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建和搬迁华小课题新闻发布会 董总主席天猛公拿督刘利民媒体发言词

日期: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1时30分
地点:董总A401会议室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中午好。

  1. 今天召开的增建和搬迁华小课题新闻发布会,主要是针对中央政府批准增建和搬迁的华小建校进展概况,发表董总在增建华小及与其相关课题的立场。

  2. 增建华小是我国华社一向来的要求,董总、教总和华团都会通过不同的管道来反映华教所面对的问题,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政府履行兴建华小的责任,以解决华裔子弟要接受母语教育的基本需求。

  3. 从1999年至2008年期间,政府批准增建16所华小,其中15所已竣工启用,还有1所乃在兴建中,预计2017年启用。在这期间,从表面看来,政府似乎对增建华小的限制有所松绑;但事实上,11所的新华小都是托大选之福,分别是在1999年大选和2008年大选来临前才获得批准(见表1)。

  4. 事实上,政府于2008年大选后至今,没有批准增建华小。2011年和2012年,董总曾联合七大华团向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提呈备忘录,副本给朝野政党领袖,提出由政府制定和落实一个增建各源流学校的制度,并列出一些地区所需要增建的45所华小,分别是雪兰莪州和吉隆坡16所、柔佛州8所、槟城州13所、霹雳州1所、沙巴州1所与砂拉越州6所。但是政府漠视华社提出要增建华小的意愿,至今都没有给予落实,董总为此深感遗憾和失望!政府的心态非常明显,当局的做法主要是以政治需求为考量的权宜之计,而不是根据国民教育的实际需求来处理增建华小的问题。这凸显中央政府并无增建华小的诚意与机制。

  5. 随着有关华小的兴建,固然有助于纾缓华裔人口密集区华小学生人数严重超额的问题,但是,这种根据政治需求而选择增建华小的做法,根本就是无法全面解决华小不足的困境。根据政府的学校规划指南,政府拥有一套规划和增建学校的制度,但在实行上只注重增建国小和国中,从来没有“眷顾”华小,更谈不上制度化拨款和拨地增建新的华小。这造成华裔人口密集区和新房屋发展区,面对华小不足或没有华小的严重问题,长期引起民怨和不满。

  6. 即便是政府对华小建校许下承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往往都会出现许多状况,而不能在合理的期限内竣工启用。对华社而言,已是司空见惯的社会新闻,以致不得不让人质疑政府的诚意。就以彭亨州关丹中菁华小为例,1999年大选前批准增建分校,14年后的2013年才获得启用,不过却不是一所行政独立的新华小。目前,董事部仍然在积极争取把中菁华小分校改为二校,即行政独立的新学校。

  7. 许多个案显示,虽然华小获得批准增建,但还是必须面对当局种种阻扰增建华小工作的行政条例和规定,其中最常见得就是“政府学校保留地只能用来兴建国民学校”,导致华社必须自行寻找校地来建校。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教育部长是可以设立国民学校和国民型学校,并且必须维持这些学校。因此,提供校地让华小建校或迁校是政府应负起的责任,而不是把寻找校地的工作推诿给华社。

  8. 由于政治人物始终抱着政治议程,蓄意制造多源流学校导致国家不团结的假象,而且还经常在各种场合和媒体发表多源流教育制度导致国家不团结的狭隘和误导性的言论,进一步制造各族之间的猜疑和误解,伤害国民团结。华社不禁感叹,乃至愤怒,母语教育课题已沦为政治人物屡试不爽的政治工具。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曾表示,在“一个马来西亚”理念下,拥有各源流学校是大马的优势,并强调大马没有教育主流,因为各源流学校都是国家的主流。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及其内阁领导国家八年,但是从2009年至2016年这八年里,我们不禁要问,华小在建校所遇到种种的问题来看,华小何时得到公平与合理的对待?华小何时才是国家教育的主流?

  9. 董总重申,搬迁华小并不是增建华小,不能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同时更不能把搬迁华小当作是增建华小,指鹿为马,这种是非不分的论调对华社是不公平,也误导华社及分裂华社。董总促请,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各州政府,都必须摒弃保守和狭隘的单元化教育政策,从发展全民教育的角度出发,即按照兴建国民学校的制度和规划指南,根据华裔人口的增长和社区的需求来制度化拨款和拨地增建华小,包括负责所有的建设费和明文规定分配学校保留地作为兴建各源流小学,使增建华小获得一个制度化以及合情、合理和正常的解决方案,才能根本解决华小不足的问题。

    谢谢。
Tags:

第30届董总中央委员会第6次会议 董总主席天猛公拿督刘利民讲词

日期: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
时间:上午10时30分
地点:董总A401会议室

各位中委、行政部同仁,大家上午好。

  1. 首先要感谢各位抽空出席今天的中央委员会会议。转眼间已来到2016年的尾声了,今天的中委会议是本年度的最后一场会议,让我们重点总结2016年的工作历程和经验,并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

  2. 我国的华文教育依然面对当下各种严峻的挑战,以及在国家单元主义教育政策的打压下,我们无法得到平等与合理的对待,华文教育发展的道路更是铺满了荆棘。而身为董总的中央委员,我们必须认识和掌握我国华教的发展历程,必须认识董总的使命和斗争路线,必须学习华教先辈对维护民族教育不屈不挠、坚定而执着的思想。于是在5月25日至27日,我们首次举办了第30届董总中央委员与行政主管团队工作营,虽然只有12位中央委员全程参与,但他们的学习精神可嘉。

  3. 我们身为华社委托的华教领导人,除了必须对董总在我国华教运动上所扮演的角色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还要积极参与董总各级会议和活动,这是我们身为董总中央委员理应承担的义务,更是各位同道责无旁贷的任务。在维护和推动华文教育的工作上,我们责无旁贷,在争取华教的权益上更是董总义不容辞的道义责任。我们必须坚守捍卫华教的大原则,站稳立场,不亢不卑,力争到底,以确保华文教育的永续发展。

  4. 自第30届董总中央委员会就职以来,我们已制定了3大工作方向与重点,以推进董总在华文教育发展和深耕的工作,这包括深化华教发展运动、推动华文独中教育的持续性发展,以及优化组织运作。为了朝向这3大方向推进,董总全体同仁在今年积极推动与开展许多活动与业务。

  5. 在深化华教发展运动方面,首要的事情就是必须凝聚内部团结的力量;董总始终秉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策略方针,对内强调团队精神,对外则强调合作精神。各州属会在推动、建设与发展华教工作方面必须要扮演州火车头的角色。我在此呼吁各州属会的同道,我们唯有长期面向群众和属下会员,继续深耕基层,董总必须连同各州董联会和董教联合会才能把全国华教的基层力量团结起来,为华教谋求发展,开创新局面,我国的华文教育才有希望 。

  6. 有鉴于此,董总自今年起主催及推动各州属会积极筹办华教领袖培训营以栽培州内的华教领袖,同时巩固华教基础团队的凝聚力,为华教运动培养生力军。吉打董联会、玻璃市董联会、彭亨董联会和马六甲董联会,已在今年成功举办华教领袖培训营,并获得不俗反应。

  7. 我国政府在国家教育大蓝图的核心政策下,以“巩固国语,加强英语”为由,在今年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DLP), 企图使华小变质,实现他们始终不曾放弃的“最终目标”。为了捍卫华小的特征,对抗这项不利母语教育发展的政策,确保华小的根基不被动摇,于是董总联合六大华团在6月12日召开华团联席会议,同时发表联合声明,坚决反对在华小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并展开全国华小签名运动。此签名运动更得到全国80%的华小三机构的热烈支持,七大华团也在10月5日顺利提交备忘录予教育部。

  8. 华文独中是华小教育的延续,是我们华教的重要堡垒,对华文独中教育,我们有自主权,因此也是全国华社坚决捍卫和发展的教育体系。董总在5月15日正式向外界发布成立《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专案小组,负责草拟华文独中教育蓝图,以应对21世纪对教育领域所带来的新挑战,推动华文独中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引领全国华文独中迈向新的里程碑。在这一年里,董总团队积极展开《独中教育蓝图》草拟工作,其中包括针对全国60+1所华文独中的问卷调查进行资料分析、根据教育领域各项主要的重点进行专题讨论与交流,以及国内外的考察与访谈。我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因此我期许全国华社支持并认同董总所开展的华文独中教育改革措施。

  9. 在争取政府承认统考的工作上,董总领导层在社团组织与华文独中的交流会上,也曾多次汇报争取承认统考的进展。争取政府对统考的承认是董总重要任务之一,不管外人如何评论,我们还是要坚持立场和原则,并朝着这个目标去争取。董总在今年就已经致函首相、教育部长和高教部长要求安排会谈,但至今仍未收到对方的答复。我们期待教育部、高教部与董总展开三方会谈,而不是在媒体放出偏激极端的话,导致华社对政府大失所望!

  10. 董总于1954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62年。在优化组织运作方面,董总于6月26日召开了特别会员代表大会,以通过和接纳“董总章程修改建议”。此次修订着重于修订含灰色地带的部分,让章程说明更清晰以及符合组织的发展需求。新修订的《董总章程》随后于9月5日获得雪州社团注册局批准并在即日生效。

  11.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学校董事在华文教育体系里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学校基本软硬体发展与策划以及校地主权,都是学校董事会主要的权益。但往往有些学校董事会成员都对于身为学校董事成员的职责并不了解。为了活化华文独中董事会以发挥更大的功能,董总于4月23日率先在吉打主办“马来西亚华文独中董事基础培训班”,并由槟威董联会、吉打董联会和吉兰丹董教联合会协办。

  12. 各位同道,很快的,我们即将迈入2017年。新的一年,董总依然会朝着3大工作方向,继续引领我国华文教育走向主流,迈向康庄大道。新的一年,新的展望。董总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推动华文独中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并计划发动“《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教育发展基金”筹款活动,为推动华文独中的各类教育改革筹募经费。

  13. 我们认识到民族振兴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2017年,董总将首度与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携手合作,联办“全国华文独中高阶主管教育与行政管理硕士境外专班”,共同培养华文独中校长、副校长和高阶行政主管。与此同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也与董总联合开办华校董事工作坊,课程主题为“组织与学校管理“,借此提升我国华校董事的学校治理能力。

  14. 在当前的局势下,发展华文教育的道路依然不平坦。但是,身为华教领导人的我们,必须致力捍卫华教的堡垒,永不言败、永不停歇。华教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华小与华文独中仍然有很多人关心和支持着,这股力量还是很大的。我们都知道,办教育是艰辛的。董总前主席已故林晃昇先生曾经说过,“从事华文教育工作是做亏本生意,不过我将以成绩证明这亏本生意会出现惊人的成就“。各位同道,让我们继续携手捍卫我国华文教育体系,薪火传承,为华教再启千秋业。祝福大家,新年进步,身体安康,吉祥如意!谢谢。
Tags:

马六甲华教领袖培训营 开幕人董总主席天猛公拿督刘利民讲词

日期:2016年12月4日(星期日)
时间:早上9时30分
地点:马六甲城市海湾会议厅

马六甲华校董事联合会主席杨应俊同道、
马六甲华校董事联合会顾问林源瑞局绅、冯秋萍律师、刘荣禧督学、
各位董联会的理事、
各位华教同道、各位嘉宾、
媒体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要感谢马六甲华校董事联合会邀请我担任“马六甲华教领袖培训营”的开幕人。

各位华教同道,为鼓励各州董联会和董教联合会举办华教领袖营,董总自今年起鼓吹及推动各州属会积极筹办华教领袖营以栽培州内的华教领袖,同时巩固华教团队的凝聚力,以成为华教运动的生力军。由此,董总希望各校董事们在参与这项培训后对自身的职责与权力有更深的认知,同时了解身为华校董事在捍卫与发展华文教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今年,吉打、玻璃市和彭亨先后于7月与10月举办了华教领袖营,这两场培训营都获得良好的成果。“马六甲华教领袖营”也在马六甲州董联会的积极筹办下在今天拉开序幕,展开一天的培训活动。我在此预祝这项华教领袖营成功举办!

马六甲州董联会创会至今已63年,其表现有目共睹,作为董总的属会,马六甲州董联会始终秉持董总的立场,这是值得赞许的。董联会在推动、建设与发展华教工作方面有必要扮演州火车头的角色。唯有长期面向群众和属下会员,继续深耕基层,董联会才能深入了解州内华社对教育的需求,并且直接、有效地协助解决华校面对的问题。马来西亚的华教事业需要依靠全体华社的支持方能推动与发展,而董总则需要各州董联会的支持和团结方能稳健运作,从而领导华教运动。我在此呼吁各州董联会务必团结一致,凝聚州内各华教单位共同发展华文教育。

各位同道,你们要知道董事会就是华校的保姆,董事会的职权就是捍卫华校的权益,如在2012年政府派遣17位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到马六甲州华小担任辅导老师,马六甲州董联会获知消息后坚决反对教育部的这项措施,并促请教育部将不具华文资格的辅导教师调走,这也展现了马六甲州董联会在捍卫州内华文教育上的坚持!

根据教育部2015年3月的统计,目前马六甲州内共有65所华小,其中的19所是微型华小,占据了州内华小的29.2%。我们必须严正看待微型华小的问题,如果没有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安排,这不仅不符经济效应,而且也不利学生的学习和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现今全国共有489所微型华小,占了全国华小的37.6%,当中更有部分面临生源问题而即将面临关闭的危机。目前,申请学校搬迁是作为其中一个解决微型华小困境的方法,为此,董总促请政府相关单位必须尽快协助微型华小完成搬迁事宜,让相关华小能够迁至有需求的地区,以满足华社对母语教育的需求。

由于华小迁校是通过“特殊个案”来处理,而不是通过迁校政策来解决微型学校的问题,这足以说明迁校根本就不是政府的政策。既然政府没有迁校的政策,那为何微型华小必须迁校呢?追根究底,其根源就是在政府的单元化教育政策下,华小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在华裔人口密集地区兴建,因此华社就唯有退而求其次,争取通过搬迁微型华小,来解决华裔人口密集地区华小严重短缺的问题,同时也避免华小面对关闭的厄运。这些年来,迁校对政府来说只是一种政治上的策略需求,以作为当局安抚华社的权宜之计,并化解不建华小所引致的压力。

另外,国民型中学在我国华文教育领域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其学校管理层仍受政府牵制,导致董事会权利被忽略,以致国民型中学的中华文化办校特色逐渐变质。加上教育部似乎别有用心地派遣不具华文资格的校长到国民型中学任职;曾经马六甲也面对相同的情况,州教育局委派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出任普罗士邦中学第一副校长的事件,所幸学校的董家教三机构和马六甲董联会,以及各方所展示的力量,坚决捍卫国民型中学办校立场,让事情得以圆满解决。从这起事件足以看出马六甲州内的董事会,不管是华小或是国民型中学都积极捍卫华文教育的权益,我希望州内的董事延续这股为华教事业不畏强权、力争到底的精神!

各位同道,想必你们也注意到媒体报道有关巫青团副团长凯鲁阿兹万在巫青团大会总结威胁停止拨款华小甚至消灭华小的言论,我认为这是极为狭隘且失智的。立国至今,我国即是民主国家,政府乃由人民一人一票选出,受人民委托的政府必须以民为本、呼应人民的要求,向人民负责。在现有的政党政治体制之下,各政党也需了解人民的需求,推出相应政策以赢取人民的支持与委托,这本是各政党的职责所在。因此,任何政党若只会一味怪罪华社不支持政府,却看不见人民的种种不满,也不去反思、自我检讨其所实施不公平、不公正的政策,我认为这样的执政者只想当官揽权,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是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信任的。

此外,多源流母语教育是我国宪法与教育法令下所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不容被剥夺,更不是政治的筹码。教育是立国之本,国家发展的重要关键,并非是政客可随意把玩的事务。事实证明,过多的政治介入将严重影响教育的素质。为此,我促请政治人物不可为了自己的个人私利,而玩弄种族政治,这不仅不符合我国多元社会,更是被视为实现国民团结的绊脚石。

各位同道,董总从不曾停止过争取华文独中统考的承认。在社团组织与华文独中的交流上,我们多次汇报争取承认统考的进展。我希望一小撮人不要以虚假的谈话如对外宣称“降低统考水平、改变历史科内容“等等来干扰我们目前正展开的工作。为此,我重申,董总的立场是鲜明的,董总会站在前线,继续向政府争取承认统考、争取华教的权益。关于高教部长最近的谈话,统考需要配合SPM马来文科及历史科的课纲等,董总在今年就已经致函教育部长及高教部长要求安排会谈,但至今仍未收到对方的答复。我们认为教育课题应该从学术角度进行探讨,不应该政治化及以狭隘角度处理,因此,我要呼吁教育部、高教部与董总展开三方会谈,通过正式的协商与汇报的方式,让教育部与高教部了解统考的作业,开诚布公商谈会更为实际、有效果和更具意义。

最后,我再次感谢马六甲华校董事联合会的盛情邀请,更要感谢各位同道对华教所做出的贡献,也感谢您们给予董总的支持和爱护。我祝愿马六甲州的华校在各位同道的领导及付出下,能有更上一层楼的发展。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Tags:

2016年全国华文独中董事校长交流会 董总主席天猛公拿督刘利民开幕词

日期:2016年11月26日(星期六)
时间:上午11时10分
地点:雪兰莪州万宜布特拉再也酒店
    
各位董总中央委员,以及行政部同仁、
各位华文独中董事长、董事、校长、副校长及行政主管、
本届交流会专题主讲人彭新强教授、专题汇报人及议题分享人、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董总热烈欢迎各位出席2016年全国华文独中董事校长交流会。今年共有52所华文独中,137位董事、校长、副校长和行政主管报名出席交流会。董总举办2016年全国华文独中董事校长交流会,让全国华文独中董事校长有机会聚首一堂,交流与讨论当前我国华文独中的办学成效,以及未来的方向,为华文独中发展新趋势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以推动华文教育发展。我们深信通过与会的董事、校长及行政主管对华文独中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交换意见,将可为各校在办学质量及校务专业管理能力方面有所助益。

今年的交流会,董总很高兴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主任彭新强教授发表专题演讲。彭教授也是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领导发展中心总监、学校发展及评估组主管和香港教育局拟任校长专业资格认证课程主任。彭教授在本次交流会上发表的专题演讲课题是“学校领导如何带动学校发展”,将从全球化、教育改革及变革领导等三方面来探讨学校发展,以及学校领导在优质学校教育创新上的综合领导方式。

大会的另一项议题“当前独中办学所面对的挑战与回应”,我们邀请了三位学校的董事来分享他们在办学上的经验和看法。除此之外,董总将汇报“华文独中统一考试的回顾”、“现况和统考承认工作进展”。可以说,今年交流会是非常有意义,著重的课题包括学校发展、办学的挑战、华文独中统一考试和华文独中教育蓝图。大会将会以专题演讲、主题汇报、议题讨论与交流等方式进行。

各位华文独中教育工作者,全球化加速了国际教育的交流,华文教育也在全球化与地球村的洪流中受到重视,而这也包括了华文独中的教育质量日渐提高,统考证书受到国内外的承认,国内外的升学管道也越来越宽阔,也赢得了更多家长与民众的信心与支持。近几年,华文独中的发展气势强劲,有些城市地区的华文独中学额供不应求,学生爆满。但是,一些小型独中还是面对生源无法取得突破的困境,当然,这关系到多方面的问题,而拥有一支有素质的师资队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董总多年来都关注华文独中教师培训,除了为新手老师提供培训外,各学科老师培训工作皆是每一年都持续不断进行。其实,对小型独中方面, 我们也鼓励储备教师计划,培育更多优秀的教师。

我们都知道,华文独中的优势是办学非盈利导向,学校课外活动丰富,有较自主的办学环境,同时办学较不受政府教育政策朝令夕改的影响,家长们也对华文独中有信心。此外,中国的崛起,也有利中文地位的提升,对华文独中来说也是有利的因素。不过,在全球化和地球村的今天,英语热和一些家长重视英文教学和国际学校,对华文独中也带来一定的压力。

今天华文教育面临的问题,除了国家单元教育政策之压制,更要面对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各种要求、竞争与挑战。华文独中一向来坚持两大办学目标,除了要继续负起“维护民族语文,承传民族文化”的特殊使命外,同时也必须重视“发挥中等教育功能,成人成才,为国家及华教储才”的一般使命。华文独中的特殊使命是不可妥协的任务,且应给予强化;一般使命,却可以随当前需求做出必要的调整。

在座的各位,我必须重申,华文独中的办学方针是包括了以华文作为媒介语,同时是不能够以政府考试为主要的办学目标,不过,我们也注意到有一些华文独中的办学路线已经乖离《华文独中办学建议书》的办学方针,因此对于部分学校对华文独中办学理念和使命认识不清,是值得华文独中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也因此,今年的全国华文独中董事校长交流会会针对全国华文独中面对的内部和外部问题进行讨论。

华文独中的明天,必须在当下规划,我们有必要拟定自己的华文独中教育蓝图。于是董总在今年开展《华文独中教育蓝图》草拟工作,全面推进华文独中教育素质,让华文独中教育跟的上时代步伐,以呼应家长与社会的需求。《华文独中教育蓝图》描绘的是一个教育愿景,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华文独中教育发展指南。办学,理念先行。我呼应全国华文独中工作者都应重温《华文独中建议书》及《独中教育改革纲领》,以便“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华文独中教育另劈蹊径。

全国华文独中的办学规模和基本设施都存在差距,各类型独中,应有不同的办理方式,不必强求划一。我认为,大有大办,小有小办,中型学校,最易规范。我希望华文独中能够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让独中教育发展的更好。董事会作为领导华文独中发展和管理学校的机构,应积极参与培训,同时也应进行改革,加强本身的素质。华文独中工作者应不时进行反思,跳出思想框框,为独中教育开拓新境界。

在座的各位,中国驻马大使黄惠康阁下就曾在媒体上提到,欢迎马来西亚的华文独中生到中国升学,统考也被全球主要大学广泛承认,统考受到国际的认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反观我国政府及教育部官员却在承认统考课题上依旧固执,拖拖拉拉,还要设下条件,一时又要统考马来文科和历史科及格,一时又要求必须同时考SPM的马来文,有关当局一直强调必须依据国家教育政策, 固步自封的观念确实令人大失所望。在处理承认统考的过程及进展方面,董总领导过去已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会面商谈,更针对各种技术上的问题进行研讨,我们要求有关方面必须改变落伍的思维。

最后,我吁请参与交流会的董事、校长、副校长和行政主管踊跃发言,提出你们的意见和看法,只有通过坦诚的交流,才会发出火花,带来脑力激荡,集思广益,让参与者对华文独中的软体及硬体建设,还有华文教育所面对的问题,找到一些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华文独中的教育质量尽心尽力。

在此我要感谢华文独中董事、校长,包括在座各位的积极参与,以及交流会各项议题的分享人、主讲人和主持人的配合,还有本会行政主管与职员们的积极联系和安排下,本届交流会将顺利及圆满举行。祝福各位,身体安康、诸事如意。谢谢!

Tags:

尊孔独立中学110周年校庆暨筹募建校基金晚宴 开幕主宾 董总主席天猛公拿督刘利民讲词

日期:2016年11月20日(星期日)
时间:晚上7时30分
地点:尊孔独中

尊孔独中董事长拿督黄位寅同道、
筹委会主席沈德和同道、
尊孔独中董事、校长及老师们、
华团主席/会长及代表、
各位华教同道、
各位嘉宾、
媒体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首先我要感谢尊孔独中邀请我出席“尊孔独中110周年校庆暨筹募建校基金晚宴”,并担任开幕主宾。

各位华教同道,尊孔建校于1906年,正是晚清末年,是一个民风初开、荆棘载途的马来亚独立建国半世纪前。几代尊孔人在110年的筚路蓝缕中用勤奋、智慧和刚毅铸就尊孔的风格和传统,这些无形的宝贵遗产凝结成尊孔独中的校训:勤、朴、勇、毅。回首历史,尊孔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与民族及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民族教育的苦旅中,继续奋斗、继续迈步向前。

今天的尊孔独中越办越好,尤其是近年来,尊孔独中的学生人数不断上升,从2006年超过1,200名学生剧增至今的2,300余名,目前2.3英亩的校地已届饱和,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因此,尊孔独中董事会议决筹募4千万令吉建校基金,并将旧校舍重建成15层的现代化教学与活动综合大楼。董事会的高瞻远瞩,为了未来教学与活动需求,作出了明智的决定,可以说,不论是在设备上与教学上,尊孔独中都与时并进,至今培育了几万位学子,对国家和社会作出了不菲的贡献,让我们给尊孔独中一个热烈的掌声。

据报导今年报考2017年华文独中入学考试的人数,单在吉隆坡的总报考人数已经是4,800人,可以说是一年比一年多。各州华文独中的报考人数都很热烈。这说明了申请报读独中的需求依然殷切,特别是城市地区的华文独中,招生结果皆出现爆满现象,但基于硬体设备与资源已达饱和,学校不得不自行限制招生人数,造成许多学生望着独中门而兴叹。

根据董总于2016年6月向全国60华文独中所发放调查问卷回收统计显示,今年全国华文独中学生总人数为84,604人,较去年(2015年)7月所完成全国华文独中书面问卷调查统计所得的学生总人数为82,608,增加1,996人, 增幅为2.42%。这是1973年华文独中复兴运动以来,全国华文独中学生总人数最高的一年,且是从2003年起连续14年保持增长。2003年全国华文独中学生总人数为52,850人,迄今年增至84,604人,总共增加了31,754人,14年来成长幅度达60.08%。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今年全国初一新生人数,较2015年,减少了692人,总共有15,320人,跌幅为4.32%,呈连续三年初一新生人数下滑的现象。整体来说,华文独中学生在这十年来是激增不少乃是事实。

今年的华文独中统考如期举行了,是我们大家欣慰的事。42年来,华文独中高初中统一考试于1975年开始举办至今,这项专为莘莘学子开辟升学之路而设立的华文独中统考,是董总与教总诸位领导排除万难建设起来的华教基业。华文独中统考能成功创办,我们必须感恩于华教先贤那种不畏强权、争取母语教育的坚韧意志。就因为他们的坚持,统考才能一直举办至今。

华教先贤,在1975年第一次举办统考之时,以无比的勇气与坚持,向实压的政府发声:“读书考试,天公地道,也没有抵触国家法令。”让第一届统考如期举行。第30届的董总领导层,我们始终秉持着先贤办统考的原则,贯彻《华文独中建议书》的“四大使命”与“六大总办学方针”来管理与执行独中统考。我呼吁大家继续团结一致,维护统考,不要让一些人打着捍卫华教的旗帜,到处渲染,指责董总现任领导是“降低统考的水平以换取统考的承认”、“董总放行让关中考统考触犯《1996年教育法令》”云云,企图通过制造事端,以达到分裂华教的目的。统考被带上法庭,势必对于整体华文独中统考产生不可估量的严重破坏,首当其冲的是统考的正常运作必然受到影响,冗长的司法审讯不但劳民伤财,同时也会打击统考的声誉。

 另外大家都非常关心的,就是承认统考的进展。董总领导过去已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会面商谈,更针对各种技术上的问题进行研讨。在董总主动争取下,华文独中统考证书已经可以作为申请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局贷学金以及就读教育部师范课程的资格凭据。此外,雪州政府辖下大学,即雪州国际伊斯兰大学(KUIS)及雪兰莪大学(UNISEL)已经接受统考证书及录取独中生,不过,根据今年11月3日的新闻报道,目前尚未有任何统考毕业生报读隶属雪州政府的大专学院。此外,雪州政府表示要多元化课程共统考毕业生报读,吸引更多统考毕业生。董总会继续关注,以及愿意与雪州政府共同进一步探讨上述课题。

对于争取政府承认统考一事上,我吁请政府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开明的态度,展现诚意,赶快走完所谓的一里路!我在此保证,董总将继续争取中央政府承认统考文凭,继续争取平等地位和公平合理权益的重大使命,以使华文独中教育永续生存和发展。

另外有关首相为马华中央代表大会致开幕词提到会增建华小的课题,我之前已经强调政府必须落实制度化增建华小的政策,不要大选到了又来提增建华小。我记得在2008年全国大选前,教育部,还有当时的华基政党领导就提过,会增建好几所华小,我希望不要让华社望穿秋水。我必须提醒有关当局必须认真策划,也只有落实制度化增建华小才能够解决问题。究其实,教育部、地方政府当局其实非常了解,那个地区的华小人数爆满,需要即刻解决,不是把球踢给董教总和华社去呈备忘录,去苦苦哀求,这实在是说不过去,也无法让人民与华社信服。今天这个开放、民主自由的社会,人民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政策,不再是政治词藻和虚空的宣传伎俩。

最后,我诚挚祝贺尊孔独中欢庆110周年校庆,也预祝贵校成功筹募建校基金,希望更多热心人士慷慨解囊,让尊孔董事会得以早日把新厦建起来,造福更多莘莘学子,为国家社会培育人才。

祝各位身体安康、顺心如意。谢谢。

Tags: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