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增建和搬迁华小课题 新闻发布会 董总主席天猛公拿督刘利民媒体发言词

日期: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1时30分

地点:董总A401会议室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中午好。

 

  1. 今天召开的增建和搬迁华小课题新闻发布会,主要是针对中央政府批准增建和搬迁的华小建校进展概况,发表董总在增建华小及与其相关课题的立场。

  2. 增建华小是我国华社一向来的要求,董总、教总和华团都会通过不同的管道来反映华教所面对的问题,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政府履行兴建华小的责任,以解决华裔子弟要接受母语教育的基本需求。

  3. 从1999年至2008年期间,政府批准增建16所华小,其中15所已竣工启用,还有1所乃在兴建中,预计2017年启用。在这期间,从表面看来,政府似乎对增建华小的限制有所松绑;但事实上,11所的新华小都是托大选之福,分别是在1999年大选和2008年大选来临前才获得批准(见表1)。

  4. 事实上,政府于2008年大选后至今,没有批准增建华小。2011年和2012年,董总曾联合七大华团向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提呈备忘录,副本给朝野政党领袖,提出由政府制定和落实一个增建各源流学校的制度,并列出一些地区所需要增建的45所华小,分别是雪兰莪州和吉隆坡16所、柔佛州8所、槟城州13所、霹雳州1所、沙巴州1所与砂拉越州6所。但是政府漠视华社提出要增建华小的意愿,至今都没有给予落实,董总为此深感遗憾和失望!政府的心态非常明显,当局的做法主要是以政治需求为考量的权宜之计,而不是根据国民教育的实际需求来处理增建华小的问题。这凸显中央政府并无增建华小的诚意与机制。

  5. 随着有关华小的兴建,固然有助于纾缓华裔人口密集区华小学生人数严重超额的问题,但是,这种根据政治需求而选择增建华小的做法,根本就是无法全面解决华小不足的困境。根据政府的学校规划指南,政府拥有一套规划和增建学校的制度,但在实行上只注重增建国小和国中,从来没有“眷顾”华小,更谈不上制度化拨款和拨地增建新的华小。这造成华裔人口密集区和新房屋发展区,面对华小不足或没有华小的严重问题,长期引起民怨和不满。

  6. 即便是政府对华小建校许下承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往往都会出现许多状况,而不能在合理的期限内竣工启用。对华社而言,已是司空见惯的社会新闻,以致不得不让人质疑政府的诚意。就以彭亨州关丹中菁华小为例,1999年大选前批准增建分校,14年后的2013年才获得启用,不过却不是一所行政独立的新华小。目前,董事部仍然在积极争取把中菁华小分校改为二校,即行政独立的新学校。

  7. 许多个案显示,虽然华小获得批准增建,但还是必须面对当局种种阻扰增建华小工作的行政条例和规定,其中最常见得就是“政府学校保留地只能用来兴建国民学校”,导致华社必须自行寻找校地来建校。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教育部长是可以设立国民学校和国民型学校,并且必须维持这些学校。因此,提供校地让华小建校或迁校是政府应负起的责任,而不是把寻找校地的工作推诿给华社。

  8. 由于政治人物始终抱着政治议程,蓄意制造多源流学校导致国家不团结的假象,而且还经常在各种场合和媒体发表多源流教育制度导致国家不团结的狭隘和误导性的言论,进一步制造各族之间的猜疑和误解,伤害国民团结。华社不禁感叹,乃至愤怒,母语教育课题已沦为政治人物屡试不爽的政治工具。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曾表示,在“一个马来西亚”理念下,拥有各源流学校是大马的优势,并强调大马没有教育主流,因为各源流学校都是国家的主流。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及其内阁领导国家八年,但是从2009年至2016年这八年里,我们不禁要问,华小在建校所遇到种种的问题来看,华小何时得到公平与合理的对待?华小何时才是国家教育的主流?

  9. 董总重申,搬迁华小并不是增建华小,不能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同时更不能把搬迁华小当作是增建华小,指鹿为马,这种是非不分的论调对华社是不公平,也误导华社及分裂华社。董总促请,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各州政府,都必须摒弃保守和狭隘的单元化教育政策,从发展全民教育的角度出发,即按照兴建国民学校的制度和规划指南,根据华裔人口的增长和社区的需求来制度化拨款和拨地增建华小,包括负责所有的建设费和明文规定分配学校保留地作为兴建各源流小学,使增建华小获得一个制度化以及合情、合理和正常的解决方案,才能根本解决华小不足的问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