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华文独中跨科阅读教学线上工作坊闭幕典礼
董总署理主席陈友信讲词
宋怡慧老师及各位来自台湾的老师
各位独中董事、校长、教师
各位华教同道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中午好。
很高兴看到大家非常积极地参与《跨阅:学与教的新视界——全国华文独中跨科阅读教学线上工作坊》,我相信这次的工作坊在推动阅读教学改革上会带来更大的动力,在所有出席者心中埋下一株教改的火苗,未来能在各自的教育岗位上持续发热,发挥着正向能量。在此,我代表董总感谢课程总策划人宋怡慧老师以及台湾和独中两地的主题演讲人与分享人,各独中教师的涌跃参与,也衷心感谢董总副执行长锺伟前与波中、吉华独中、滨华中学的校长与老师在幕前幕后辛勤的付出。
独中引进共备力量促进教改
董总在2018年提出《独中教育蓝图》,作为独中教改实践的方向,提出了素养课程改革目标,它涵盖了知识、能力与态度3个面向与9大目标,这与全球性的素养教育、包括台湾的“三面九项”的素养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这一项共同点,构成了这一天半的工作坊的跨国教师之间进行共备、教育专业对话的合理性基础。它促使独中校长与老师们清楚认识,董总所推动的教改符合全球教育发展趋势;其次,台湾9位老师与独中7位老师、三校的校长组成语文、科学、数学3各组,进行了2个月9次的共备,每一次共备都在4个小时以上,总共花费了120个小时的时间成本,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发挥共备的力量:让伙伴变得更好。共备的方法,或许是独中与独中校际之间、独中与台湾等地区的教育合作交流的新模式。
董总改革教育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帮助学生透过终身学习达致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是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任务,更何况,进入疫情时代,原有教育的许多做法,面临挑战,原有的教育理念与做法,必须做出调整。这一次的工作坊,是突出阅读素养是学习的基础,各科的学习都与阅读能力有关,因此,在《独中教育蓝图》进一步就提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及阅读的能力和习惯,为自主学习打好基础”,疫情危机就是转机,各独中师生在疫情中自强不息,在工作坊中,我看到台湾老师演示不少线上科技的操作,而且是运用进入跨科的课程设计、教学和评量,对老师们的线上教学,会有如虎添翼的效果。
疫情下发挥线上跨科教学与评量功能
除了自主学习,跨学科或科跨领域也是现今教改重要的关鍵词。跨领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以单一学科或知识领域进行思考,已经远远不足以应付眼前变动快速的世界中种种复杂问题。就以现在的疫情为例,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更牽了经济、公共卫生、危机处理等等。因此,独中更需要培养学生学会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汇贯通,让学生的知识建构更全面,更有整体性,以便能以综合性的观点去处理实现世界中的种种问题,跨科素养课程设计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打破固有知识界线的特性,让学生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成为有效的阅读者和学习者,学生不仅要阅读文学读本,还要像科学家、数学家、电脑程式员、资讯分析员一样阅读,这就必须打破学生只在语文课学习阅读的迷思。对老师来说,更是要打破指导阅读只是语文教师责任的迷思,所有学科教师都应负起教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读阅的资料更多元化,以呼应时代的需求。当然,这不是要求所有老师都要教学生语法之类的语文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对文章结构与逻辑的掌握与理解能力,即除了文意理解之外,也要培养学生比较、推论、综合判断等批判性阅读能力,这是当今国际语文阅读评比(PISA)的核心素养,唯有扎实的语文教学基本功,方能成就学生高素质的阅读能力。
跨科课程设计的在地课程与国际议题的对望
我参与了这一天半的工作坊,看见工作坊是通过语文科、科学科和数学科,为老师们展示了三个方向:跨科课程的设计概念、共备的方法和素养课程的效果。语文组在宋怡慧老师、彭待传老师、温展浩老师、吉华的黄均泰和李欣霓老师的演示下,象屿山恢宏壮阔的在地课程、乡土观和多元文化感情,深深植入我的心底,每一所独中都可以根据这个方法,规划独中跨科特色的在地课程,并衔接国际议题,当独中与外国学校进行交流对话的时候,就可以展现在地课程,以专业赢得尊重,广交国际教育界的朋友。在这里,我顺带提一下,初中统考历史科的作业报告,时间跨度为期两年,考题设计的指导也涵盖了跨科元素,今天所学到的方法,马上可以运用于初中历史科的作业报告。
科学组和数学组演示的是某一各单元、议题的跨科课程设计与教学,感谢曾明腾老师、谢甫宜老师、刘彦廷老师、滨华的周川昇老师与周福隆老师。科学组突出探究和思辨的学科特性,近可连结生活化议题,远可关注联合国永续经营的17项国际议题,培养国际公民素养。数学组同样连结生活化议题,把抽象的数学变得易于理解,展现了数学跨科课程的设计原则,教学变得生动而活泼,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感谢叶奕纬老师、闵柏盛老师、谢光亮老师、波中的谢燕燕老师、李可心老师和何芸丽老师。
促请独中校长进行跨科教学领导
三门学科的跨科课程设计,各有其清楚的脉络和核心素养,语文科的乡土素养,科学的思辨素养,数学的好奇素养,并非分离各自独立,而是突出学科特性,在跨科教学中不失去自己的学科本质,我不禁联想到一个问题,要怎么处理学科本质的素养与相关学科素养教学的比率呢?我想,如果它在跨科课程设计中必须占据60%的素养成分,而另外40%就是容纳其他相关学科的素养,教无定法,跨科素养比例没有绝对,还需要看教育对象的先备知识而由教师灵活处理,教育之成功,全赖老师的用心和认真对待学生,在意学生。
我注意到跨科素养如何评量的问题。各位主讲和分享老师也提出跨科的评量规准,它不同以往的学科分离的评量模式。董总的统考改革逐步前进,各考科占据一定比例的高思维题,可说是反映了跨科教学的一个层面。在此,我促请各独中校长、教务主任和学科主任带头推动跨科教学改革,让教学领导考试。学校教育的三个环节是课程、教学、考试,它们在教育改革中互为主体,彼此有机联系,如果让考试领导教学,即变质为考试主义,脱离了教育原则;董总教育蓝图的设想,是回归教育本质,排位的顺序是:跨科素养课程设计、跨科素养教学、跨科评量规准,跨科是教改的一条出路。
董总对跨科教改的承担
我了解到,独中课程有需要进一步优化,脱离应试教育,回归教育正轨,台湾9位老师已经摆脱了教育大环境的局限,走进跨科课程设计和教学的大方向。经过这个工作坊,足以鼓励我们独中勇敢迈出脚步,不少独中已经或多或少地根据自身条件,展开了教学改革,也有不少老师也有了教改上的成就感;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必然是校长要站在最前线的领导位置,工作坊有55位正副校长参与,董总作为火车头,我愿意与你们一起探讨、规划未来三年展开跨科课程设计与教学的进程;跨科可以成为董总教育蓝图的教育领导的改革项目,是有连续性和连惯性的教改进程。
最后,我谨宣布:《跨阅:学与教的新视界——全国华文独中跨科阅读教学线上工作坊》圆满结束!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