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8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1年3月8日
团结蓝图应体现多元国情
跨族群交流摒弃单元思维
国盟政府在今年2月15日推介《国家团结政策》及《2021-2030年国家团结蓝图》(以下简称“国家团结政策和蓝图”),为国家的团结制定了三大愿景(aspirasi),12项策略(strategi)和41项转型策略(anjakan strategi)。国家团结政策和蓝图阐明以《联邦宪法》和《国家原则》作为制定政策的基础,董教总对此表示认同,因为《联邦宪法》是我国的宪政民主与国民团结的根基,保障国人享有信仰自由,以及学习和使用母语的权利;而《国家原则》则是团结国民的核心价值,以创造一个公平社会,自由对待各族群多彩多姿的文化传统。因此,政府必须从多元的立场来推动国民团结议题,确保相关政策与执行符合《联邦宪法》和《国家原则》的精神。
《国家团结政策》第6页提到,一般而言,团结的定义是塑造一个共同和统一的“国族认同”(identiti nasional),例如一个民族和一个语文。不过,基于我国是一个多元种族、语文、宗教和文化的国家,因此国家团结政策和蓝图强调以“多元中的团结”(perpaduan dalam kepelbagaian)作为国家团结的概念(konsep perpaduan),以维护我国多元社会的和谐。董教总认为,若把“国族认同”视为单元文化的认同是非常狭隘的,完全不符合我国多元种族的国情,无助于促进全民团结与社会和谐。有鉴于此,政府以“多元中的团结”作为我国团结的概念是正确的方向,但这个概念必须全面体现在具体的政策和执行方案,而不仅仅是流于华丽的词藻。
与此同时,对于《国家团结政策》第27页提到“民族国家”(negara bangsa),在推动国民团结的议题上,若强调单元思维的“民族国家”概念并不符合我国多元国情,这种治国模式将导致施政不公,且与文件中强调的“多元中的团结”相互矛盾。我国是一个多元民族社会构成的国家,“多元文化国家”(multicultural state)的概念才符合实际情况,以不分种族和宗教,保障全民福祉,确保国人公平享有国家繁荣、进步的果实。因此,董教总促请政府就此厘清,并与各族群团体密切讨论,集思广益,确保“多元中的团结”的概念得以真正落实。
多元与团结并行不悖,在多元族群国家里,族群和谐与国民团结是国家稳健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公平的政策上,否则将危害我国的建国根基。事实上,独立至今,各族群早已经秉持异中求同的团结精神,共同建设国家的发展,然而,执政当局在教育、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上并未落实公平施政,再加上部分政党、组织和个人蓄意歪曲事实,发表种族和宗教极端言论,这种种因素无不妨碍国民团结。因此,董教总认为,若要达致真正的全民团结,政府必须公平对待各个族群,任何人士一旦企图挑起族群敏感情绪,如鼓吹关闭多源流学校,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捍卫国家多源流教育的体系,而不是放任和默许有关争议继续延烧,这绝对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我国各源流学校并存发展已超过两百年之久,是国家的宝贵资产和竞争优势,丰富了多元社会特色,而且数十年来的存在与发展证明了多源流学校不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因为各源流小学都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课程纲要,一起学习共同的价值观。遗憾的是,国家团结政策和蓝图并未明确肯定多源流学校教育体系,反而提到宏愿学校有助于培养族群间的相互了解和加快国民融合(integrasi nasional)的步伐(《2021-2030年国家团结蓝图》,第40页)。董教总对此坚决不认同,并重申反对宏愿学校的立场,因为宏愿学校的目标就是“逐步实现以马来文作为各源流学校的统一教学媒介语”,最终改变华小和淡小以各自母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特征。多项研究证明,宏愿学校效果不彰,各校虽共用设备,却未能抵消长期以来由各种外在社会因素所构筑的无形屏障,形式上的结合并无法促进有效的沟通与融合。
一味强求各源流学校设在同一屋檐下并非良策,反之应强化各校之间的接触与互动,推动各族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方为促进族群谅解和国民融合之道(《2021-2030年国家团结蓝图》,第39页)。我们认同国家团结政策和蓝图要加强各源流学校学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以促进彼此的了解和团结。事实上,各源流小学早已在学生交融团结计划下,举办体育和文化等各种跨族群活动,促进各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外,近年来,华文独中也透过跨族群交流活动,加强和其他源流中学如私立宗教学校的互动。
董教总向来尊重马来语在联邦宪法下的国语地位,致力于提升华小和华文独中学生的马来语水平。与此同时,董教总也促请政府紧密与华校老师及相关的教育团体进行交流和讨论,依据教学原理来拟定符合母语非马来语的学生有效学习马来语的教学法,方能强化学生对马来语的掌握能力。此外,政府也应拟定具体计划,鼓励各源流学校学生学习多种语文和文化,以促进各族群的了解与团结。
我们肯定国家团结政策和蓝图中强调马来文作为团结国民的语言,并积极推动马来文的使用,但也认为政府必须同时公平对待各族群母语教育的发展,绝对不能因此边缘化非马来语的母语教育。
国家团结政策和蓝图提出,必须提高人民对国家历史的理解和赏析,以促进国民团结。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历史课本并没有全面如实反映多元族群、文化和宗教的国情,这是当局必须加以纠正的,因为这将导致我们的新生代无法真正和全面了解国家的历史,甚至会被误导。董教总强调,历史课本必须根据我国的历史实况和多元的国情来编写,包括对各族人民在建国的贡献上给予肯定,以培养各族群新生代互相了解、尊重及合作友爱的精神,进而促进国民的融合与国家的团结。
董教总表示,国盟政府要推动国民团结,首先必须接受我国社会的多元历史基因,以行动彻底摒弃单元化思维的治国模式,纠正任何破坏国民团结的相关施政,立法遏止种族和宗教政治极端言行,从而改善国家的政治生态,凝聚人心,共同努力使国家迈向光明的前景。
2021年2月26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1年2月26日
1. 政府目前已经展开第一阶段国家冠病疫苗接种计划,而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凯里日前也表示会安排教师优先接种疫苗,并在教育部的安排下,将会有5万5539名高风险教师纳入首个阶段疫苗接种计划的群体,董教总对此表示欢迎,因为这将确保学校重新开放后,保护老师免受病毒感染,让师生在安全环境下进行教学与学习。
2. 董教总表示,教育部高级部长拿督莫哈末拉兹日前宣布,私立学校将根据政府学校的时间表复课,因此,包括华文独中在内的私立教育机构目前正进行各项复课准备工作,以遵守防疫标准作业程序(SOP)让学生返回校园学习。无论如何,由于政府至今没有明确说明私立教育机构的老师会否被安排优先接种疫苗,引起大家的忧虑,董教总对此深表关注,并促请政府在国家冠病疫苗接种计划中,必须确保在教育部注册下的华文独中、私立中小学、宗教学校等私立教育机构的教师得到与政府学校老师的同等待遇,被安排在优先接种冠病疫苗的群体。
3. 董教总表示,政府和私立学校都因疫情的影响而关闭一段时间,这不但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严重影响,也加剧了教育中不平等现象,不利于国家教育的发展。有鉴于此,为了让所有教育机构能够重新开放校园,从而进行面对面的教学活动,确保站在教学前线的所有老师接种疫苗是至关重要的,这除了有效地阻断冠病的传播,同时也让父母有信心把孩子送往学校上课,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抗疫下,最终使到学校教育重回正常的轨道,惠及国家的发展。
2021年2月24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1年2月24日
挺而连突发展华小工委会
董教总促总检长停止提控
董教总声援而连突发展华小工委会,并要求总检察长停止起诉该工委会8名理事涉嫌非法集会。
该工委会是于2019年8月20日,号召而连突县华团联合会与该县四大乡会在双溪仁华小前,悬挂横幅表达反对将爪夷书法纳入华小课程的立场。根据了解,警方是援引刑事法典第142条文,即非法集会成员,起诉该工委会8位理事。
全国华社都是华教议题的利益相关者,我们认为该工委会对于政府政策展开和平纠察以反映他们的心声,是行使联邦宪法第10条及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的基本权利,政府应当聆听民意而非起诉人民。
该工委会主席吴思亿已清楚表明,他们不是反对政府,更不是种族主义,一切皆以教育为出发点。我们认为,华教课题属于公共议题,攸关公众利益,而连突发展华小工委会就此表达立场,并无散播任何煽动、歧视或仇恨之言论。
我国当前经济遭受疫情严重冲击,面临严峻考验,国盟政府非但没有全盘经济复苏政策,反而对该工委会8位理事于2019年进行的和平纠察展开起诉,凸显其治理毫无章法。
我们促请国盟政府正视民间的民主化空间,尊重人民集会自由和表达自由的基本人权。我们也吁请警方和总检察署尊重工委会8位理事的宪赋权利,马上停止针对他们的无理控诉。我们也要求总检察长行使联邦宪法第145(3)条所赋予的权力,马上停止对而连突发展华小工委会8位理事的控状。
2021年1月16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1年1月16日
要求教部取消问卷调查
坚拒现有单元教学模式
教育部近期指示华小校方向四年级家长发问卷,以决定各校今年是否落实介绍爪夷字单元。事实上,教育部2020年进行此项问卷调查时,全国1297所华小中,高达97.3%的华小,即1262所反对在马来文课推行爪夷字单元,华小的立场已经非常明确。广大华社也多次表明,不认同教育部再次发出问卷调查,以及继续推行这项不当的措施。有鉴于此,董教总促请教育部取消派发相关问卷,同时也吁请华小董事部、家教协会及家长站稳立场,拒绝现有单元的教学模式。
与此同时,董总去年的调查亦显示有1275所华小(即98.23%)反对推行爪夷字单元教学,和教育部的调查结果相符。这已清楚反映家长的意愿,倘若教育部再发问卷调查,无疑是重蹈覆辙,此举不仅浪费行政资源,亦企图分化多元族群社会,令人反感厌烦。
董教总郑重要求教育部搁置备受争议的介绍爪夷字措施,并立即取消问卷调查。与此同时,董教总也吁请华小董事部、家教协会及家长密切关注此事,并拒绝现有介绍爪夷字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多元方式介绍各族文字书法艺术,以符合我国多元种族的国情。
教育乃众人之事,攸关国家未来之大事。董教总重申教育部应强化公民参与,马上召集各个利益相关单位,包括华印裔社会文教团体及东马族群教育团体,共同成立多元语文教学委员会,方可下情上达,官民合作,让各方参与决策过程,审议监督国家教育政策。
2020年12月29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0年12月29日
华小师资再闹短缺
促教育部迅速解决
最近华小师资再次面临短缺,董教总认为师资短缺,长期干扰华小前线工作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权益,我们认为是时候教育部有必要拿出诚意,一改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端出解决方案和时间表,从而一劳永逸根治问题。
我们对于教育部往往在师资统计与临教所需等数据与事实状况不符表示不满,这亦导致每次新学年初始,师资短缺必将浮现。为此,董教总要求教育部厘清现有讯息与数据上的误差,立即提出短期与长期的方案与措施,方可有效解决此悬而未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针对华小师资短缺,短期内教育部应该加速完成调派新任教师和临时教师到学校,包括于2020年6月毕业的681名教师学士课程学员以及经招聘后已通过面试的21名临时教师到华小,确保这些教师能于2021年1月20日新学年开课前到校报到,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校的校务工作。另外,教育部应迅速发放足够的拨款用于聘请各源流学校所需临教,并加速批准各校聘请临教的行政作业,以免各校董家教继续承担临教薪金。
长期而言,教育部在师资统计数据、培训、面试和调派、临教聘请等方面需彻底检讨和改进,包括建立严谨的师资补缺追踪机制以及检讨师资来源,增加政府师范培训之管道,即开放师范课程供公立和私立大专毕业生申请就读,增加生源以满足师训所需人数。
最后,我们谨此呼吁教育部在近期内成立解决华小师资委员会,广邀包括董教总等等相关华小利益持份者,重新检讨华小师资培训的制度和运作机制,并拟出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从而确保华小的教学品质。
2020年12月21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0年12月21日
多元手册未解各界疑虑
应搁置现有爪夷字教学
副教育部长马汉顺日前提出用“多元语文手册”,来恢复在华淡小四年级马来文课本的多元语文教学,介绍包括东马原住民在内的各族文字,以检讨现有的爪夷字教学争议。董教总认为,辅助参考书并无法解除各界对现有课本内容的疑虑,教育部应搁置现有备受争议的措施,这才是检讨爪夷字教学争议的重点。
马副部长的建议方案符合董教总等华教团体的一贯立场,即沿用华淡小五年级马来文课本的多元呈现方式,介绍各族文字与书法艺术,体现我国多元种族国情,有助于增进族群文化交流。
董教总较早前的问卷调查显示,华淡小家长几乎全面反对在小学四年级的“介绍爪夷字单元”。在1298所华小中,有1275所华小(98.23%)反对推行爪夷字单元教学,仅有23所表示同意。我们希望教育部在上述新方案落实前,搁置备受争议的措施,而非等到推行完四五六年级的新课本、新课纲后才全面检讨。否则,一旦继续推行,只会加剧学校内部矛盾,制造家长与家协的对立,侵蚀华小董事会的决策权。为了尊重《1996年教育法令》赋予华小董事会的管理权力,当局应将华小董事会纳入决策单位。
民间对爪夷字课题的疑虑,显示社会信任对政府政策的影响深远。为免重蹈过往政策的覆辙,我们希望当局召集华印教育团体,成立多元语文教学委员会,让利益相关者都能参与决策过程、共同审议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