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1年12月29日

 

针对吉隆坡高庭驳回3名来自不同组织人士挑战华小和淡小违宪的诉讼,并裁定华小和淡小使用华文和淡米尔文作为教学媒介语乃符合联邦宪法,董总与教总(董教总)表示欣慰,并发表文告如下:

 

  1. 高庭宣判华小和淡小使用华文和淡米尔文作为教学媒介语是受到宪法第152(1)(a)和第152(1)(b)条文所保障,因此符合宪法。董教总对此感到欣慰,并表示这项标杆性的判决,不但是证明了我国各族群母语教育的合法地位及其所应享有的平等权益,更有助于巩固我国多元社会的特征,并有利于国家的和谐与发展。

 

  1. 董教总表示,多源流学校教育制度早在国家独立前就已经存在,而且自50年代以来,各源流学校的地位都明确列入我国各个教育法令,并获得联邦宪法的保障,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遗憾的是,一些团体漠视我国各族人民自由发展本身母语教育的权利,入禀法庭挑战华淡小的合法地位,蓄意挑起种族敏感情绪。高庭的判决也说明了这些团体的立论是无的放矢,站不住脚。

 

  1. 董教总表示,我国各源流学校并存发展已超过两百年之久,不但是我国多元社会的特色,而且数十年来的存在与发展证明了多源流学校不但不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反而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建国人才,对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因此,董教总促请各造必须以互相尊重、彼此包容和理性开明的态度来看待各族群母语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因为这才是真正符合我国多元族群的实际需求。

 

  1. 董教总重申,华淡小合法地位在《联邦宪法》下获得保障,这是不能够被任何人随意加以剥夺的基本权益。虽然高庭今日的判决,守护了联邦宪法赋予各族人民学习及教导母语的权利,但单元化的思维已经在教育领域根深蒂固,因此,华社仍然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并成为母语教育坚强的后盾。

 

  1. 董教总吁请政府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制止任何破坏我国多源流教育制度的言行举止,杜绝任何蓄意破坏我国多元特征的恶劣行径,以免继续撕裂我国的多元社会。与此同时,政府有义务强化我国现有的多源流教育制度,给予各族群母语教育发展平等的待遇,致力于促进国家教育的整体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驳斥马哈迪同化老调 吁莫受狭隘思维煽惑

驳斥马哈迪同化老调 吁莫受狭隘思维煽惑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1年12月13日

驳斥马哈迪同化老调

吁莫受狭隘思维煽惑

 

前首相马哈迪新书赤裸裸鼓吹语文同化政策,点名董总破坏国民团结,惟其指责明显悖离事实,董教总予以严正驳斥,呼吁各族人民莫受狭隘思维煽惑。

 

马哈迪日前的主张,只是重复过去政客动辄归咎我国多源流教育制度破坏国民团结的言论。这种老调不过是想当然耳的想法,缺乏实证调查研究支持,充其量仅代表狭隘的刻板印象。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证明国小学生的国民团结意识优于就读华小的各族学童。何况,国内外不少研究显示,种族主义的根源来自制度性政策偏差、社会资源分配等因素所致,反之与多源流教育制度无关。

 

马哈迪举印尼、泰国早年反华同化政策为例,藉此鼓吹其同化主张。孰不知印泰两国早在2000年以后已改弦易辙,顺应国际人权潮流,放弃同化政策,开放学习华文,并允许设立华文学校。事实上,泰南的马来穆斯林族群当年同样受害,被禁止学习马来文。泰国昔日同化政策非但无法团结泰南马来族群,反而令泰南马来族裔遭到文化迫害,引发当地更大的反抗,造成局势动荡。

 

董教总作为民间团体,坚信母语教育为基本人权,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董教总既捍卫本身的母语教育权利,也尊重各族群的母语教育权利,秉持各族文化共存共荣的理念。我们坚持在尊重马来文作为国语官方语文的政策下,争取母语教育应有的合理地位。我们的一切活动,皆是尊循宪政体制下,依据普世人权价值,捍卫母语教育,维护本地的多元文化特质。

 

我国仍未解除新冠肺炎威胁,民生问题严峻,所幸各族群无私自发互助,共克时艰。惟独某些政客为一己私心见缝插针,屡次炒作族群课题。马哈迪的新著书名虽标榜新马来西亚,内容实际上却沿用守旧狭隘的思维来看待国家未来。时移世易,民智已开,我们有信心国人不会轻易受其煽惑。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1年12月4日

 

针对彭亨州教育局为北根两所华小安置的附加校牌已经附上中文校名的事宜,董总和教总(董教总)发表文告如下:

  1. 董教总表示,彭亨州教育局早前为北根两所华小设立附加校牌只有爪夷文和马来文校名,但没有中文校名,经各造的反对,并在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的迅速处理下,州教育局已经为有关华小的附加校牌加上中文校名,并于日前安装在校园内,董教总对此表示欢迎。

 

  1. 董教总表示,彭亨州教育局为有关华小制作的附加校牌的排序上的校名,首先是以爪夷文书写,第二列是中文书写,第三列则是马来文书写。董教总认为,马来文是国家官方语文,而华语华文是华小的主要教学和行政媒介语,因此,州教育局增设的附加校牌应是以马来文或中文书写的校名为重点,而爪夷文书写的校名是因为彭亨州议会通过州内的有关除了庙宇,该州内所有商用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广告牌,都必须附加爪夷字的政策,这是该州的一项新的及特殊政策,故列在第三列即可,这才符合实际的情况。有鉴于此,董教总促请教育局对此作出纠正,以确保这个问题能够获得妥善和圆满解决。

 

  1. 董教总密切关注彭亨州教育局为该州华小安置附加校牌事件的发展,并强调有关当局所推行的任何措施,绝对是不能改变各源流小学现有的特征,以维护我国多源流学校的多元语文和文化的特色。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1年11月5日

 

针对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日前在国会书面回答表示,明年华淡小六年级马来文课本介绍爪夷字的内容,将维持内阁在2019年8月14日的决定,董总和教总深表遗憾;并对于教育部无视华印社会要求搁置此项争议性措施,以寻求符合我国多元社会国情的替代方案,深感不满。董教总特此发表以下文告:

 

1. 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曾在去年7月提出教育部将会重新全面仔细检讨现有华小和淡小马来文科推行爪夷字教学的事宜,而且华社和印裔社会也多次要求教育部搁置这项引起争议的教学措施,并成立一个涵盖各个族群代表的委员会,让大家深入讨论,集思广益,以便能够为这项课题制定一个符合我国多元社会国情的解决方案。然而,至今未见教育部有任何的跟进检讨,反而无视广大华印社会的建言,继续在今年华淡小四、五年级马来文科推行爪夷字的介绍,并在明年将此项措施推广至华淡小六年级,董教总对此深表遗憾和不满。

 

2. 教育部去年开始在华淡小四年级推行马来文科介绍爪夷字教学的内容。教育部当时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1297所华小和524所淡小当中,只有2.70%的华小及0.38%的淡小选择接受四年级马来文课本介绍爪夷字的模式。今年,教育部同样发出问卷调查给华小和淡小四年级的学生家长,询问是否同意接受马来文课本内的爪夷字教学,虽然教育部至今没有公布调查结果,但根据董教总收集的资料显示,全国有高达98%的华小不同意此项措施。由此可见,教育部在华淡小马来文科爪夷字教学的处理方式和推行模式并没有获得大家的认同,因此教育部应马上搁置这项措施,并进行全面的检讨,而不是继续推行,再次引起民间的疑虑和不满。

 

3. 我国是一个多元种族、宗教、语言和文化的国家,董教总向来秉持多元共存的精神,鼓励各族群互相学习和了解彼此的书法艺术及文化,因此,我们从未反对各族群的语言文字,包括爪夷字的介绍。事实上,自2019年教育部提出要在华淡小四年级马来文科推行爪夷字的课题发生以来,董教总和国内各华团,以及印裔团体都是从教育专业的角度,实事求是地解决爪夷字教学的争端,并多次向教育部建议以多元的方式来推行,包括参照2015年至2020年在华淡小五年级使用的马来文课本内容,即介绍各族文字书法艺术。遗憾的是,教育部没有采纳华团和印裔团体的建议,导致这个问题至今还无法解决。

 

4. 董教总再次吁请教育部听取民意,当机立断搁置华淡小马来文科推行爪夷字教学的措施,并依据多元文化的原则,在华淡小马来文课本融入多元文化的教学内容,即在介绍爪夷字的同时,也纳入各个族群的文字介绍,以让学生了解各族群书法艺术的特色,这不但符合我国多元的国情,也有助于促进各族群的文化交流与了解。

政策偏差导致华小不足 董教总吁华社团结争取

政策偏差导致华小不足 董教总吁华社团结争取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1年11月1日

政策偏差导致华小不足

董教总吁华社团结争取

 

教育部日前在未说明任何理由下,指示朱运兴华小停止建校工程,引起华社关注,并有形成内部分化之势。为此,董总与教总深感痛心,并表示事件的源头,乃政府始终未根据地方需求制度化增建各源流学校,尤其是对华小的增建诸多限制所致。有鉴于此,各界须认清事件的根源,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内部纷争,模糊了事件的本质,进而影响华教权益的争取。华文教育能够发展至今,有赖于广大华社的坚持和支持,因此在争取华教权益的课题上,华社必须抛开一切歧见,不分党派,精诚团结,致力于促使政府落实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的政策,包括根据实际需求增建足够的华小。

 

自1970至2016年间,我国各源流学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国小相应增加了1600所。这期间,华小学生也同样增加,政府虽有批准增建少许华小,但整体上华小还是减少了49所,至于淡小则减少了133所。政府在各大马计划根据需求大量增建国小,然而却未根据需求相应地增建足够的华小,这也导致一些华裔人口密集区和新住宅区出现华小不足的问题,并一再向政府提出兴建华小的要求。

 

这数十年来,董教总从不间断地向政府争取增建华小,以满足社区对华小的实际需求,其中就包括于2011年11月14日及2012年8月23日联合其他团体,向时任首相纳吉提呈备忘录,要求政府制定和落实增建各源流学校制度。这两份备忘录副本也分别呈交朝野各党。上述备忘录具体列出需要增建45所华小的地区,其中就列明了蒲种需要增建4所华小,包括金銮镇(1所)、打昔柏丽玛花园(1所),以及蒲种其他地区(2所)。

 

换言之,不论在布特拉柏利玛花园还是金鸾镇第五区增建1所华小,都不足于应付当地社区的实际需求,政府必须在有关地区兴建至少4所华小才符合要求。因此,在争取增建华小方面,董教总秉持的立场原则就是制度化增建华小,根据人口结构和实际需求来兴建足够的华小。我们坚持政府必须比照增建国小的方式一样,制度化增建包括华小在内的各源流学校,并且必须由政府承担全部经费和土地。

 

有鉴于此,正当华社引颈长盼的朱运兴华小获准动工之际,却突然遭无理指示即刻停工,是令人极为无所适从的。朱运兴华小从2017年由教育部宣布批准增建、到批准更改建校地点、批准动工,及至日前勒令停工,所有指示都来自教育部,如此反覆且前后矛盾的指示,不但让人无法理解,也曝露出整个决策过程的轻率疏忽,更是引起大家的质疑。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始终面临严峻挑战,若非华社精诚团结,恐怕早已被连根拔起。有鉴于此,地方上华教组织和华教工作者在推动华教发展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做出了许多贡献,这是大家必须给予肯定的。如今,部分极端组织入禀联邦法院企图挑战华淡小违宪,在这非常时期,华社更是必须加强扩大串联,坚守岗位,继续争取制度化发展各源流学校,切莫自乱阵脚,落得亲痛仇快的不利局面。

财案未提某些学校拨款 政府应速公布详情解疑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1年10月30日

财案未提某些学校拨款

政府应速公布详情解疑

 

对于财政部长东姑赛夫鲁10月29日在国会下议院所提呈2022年财政预算案中有关教育方面的预算,董总与教总特此发表文告如下:

 

1. 董教总早于今年10月7日,曾针对联邦政府2022年财政预算案,向政府提呈建议书,涵盖下列7项建议:

(1) 一视同仁对待政府学校和政府资助学校,给予公平的拨款配额。

(2) 拨款支援华文独中发展。

(3) 拨款支援三所华社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4) 纠正差别待遇,统一模式处理政府学校和政府资助学校的水电费、排污费及电话费。

(5) 设立学校冠病疫情特别拨款,作为学校防范疫情的用途。

(6) 增加拨款强化通讯科技在教育上的应用,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7) 豁免非营利民间组织和教育组织缴税及缴付人力资源发展基金(HRDF)。

 

然而这些建议,在新财案中却似乎没有获得积极的重视和采纳。

 

2. 在2021年和2022年财案,教育部所得总拨款从503亿5849万令吉增至526亿2506万令吉。当中的发展拨款从30亿8755万令吉激增至50亿3413万令吉,增加了19亿4658万令吉或63%(见附表1)。这显示政府拨出巨资用于学校发展或硬体建设,尤其是解决残旧失修学校问题,值得赞扬;但是,这些经费必须要公平合理对待各类的学校,透明化公布受惠学校名单、款额和计划等详情。

 

3. 虽然2022年财案的学校发展拨款激增,但没提及教会学校、国民型中学、华文独中和三所华社民办大学学院(南方大学学院、新纪元大学学院、韩江传媒大学学院)有无拨款一事,也没提及增建和搬迁华小的建校拨款(见附表2、3)。此外,政府也没有宣布会否继续为政府资助学校提供每月最高5千令吉的水电费和排污费拨款。财政预算案不列出或没提及某些学校拨款一事已不是首次发生,早就引起争议。董教总认为,政府应速公布详情,清楚阐明和解答上述拨款疑问,以及把这类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拨款也一并纳入财政预算案。政府也应公布和解释2020年财政预算案中,用于增建和搬迁华小的2000万令吉建校拨款去向,以及有关建校计划进度和拨款使用等详情,包括是否已取消此年度建校拨款。

 

4. 政府在2022年财案宣布拨出1亿2000万令吉的维修和提升拨款给全国的华小和淡小,比2021年财案的1亿零405万令吉拨款,多出1595万令吉。回顾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财案,一部分的华小和淡小也共获得每年一亿2000万令吉,即华小和淡小每年各有5000万令吉维修和提升拨款,以及每年2000万令吉华小增建和搬迁的建校拨款。由此可见,2021年和2022年财案都没有提到华小增建和搬迁的建校拨款。我们认为,政府有责任把这些建校拨款纳入财政预算案,确保各校有足够拨款以尽快建竣启用。

 

5. 我们欢迎政府在2022年财案中,制定多项照顾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福利措施,包括B40群体学生开学援助金增至每人150令吉,让购买电脑等上网器材的家长享有2500令吉扣税,以及每名教师获得100令吉津贴。

 

6. 对于在2021年财案拨款1亿5000万令吉购买手提电脑给500所学校的15万名学生时,所发生的执行缓慢和不公平对待各族学生等弊端,政府应从中吸取教训和作出改善。因此,政府应确保2022年财案拨出4.5亿令吉供购买平板电脑给B40家庭60万名大专生的计划,能够透明、廉洁、快速和有效执行,所购买的平板电脑应适用和安全且不是劣质货,以及公平对待和分配给急需援助的各族学生。

 

 

附表12021-2022年财政预算案下教育部所得拨款

拨款类别 2021 2022 增长
运营拨款 47,270,939,700 47,590,933,700 +319,994,000
发展拨款 3,087,552,900 5,034,128,600 +1,946,575,700
总数 50,358,492,600 52,625,062,300 +2,266,569,700

 

附表22012-2022年财政预算案下各类学校发展拨款(令吉)

年份 国小 华小 淡小 国民型中学 教会学校 全寄宿

学校

政府资助

宗教学校

玛拉初级

理科学院

民办

宗教学校

华文独中 合计
2012 5亿 1亿 1亿 原无拨款,

后拨2000万

1亿 1亿 1亿 无拨款 10亿

+2000万

2013 4亿 1亿 1亿 原无拨款,

后拨3000万

1亿 1亿 1亿 1亿 无拨款 10亿

+3000万

2014 1亿 5000万 5000万 原无拨款,

后拨15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无拨款 4亿5000万

+1500万

2015 4.5亿 5000万 5000万 25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2500万 无拨款 8亿
2016 原无公布个别拨款。后来,华小、淡小、教会学校、国民型中学拨款迟至2017年发放。 无拨款 5亿
不详 5000万 1650万 1500万 1650万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无拨款
2017 2.5亿 5000万 5000万 原无拨款,

后拨15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无拨款 6亿

+1500万

2018 2.5亿 5000万

+2000万

5000万 不详

(原无拨款)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不详 无拨款 5亿5000万

+2000万

2019 2.5亿 5000万

+2000万

5000万 15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7500万 1200万 6亿5200万

+2000万

2020 3亿 5000万

+2000万

5000万 2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1亿 1500万 7亿3500万

+2000万

2021 不详 7407万 2998万 411万 2094万 不详 1223万 另外拨款

1亿

原无拨款,

后拨1500万

6亿2000万

+1亿

+1500万

2022 不详 1亿2000万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1亿4000万 不详 不详

 

注:

  • 2012年和2013年财政预算案,政府成立学校建校、提升和维修特别基金,分别拨出1亿令吉给全国华小。2014年至2020年财政预算案的5000万令吉华小拨款是给被归为“半津贴学校”的华小用于维修和提升学校。2021年和2022年财政预算案的华小维修和提升拨款是给全国华小。
  • 2021年财政预算案拨出8亿令吉作为教育部机构和学校的维修和提升等用途。当中的6亿2000万令吉用于维修和提升教育部管辖学校,即4亿7868万(4亿7748万+120万)令吉给国小(5624所+18所)以及国中、全寄宿学校和职业学院(2070所+4所);7407万令吉给全国1300所华小(416所全津贴学校获2582万吉,884所半津贴学校获4825万令吉);2998万令吉给淡小(162所+365所);411万令吉给国民型中学(9所+65所);2094万令吉给教会学校(12所+370所);1223万令吉给政府资助宗教学校(224所)。
  • 2020年11月26日和12月3日,财政部长东姑赛夫鲁在国会表示通过2021年财政预算案B11项目,另外发放1亿令吉予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局,以拨款给3类宗教学校(sekolah tahfiz/可兰经背诵学校, sekolah pondok berdaftar/注册宗教私塾学校, sekolah agama rakyat/人民宗教学校)。2021年10月11日,财政部长在国会表示已完成发放1亿令吉给4类宗教学校,而且拨款对象增加了私立宗教学校(sekolah agama persendirian)。
  • 2020年12月22日,财政部长东姑赛夫鲁在国会表示,2021年财政预算案没有拨款给华文独中。不过,财政部最终于2021年9月发放1500万令吉给全国华文独中和关丹中华中学。
  • 2018年财政预算案后,希盟政府另外拨出2000万令吉用于增建和搬迁华小,在2019年和2020年财政预算案分别拨出每年2000万令吉用于增建和搬迁华小,并已公布2018年财政部拨款和2019年财政预算案拨款下有关受惠学校名单和款额。国盟政府2021年财政预算案没有提供增建和搬迁华小的拨款。2020年财政预算案的增建和搬迁华小拨款至今毫无下文,教育部没有公布详情。
  • 除了享有常年的水电费拨款,2020年财政预算案拨出额外1200万令吉水电和排污费拨款,让各类半津贴学校包括华小和国民型中学等学校提出申请。
  • 2021年10月29日,财政部长东姑赛夫鲁在国会下议院提呈2022年财政预算案,宣布拨款10亿令吉作为维修和提升学校用途,包括发放:1亿4000万令吉给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局,以修缮可兰经背诵学校、注册宗教私塾学校、人民宗教学校;1亿2000万令吉给全国华小和淡小;7亿4600万令吉用于修葺东马年久失修学校,其中112项计划在沙巴,165项计划在砂拉越。

 

附表3:三所民办大学学院拨款

年份 款额
2019 600万
2020 600万
2021 无拨款
2022 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