾与展望董总60年事业,董总展开一系列会庆活动,周年会庆主题为“跨越甲子,迈向新章”,这些活动包括推介董总新网页、《华教导报》改版及《中学生》月刊改版、出版《董总60年会庆特刊》、推出“我爱董总”糖果等。董总也将在8月23日在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举办董总60周年会庆晚宴,以筹募目标为500万令吉“董总华文独中师资培训基金”。此外,由董总主办,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及新纪元学院承办的“2014年世界华文教育论坛”,也会于8月22日至23日在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隆重的进行。 |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重组事件
|
|
![]() |
马来亚大学现有12所学院及2所学术中心合并成6所学院,而中文系将从科系(Department)转换成组别(Programme)。这项合并计划是该校前任校长高尔扎斯里所提议,以达到节省学校开销的目的。这项计划虽然遭到教师和职员的反对而展延,不过却在大学内部的评议会中通过,并在9月新学期开始实行。马大中文系降格的消息引起华社反弹,不少华团领袖、中文系在藉生和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表示关注此事,纷纷表态大力反对。而马华副总会长何国忠也于4月4日和马大校长提出具体提升中文系的建议方案。马大校长表示马大重组后的学院模式将不会影响中文系原有的师资和课程编排等工作,并保证中文系(Department)以课程(Program)替代不会影响学生文凭。然而,这项重组议案,尚未在马大董事会会议进行投票表决,这意味着整个马大的重组计划还未获批准。 |
全国教育改革行动委员会
|
|
![]() |
4月4日,29个跨族群领域非政府组织(隆雪华堂、董总、教总、林连玉基金、淡米尔基金、华社研究中心等)联合成立“全国教育改革行动委员会”,并在探讨教育改革课题上达致12项共识,着手拟定教育改革方案以提呈教育部。 |
2014年成功教育推展交流会
|
|
![]() |
4月13日,董总在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举办“2014年成功教育推展交流会”。此次交流会旨在了解华文独中推行成功教育的实际情况及经验,包括成功教育对学校的帮助及实行时所面对的问题。董总也在交流会上汇报推行成功教育的进展,同时邀请怡保育才独中、深斋中学、太平华联中学、巴生中华独中及古晋中华第一中学,分享各校推行成功教育的经验。这次交流会共获得23所推行成功教育的华文独中共97人参加,包括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行政主任,以及数学、华文和科学教师等。此外,董总中央委员和独中工委会各委员会主任及各局局主任、执行主任等也出席交流会。 |
董总受邀随首相赴华拜访
|
|
![]() |
首相署来函邀请董总委派高层出席首相纳吉于5月27日至6月1日在北京的马中建交4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这也是首相署有史以来,首次邀请董总代表出席首相到国外访问的活动。是项活动由董总主席叶新田代表董总出席。 |
董教总入榜“华社之光”
|
|
![]() |
6月7日,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举办“华社之光”巡礼活动,推选10家“华社之光”代表社团,董总和教总也名列其中。10家“华社之光”代表社团分别是菲律宾华商联总会、澳洲华人援助中心、英国华人计划、马来西亚董教总、苏里南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泰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美国华人策划协会──人瑞中心、美国夏威夷中华总商会。这项活动由中国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联办,是以海外华侨华人主要社团负责人为对象的全球侨团联谊交流的平台。 |
“我的国家联盟:一起赎回国家的人民运动” | |
7月10日,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联盟发起“我的国家联盟:一起赎回国家的人民运动”,寻 求与全民尽全力地“拯救我们的国家”和“重拾人民的希望”,获得包括董教总及五大宗教咨询理事会在内的68个民间和非政府组织参与。 | |
关中报考统考事件 | |
9月1日,彭亨董联会致函彭亨州教育局,询问关丹中华中学的注册、课程和考试事宜。 | |
9月10日,彭亨州教育局长罗斯迪依斯迈回函,函中表示关中并非华文独立中学,也不允 许该校学生报考华文独中统考。9月18日,彭亨董联会收到罗斯迪撤回指关中不能报考统 考的信函。 | |
10月13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学务委员会到关中进行教育交流及考察。2015年3月15日, 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学务委员会会议讨论关中报考统考,会议议决交由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会议定夺关中是否能考统考。4月18日,独中工委会一致同意抱持开放及乐观其成的态度, 处理关中学生报考统考一事,为表慎重,有关议题交由董教总联席会议作最后定夺。 | |
5月19日,教育总监凯尔根据彭亨董联会于2015年5月7日致函教育部询问“关丹中华中学 学生报考统考事项”,发出回函说明教育部知悉关中会报考统考一事。10月4日,董教总召开联席会议,一致议决通过让关中学生报考统考,惟关中必须遵循两项承诺,即:关中 董事会必须尽一切努力向政府争取修改批文,让关中获得更好的保障;以及关中必须确保 其办学路线,遵循《独中建议书》的精神及实质办理,否则将重新检讨让该校学生报考统 考的决定。 | |
11月6日,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移交教育总监凯尔10月22日回复关中的函件,函中阐明教 育部不阻止(tiada halangan)和知道(mengambil maklum)关中学生在2016年报考初中统考,清楚表达了关中可以报考统考的立场。 | |
小六评估考试泄题 | |
9月11日,第二教育部长依德里斯朱索证实,国小生所考的小六评估考试(UPSR)英文 试卷一及二泄题,有关考生必须在9月30日重考这两张试卷。而华小生所考的英文试卷一及二则没有泄题。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宣布,大马考试局局长奈玛和副局长(行动)旺伊利亚斯在案件调查期间停职,并由副教育总监米斯拉接管考试局。 | |
9月12日,依德里斯朱索重申该部会为泄题事件负起全责,并就泄题事件道歉。董总也针 对泄题之事发表文告,促请慕尤丁及依德里斯朱索负起全责,并成立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展开调查工作。 | |
9月15日,警方逮捕六位涉嫌泄题的教职员与保险代理。9月18日,依德里斯朱索公布处 理泄题事件的独立委员会八位成员名单,该委员会将研究小六评估考试管理制度和提供各项改善意见。 | |
9月22日,教育总监凯尔证实,国小、华小和淡小数学,以及淡小的淡米尔文试卷泄题, 并宣布考试无效,订于10月9日重考。 | |
槟州重组学校董事会事件 | |
10月,槟州教育局建议在2015年执行“董事会成员从15 人减至9 人”等的重组学校董事会措施, 主要是针对新成立的董事会,旧有董事会可以选择是否要跟随或是保持15人的董事会结构。10月31日,董总发表文告坚决反对。 | |
经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局咨询委员会调查得知,布城教育部的公共关系部曾于7月份召集全国教育局负责学校董事会的官员,商讨修正学校董事会结构。会议议决将于2015年执行将全国学校董事会人数从15人减少至9人。11 月7日,教育部发表文告,否认有关“学校董事会人数从15人减少到5至9人”的新闻报道,并强调学校董事会成员的数目是根据《1996年教育法令》53条文下成立,成员的组成也须要符合1966 年教育拨款修正条例。 | |
华淡小被指妨碍国民团结 | |
11月13日,马新社报道第二教育部长依德里斯朱索透露,由于华小和淡小被指妨碍国民团结,教育部正研究是否应关闭华小和淡小。11月14日,教总针对依德里斯朱索的言论,吁请政府应采取行动对付一再抹黑华小和淡小,破坏国民团结的极端种族主义者,以免国家的安宁和各族群之间的和谐遭受破坏。与此同时,马新社针对引述依德里朱索的新闻做出更正,并对所引起的误解致歉。11月23日,首相纳吉强调,保留华、淡小学校的共识已纳入法律、政策、国阵宣言及《2013-2025年的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政府不能食言。 | |
韩江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 | |
韩江学院于11月18日收到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成为大学学院的信函。2017年11月3日, 韩江学院获得高教部的批文,升格为“韩江传媒大学学院”,这是国内第三所获得升格 为大学学院的华社民办高等学府。 | |
统考考试费需征收消费税 | |
大马中华总商会中央理事及社会经济研究组副主任李伟丞在“2014年全国华文独中董事校长交流会”上指出,由于董总不是向教育部注册的教育机构,一旦2015年4月1日落实消费税,当董总向独中征收,或通过独中代为征收统考费,就需要征收消费税。经董总向 有关当局反映并要求豁免独中统考费的消费税后,12月3日,首相署部长魏家祥高级机要秘书致函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促提供资料以协助申请华文独中统考费豁免消费税。12月14日,第二财政部长阿末胡斯尼证实华文独中的学费可豁免消费税。2015年3月3日,阿末胡斯尼援引2014年消费税法令56(3b)条文,豁免了华文独中统考的消费税。 | |
马六甲各源流学校招牌添加爪夷文事件 | |
12月,马六甲董联会接到会员投诉表示马六甲中小学收到来自该州教育局的信函,要求在学校招牌添加爪夷文的校名。1 2 月10日,马来西亚甲州艺术机构总经理莫哈末纳斯鲁丁澄清,这并非强制性指令,只是鼓励华淡小校方推广爪夷文。与此同时, 教育部副部长卡马拉纳也澄清,教育部没有强制要求马六甲的各源流学校招牌加入爪夷文。 |
2015年
|
|
董总举办全国独中消费税工作坊
|
|
![]() |
2月7日至8日,董总举办“华文独中消费税(GST)工作坊”,获得来自全国33所华文独中的96位校长、财务处主任、理账员和相关行政人员,以及9位董总行政部职员参与。 此项工作坊旨在让华文独中进一步认识4月1日政府实施的消费税政策,及了解如何呈报 消费税、如何避免违反消费税法。 |
董总启动独中师资培育专案计划
|
|
![]() |
董总启动“华文独中师资培育专案计划”, 目的是为华文独中提供具有教育专业资格的师资,积极培育师资,纾解华文独中长期面对师资短缺的问题、储备师资人才,专案计划包括推动“华文独中师资培育奖学金、贷学金及教师征才专案项目”。 除了中国华侨大学提供师资培育奖学金, 也与台湾具有师资培育机制的大学合作, 本地三所大专院校包括精英大学、南方大学学院和拉曼大学也加盟此计划。 |
华文科及淡米尔文科不列入录取大学先修班积分科目事件
|
|
![]() |
多年来皆列为录取大学先修班(中六)新生的积分科目选择之一的大马教育文凭(SPM) 华文以及淡米尔文,没有出现在2015年积分科栏目内,引起学校及华教组织的关注。首相 署部长魏家祥针对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华文科及淡米尔文科仍然列入大学先修班录 取的积分科目,而教育总监也将于5月5日发出公函,指示各州教育局做出纠正。5月5日, 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教总、国民型中学发展理事会、全国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儒商协 会、华研和剧艺研究会等组织前往布城向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提呈备忘录。5月6日,叶娟 呈向媒体指出,该部官员已纠正官方网站上有关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华文科及淡米尔文科未 被列入录取中六新生积分的错误。 |
董总举办全国独中教育研讨会暨教享悦教师成果发表会
|
|
![]() |
6月6日至7日,董总举办“2015年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研讨会暨教享悦教师成果 发表会”,共有27篇论文发表及17份华文独中教师的作品分享。 |
发布《独中教师薪金福利制度》参考指南
|
|
![]() |
6月21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发布《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师薪金福利制度》参考指南。 |
政府资助学校拖欠水电费事件
|
|
![]() |
教育部没有全面落实政府资助学校可享有每月最高5千令吉水电费津贴的措施,而且也没有按时拨下水电费津贴,导致全国多个州属的政府资助学校面对拖欠水电费的困境,甚至 接获国能公司的断电通知信,引起校方和董家教三机构的担忧。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表示 已指示当局近期内解决问题。8月20日,教总发表文告,吁请政府把各源流政府资助学校 的水电费开销纳入“中央付费制度”内,以确保所有的学校都享有平等的国家教育资源。 |
统一各源流小学国文课程纲要事件
|
|
![]() |
虽然内阁曾于2010年议决,不统一各源流小学的马来文课本和考试,但是教育部课程发展司却私下进行统一各源流小学马来文课程的准备工作。教育部于8月18日召开交流会, 与七个华团(董教总、华总、林连玉基金、华研、南马文艺研究会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 会)、印度文教团体和政党代表见面,聆听各造对于统一各源流小学国文课程纲要的意见。 8月19日,华教组织联合印裔教育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表达不认同的立场。与此同时,马华也向教育部长马哈基尔卡力反映华社的意见。在教育部长的指示下,有关的筹备工作 停止,各源流小学的马来文课程和考试制度将维持现状。 12月1日,教育部副部长卡马拉纳登于表示,从2016年开始,国小和国民型小学将使用同 样的小六国文课本,惟小六评估考试国文试卷模式不同。教总于12月3日致函教育部长, 坚决反对华小使用国小六年级的马来文课本。与此同时,多个华团及印裔教育组织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一致反对统一各源流小学六年级马来文课本的政策。内阁于12月4日议决,不会统一华淡小与国小的六年级马来文课本。 |
董总风波
|
|
![]() |
2013年杪,董总领导层因人事分歧、不协调引发风波,不但未能通过集体决策解决,反 而扩大至整个华社,导致包括教总在内的华教伙伴逐渐疏远。风波越演越烈,最终引来公权力介入,一度危及董总注册权和合法地位,造成组织分裂和领导危机,严重伤害了董总形象。2015年8月23日,五个会员组织召开特别会员代表大会,以民主表决方式选 出新领导层,刘利民当选第三十届董总主席。9月14日,副首相暨内政部长阿末扎希将雪 兰莪州社团注册局接受董总823特大及新领导层的信函,交予以刘利民为主席的董总新届 领导,方结束了延烧近三年的风波。 |
刘利民出任董总主席职
|
|
![]() |
8月23日,刘利民当选第三十届董总主席。 |
争取政府承认独中统考
|
|
![]() |
为了争取政府承认统考证书,董总领导层做了多方面努力,通过汇报与协商的方式,让有关当局掌握华文独中统考的概况。 9月7日,掌管雪州教育、人文发展、科学与科技及创新事务的州行政议员聂纳兹米会见 董总,探讨让隶属州政府的三所大专院校承认统考证书,让独中生往后也能在州政府的大专院校深造。9月21日,董总应邀与砂拉越人民联合党中央主席兼统考专案小组委员会 主任沈桂贤会面,会上宣布砂州首长阿迪南沙登同意承认统考证书。10月22日,董总应 沙巴州特别事务部长张志刚邀请就沙巴州政府承认统考进行商讨。 9月30日,董总拜会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对当前华教课题进行交流,也争取承认统考。11月25日,董总与教育部长马哈基尔卡力会面,传达争取政府承认统考的诉求,同 时也听取教育部对承认统考的看法。 |
以国语向考生说明小六评估考试规则事件
|
|
![]() |
槟州教育局指示州内的小六评估考试(UPSR)主考官,以国语向考生说明即将在9月8日 举行的小六评估考试规则。董教总发表文告,谴责槟州教育局的做法,并吁请教育部副部 长张盛闻应即时采取行动收回这项不合理做法。张盛闻回复将维持以往可使用双语讲解考 试的规则。9月8日,有家长投诉槟州仍有主考官仅以国语向应考的华小考生讲解考试规则,明显违反教育部向来的惯例,即在华小以华语和国语讲解考试规则的考场作业方式。 张盛闻表示,教育部已指示当局纠正错误,监考官必须使用双语向学生讲解。 |
小六评估考试华文试卷太深奥事件
|
|
![]() |
2015年的小学六年级评估考试(UPSR)华文试卷的部份考题纳入高层次思维考题,以致 引起争议。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召见考试局官员,官员表示华文试卷考题是按照中国中学 的标准出题。教育部于10月6日发表声明,指出有关华文理解试卷的题目符合小学课程标准(KSSR),并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程度出题,因此考生没有必要重考华文。 |
新闻局展开“建立单一源流教育制度”问卷调查事件
|
|
![]() |
9月29日,首相署部长阿都华希向政府建议落实单一源流学校体系。新闻局之后在网上展 开“建立单一源流教育制度”的问卷调查,收集民众对国家建立单一源流学校的意见。有人通过社交媒体促请华社填写及全力反对。不过,该问卷的链接在9月29日晚上7时已 被撤除。通讯及多媒体部长莫哈末沙烈表示将彻查,并强调他不苟同新闻局的做法。董总于10月1日发表文告,要求通讯及多媒体部就此事公开道歉,并尽速彻查事件,且惩除 相关不负责任的官员。 |
董总举办第一届全国独中校长服务奖
|
|
![]() |
为表扬资深校长一直以来坚守岗位守护华文独中以及对华教的付出与贡献,董总于11月23日在加影东方水晶酒店,举办第一届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校长服务奖颁奖典礼,获奖校长 共有31人。 |
2016年
|
|
小六生直升中一事件
|
|
![]() |
2月,教育部发布“2016年小六评估考试问答录”, 将“小六评估考试(UPSR)考生在2016年考试后将自动升上中一”的条列,修改成“仅有国小的小六评估考试考生才能直升中一”,华小和淡小的考生则依据特定条件才能直升中一。 11月,教育部副总监(教育运行部)阿曼达祖丁发出公函阐明,华小及淡小生无法在小六评估考试的国文科考获C,可以四年级至六年级年终学业进展报告(PKBS)的国文科成绩向校方申请豁免进入预备班,由县或州教育局最后定夺。11月18日,教育总监凯尔表示在小六评估考试中获得全E的考生,会以学生在校的整体表现衡量是否可直升中一。 12月2日,教育部发出通令,公布在2016年小六评估考试中,国文考获至少D等成绩的华小及淡小考生,可豁免就读预备班并直升中一。 |
创设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
|
![]() |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于2015年11月13日获得教育部批准注册,2016年2月22日,举行 新生开学礼,迎来187位首批新生,标志着中国大学第一所海外分校正式开始办学。 |
国民中学华文科列为正课
|
|
![]() |
2月25日,教育总监凯尔发表文告强调,任何一所国民小学或国民中学,只要有至少15位家长要求开办华文或淡米尔文母语班, 就可批准开班。他澄清不曾喊停或要废除母语班。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也表示,教育部计划逐步将国民中学华文科列为正课,先从雪兰莪州内逾25所华裔学生人数超过半数的国中开始推行。2月26日,教总发表文告,呼吁教育部必须正视中学华文课的问题, 包括把华文科纳入国中正课、提供足够的华文师资,以及为华文课提供足够的教学设备和资源。 |
小学替代评估考试(PASR)
|
|
![]() |
3月,教育部正式推介小学替代评估考试(PASR),为在特殊教育小学标准课程(KSSRPK)下,无法应付主流教育的课程及评估、同时正在小学第二阶段就读最后一年的特殊生而设计,以让校本评估制(PBS)更全面性,也方便中学校方预先掌握特殊生的能力。 |
董总推动《独中教育蓝图》
|
|
![]() |
为了确实有效地推动华文独中教育改革,确保华文独中教育持续发展,董总设立“华文 独中教育蓝图”专案小组,以集结专家学者和华教办学者,全面检讨2005年发布的《华 文独中教育改革纲领》,针对全国华文独中的现况进行普查,全面搜集华文独中董事、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校友及关心华文教育人士的意见,拟定《马来西亚华文独中 教育蓝图》,以描绘华文独中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与愿景。 董总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份蓝图,即2016年完成华文独中普查,2017年拟出初步 报告及展开全国咨询,2018年完成定稿。经过两年努力,终于在2017年8月6日正式发布 咨询稿。咨询期间,董总广泛收集各方意见与看法,同时专案小组也受邀汇报咨询稿内 容。咨询期结束之后,专案小组总结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对咨询稿进行最后修正,2018年3月定稿,8月12日正式推介《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 |
教育部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
|
|
![]() |
2009年, 政府宣布废除英语教数理政策,转而推行“ 巩固国语、加强英语政策” (MBMMBI)。2010年,教育部发出《巩固国语和加强英语》,公布该政策的目标及策 略。为了实施这项政策,教育部在《2013-2025年教育发展蓝图》第二阶段(2016-2020) 制定了双语言课程计划(Dual Language Programme,DLP),并于2016年开始在全国一些国小和国中推行。在这项计划下,有关的国小和国中使用国语(马来语)、英语来教导 数学、科学、信息与通讯工艺以及设计与工艺四个科目,并可扩大到华小和淡小。 董教总、华总、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校友联总、留台联总和留华同学会于6月12日召开联席会议,议决发动签名运动,反对在华小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同时,各州董联会 也举办汇报会和新闻发布会,向华小董事和家长说明“双语言课程计划”对学校行政运作 和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董教总等七华团于10月5日提呈备忘录和1,004所(78%)华小的 签署予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 截至2017年,所有被遴选参与此项计划的华小都拒绝参与。2018年,有小部分华小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董教总为此促请教育部遵循华社意愿,停止把华小列入献议推行 该计划的名单。 2023年10月,一些国民型中学收到教育部的指示,从2024年起,不允许初中一班级一律采用英语教数理,如果有关的学生国语成绩差,学校需要安排至少一或两班采用国语教数 理。教育部长法丽娜于2023年12月21日声明,有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的学校,必须遵守教育部发出的2024/2025年小学一年级和中学一年级的双语言课程计划指南。各州教育局 则负责评估及批准学校的申请。此举引起多方高度关注并议论纷纷,教育部不仅未能有效 释疑,反而为学校利益相关者造成诸多混肴和困扰。 |
教育部展开“通过教育促进团结5年路线图”调查问卷
|
|
![]() |
9月6日,教育部展开“通过教育促进团结5年路线图”问卷调查,收集公众人士的意见,以制定未来5 年团结路线图政策。问卷调查其中两道敏感题目引起华社关注。董总发表文告,认为有关的问卷调查不够专业及有引导性,无法作出公平的评量。教总也致函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要求取消调查问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争议。教育部于9月8日将调查链接从教育部网页移除,暂停有关问卷调查。 |
关中学生报考统考官司
|
|
![]() |
10月13日,三名自称为“华文独中学生家长代表”的人士,要求司法审讯董总开放统考 给关丹中华中学的合法性。董教总在10月19日召开华团扩大交流会,共商维护华文独中 统考。会上通过三项共识,包括严厉谴责打着各种爱护华教旗帜与组织的破坏份子,操弄关中学生报考统考的议题,企图引入官方力量干预统考事务。经过长达一年半的司法程序,吉隆坡高等法庭于2018年4月6日宣判董总批准关中学生报考统考合法,关中可继 续让学生参加统考。然而三位原告却仍然向联邦法院申请上诉,直至2019年9月5日,三位起诉人正式与董总达成庭外和解,放弃上诉,这起官司风波终于顺利平息。 |
获批开办宽柔至达城第二分校 | |
新山宽柔中学申请在至达城建分校获得批准,批文由交通部长兼马华总会长廖中莱、首相署部长兼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及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于10月18日移交予董事长童星存。2020年1月1日, 至达城分校迎来首批630位初一新生, 再次为我国华教缔造历史。2021年1月20日,至达城分校正式启用。 | |
董总发布《增建和搬迁华小课题》 | |
董总于12月17日发布《增建和搬迁华小课题》报告,宣告在增建华小及与其相关课题的 立场。 | |
2017年
|
|
新纪元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
|
|
![]() |
1月10日,新纪元学院宣布获得高等教 育 部 批 准 升 格为大学学院,并于4月8日举办“新纪元大学学院升格典礼暨学士课程推介仪式”。 |
董总展开全国华文小学资料调查
|
|
![]() |
为了收集全国华文小学的资料,了解华小的现况,以协助华小发展,董总于2月向全国华文小学发放《2017年全国国民型华文小学资料调查表》。 |
董总获得资讯安全管理体系(ISMS)认证
|
|
![]() |
2016年5月5日,董总正式实施资讯安全管理系统(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ISMS),认证范围为“考试资讯处理流程及数据中心之资讯安全管理体系”。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于2017年3月8日,正式接获由TUV Nord认证机构所发出的证书。 |
吉打司南马育强华小校地风波
|
|
![]() |
4月,吉打司南马育强华小地主的后人入禀法庭索回校地及索偿案,亚罗士打高庭判决地主获胜,该校须于3 个月内搬迁及拆除校舍。董事会、赞助人上诉到布城上诉庭,申请暂缓清空校地的庭令。 董总于4月12日发表文告,提醒华小董事会检查校地的地契和地税, 确认地契中注册的土地拥有者身份。4月13日,吉打董联会召开紧急会议寻求解决方案。5月,经过董联会、地主和校方协商后,风波圆满解决。地主是基于校地安全的考量,要求董事会向地方政府呈学校图测申请。随后该校董事会公开道歉,同意将向地方政府呈学校图测申请。 |
教育部推行微型小学复级班计划
|
|
![]() |
为了重新整合全国师资及节省开销, 教育部计划在少过30名学生的微型学校推行复级班计划,在这项计划下, 除了一年级和六年级的班级没有受到影响,其他二、三年级及四、五年级合并成两班,而过剩的教师将会调往其他有需要的学校。教总针对学生不超过30人的华小进行资料收集,并于8月1日公布《微型华小复级班调查报告》,促请教育部取消在华小推行复级班计划。尽管华社有异议,教育部仍然在2018年落实。 2022年12月22日,教育总监卡鲁丁发给各州教育局的公函指出,该部将延续2017年的政策,在2023至2025为期 3年的学年度落实复级班计划。涉及的超微型学校共432所,其中华小97所, 淡小135所,国小200所。根据教育部规定,有关学校必须连续三年实施复级班政策,三年后学生人数超过30人的学校才可申请豁免。 |
尊孔校地主权诉讼事件
|
|
![]() |
5月,尊孔国民型中学就尊孔独中致函吉隆坡市政局,要求该局命令尊孔国民型中学停止兴建厕所工程事件,起诉尊孔独中,要求高庭宣判尊孔国民型中学拥有尊孔校地的一半主 权、土地应该注册在尊孔国民型中学及独中各两位代表信托人名下、要求独中采取措施让 两位国民型中学信托人代表取代现有的独中两位信托人,以及若尊孔独中拒绝这些要求, 法庭就必须代表尊孔国民型中学执行上述三个事项。 6月,董总发表文告,促请尊孔国民型中学董事会立即撤销对尊孔独中的校地主权诉讼, 以及尽快完成迁校计划,以利两校的长远发展。随着吉隆坡高等法庭于2018年8月28日判 决撤销诉讼,高庭裁决承认尊孔独中拥有校地,尊孔国民型中学董事会经过商讨之后,决 定不会针对高庭的判决再进行上诉。 |
雪隆区申办华文独中
|
|
![]() |
7月15日,董总中央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一致决定,在加影申办一所华文独立中学。董 总于8月29日致函首相纳吉,同时副本给马华总会长廖中莱,提出允准董总在加影申办一所华文独中的需求。2018年4月11日,七华团提呈“2018年马来西亚七华团教育备忘 录”予首相纳吉,其中包括促请政府批准增建华文独中。8月2日,雪兰莪州行政议员许 来贤指出,雪州政府已批准拨出两段校地给华社建两所新的华文独中,校地将落在八打灵或加影。 2022年2月14日,雪兰莪州大臣阿米鲁丁宣布,将在近期增建一所华文独中。巴生四独 中联委会于2月26日发表文告指出,将委派滨华中学代表四校向州政府申请阿米鲁丁所宣 布的新独中地段作为建设分校用途。4月16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常务会议一致通过增建 独中的立场,即增建全新的华文独中或以分校模式增建独中。2023年7月7日,州政府拨 出在沙亚南第33区的哥文宁乌达玛约10英亩的土地,作为巴生滨华中学分校用途。 |
统考课题跨族群扩大交流会
|
|
![]() |
7月30日,董总举办“华文独中统考课题跨族群扩大交流会”,向各大华团、非政府组织代表汇报统考的背景,以及董总争取承认统考的工作进展。共20个组织包括两个友族团体,即大马伊斯兰革新理事会穆斯勒教育和淡米尔基金会派出代表出席会议。 |
董总前主席杜志昌逝世
|
|
![]() |
8月31日,董总前主席杜志昌与世长辞,享寿93岁。 |
筹募《独中教育蓝图》发展基金
|
|
![]() |
为了贯彻与落实2018年发布和推行的《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董总发动五百万教育发展基金筹募活动,获得各大华团、华文独中、各界热爱华教人士热烈响应捐款。2017年9月30日,董总举办筹募晚宴,总共筹得了523万令吉,超越了原定的筹款目标。 |
华小作业簿过多事件
|
|
![]() |
10月11日,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宣布,教育部将从2018年1月1日起严厉执行《2000年小 学作业簿使用指南》通令,以确保国内所有小学第一阶段(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不使 用作业簿,而第二阶段(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只允许在指定的五项科目(马来文、英 文、数学、科学、华小华文/淡小淡米尔文)中可有一辑的作业簿,以朝向电子化课本迈进。各界对此措施的看法赞成和反对皆有。10月24日,教总发表声明,认为教育部必须严 正看待小学教育制度过于僵化和考试导向的问题,不应只是聚焦在作业簿的问题上。 |
教育局献议微型华小合并事件
|
|
![]() |
7月,柔佛州笨珍县内有5所学生人数偏低的华小接获教育局的建议,即以合并方式改善学生人数偏低的问题。另外,霹雳州玲珑区5所华小也被教育局献议合并,致使这些华小董家教成员过后分别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并坚决反对这项微型华小合并的建议。10月,沙巴董联会也证实古达和丹南数家微型华小早前接获教育局建议合并函件,惟校方也已回复不接受献议。 |
政府发布“10+6”+“10”华小增建和搬迁计划
|
|
![]() |
10月26日第14届全国大选前,教育部长马哈基尔卡立宣布批准增建10所华小和搬迁6所华 小。2018年5月9日大选,希望联盟获人民委托执政,组成新一届联邦政府。8月19日,教 育部长马智礼宣布,教育部拨款2,000万令吉作为华小增建和搬迁用途。8月25日,教育部 副部长张念群宣布推行“10+6+10”华小增建和搬迁计划,在原有“10+6”计划的基础上,增加10所在多年前获准增建或搬迁但未建竣启用的华小。 |
统考生报考法律执业证书事件
|
|
![]() |
法律专业资格鉴定局(Legal Profession Qualifying Board, LPQB)宣布不再以统考证书作为法律执业证书(Certificate in Legal Practice, CLP)考试的报考资格。由于此事对正在考取法律执业证书(CLP)以及就读法律系的在籍学生影响极大,董总于11月17日发表文告表达不满。12月12日,董总举办“统考生考取CLP课题”交流会, 并提呈备忘录予法律专业资格鉴定局与律师公会,提出“允准独中生以统考、SPM以及LLB(Bachelor of Law)作为报考CLP的资格”及“延后执行2005年9月23日取消统考与SPM作为CLP报考资格的议决”两大诉求。 经过多方的协助与争取,法律专业资格鉴定局在12月21日发布公告,说明统考证书与大 马教育文凭持有者在2018年仍能报考法律执业证书考试。2018年6月5日,法律专业资格 鉴定局考试总监公告,从2021年开始,独中统考生除了要持有律师公会承认的大学法律 文凭,也必须在A水平或大马高级教育文凭考试获得至少两个科目及格,作为参加法律执 业证书考试之先决条件。为此,董总通过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的协助,成功争取到以独中统考证书考取法律执业证书(CLP)资格。 2019年3月29日,法律专业资格鉴定局董事会主席汤米汤姆斯宣布该局于3月8日会议的 决定,即从2021年1月1日起,华文独中生在高中统考考获至少2科及格;以及在大马教育文凭/O水平或同等考试中,一次考获至少5个科目优等,即符合报考法律执业证书资格。 |
董总发布“从城乡与国家发展规划剖析增建各源流学校制度”资料汇编 | |
董总于11月18日公布“从马来西亚城乡与国家发展规划剖析建立增建各源流学校的制度”资料汇编。 | |
2018年
|
|
大同华小学校保留地被征用事件
|
|
![]() |
吉隆坡大同华小向土地局无偿租用的学校保留地突被勒令清空,用作兴建国中用途,让该校面对没有主要出入口、学生运动场、老师及家长停车场的窘境。1月14日,约500位 大同华小三机构、家长及民众出席“捍卫大同完整校园说明会”,同时收集签名以向教育部请愿。教总与董总分别针对此事发表文告,全力支持大同华小发起的签名运动。1月 16日,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与大同华小董家协代表会谈,承诺将在近期给予回应,该校 董家协在会后达成共识,暂时撤下请愿横幅。3月15日,大同华小董事会宣布,已获教育 部回函暂停兴建国中的工程,让该校继续使用有关地段。该校董事会也促请教育部在宪报颁布该段地作为该校足球场、运动场和停车场。 |
七华团提呈教育备忘录
|
|
![]() |
2月11日,董教总联合召开《马来西亚七华团教育备忘录》会议,获得五华团即华总、七大乡团、校友联总、留台联总和南大校友会委派代表出席。会议上一致通过与接纳6大面向共24个事项的备忘录内容。2月27日,董教总联合致函给时任首相纳吉,要求于3月中旬会面以便提呈备忘录予首相。虽然董教总通过多个管道, 安排和首相见面,始终未得到回应,因此,董教总于4月11日将备忘录呈交至首相署。 |
华小电脑班课题
|
|
![]() |
4月17日,教育部向各州教育局发出通令,全国华小不准在正课时间表编入收费电脑班。随后,雪兰莪州各县教育局发出指示,要求华小必须停办所有在正课内的收费电脑班。教育部这项突发指 示,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正常运作。教总与董总分别于6月7日及8日发表文告,吁请教育部暂缓执行,给予校方缓冲的时间。 6月22日,教总致函教育部长马智礼,要求暂缓禁止电脑班编入正课的指令。7月2日,教 总发表文告,对于教育部事先没有听取华小家协代表的意见直接下达指令,表示遗憾。7月13日,董教总与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交流时,要求教育部与华教团体、华小董家协代表共同探讨华小电脑班存在的意义和可行性,同时厘清各有关条文的规定,以妥善解决问 题。张念群表示,教育部并没有给予任何“软着陆”的方式来处理华小电脑班停办事宜, 除非教育部长有新的指示。 |
政府重提宏愿学校课题
|
|
![]() |
6月28日,首相马哈迪出席在大马驻印尼大使馆举办的“与马来西亚子民对话会”上,重 提“宏愿学校”政策,顿时引起我国华社巨大的回响和担忧。“宏愿学校”早在马哈迪第一次担任首相时就已提出。董教总发表文告,重申政府应秉持公正多元理念施政,才是确保各族群团结的要素。 |
陈大锦出任董总主席职
|
|
![]() |
6月24日,董总召开“2018年度会员代表大会暨选举第31届董总中央委员州”。7月7日,进行复选,顺利产生第31届董总中央委员会,来自柔佛州董教联合会代表陈大锦获 推举为新届主席。 |
董总前财政周素英逝世
|
|
![]() |
6月27日,董总前财政周素英与世长辞,享年74岁。 |
育才基金资助独中教专文凭课程奖学金 | |
![]() |
8月26日,董总与育才基金正式签署华文独中教育专业文凭课程奖学金合作协议。这一项合作协议不但注重教育人才的培养,而且将加速华文独中提升师资专业发展的进程。同时,为华文独中师资专业资历的素质,带来了历史性的意义。 2021年6月17日,育才基金资助董总在沙巴推动独中教专课程的奖学金,共有34位来自沙 巴的独中教师受惠。 |
教育部检讨和修订小学历史科 | |
![]() |
教育部检讨和修订小学历史科,以在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分别在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采用修订版的历史课本。9月,董教总、华理会、华总、留台联总、林连玉 基金、留华同学会、校友联总、华社研究中心和独大有限公司提呈《华团针对小学历史科学习标准及课程内容的看法和建议》备忘录,促请教育部正视小学历史课本内容和课程标准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做出修正。 |
华小督学和华文科督学的职权和地位不明确事件 | |
![]() |
9月,各州教育局收到教育部最新的州教育局行政架构,原本特别设立的华文科督学职位,将与其他语文科督学如淡米尔文,统一归纳在“语文组”(Unit Bahasa),华小督学和华文科督学的职权和地位变得不明确,甚至引起有关督学的职位将被废除的担忧。9月16日,董教总发表联合文告,强调新的州教育局行政架构,必须明文规定保留华小督学和 华文科督学的职权和地位,以专司处理州内华小和中学华文科的各项事务。10月12日,教 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发表文告指出,州教育局行政架构重组将保留“华文科助理主任”和“华小助理主任”的职务和职衔。 |
不谙华文主考官到华小监考事件 | |
![]() |
9月20日,教育部考试局发表声明指出,小六评估考试(UPSR)主考官必须确保在考试开始之前,告知考生所有指南及考试时间表内的考试指示,若考生提出要求,监考官可以使用母语向学生解释考试细则,同时也指示州教育局必须确保被派到华淡小担任考官的人员当中,必须至少有一人懂得母语。一些州属却发现派往某些华小的主考官不谙华文,引起华社忧虑, 吁请教育局必须马上作出纠正。董教总发表联合文告,认为这是当局企图合理化目前一些州属华小被分派不谙华文主考官的不当做法。 |
董总前财政黄仕寿逝世 | |
![]() |
10月13日,董总前财政黄仕寿与世长辞,享年91岁。 |
废除小学一至三年级考试 | |
![]() |
10月,教育部宣布从2019年开始废除第一阶段即小学一至三年级考试,取而代之的是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评估(PBD)及校本评估(PBS)。11月14日,教总发表声明提出看法和意见,并呼吁教育部宣布替代方案具体详情,以及废除小学UPSR考试。11月 28日,教总提呈《教总针对教育部废除小学第一阶段考试的看法和意见》的备忘录予教育部长马智礼。 |
2019年
|
|
董教总、独大三机构推动华教新路向系列活动
|
|
![]() |
以董教总、独立大学有限公司为发起单位,13个团体联合推展为期两年的“华教新路向” 系列活动,包括多元教育论坛、独中教改汇报与交流、嘉庚教育大讲堂、国际教育学术研讨会、与媒体合作刊载的华教新论述系列主题文章等,希望结合各界力量,打造华教新格 局。华教新路向另一重要目标是在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现址筹建董总华教综合大厦,作为 推广华文教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也供教师进修培训、统考评阅、各类演出展览、营 会等多功能用途。 筹建董总华教综合大厦的活动包括于2019年10月举办“世界总统葡萄酒外交筹款晚宴”、2020年推出乐捐卡、“一砖一瓦献华教”计划。由于各行各业受到疫情冲击,“华教新路 向”的系列活动也被迫做出调整,以线上方式进行或展期。其中,亦因应新局势开展华教 论述、多元教育论坛以及许多跨族群的活动。此专案最终于2021年12月31日圆满落幕, 顺利完成全数14项活动。 |
关丹中菁二校获准注册为行政独立运作的新学校
|
|
![]() |
2月26日,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指出,关丹中菁华小分校自2013年开始申请升格为行政独立的二校,终于于2月13日获得教育部长马智礼批准,为中菁华小二校进行注册。2月22日,彭亨州教育局发出学校注册准证给中菁华小二校,让该校成为一所行政独立运作的新学校。 |
华总召开五大华团交流会
|
|
![]() |
3月8日,华总召开“五大华团交流会”,邀请董教总、中总和七大乡团委派代表出席, 交流和探讨国家各领域课题。会上达成七项共识,包括促请政府尽速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 |
林晃昇逝世17周年公祭礼暨华教行
|
|
![]() |
3月9日,董教总和独大在士毛月富贵山庄举办“林晃昇逝世17周年公祭礼暨华教行”。在公祭礼进行前,参与者从富贵山庄中华人文碑林,步行或跑步3.5公里抵达林晃昇墓园,象征“华教新路向”成功出发,也为“华教新路向”系列活动掀开序幕。 |
教育部重启英语教数理政策
|
|
![]() |
2018年509全国大选,希望联盟执政,马哈迪再度担任首相,在接受英文《新海峡时报》专访时提出政府将重启英语教数理政策。4月25日,教育部长马智礼拜会砂拉越首席 部长阿邦佐哈里后宣布,砂拉越将成为首个重启英语教数理政策的州属。5月4日,砂拉 越教育、科学及工艺研究部长麦哥马英宣布,砂拉越将于2020年实施英语教数理政策, 当地所有国小必须参与,惟不涉及华小。5月30日,董总发表文告坚决反对重启英语教数 理政策,认为此举将对教育素质造成负面影响。12月2日,教育总监阿敏指出,2020年 开始砂拉越1,048所小学(除华小)一年级将正式落实“双语课程计划”(DLP),以英 语教数理。 2020年1月,马哈迪兼任教育部长,对于重启英语教数理政策遭受各方的反对,他表示个人无权决定是否恢复英语教数理政策或保留国语教数理政策,内阁已成立小组进行研究,届时将交由内阁议决。2020年7月16日,高级政务部长(教育部)莫哈末拉兹指 出,国盟政府无意重启英文教数理政策。 |
独中工委会组团视察关中
|
|
![]() |
4月12日,董教总领导人及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教育委员会组织39人考察团视察关丹中华中学,以掌握关丹中华中学在教学和教务上的现况与发展, 并与彭亨州五大华团交流。 |
第一届教专文凭课程毕业典礼
|
|
![]() |
4月28日,董总与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联办的华文独中教育专业文凭课程,在吉隆坡中华独中迎来第一批毕业生,共有37位来自吉隆坡中华独中及尊孔独中的老师,成功获取由国立高雄师范大学颁发的教育专业文凭。 |
董总推出《独中课程总纲》
|
|
![]() |
为了贯彻《独中教育蓝图》及确保教育改革愿景与目标能够通过六年的独中课程落实,统一课程委员会于2018年开始策划草拟《独中课程总纲(试行版)》, 更花费数月时间征集教育专家与学科人员等的专业意见及实践经验。10月20日,统一课程委员会会议通过试行版,之后提呈至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接纳,并于2020年推行。2023年,经广纳各方面意见后,《课程总纲》最终定稿。 |
董总与人力资源部签署独中技职教育发展协议
|
|
![]() |
5月23日,董总与政府人力资源部签署有关独中技职教育发展的合作协议。此项签署仪式 在人力资源部长古拉和董总会务顾问胡万铎的见证下,由董总主席陈大锦与人力资源部秘书长阿敏尔奥玛共同签署。 |
华淡小马来文科介绍爪夷字单元事件
|
|
![]() |
教育部计划于2020年在小学四年级马来文科增设爪夷字书法艺术单元,引起华社和印裔社会的关注,进而掀起了争议。董教总及华团对推行爪夷字书法艺术单元的立场是“仅介 绍,不学习”。此课题在各族间持续发酵,宗教团体、教育界、非政府组织等也基于各自的立场发表看法,认同或否定政府在小学增设爪夷字单元的说法皆有之。事情演变至后 期,董总甚至遭受到种族极端份子的指控,并且受到警方的调查。而原定于12月28日举行 的华团联席大会也受到法庭禁令的阻止而无法如期举行。 2020年是国民型小学实施爪夷字单元教学的第一年,尽管华社和印裔社会表达反对意见, 教育部仍一意孤行,向家长发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97.3%的华小反对实施这项 措施。尽管如此,教育部仍然维持内阁在2019年8月14日的决定,继续在2021年华淡小五 年级马来文科推行爪夷字的介绍。 2021年2月26日,董总发出问卷调查予董总各属会,统计结果显示共有1,275所学校不赞成推行爪夷字单元,25所华小赞成推行爪夷字单元。教育部不但没有正视和接纳华团和印 裔团体的看法,反而是继续推行这项不当的措施,引起华社和印裔社会的强烈不满。 |
小型独中发展交流会
|
|
![]() |
9月21日,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小型独中发展专案组举办全国小型独中发展交流会。在交流会前夕,小型独中代表分成4 组,分別前往坤成中学、循人中学、滨华中学与兴华中学参访,以建立交流分享的渠道和策略联盟,落实双赢方案。共28所独中代表、关丹中华中学以及资深华教工作者参与交流会,为小型独中的发展共谋献策。 |
华淡小违宪官司
|
|
![]() |
10月24日,土著权威党副主席莫哈末凯鲁阿占入禀联邦法院,挑战《1996年教育法令》 下的多源流学校违宪,把教育部长列为第1答辩人,政府列为第2答辩人。董教总在与主要华团商议后,决定组成董教总律师团介入这起官司。11月11日,联邦法院拒绝发出准令。 2020年期间,另有三宗官司也是指控华淡小违反宪法第152(1)条文“马来语作为国语 的地位”,而向高庭提出诉状。为捍卫母语教育的地位,由董教总组成的律师团申请介入有关的这四起官司,并获得批准。 2021年,除了第一宗官司的原告莫哈末凯鲁阿占于2月3日获法庭批准撤销诉讼以外,另 两宗官司则以联审的方式进行审讯并已于年杪下判,剩下一宗官司“穆斯林教师联盟的入禀”则待2022年审讯。联审的官司乃是由马来西亚半岛学生联盟、伊斯兰教育发展理 事会、马来西亚穆斯林联盟和马来西亚马来作家协会联合会四个组织提出的诉讼。这项官司耗时约两年,于12月29日被吉隆坡高庭驳回诉讼。然而起诉方仍不肯放弃,并已提 出上诉。 由于案件影响深远,10月23日,董教总召开华团联席会议,并于10月27日组成工委会, 发动“维护宪法精神,捍卫母语教育”签盖运动。最终获得3,403个单位签盖响应及支持。有关联署名单在12月24日提交予首相依斯迈沙比利、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 国民团结部长哈丽玛、马华总会长兼交通部长魏家祥,以及国大党署理主席兼人力资源部长沙拉瓦南。 2021年12月,吉隆坡高庭裁定华小和淡小使用华语和淡米尔语教学符合联邦宪法。2022年5月29日, 吉兰丹哥打峇鲁高庭裁定华淡小没有违宪,并宣判马来西亚穆斯林教师联盟败诉。惟上述组织不愿接受判决,随即于5月31日入禀上诉庭提出上诉。上诉庭三司分别在7月5日、8月24日和10月10日聆听上诉方和答辩方的陈词, 并于11 月23 日作出了裁决,驳回了四个马来组织的上诉申请。 2023年12月19日,马来西亚伊斯兰教育发展理事会和马来作家联盟向联邦法院提交上诉申请书。2024年2月20日,联邦法院拒绝向两个马来组织发出上诉准令, 维持高庭和上诉庭判决,亦即华淡小使用母语教学符合联邦宪法。 |
董总会务顾问郭全强逝世
|
|
![]() |
11月28日,董总前主席郭全强与世长辞,享年90岁。12月8日,董总为郭主席举办追思会。董总历届中央领导、各州董联会、董总中央委员、各主要华团、全国华文独中、新纪元大学学院代表等人出席当天的追思会,一起缅怀为华文教育无私奉献的郭主席。 |
董总主办“拓宽教育前路:观念、方法与实务”国际学术研讨会
|
|
![]() |
11月30日至12月1日, 董总主办, 华研、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和吉隆坡循人中学协办的“拓宽教育前路:观念、方法与实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隆坡循人中学举办。研讨会邀请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和马来西亚的教育学者,分别对考试改革、教学创新、国际评估、公民教育、科学教育、学生发展等领域,进行主题演讲、论文发表和论坛交流,共吸引约150人报名参加。 |
2020年
|
|
董总推介“E启学”线上教学平台
|
|
![]() |
3月中旬,全国学校因新冠肺炎疫情被迫停课,改以线上教学方式让学生居家学习。为了提升独中线上教学的效率,董总向各校征集各类教学课件和短片,上载到董总创设的“全 国独中教学资源平台”,让教师免费分享使用。6月,董总成立“线上学习专案小组”, 以推动董总线上学习平台计划,深耕独中课程线上公开课,规划线上教学培训课程,以及 支援小型独中线上教学。9月30日,董总正式推介“董总E启学”线上学习平台,为独中线 上教学的发展开启新的里程碑。 |
董教总推展“我要当老师”运动
|
|
![]() |
为了鼓励更多华裔子弟报读教育部开办的师范课程,成为华小和中学教师,解决华校师资问题,董教总决定从2020年起推展“我要当老师”运动,联同国民型中学发展理事会、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各州董联会和各区华校教师公会,成立“我要当老师”工委会,到全马各地举办汇报与说明。 |
独中留级制度探讨
|
|
![]() |
由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教育委员会成立“留级制度专案小组”,于3 月7日举办“2020年华文独中留级制度探讨与交流会”, 出席人数有来自31 所华文独中的86位人士参与。 |
董总发出行动管制令下独中教学和收费调查
|
|
![]() |
为了掌握全国华文独中及关丹中华中学在行动管制令期间,因疫情所面对的各项问题及采取的各项应对措施,以及招收2021年度新生的状况,董总分别进行了三次电子问卷调 查。第一次调查问卷于3月27日发出,主要为了解各校在行动管制期间教学、师生经济援 助和防疫物资的状况。接着,董总于5月4日发出第二次调查问卷,以了解各校在行动管 制期间各类收费的状况。第三次问卷于11月16日至20日以抽样的方式发出。为掌握全国 华文独中在疫情下招收2021年度新生的状况。 |
教育部取消2020年小六和中三政府考试
|
|
![]() |
新冠肺炎疫情和行动管制令严重影响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 因此, 教育部于4月15日宣布取消2020年度的小六评估考试(UPSR),以及中三评估考试(PT3)。 |
疫情下支援中小型独中
|
|
![]()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独中师生线上教学上课,无论是校方或是家长皆面对各种挑战, 包括经济、 电脑、网络设备等。虽然有些独中在收费上采取特定减免措施,却也必须继续向学生收取学费。为协助受到疫情影响而面对经济困难的家长及家境贫寒子弟支付学费,董总获得善心人士的捐献,于5月至6月期间,派发予全国35所中小型独中。 |
中国驻马大使馆重发统考毕业生免考“汉语水平考试”函
|
|
![]() |
董总致函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文化处提出申请,将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和关丹中华中学列入免除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学校名单中。5月13日,中国驻马大使馆文化处发出“关于免除汉语水平考试入学的证明函”予董总,让全国华文独中及关丹中华中学的统考毕业生可凭该证明函,免除汉语水平考试直接申请中国高校。 |
董总注册为国家技术发展局技术培训中心代理
|
|
![]() |
5月16日,董总正式注册成为国家技术发展局(JPK)旗下的技术培训中心代理,即可成 为华文独中与国家技术发展局之间的桥梁,在未来也可统一为各独中技职科教师处理各种考取与认证马来西亚技术证书(SKM)和技职导师证书(VTO)的业务。 |
教总前副主席陆庭谕逝世 | |
![]() |
7月11日,教总前任副主席陆庭谕与世长辞,享年90岁。 |
董总前财政陈玉康逝世 | |
![]() |
9月10日,董总前财政陈玉康与世长辞,享年90岁。 |
董总前副主席林源瑞逝世 | |
![]() |
10月25日,董总前副主席林源瑞与世长辞, 享年92岁。 |
谢立意接任教总主席职 | |
![]() |
12月20日,教总召开第69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改选,领导教总长达26年的王超群卸任主席一职,由谢立意当选教总主席。 |
疫情下展延统考 | |
![]() |
新冠肺炎疫情全盘打乱统考作业,迫使高、初中统考有史以来两度展延考试日期。在经过内部审慎的部署,评估疫情发展、防疫措施、维护考生升学权益等重要因素,以及在各方协同努力下,2020年第46届高初中统一考试及第28届技术科统一考试于12月22日至30日举办,成绩于2021年2月放榜。 |
2021年
|
|
教育部推出电子版课本
|
|
![]() |
1月13日,教育部推出电子版课本,让学生可以在行动管制令期间使用。学生可以通过教育部建立的电子课本阅读器(KPM eTextbook Reader)应用程式, 获得电子版课本或到教育部官网免费下载。 |
政府推介《国家团结政策》及《2021-2030年国家团结蓝图》
|
|
![]() |
2月15日,国盟政府推介《国家团结政策》及《2021-2030年国家团结蓝图》,为国家的团结制定了三大愿景、12项策略和41项转型策略。国家团结政策和蓝图阐明以《联邦宪法》和《国家原则》作为制定政策的基础。董教总发表文告表示认同,并认为政府必须从多元的立场来推动国民团结议题,确保相关政策与执行符合《联邦宪法》和《国家原则》的精神。 |
董总提呈国盟执政一周年建议书
|
|
![]() |
3月1日,董总针对国盟政府执政一周年,提呈一份“不破不立难施治理宏图,请用新愿景来说服人民”为主题的教育施政检视建议书,针对一年来重要教育议题提出含三纲领十一项改革建议,希望新政府未来能交出符合民意和教育成绩单。 |
林晃昇逝世19周年线上公祭礼
|
|
![]() |
迫于新冠疫情严峻,董总取消2020年“林晃昇逝世18周年公祭礼”。2021年3月6日, 首度将公祭礼转为线上进行, 并在董总脸书同步直播,以让更多华教人士、华社、华团以及华校生等,一同追思与缅怀“统考之父”林晃昇先生对华教运动无私奉献的精神。 |
教育部一次性招聘教师计划
|
|
![]() |
教育部决定在7 月7日展开一次性招聘教师计划,准备聘请1万8,702位具备大学资格的教师(DG41),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6月21日,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与董教总、华文理事会、校长职工会、华中校长理事会、中学教师联谊会进行线上交流。6月22日,董教总发表联合文告,呼吁有志于教育工作的华裔子弟积极响应此次的招聘,以成为中小学老师,协助填补有关的空缺。教育服务委员会7月7日至21日进行招聘大学资格老师,并优先录取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和国外大学教育系毕业生。12月18日, 马汉顺表示,首阶段招聘工作告捷,华小获得1,100个名额。 |
第一届高阶教育经营与行政管理境外硕士专班毕业
|
|
![]() |
9月4日,国立高雄师范大学举办秋季毕业典礼,董总与该大学联办的第一届高阶教育经营管理硕士专班14位毕业生邀请线上出席。 |
教育部延长2021年学年
|
|
![]() |
9月12日,教育部宣布 2021年学年延长至2022年的2月,新学年于3月开始。这不但打乱独中整个学年度的校务运作和招生业务,也影响董总后续的行政作业、独中教学工作等。9月26日,董总中央委员会召开线上交流会讨论应对方案。10月8日,学务处召开全国华文独中汇报与交流会,以协调各校差异,讨论应对延长学年及统考事宜。 |
董总前总务刘锡通律师逝世
|
|
![]() |
10月12日,董总前总务、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前秘书刘锡通律师与世长辞, 享年84岁。 |
“以母语教育为本的多语教育”国际研讨会
|
|
![]() |
11月23日至25日,由董总、全国教育改革行动委员会联合其他民间教育组织,透过线上举行“以母语教育为本的多语教育国际研讨会”,获得热烈回响,有超过250 位国内外人士参与。 |
彭亨两所华小附加校牌使用爪夷文和马来文事件
|
|
![]() |
11月初,彭亨州教育局为北根两所华小设立的附加校牌,使用爪夷文和马来文校名,没有中文校名,引起华社反弹。12月3日,在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的处理下, 彭亨州教育局为有关华小的附加校牌加上中文校名。 |
董总举办第一届独中友族教师长期服务奖
|
|
![]() |
董总首度设立“华文独中友族教师长期服务奖”,以表扬及激励长期奉献于华文独中在职友族教师。共136人教师获奖。因新冠肺炎疫情仍然严峻,颁奖典礼取消。 |
2022年
|
|
教育部指示需依据MySTEP系统申请临教事件
|
|
![]() |
2月,吉隆坡部分学校接获县教育局正式通知,必须通过各县教育局依据MySTEP系统申请 临教,不能通过家教协会聘请。这导致许多由董家教聘请的临教被迫停职,加剧师资不足 的情况。2月12日,董教总出席由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召集的线上交流,在会上要求教育部必须检讨新的聘请临教程序。 与此同时,董教总发表联合文告,促请教育部尽快公布各华小自行聘请临教的具体程序, 同时也建议特别拨款给各华小聘请临教应急。2月13日,马汉顺澄清教育局没有禁止华小董事会与家协聘请临教,但必须先获得教育局批准。他已指示各州教育局批准学校通过MySTEP聘请临教的申请。 |
启智华小新校舍土地拥有权事件
|
|
![]() |
2017年8月,吉隆坡泗岩沫启智华小新校舍落成,并于2018年启用。2022年2月,教育部 突发函要求董事会交出新校舍和礼堂的所有权遭拒后,拒绝发出批准使用信,以致校舍无 法使用,师生被迫回到旧校舍上课,并且因为空间不足必须重新落实上下午班制。 2月26日,该校三机构召开临时会议,决定将采取抗议行动,促请教育部允许该校在3月开学以全日制方式上课。3月18日,启智华小宣布成立法律小组处理捍卫校地主权及产权事宜。4月5日,教育部发表文告严正声明,该部基于规章制度的约束,不会因外在压力妥 协,并认为启智华小董事会在私人土地上建造建筑物的行为是不恰当的。4月7日,启智华 小董事会反驳教育部指董事会“施压”的指责,因为建新校舍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不存在任何私人议程。 |
“10+6”增建与搬迁计划首所华小启用
|
|
![]() |
5月10日,位于依斯干达公主城的谢华华小举行开学日典礼,迎来233位各年级学生,该 华小也是“10+6”华小增建与搬迁建校计划下,首所落成和正式启用的全新华小。 |
废除中三评估考试
|
|
![]() |
6月2日,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宣布从2022年开始,中三评估考试(PT3)正式废除, 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评估,如校本评估(PBD)、课外活动评估(PAJSK)及心理评估(PPsi)。 |
独大易名“独大教育机构”
|
|
![]() |
独大(非营利)有限公司正式易名为“独大教育机构”,于6月5日举办的新届董事就职仪式上正式推介。该午宴也庆祝成立53周年纪念, 同时筹募建设基金。 |
董总与教育部副部长交流
|
|
![]() |
6月14日,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莅访董总,双方就华教课题进行交流。之后,董总收集各属会的要求与看法整合备忘录,于7月12日呈交马汉顺。 |
董总举办华教论坛 | |
![]() |
基于国内外局势演变以及我国华教事业迎来各种机遇与挑战,董总中央常务委员会与中 央委员会决定自2022年开始,每三个月或半年举办华教论坛,以交流和凝聚华团、华教同道对华教课题的共识。董总于6月25日和12月16日,以实体和线上混合模式举办了 两场华教论坛,讨论的课题分别为“政府学校”与“政府资助学校”、全国华小资料收 集《2022年各州董联会问卷调查分析兼谈全国华小问卷调查计划》以及“学校土地课题”。 |
教育部指示各州教育局执行合并微型小学计划 | |
![]() |
《2013-2025年教育蓝图》针对微型学校的课题,提出了搬迁、合并或让学校继续运作直 到没有生源的三个建议。7月13日,教育部致函指示各州教育局执行,包括各县教育局于8月陆续个别召见10名学生及以下的微型国小、华小和淡小、发出问卷调查学生家长意愿。 董教总分别于8月7日及22日发表联合文告,强调坚持一所华小都不能少的立场,并呼吁教 育部必须正视华社的看法,尊重董事会管理学校的主权。 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随后宣布暂时搁置合并微型学校的计划,成立微型华小工委会,邀请 包括董教总在内的13个华团参与,于9月7日召开第一次会议。他建议开展三大工作方向, 以规划微型华小的发展。 9月22日,董教总召开联席会议专题讨论微型小学课题, 并议决成立涵盖不同州属代表的“董教总微型华小专案小组”。为掌握全国微型华小的规划与发展概况,董总于11月7日发函予各属会,要求各属会对属下的微型华小展开拜访及调查工作。2023年5月31日,董总完成分析报告,呈交微型华小工委会。 |
“中国银行华文教育助学金”计划 | |
![]() |
马来西亚中国银行推出“中国银行华文教育助学金”计划,以帮助面对经济困难的全国华文独中和关丹中华中学的学生们。 |
设立“南洋大学陈六使教育基金” | |
![]() |
南大教育研究基金会拨出500万令吉,设置“南洋大学陈六使教育基金”,主要发放“华 文独中大学贷学金”、“国民型中学大学贷学金”、“华文独中师资培育专案计划助学金”及“独中教师教育专业助学金”,由董总全权管理,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奖贷学金委员会负责面试与遴选等工作。 |
调派不具资格国小华文科教师到国民型中学 | |
![]() |
10月,教育部把原定在国小执教“国小华文”(Bahasa Cina Sekolah Kebangsaan, BCSK) 和在国中执教“交际华文科”(Bahasa Cina Komunikasi KSSM)的教师,调派到国民型中学和国中执教华文科。此事件引起华社的关注与反对。10月31日, 董教总发表联合文告指出,如此安排有违背基本教育精神,呼吁教育部邀请董教总参与制定决策的过程,以完善师资培训和调派的制度和运作机制。 |
董总成立“强化华小董事会功能委员会” | |
![]() |
董总自2006年发起“华小董事觉醒运动”,一直致力于提升华小董事对自身角色和责任的 认识,进而加强各校董事会的组织运作,至今,仍存在许多问题需改善。12月17日,董总 中央委员会成立“强化华小董事会功能委员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包括在吉打、森美 兰、马六甲、登嘉楼、彭亨及柔佛举办交流会及讲座会、发动“2023年全国华小董事会组 织运作调查”、出版各类宣教品等。 |
2023年
|
|
董教总与教育部副部长定期晤谈
|
|
![]() |
2023年,董教总代表与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进行了四次会面, 分别是在2月9日、5月31日、8月24日和11月29日。这项定期会面的运作机制有助于董教总与官方单位通过协商的方式,妥善和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各种相关教育问题, 包括师资、课程、教材、拨款、校地, 增建和迁建学校以及微型学校等。 |
董总前常务委员吴建成逝世
|
|
![]() |
5月13日,林连玉基金主席、董总前常务委员吴建成校长与世长辞,享寿73岁。 |
董总前首席行政主任莫泰熙逝世
|
|
![]() |
6月16日,华教园丁、董总前首席执行长莫泰熙老师与世长辞,享寿79岁。 |
董总华教综合大厦官司
|
|
![]() |
在董总华教综合大厦即将于6月24日举行动土典礼之际,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简称非营利公司)和新纪元教育私人有限公司(简称“新纪元公司”)于5月19日及6月8日以董总“非法侵占”其土地为由发律师函禁止施工,甚至于6月23日动土礼前夕,在莎阿南高庭取得单方面禁令。7月3日,莎阿南高庭听审,法庭不延长有关禁令,并 订8月3日作出判决。然而,莎阿南高庭下判时,再次发出临时禁令,禁止综合大厦的施工 工程直到结案为止。 董总和独大就此禁令向布城上诉庭提出上诉。2024年3月27日,上诉庭三司一致裁决撤销 非营利公司和新纪元公司对综合大厦的施工禁令申请,并谕令非营利公司和新纪元公司联 合赔偿董总和独大各3万令吉堂费;上诉庭也宣判,董总和独大可在莎阿南高庭因施工禁令期间导致土地使用和兴建延误所造成的损失,向非营利公司和新纪元公司提出索赔。 另外一宗非营利公司和新纪元公司指控综合大厦侵占和(或)引起非法侵入部分土地一案,莎亚南高庭于2024年5月7日撤销此案件,并谕令起诉方赔偿董总和独大各4万令吉堂费。 |
董总前总务苏天明逝世
|
|
![]() |
8月22日,董总前总务苏天明与世长辞,享寿76岁。 |
教育部实施“伊玛目纳瓦维四十圣训”事件
|
|
![]() |
8月,教育部长法丽娜在宗教学校推介“伊玛目纳瓦维四十圣训”(Imam Al-Nawawi’s 40 Hadith)鉴赏单元时宣布,将率先从国民宗教中学和政府资助宗教学校落实此单元,2024年扩大至教育部属下所有学校,引致非穆斯林社群反弹。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澄清,“四十圣训”只适用于穆斯林师生,即使在华淡小推行,也不涉及非穆斯林学生。 8月24日,董教总发表联合文告,要求教育部尽速公布“四十圣训”鉴赏单元的实施办法。8月30日,法丽娜向各界保证,这项试点计划仅会在涉及穆斯林师生的国民宗教中学(SMKA)和政府资助宗教学校(SABK)实行,逐渐扩展至推行伊斯兰教育科目的班级和 学校。10月4日,教育部发函宣布即日开始在国民宗教中学和政府资助宗教学校落实“四十圣训”鉴赏模块。 2024年4月5日,教育部发表文告指出,所有教育机构将从2024/2025学年开始,实施“四十圣训”鉴赏活动,并扩大至隶属该部的学校、大马师范学院、技职学院和大学预科班。 |
教育部不准独中招收国际学生事件
|
|
![]() |
9月,马华署理总会长马汉顺揭露教育部不允许华文独中招收国际学生。教育部副部长林 慧英回应教育部正在检讨国际学生(外国学生)招收指南,以防止任何人滥用社交访问准证在我国深造。在检讨期间独中依然可以如常招收国际生。 9月14日,董总向全国华文独中发问卷调查,以收集和掌握今年全国华文独中和关丹中华 中学的国际学生招收概况和面对的问题,以便可以向教育部反映及交涉,争取权益。9月 20日,林慧英发表文告表示,独中可继续依照现有条例继续招收国际学生。 |
董教总提呈2024年财政预算案意见书
|
|
![]() |
10月13日,2024年国家财政预算案提呈国会,董总在9月8日致函交通部长兼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 希望他为华文独中争取至少两千万令吉拨款,并纳入国家年度预算案中,作为制度化拨款的项目之一。9月15日,董教总联合向财政部提呈意见书。 |
2024年
|
|
董教总成立“董教总华小事务委员会”
|
|
![]() |
为了加强捍卫华小权益,董教总在2月29日宣布成立“董教总华文小学事务委员会”,取 代原有的“全国发展华小工委会”,致力促进华教发展。委员会由教总和董总各委派8位理事,共16人组成,教总主席为当然主席,董总主席则是当然署理主席。 |
第一届谢师宴暨第一届独中教职员长期服务感恩金颁发
|
|
![]() |
马来西亚社会企业家基金自2023年开始号召设立“社企谢师恩计划”,提供“独中教职员长期服务感恩金”。谢师恩计划获得董总及各州属会的支持,于2024年3月26日正式启 动,连续10年颁发感恩金予独中教职员。6月1日,“2024年第一届谢师宴暨第一届独中教职员长期服务感恩金颁发仪式”在巴生滨华中学举行,共有546位退休老师获得第一笔3,000令吉感恩金。这批退休老师在接下来每个月将陆续获得500令吉的感恩金。 |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莅访董教总
|
|
![]() |
5月12日,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率团访问董教总,双方就包括新大马教育蓝图制定、教育 部单元思维指令、华小董事会指南、华小董事会章程范本、华校师资、制度化建校与微型华小搬迁、华小非华裔生课题及华小与国民型中学面对的双语教学计划挑战及华校土地问题等8项教育课题进行了汇报和交流。 |
董总70周年会庆
|
|
![]() |
董总70周年会庆,以会徽主色为基础,配以主题“峥嵘七秩,风泽百代”,设计创会7 0 周年标志。此外,董总亦策划了多项活动,包括5月25日至27日举办独中教育盛会,8月3日举办“教育名师讲堂” 和70周年会庆晚宴,同时于晚宴上推介“董总云资讯系统”和《董总70周年特刊》。 |
陈友信出任董总主席职
|
|
![]() |
6月22日,董总召开“2024年度会员代表大会暨选举第33届董总中央委员州”。7月6日,进行复选,顺利产生第33届董总中央委员会,来自雪隆董联会代表陈友信获推举为新届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