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难施治理宏图,请用新愿景来说服人民” —— 董总对国盟执政一周年之教育施政检视
董总文告
2021年3月1日
“不破不立难施治理宏图,请用新愿景来说服人民”
—— 董总对国盟执政一周年之教育施政检视
壹、前言
一年前,喜来登行动促使马来西亚政局重新洗牌,由土团党、巫统、伊斯兰党及砂劳越政党联盟为主的国民联盟,以少数优势取代希望联盟执政。政局动荡诡谲,争议课题紧绷难解,国内族群关系未见改善,多元社会根基备受考验。由于并非通过大选胜出,国盟既无竞选允诺,箇中政策措施,屡见扞格之处;疲于应付疫情之余,未见擘划出以人民福祉为重的宏图愿景,更遑论精神理念与核心价值的论述能力。
董总作为教育团体,我们极为重视教育领域的表现,兹将一年来重要教育议题胪列如下,并附上改革建议。未来,国盟将交出什么样的成绩单,全民都在注目检视。
贰、国盟政府一年来重大教育施政点评
(一)疫情加剧数码鸿沟,构成教与学的挑战
a) 虚拟教学未臻完善:新冠肺炎打乱许多常规与秩序,数码转型、善用科技已是不可逆的趋势,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疫情期间,各级学校纷纷改为远距教学,采取线上授课,却曝露出我国的数码鸿沟日趋扩大——线上学习的立足点并不平等,必须正视投入资源解决。“一个精明网络计划”(1Bestari Net)效果不彰,尚未完成全国一万所学校设置4G网络、打造虚拟学习环境的目标,无助于本次疫情中顺利推动线上教学,而改以谷歌教室(Google Classroom)取而代之。
b) 数码落差问题严重:教育部长在2020年7月国会书面答询指出,全国36.9%学生未有网课设备。国内城乡教育资源本已悬殊,弱势家庭无法负担线上学习成本,网络覆盖率不均、宽频速度滞后,长期为人诟病。同时,数码落差还反映在教师的数码教学能力参差,家庭成员可提供的学习支援悬殊。大部分学生本身缺乏自律与自主学习能力,应用数码工具达成生活和学习所需的数码素养亦未成熟。
c) 教育频道有待加强:2020年4月教育部恢复国营电台与电视台频道“TV Okey”,同时通过寰宇有线电视和NTV7分别播放教育节目,协助无法上网的学生居家学习。其中,NTV7自今年2月中旬进一步改为教育部的教育频道(Didik TV)。不过,电视广播教学双管齐下,无论从初期的呈现时段、节目制播到内容素质都不乏改善空间,尚需长期营运的发展规划,才能发挥应有功能。
政府与企业应该分别推出经济纾困方案、居家学习宽频支援计划等方案,学校与社会福利机构可以课业辅导、身心健康辅导志工,弥补弱势学生的数码学习落差。至于国内网络问题的根源是财团垄断,除非当政者严加正视,将宽频网络的关键设施收归国有,重新公开招标,促进电讯业的公平竞争,否则类似沙巴大学生爬树应考的现象将继续出现。
(二)决策反复欠周延,权力下放方为出路
面对疫病肆虐,教育部宣布废止2020年度小学六年级检定考试(UPSR)和中三评估考试(PT3)两项公开考试,兩度展延大马教育文凭(SPM)、大马技职文凭(SVM)和大马高等宗教文凭(STAM)考期,另延后大马高等教育文凭(STPM)考试日期,在疫情趋缓时,优先让应考班学生复课。
我们基本上认同上述措施,惟教育部应付疫情的部份决策相当粗糙,政策反复,有欠周延。今年二度更改学校开课日期,让教师、家长、学生皆难以适从。譬如今年2月2日发布新版“居家学习指南”(Manual PdPR),要求教师根据规定备课,惟两周后教育部长旋即宣布全国学校将于3月1日复课,让教师措手不及。
我们理解在疫情起伏不定时,要做出各界满意的决策并不可能。不过,教育部在决策过程中应广泛咨询社会各界与利益攸关者,以提升政策的接受程度。与此同时,建议教育部订出清晰的开课指南后,就应下放权力,让各校根据规定与当地疫情,弹性决定开课日期和上课方式。
同样地,高教部在攸关大学复课和学生新学年注册事宜,决策反复,令人诟病。近期外国学者揭露,我国在全球学术诈欺排行高居第五,部长诺莱妮依旧沉默,并未回应这项丑闻。上任一年以来,国人鲜少看到高教部长公开谈论本国高教发展的施政理念。
(三) 放下党派偏见,回归教育专业问政
教育乃百年大计,故一国教育政策贵在延续与稳定,方能逐步累积施政成效,从而提升教育素质。在教育领域,一切应以回归教育专业为宗旨,以学生受教利益为前提,所以朝野政党应相忍为国,放下党派歧见,展现政治格局,停止政治恶斗,大方接纳对方任何可取的教育政见,从而为民主政党政治的良性竞争留下典范。因此我们以为,虽然希盟在朝不及两年,惟其任内推动的若干良善教育施政值得延续效法,诸如:
a) 简化无国籍学童的入学手续:发挥人权无国界,人道无彊域的精神,降低无国籍学童入学的行政门槛;
b) 对公民教育的重视:重新在中小学推介公民教育,并采弹性且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方式,将公民教育内容纳入正规课内,规定学校在每月的第四周,分别在国文、英文、历史、伊斯兰教育和道德教育五门必修科,挪出一个小时,安排学生学习相关公民教育的知识和体验;
c) 著手废除大专法令,重新制立新的大学法:以期为本地大专院校引进更学术导向、更开明开放的管理文化,从而为校园注入新的精神面貌,恢复学术活力;
d) 推动零拒收、零辍学:强调教育平等,照顾弱势,确保每位适龄学童皆有就学的机会,并积极辅助辍学生重新入学,完成中学教育。
上述前朝推动的教育措施,我们建议国盟政府应该展现“是其是,非其非”的专业理性问政态度,而非受党派偏见影响,继续予以正视和落实。
参、国盟政府对华教重大议题之处理
(一)华小拨款仍未公平
华小维修和提升拨款首次以学校数量作为分配依据,而非一如既往般,在不考量各源流学校(包括华小、淡小、全寄宿学校、政府资助宗教学校、教会学校)数量多寡的情况下,一律给予5000万的拨款。此改变确实符合民间团体的部分要求,惟政府学校与政府资助学校拨款尚存差异,亦未明确公布华小增建和搬迁学校的拨款。
(二)独中三院零拨款
华文独中和三所民办高等学府都是非营利教育机构,多年来为培育人才,协助国家发展。国盟政府并未延续前朝的惠民教育政策,2021年预算案中没有拨款给独中、南方大学学院、新纪元大学学院与韩江大学学院,令华社倍感失望。
(三)华小师资持续短缺
教育部的师资统计与临教所需等数据与事实状况不符,以致每回新学年初始,师资短缺必将浮现。教育部在师资统计数据、培训、面试和调派、临教聘请等方面需彻底检讨和改进,包括建立严谨的师资补缺追踪机制以及检讨师资来源,增加政府师范培训之管道。
(四)继续爪夷字教学方式
希盟在华淡小四年级马来文科推行爪夷字以来,引起华印社会疑虑不安。国盟政府上台后,维持前朝在2019年8月14日的决定,在华淡小五年级的马来文科继续推行爪夷字介绍。
(五)承认统考停滞不前
除了伊斯兰党,国阵和希盟皆在2018年全国大选把承认统考列入竞选承诺,为此,国盟政府应该在2018年朝野共识的基础上,重新启动商讨承认统考事宜。
(六)拨款排除16所国民型中学
教育部以校地已转让政府为由,将其中9所国民型华文中学归类为全津贴学校,并以分校或二校等原因,把另外7所归类为国中,导致这16所學校陷入无法获得教育部拨款的窘境。教育部应该一视同仁对待所有81所国民型中学,不应计较地契拥有者或其分校身份等问题,而对上述16所国民型中学采取差别待遇。
肆、我们对国家教育走向的观察
(一)教育政策改革
a) 委员会进度不明:希盟政府从前成立的数个教育委员会——国家教育政策研究委员会(JKDPN)、大专法令小组、统考工作特别委员会、技职教育赋权委员会等,乃为扩大咨询与公民参与,纳入民间专才与利益相关者,有助于政策监督,强化官民互动。惟各者成立至今,皆未对外公布相关研究报告与改革建议,国人亦不清楚国盟时期是否延续运作。
b) 教育部再次拆分:国盟政府将教育部再次拆分为教育部与高等教育部,此举于国阵时代已有先例,希盟政府则将之合并。如今教育部再次拆分,另设部门处理高教事务,箇中原因至今并未公布。
疫情来袭,政权更迭,教育政策改革步伐犹如停摆。教育乃立国之本,教改为强国之钥,不容延宕。教育部须持续加强公民参与,增设委员会以纳入民间代表,聆听专才与基层的声音,也有责任公开各委员会之进展,公布其建议报告,以昭公信。
教育部再次拆分为两大部门各有利弊,然而高教政策乃基础教育之延续,两者相辅相成,其协调与衔接甚为重要。
(二)关注疫情失落世代(lost generation)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新冠疫情所致停课造成全球平均学时损失已达三分之二学年,新冠疫情爆发一年后,全球仍有逾8亿学生面临严重的教育中断。在2020年,我国各级学生仅能返校学习五或六个月。对此,我们观察如下:
a) 教育差异加剧:疫情扩大了贫富阶层在教育上的差异。富者可享受完善的网上教学,贫苦学生却因缺乏网课设备所困,不仅学习权利遭剥夺,更无法享有学校提供的免费餐点津贴。依据教科文组织报告,学校解封后,全球仍逾三千万学童或因经济因素无法返校而辍学,马来西亚势必无法独善其身。
b)学生学习与身心问题:关校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进度,尤其小学第一阶段乃学习“读、说、写”基本技能,中小学课程衔接亦有困难,以致学生落后于其学龄程度。与此同时,长期关校也阻碍学生之间的社交与互动,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与人格形塑。
诚然,防疫乃首要任务,然而教育也是重要之事,两者必须取得平衡。我们认为,教育部理应成立工作委员会,结合各界力量,藉以协助与解决疫情之下“失落世代”的各类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