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董总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提案

2019年度董总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提案

2019年度董总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提案

2019年6月16日

 

 

  1. 大会吁请政府检讨《1996年教育法令》,依据多元文化原则制定新教育法令,落实多元文化教育,支持母语教育发展,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

案由:

  • 政府的教育施政偏差和不公,实不利于促进国民融合和提高教育素质。政府应制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指导性文件,确保教育平等与母语教育之权利,推广和发展我国极具特色的多源流教育体系。这将能提高我国教育素质和竞争力,改善族群关系,加强社会凝聚力。
  • 我国拥有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种语文、多种源流学校和多种宗教信仰。因此,教育法令、政策和《2013-2015年教育大蓝图》的制定应以国家多元社会特点为前提,实施多元团结理念,肯定母语教育价值,保障其权利,确保各源流学校地位平等,获得公平合理对待及享有国家教育资源。

 

  1. 大会呼吁政府成立教育监察委员会(Education Ombudsman),以监督教育部行使公共权力的运作,强化施政效率,防止滥权弊端。

案由:

  • 我们要求成立独立的教育监察委员会。委员会须具有法定地位,并向国会负责与提呈年度报告以确保其独立性。民众可以就管理不善、违法行政、不公平、歧视、滥权、不回覆、拒绝提供资讯、不合理的延迟等理由向委员会申诉。

 

  1. 大会吁请政府制度化和公平发展各源流学校,并提高施政透明度,每年公布各源流学校在建校、拨款和师资等方面的发展计划详情和工作进度。

案由:

  • 各源流学校是国家的宝贵资产。政府应发挥各源流学校的优势,培养多元人才,凝聚人心,增强综合国力。

 

  1. 大会呼吁三位起诉人尊重高庭判决,撤销上诉,以维护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举办统考的自主权。

案由:

  • 高庭在2018年4月6日的判决,明确表示董教总允许关中学生报考统考并无违法,也厘清了三位起诉人的疑虑,即董教总开放关中学生考统考并不影响现有独中生的权益。因此,三位起诉人应以华教利益为依归,避免董教总的统考主权遭到侵蚀,从善如流,主动撤销上诉。

 

  1. 大会促请政府尽快履行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的大选承诺,作为进入国立大学的录取资格,吸纳人才为国贡献。同时也促请政府尽速制定申办华文独中的机制,以满足需求。

案由:

  • 在教育部成立的华文独中统考政策工作队预计于今年7月提呈报告后,联希盟政府就应尽快履行大选承诺,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
  • 华文独中为国家培养人才,对国家发展作出贡献是有目共睹。目前只有60所华文独立中学,近15年来,我国华文独中面临学生人数持续上升的情况。一些城市地区的华文独中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进而加剧学生爆满及校地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增建华文独中或兴建华文独中分校以满足需求。

 

  1. 大会呼吁各界坚决捍卫多源流学校和母语教育,反对任何企图破坏华小母语教育本质的政策,包括英语教数理政策和宏愿学校计划。

案由:

  • 2003年起强行实施的英语教数理政策,对众多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浪费巨额公帑和教育资源,政府最终承认失败,并于2009年废除此政策。政府应依据语文教学原理,从英文科本身着手进行全面的改善,才是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正确和有效做法。
  • 1995年和2000年推行的宏愿学校计划,以“国民团结”为名,落实单一源流学校之实,遭民间强烈反对后而沉寂下来,如今又蠢蠢欲动。

 

  1. 大会呼请政府以公平、透明的原则,重新检讨和纠正大学预科班和国立大学的收生制度。

案由:

  • 政府决定在保留目前种族分配比例(即土著90%:非土著10%)下,将大学预科班学额从2万5千增至4万人。这项决定,即延续不公平的种族分配政策,且仓促增加学额,势必影响大学教学品质,令人失望。
  • 教育部应全面检讨目前大学预科班和公立大学的招生收生制度,摒弃种族固打制,改为实施符合公平、透明原则,不分族群地扶弱,又能提升教育水平和学生竞争力的招生收生制度。

 

  1. 大会呼吁华社积极支持董总在“华教新路向”系列活动下所发动的兴建华教综合大厦的筹款活动。

案由:

  • 随着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以及董总的业务需求增加,因此董总迫切需要兴建“华教综合大厦”,以作为发展华文教育、促进文化交流的基地。在此中心推展的活动包括:华文独中统考批阅、教师进修和培训、教育教学工作坊、学术研讨会、学生交流与生活营、学生干部培训、学艺工作营、学艺展览、各类演出活动等用途。

 

  1. 大会促请政府取消在各源流微型小学推行的“复级班计划”,并积极支援这类学校,公布和实施教育素质提升方案,确保学生享有公平教育机会和资源。

案由:

  • 教育部以节省开销和调配师资为由,于2018年起在少于30名学生的微型小学再次推行“复级班计划”,把教师调离。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且加重留守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
  • 微型学校是各源流学校都面对的一项教育课题。政府应积极支援这类学校,实施有效方案,改善学习环境,提升教育素质,而不是削弱这类学校。

 

  1. 大会促请政府恢复“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履行政府当年对国民型中学的各种承诺。

案由:

  • 政府当年把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中学,对这类改制中学作出各种承诺,包括国民型中学获得全部津贴,政府承担国民型中学的维修、扩建、设备、教职员薪金等一切开销。
  • 《1996年教育法令》废除了“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并把其归纳为“国民中学”,这严重违反政府当年的承诺。政府必须修改教育法令,以恢复国民型中学(Sekolah Menengah Jenis Kebangsaan)的法定地位。

 

  1. 大会促请政府对民间非营利组织和教育机构,为推动教育事业所得剩余(Surplus)和所筹获的捐款,应对有关捐款人和受益单位予以豁免缴税,以鼓励民间团体为国家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案由:

  • 长期以来,民间各类非营利组织和教育机构出钱出力,协助国家栽培大量人才,弥补了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不足。这种自愿自动自发的民间参与,实是无私地为国家作出无偿的服务。政府应给予拨款以示鼓励和支持,让这些团体做得更好,作出更大贡献,并豁免有关捐款人和受益单位的缴税。

第91次董总各州属会联席会议

第91次董总各州属会联席会议

第91次董总各州属会联席会议

大会提案

2018年8月25

 

1. 大会促请教育部长马智礼尽速与董教总代表会面,以商讨政府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等华教课题。大会促请教育部设立包括教育部与董教总代表在内的联席会议,以作为政策沟通平台,定期讨论我国教育和华教课题,寻求解决或处理方案。

案由:

(1)今年5月31日,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表示将在开斋节后会晤董教总,以探讨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事宜。7月13日,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与董教总代表会面,承诺会安排董教总代表与教长见面,以进一步商讨包括政府承认统考证书等华教课题。但至今还没有任何消息。

 

2. 大会促请政府尽快兑现全面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的承诺,作为进入国立大学和公共服务机构的录取资格。

案由:

(1)我们冀望政府履行大选承诺,尽快启动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的工作,以吸纳独中人才,为国家作出贡献。

(2)我国华文独中统一课程,包括历史科在内,遵循国家教育课程标准的方针,在拟订课程标准过程中,是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科课程标准为蓝本,并规定国语为必修科目,符合国家宪法与国家多元教育原则。

 

3. 大会吁请政府依据国家多元文化现实,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拟定和落实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公平对待和积极支持各源流学校发展,废除各种厚此薄彼的规定或偏差。

案由:

(1)我国多源流教育仍存在偏差和不公平之处,实与多元社会相悖,不利族群互动与融合。为此促请教育部尽快拟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指导性文件,确保教育平等与母语教育之权利,进而推广和发展我国极具特色的多源流教育体系。这将能强化我国教育素质,改善族群关系,提升社会凝聚力。

(2)各源流学校是国家的宝贵资产,政府应公布和落实各项具体发展计划,以充分发挥各源流学校的优势,培养多元人才,凝聚人心,增强综合国力。

 

4. 大会吁请政府重新检讨《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修正不利于母语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案由:

(1)我国拥有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种语文、多种源流学校和多种宗教信仰。因此,政府的教育大蓝图应以符合我国多元社会特点为前提,实施多元团结理念,肯定母语教育的价值,保障其权利,确保各源流学校地位平等,获得公平合理对待及享有国家教育资源。

 

5. 大会促请政府批准增建华文独中或兴建华文独中分校,以满足人民接受华文独中教育的需求。

案由:

(1)华文独中为国家培养人才,对国家发展作出贡献是有目共睹。我国曾拥有164所华文中学,但是经过1960年代华文中学改制事件后,目前只有60所华文独立中学,导致我国共减少了104所华文中学(63.4%)。近15年来,我国华文独中面临学生人数持续上升的情况。学生总数从2003年的52,850人,增加至2018年的84,462人,共增加了31,612人或近60%。

(2)一些城市地区的华文独中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进而加剧学生爆满及校地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增建华文独中或兴建华文独中分校以满足需求。

 

6. 大会吁请政府正视华社广大意愿,恢复已故林连玉先生的公民权。

案由:

(1)1961年,马来亚联邦政府以“(1)你(林连玉)故意歪曲、顛倒政府的教育政策,有计划的煽动对最高元首、联邦政府的不满;(2)你(林连玉)的动机含有极端种族性质,以促成各民族间的恶感和仇视,可能达成骚乱。因此联邦政府准备以联邦宪法第25条下令褫夺你的公民权。”两个理由要褫夺林连玉先生的公民权。

(2)实际上,这都是莫须有的罪名,当年身为华校教总主席的林连玉先生,领导华社极力反对政府把华文中学改制为英文中学,因而于1961年遭吊销教师注册证,以及最终于1964年被褫夺公民权。尽管如此,林连玉先生依然继续留住在我国。虽然林连玉先生于1985年12月18日逝世,华社依然深切希望政府恢复林连玉先生的公民权。

 

7. 大会促请政府取消在微型小学推行的“复级班计划”,以利惠各微小学生的学习。

案由:

(1)    教育部于2018年在人数少于30人的微型小学复办“复级班计划”, “其目的是为了重新整合全国师资及节省开销”。可见,教育部匆匆推行此“复级班计划”并非以教育为考量,其目的乃着眼于经济理由,即节省开销,及把教师调离。这项政策不但损害了微小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与压力。因此促请政府取消这项不公与偏差的计划。

 

8. 大会促请政府恢复“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履行政府对国民型中学当年的各种承诺。

案由:

(1)    政府必须兑现当年把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中学的承诺。《1996年教育法令》废除了“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并把其归纳为“国民中学”。此种行径在法、理及情方面都说不通,明显违背当年的承诺。政府必须修改教育法令,以恢复国民型中学使用“SMJK”的名称。

 

9. 大会促请政府对民间非营利教育机构或社团,为推动教育事业所得剩余(Surplus)和所筹获的义款,应自动对有关捐款人和受益单位予以豁免缴税,以鼓励更多民间团体为国家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案由:

(1)长期以来,民间成立各类的非营利教育机构或社团,自动自发和义务地出钱出力,以弥补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不足,协助国家栽培了大量的人才。这种来自于民间自愿自动的参与,实质就是无私地为国家作出无偿的服务,国家理应给予拨款以示鼓励和支持,让这类机构和社团能够做得更好,为国家贡献更多。

 

10. 大会促请教育部委任董总与教总的代表出任“国家教育顾问理事会(MPPK)”成员。

案由:

(1)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于2018年8月16日委任7人作为第一批2018年至2020年国家教育顾问理事会(MPPK)成员,以强化国家教育政策及制度。

(2)董总与教总作为民间教育团体,半个世纪以来,为维护和发展华校献策献力,已树立起其作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言人和华社民办教育领导机构的鲜明形象。有鉴于此,董总与教总受委为国家教育顾问理事会成员,不但深具代表性,而且在促进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

2018年董总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提案

2018年董总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提案

1.       大会吁请政府依据国家多元文化现实,拟定及落实多元文化教育政策,重新检讨《1996年教育法令》和政策。

案由:

(1) 我国多源流教育仍存在偏差与不公平之处,实与多元社会相悖,不利族群互动与融合。为此,我们要求教育部尽快拟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指导性文件,确保教育平等与母语教育之权利,进而推广与发展我国极具特色的多源流教育体系。唯有这样才能强化我国教育素质,改善族群关系,提升社会凝聚力。

 

2.       大会吁请政府重新检讨《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修正不利于母语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案由:

(1) 我国拥有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种语文、多种源流学校和多种宗教信仰,因此政府的教育大蓝图应以符合我国多元社会特点为前提,实施多元团结理念,肯定母语教育的价值,保障其权利,确保各源流学校地位平等,获得公平合理对待及享有国家教育资源。

 

3.       大会吁请政府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积极支持它们的发展,并废除在建校、拨款、师资等方面的各种厚此薄彼的规定或偏差。

案由:

(1) 各源流学校是国家的宝贵资产,政府应公布和落实各项具体发展计划,以充分发挥各源流学校的优势,培养多元人才,凝聚人心,增强综合国力。

 

4.       大会促请政府尽快兑现全面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的承诺,作为进入国立大学及公共服务机构的录取资格。

案由:

(1) 我们冀望政府履行大选承诺,尽快启动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的工作,以吸纳独中人才,建设国家,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2) 我国华文独中统一课程,包括历史科在内,遵循国家教育课程标准的方针,在拟订课程标准过程中,是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科课程标准为蓝本,并规定国语为必修科目之一,符合国家宪法与国家多元教育原则。

 

5.       大会促请政府批准增建华文独中或兴建华文独中分校,包括加影华文独中等,以满足人民接受华文独中教育的需求。

案由:

(1) 华文独中为国家培养人才,对国家发展作出贡献是有目共睹。我国曾拥有164所华文中学,但是经过1960年代华文中学改制事件后,目前只有60所华文独立中学,导致我国共减少了104所华文中学(63.4%)。近15年来,我国华文独中面临学生人数持续上升的情况。学生总数从2003年的52,850人,增加至2017年的85,199人,共增加了32,349人,即61.21%。

(2) 一些城市地区的华文独中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进而加剧学生爆满,校地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增建华文独中或兴建华文独中分校以满足需求。

(3) 联邦政府应尽快批准董总要在加影开设华文独中的申请。 雪州行政议员及加影州议员许来贤应尽快兑现大选承诺拨出土地, 同时协助兴建与拨款事宜。政府也应该尽快批准全国各地申办华文独中或分校的需求,如柔佛州昔加末华文独中。

 

6.       大会促请政府取消在微型小学推行的“复级班计划”,以利惠各微小学生的学习。

案由:

(1) 教育部于2018年在人数少于30人的微型小学复办“复级班计划”,据前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张盛闻的说辞,“其目的是为了重新整合全国师资及节省开销”。可见,教育部匆匆推行此“复级班计划”并非以教育为考量,其目的乃着眼于经济理由,即节省开销,及把教师调离。这项政策不但损害了微小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与压力。因此促请政府取消这项不公与偏差的计划。

 

7.       大会促请政府恢复“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履行政府对国民型中学当年的各种承诺。

案由:

(1) 政府必须兑现当年把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中学的承诺。《1996年教育法令》废除了“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并把其归纳为“国民中学”。此种行径在法、理及情方面都说不通,明显违背当年的承诺。政府必须修改教育法令,以恢复国民型中学使用 “SMJK”的名称。

 

8.       大会促请政府对民间非营利教育机构或社团为推动教育事业所得剩余(Surplus) 及所筹获的义款应自动对有关捐款人及受益单位予以豁免缴税,以鼓励更多民间团体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

案由:

长期以来,民间成立各类的非营利教育机构或社团,自动自发地义务地出钱出力,以弥补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不足,协助国家栽培了大量的人才;这种来自于民间自愿自动的参与,实质就是无私地为国家作出无偿的服务,国家理应给予拨款以示鼓励与支持,让这类机构及社团能够做得更好,为国家贡献更多。至于这些非营利教育机构及社团提出的“豁免缴税”要求,本来就不合理。

第90次董总各州属会联席会议 大会提案

第90次董总各州属会联席会议 大会提案

第90次董总各州属会联席会议

大会提案

2017年9月17日

 

1. 吁请全国华小坚持立场,反对在华小实行“双语言课程计划”,以维护华小的本质与特征,一旦接获教育当局的相关公函、指示或献议,应立即联系州董联会和发展华小工委会,以寻求对策。

案由:

(1)    教育部于2016年开始在全国300所国小一年级和四年级,以及国中初中一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DLP),并于2017年把这项计划扩大到各源流小学,各州教育局不断献议华小申请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

(2)    一旦在华小实行双语言课程计划,势必蚕食华小的特征。华小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的上课时间将大幅度减少,即华小第一阶段(即低年组)以华语为媒介语的每周上课时间,将由目前的900分钟减少至660分钟;第二阶段(即高年组)则由目前每周上课时间的1,050分钟减少至690分钟。此举不但严重违反了母语教学的原理,更破坏华小以华语作为各科目主要教学媒介语的特征。

(3)    2016年6月12日召开的七大华团联席会议,一致坚决反对在华小实行双语言课程计划,并且共同发动签名运动,获得全国各地华小董家教的签盖及强力支持,显示华小坚决反对实行双语言课程计划的决心。

 

2. 要求政府立即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作为就读国立大学及在公共服务机构任职的录取资格。

案由:

(1)    联合国和国际大会的多个重要文献,已肯定语文、教育与文化的多元主义和宽容原则。各源流母语教育是我国多元社会的资产,政府理应积极支持它们的发展,以发挥国家的多元优势,造福全民,建设一个繁荣进步、团结和谐的国家。

(2)    华文独中统一课程,包括历史科在内,遵循国家教育课程标准的方针,在拟订课程标准过程中,是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科课程标准为蓝本,并规定国语为必修科目之一,符合我国《宪法》与国家多元教育原则。

(3)    华文独中统考至今已被国内外数百所大专学府认可与承认,当中不少统考生也在逾80所国际知名顶尖大学就读。有鉴于此,华文独中实为国家发展与人才培育作出巨大的贡献,为此中央政府实应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方能吸纳独中人才,建设国家。

(4)    三州州政府(砂拉越、槟城、雪兰莪)已无条件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即让持有统考证书者进入州政府大专学府升学、成为州级公务员及在属下官联公司就职、抑或开放州属奖学金以供统考证书者申请。

 

3. 促请政府修正《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内不利于母语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案由:

(1)    我国拥有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种语文、多种源流学校和多种宗教信仰,这是国家的资产和优势。因此,教育法令、政策和大蓝图必须以符合我国多元社会特点为前提,实施多元团结理念,肯定各族母语教育的价值和贡献,保障其权利,确保各源流学校地位平等,并获得公平合理对待及享有国家教育资源。

 

4.吁请全国华小董事会持续加强对华教使命、董事会职权和教育理念的认识,积极行使董事会主权,妥善管理学校,提升学生教育水平,以维护和发展华教。

案由:

(1)    华小董事会是受华社所托,以创办、管理、维护与发展华小。这是一项重大的华教使命,必须给予谨记及坚持力行。董事会有责任监督华小办学,确保华小不变质,提高华小教育水平,以及关注教育法令、政策、大蓝图和各种行政措施对华小的影响。

(2)    现有1290多所华小是华小董事会所创办,在教育法令下获得政府的资助,属于政府资助学校。华小董事会是华小的拥有者和管理者,教育法令阐明董事会是管理学校的机构,并规定其权力和责任,其中包括管理学校的资金和财产,包括管理校舍、食堂、贩卖部、礼堂、租金等。华小董事会应积极行使董事会主权。

(3)    教育素质的持续提高,是促进国家繁荣进步及改善人民福祉的基石。因此,华小董事也应不断了解及学习一些合适的教育理念,这对监督华小办学,提高学生教育水平,具有一定的帮助。

 

5. 吁请全国华小董事会采取行动解决各校土地拥有权问题,避免不断发生校地纠纷,以保障华小的稳健发展。

案由:

(1)    华小董事会是受华社所托,以创办、管理、维护与发展华小。因此,董事会有责任妥善处理华小土地拥有权等资产问题。

(2)    有些华小在获得捐献土地后却多年来仍没完成土地拥有权转让手续,或土地被地主收回,或引发法庭诉讼纠纷。

(3)    华小董事会应检查本身校地的各个地契和地税文件,确定在各个地契中注册的土地拥有者,以及付还地税和捐献土地的记录证明。对于校地属于个人、州政府或商业公司的华小,董事会应接洽他们,争取把校地拥有权转名注册到董事会信托人或董事会主导的非营利有限公司。对于校地属于社团、宗教组织的华小,其中一些是有关华小的创办团体,另一些则不是该华小的创办团体,那么华小董事会应与该创办团体或非创办团体,通过协商、合理的方式,一劳永逸地妥善处理校地拥有权事宜。

 

6. 坚决反对合并、关闭微型华小,并促请政府公布各源流微型学校软硬体建设和教育水平的提升方案,公平分配教育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和学生表现,确保学生享有平等教育机会和资源。

案由:

(1)    董总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合并、关闭微型华小;要求政府制度化拨款、拨地增建华小;反对以迁校取代增建华小。

(2)    各源流微型学校学生所应享有的教育权利和资源,是一项受教育的基本人权和公民权益,不论学生人数多寡,政府都有责任给予照顾,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政府应公布对各源流微型学校的政策和具体措施方案,让社会各界参与讨论和拟定。

 

7. 反对教育部在有关的微型华小推行“复级班计划”,并吁请加强支援这类微型学校。

案由:

(1)    教育部复级班计划在少过30名学生的微型学校推行,把二、三年级合并成一班,四、五年级合并成一班。这将造成上课和教学的时间被瓜分,影响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学校运作,部分教师被调离后将加重留守教师的工作负担,一旦学生进一步流失,将不利微型学校发展。

(2)    教育部以节省经费、人力或教师资源为由而推行“复级班计划”,却没有高度去看待学生差异化的不同情况,这对学生的学习不见得有正向的帮助。况且这类微型学校和学生处于弱势,理应给予支援,而不是削弱它们,把一部分教师调离,削减分配给它们的经费和人力等教育资源。

 

8. 促请政府必须即刻修正华小历史课本内容,以充份体现我国多元的国情、各族携手合作共同建国的史实,养成国民正确的历史观。

案由:

(1)    我国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语文和宗教的国家,各族对国家的独立和发展皆作出重大贡献。

(2)    近年来,教育部在编写小学历史课本内容出现不少错误和偏颇,引发社会各界议论。

(3)    各源流小学的历史课本内容,除了要尊重史实,体现我国多元的国情外,也必须照顾和考虑各源流小学的不同需求和文化现实,并提供学童正确的历史知识。

 

9. 促请社会各界对董总拟定及公布的《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咨询稿提出意见与建议,并踊跃捐款以达成筹募500万令吉的目标,作为落实该教育蓝图的发展基金。

案由:

(1)    为了确实有效地推动华文独中教育改革,确保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持续发展,董总在2016年特別设立“华文独中教育蓝图”专案小组,以集结专家学者和华教办学者,全面检讨2005年发布的《华文独中教育改革纲领》,扎扎实实地针对全国华文独中的现况进行普查,全面搜集华文独中董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校友及关心华文教育人士的宝贵意见,并在这基础上拟定《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以描绘华文独中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与愿景。《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预订在2018年正式对外发布。

(2)  董总衷心期盼各方同道给予全力的协助与支持,慷慨解囊,踊跃捐款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发展基金,让这项艰巨但深具意义的工作,得以落实。

第90次董总各州属会联席会议 大会提案

2017年度董总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提案

1.    大会吁请全国华小三机构坚持立场,反对在华小实行“双语言课程计划”(DLP),以维护华小的特征与本质。

 

案由:

(1)    教育部于2016年开始在全国300所国小一年级和四年级,以及国中初中一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DLP),并于2017年把这项计划扩大到各源流小学,根据报导及来自各方面的消息,今年各州教育局不断献议华小申请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

(2)    一旦在华小实行双语言课程计划,华小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的上课时间将大幅度减少,即华小第一阶段(即低年组)以华语为媒介语的每周上课时间,将由目前的900分钟减少至660分钟;第二阶段(即高年组)则由目前每周上课时间的1,050分钟减少至690分钟。此举不但严重违反了母语教学的原理,更破坏华小以华语作为各科目主要教学媒介语的特征。

(3)    2016年6月12日召开的七大华团联席会议,一致坚决反对在华小实行双语言课程计划,并且共同发动签名运动,呼吁各校董家教站稳立场,拒绝在华小实行此项计划。

 

2.    大会吁请教育部和高教部尽快与董总进行三方会谈,商讨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作为就读国立大学及在公共服务机构任职的录取资格。

案由:

(1)    董总领导于2015年11月25日在国会与教育部长见面会谈承认统考事宜,部长也应允着手安排教育部、高教部与董总的三方会谈。随之,副首相阿末扎希也于2016年5月提出中央政府已是时候探讨承认统考事宜。董总于2017年3月致函首相、教育部长和高教部长,促召开上述三方会议,惟至今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2)    此外, 砂拉越、槟城及雪兰莪州政府已承认统考证书,让独中生进入州政府管辖的高等院校深造与属下官联公司就职。砂拉越州政府更开放其州级公共服务局于统考文凭持有人申请,成为该州州级公务员。

(3)    华文独中统考证书已广泛受国内外超过1000多所高等学府的认同与肯定,也不乏统考生在国际顶尖知名大学深造。华文独中为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已作出巨大的贡献,政府应承认独中统考证书,以避免人才外流造成国家损失。

 

3.    大会促请政府修正《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内不利于母语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案由:

(1)    我国拥有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种语文、多种源流学校和多种宗教信仰,这是国家的资产和优势。因此,教育法令、政策和大蓝图必须以符合我国多元社会特点为前提,实施多元团结理念,肯定各族母语教育的价值,保障其权利,确保各源流学校地位平等,并获得公平合理对待及享有国家教育资源。

 

4.    大会吁请全国华小董事会采取积极行动,正视及解决各校土地拥有权问题,避免不断发生校地纠纷,以保障华小的稳健发展。

案由:

(1)    华小董事会是受华社所托以创办、管理、维护与发展华小的重任,包括妥善处理华小土地拥有权等资产。

(2)    有些华小在获得捐献土地后却多年来仍没完成土地拥有权割名手续,或土地被原地主收回,或引发法庭诉讼纠纷。

 

5.    大会促请政府负责全国华小和国民型中学的全部行政和发展开销及所需教育资源,确保尽快在今年内完成发放2017年度拨款;同时制度化每年拨款予全国华文独中。

案由:

(1)    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我国现有华小及国民型中学皆是国家教育体系内的学校,享有获得全部行政和发展拨款,以及与国民学校一样由政府承担所有消费税(GST)开销的法定权利。多年来,政府并没有公平对待这些学校,甚至在拨款方面,包括行政与发展拨款都是厚此薄彼,引发许许多多的问题。

(2)    作为民选政府不应该把教育政治化和种族化,政府必须基于人人有权自由受教育,自由发展教育的原则下,制度化和公平合理发展各源流学校,提供拨款、土地、师资和设备等教育资源。

(3)    近几年,教育部不断严重延迟分发拨款给华小和国民型中学,对有关学校的运作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4)    华文独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不过,我国的华文独中却经常面对经费开销的压力。究其实,华文独中作为非营利的民办学校,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并不高,因此不足或无法支付学校的经常开销,必须向社会各界筹措办学经费。为解决此困境,中央政府及各州政府应该制度化拨款予华文独中。

 

6.   大会促请政府根据社区人口、各源流教育需求和社区学校规划原理,制度化拨款及拨地以增建华小及各源流学校。

案由:

(1)    长期以来,教育部已实施一个增建国民学校的制度,把学校保留地分配给国小和国中,但却没有分配学校保留地给华小等各源流学校,导致它们没有获得制度性保障,遭受不公平对待。

(2)    教育部没有制度化拨款、拨地以增建华小及各源流学校,造成它们面对种种困境,被迫承担建校所需土地和经费,引起民怨和不满。

(3)    政府有责任发展华小及各源流学校,把它们的建校计划纳入大马计划、财政预算和教育大蓝图。

 

7.    大会促请教育部公布各源流微型学校的教育水平提升方案,公平分配教育资源,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案由:

(1)    微型学校是各源流学校都面对的一项教育课题,需要教育部制定和实行有效方案,以解决它们面对的问题。

(2)    微型华小占全国华小的35%即455所,其中199所是少过50名学生的华小,需要教育部公平分配资源,加强“弱势”学校实质上的帮助,包括给予足够的拨款、师资和软体设备,以改善学习环境,提升教育素质。

(3)    教育部早前宣布,为了重新整合全国师资以便节省开销,所以重新推出“微型小学复级班计划”。教育部不能只看到复级班所节省的人力或教师资源,而缺乏高度去看待学生差异化的不同状况。从公民教育教育作为基本人权的角度来看,教育部需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8.   大会促请政府批准增建华文独中或兴建华文独中分校,以满足华裔子弟接受母语教育的需求。

案由:

(1)    华文独中为国家培养人才,对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2)    一些城市地区的华文独中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进而加剧学生爆满,校地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增建华文独中或兴建华文独中分校以满足需求。

 

9.    大会促请社会各界对董总拟定及即将公布的《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草案提出意见与建议,并踊跃捐款以达成筹募500万令吉的目标,作为落实该教育蓝图的发展基金。

案由:

(1)    为了确实有效地推动华文独中教育改革,确保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持续发展,董总在2016年特別设立“华文独中教育蓝图”专案小组,以集结专家学者和华教办学者,全面检讨2005年发布的《华文独中教育改革纲领》,扎扎实实地针对全国华文独中的现况进行普查,全面搜集华文独中董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校友及关心华文教育人士的宝贵意见,并在这基础上拟定《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以描绘华文独中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与愿景。《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预订在2018年正式对外发布。

(2)    董总衷心期盼各方同道给予全力的协助与支持,慷慨解囊,踊跃捐款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发展基金,让这项艰巨但深具意义的工作,得以落实。

 

10.  大会促请政府恢复“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履行政府对国民型中学当年的各种承诺。

案由:

(1)    教育部于1961年11月22日发出的官方声明中承诺,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中学,政府不国有化校产拥有权,校产权仍由董事会或业主拥有,建筑物则作为学校用途;国民型中学是获得全部津贴,且由政府承担国民型中学的维修、扩建、设备、教职员薪金等一切开销。

(2)    政府在《1996年教育法令》废除了“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并把其归纳为“国民中学”。此种行径在法、理及情方面都说不通,明显违背当年的承诺。政府必须恢复让国民型中学使用“SMJKC”及“SMJK”的称号。

第90次董总各州属会联席会议 大会提案

董总与各州属会第89次联席会议 大会提案

1. 大会坚决反对教育部在华小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Dual Language Programme(DLP);以及吁请全国华小董事会和家教协会站稳立场坚拒实行“双语言课程计划”,以维护华小的特征。

案由:

(1)    教育部将于2017年在华小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有关计划的推行,势必蚕食华小的特征。因为这不但违反了母语教学的原理,更是破坏了华小以母语作为各个科目主要教学媒介语的特征。

(2)    要提升国民对英语的掌握能力,教育部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全面改革英文科的教学,包括课程纲要、教材、师资和教学法等。

(3)    董总联合六大华团于2016年7月展开的全国华小签名运动,获得全国各地董家教的签盖支持,这显示了华小坚决反对实行“双语言课程计划”的决心。

 

2. 大会促请政府即刻全面承认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统考证书,作为进入国立大学及公共服务机构的录取资格。

案由:

(1)    董总领导过去已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会面商谈,更针对各种技术上的问题进行研讨。其中包括华文独中课程纲要以及华文独中统考与大学先修班的水平衡量。但至今只有一些州政府(砂拉越、槟城、雪兰莪)承认统考证书,让独中生进入州政府管辖的大专学院深造与属下官联公司就职。砂拉越州政府更开放其州级公共服务局予统考文凭持有人申请,成为该州州级公务员。

(2)    华文独中统考证书已普遍受到国外著名大专学府的认同与肯定,也不乏统考生在国际顶尖知名大学深造。华文独中为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贡献实不容置疑。政府应承认独中统考证书,以避免人才外流造成国家损失。

 

3. 大会促请政府修正《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内不利于母语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案由:

(1)    我国拥有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种语文、多种源流学校和多种宗教信仰,这是国家的资产和优势。因此,教育法令、政策和大蓝图必须以符合我国多元社会特点为前提,实施多元团结理念,肯定各族母语教育的价值,保障其权利,确保各源流学校地位平等,并获得公平合理对待及享有国家教育资源。

(2)   砂拉越首长丹斯里阿德南于2016年9月7日表示,“统一并不代表团结,多元化也能团结国人”。政府应该认同多元化的社会也能带来国民团结,同时也正视各族的需求,提供解决的方案。

 

4. 大会呼吁董事会应该了解本身的权利,亦须行使董事会主权,以维护华小和捍卫华教的发展。

案由:

(1)    华文小学董事会在教育法令里具有明确规定的权利和职责。 作为华小的拥有者和管理者,董事会具有管理上的权利以及与此有关的权利。其中包括董事会的权利包括监督华小办学以确保华小不变质、关注教育法令、政策和各种行政措施对华小的不利影响、管理学校食堂、贩卖部、礼堂等的管理权利。

(2)    董事会除了应该了解本身的权利以外,更应行使董事会主权,以维护华小和捍卫华教的发展。全体华教工作者、各州董联会、董教联合会和各区华小发展工委会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关注各地华小董事会的动态,董联会和董教联合会也应和董总合作,及时处理学校所面对的问题。

(3)    教育法令并没有所谓的“全津贴学校”(Sekolah Bantuan Penuh)和“半津贴学校”(Sekolah Bantuan Modal)的分类和用词,也没有规定以校地拥有权作为发出资助拨款和资本拨款的依据。多数华小校地非属中央政府,教育部所制定的“全津与半津”学校分类作法不但是法外立法,更是否定华小的地位与权利,限制华小的发展空间。民间以私人土地协助国家办教育和培养人才,理应获得赞扬与肯定。无论校地属于中央政府、州政府、学校董事会、教会或私人的各源流小学都是国家教育体系内的学校,理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5.  会坚决反对合并、关闭微型华小,并促请政府发布对各源流微型学校所采取的政策和具体措施方案,以改善它们的软硬体建设和学生学习表现。

案由:

(1)    董总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合并、关闭微型华小;要求政府制度化拨款、拨地增建华小;反对以迁校取代增建华小。

(2)    各源流微型学校学生所应享有的教育权利和资源,是一项受教育的基本人权和公民权益,不论学生人数多寡,政府都有责任给予照顾,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政府应公布对各源流微型学校的政策和具体措施方案,让社会各界参与讨论和拟定。

 

6. 大会呼吁华教同道全力支持与配合《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草拟工作。

案由:

(1)    为了确实有效地推动华文独中教育改革,确保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质量及持续发展,董总特別设立“华文独中教育蓝图”专案小组,以集结专家学者和华教办学者,全面检讨2005年发布的《华文独中教育改革纲领》,并扎扎实实地针对全国华文独中的现况进行普查,全面搜集华文独中董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校友及关心华文教育的人士的宝贵意见,并在这基础上拟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以描绘华文独中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与愿景。

计划耗费三年的时间来完成《华文独中教育蓝图》,即在2016年完成华文独中普查工作、2017年拟出初步报告及展开全国咨询,及2018年完成最终版本。在这三年期间,特別是在收集资料与意见的过程中,董总衷心期盼各方,尤其华文独中的同道,能给予全力的协助与支持,让这项艰巨但深具意义的工作,得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