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公布各类学校拨款分配细节 拨款支持独中和民办大学学院发展

政府应公布各类学校拨款分配细节 拨款支持独中和民办大学学院发展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3年10月14日

政府应公布各类学校拨款分配细节

拨款支持独中和民办大学学院发展

 

首相和财长拿督斯里安华日前提呈2024年财政预算案,教育领域获得最多拨款,总共750亿6593万令吉,占预算案拨款总数(3958亿令吉)的18.97%,而且教育部(587亿2646万令吉)和高等教育部(163亿3947万)的拨款都比2023年的增加(见表1和表2)。

联邦政府重视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投入更多资源,值得肯定。尤其是教育部于2024年财案获得分配用于维修各类学校、提升450所破旧学校和增建26所新学校的发展拨款,高达44亿3000万令吉,比2023年财案的23亿8000万令吉,激增20亿5000万令吉(表3)。

2023年和2024年财案对学校发展拨款分配含糊不清,缺乏透明度。董教总重申及促请政府必须把各源流学校的增建、迁建、扩建和重建拨款纳入财案,尤其是确保自2017年已获批准增建和搬迁的华小能够早日建竣和开课,解决有关学校面对的缺乏资金和校地问题。

此外,我们促请政府依循2019年和2020年财案,详列国小、华小、淡小、国民型中学、教会学校、全寄宿学校、玛拉初级理科学院、民办宗教学校、华文独中以及民办的新纪元、南方和韩江传媒大学学院等拨款细节(表4、5、6),并参照2018年和2019年公布受惠学校名单和各校拨款配额等细节的做法,贯彻良好施政。

事实上,董教总在今年9月15日针对2024年财政预算案向政府提呈建议书,提出下列7个事项:

  1. 完善学校拨款机制,公平合理对待各类学校;
  2. 详列各类学校拨款,尽快发放拨款,公布受惠学校名单;
  3. 让政府资助学校和政府学校享有一样的待遇,采取统一的处理模式(sistem bayaran pukal)来由政府全数支付学校的水电费、排污费和电话费等开销;
  4. 确保各校获得拨款聘请代课老师或临教;
  5. 拨款支援华文独中发展;
  6. 拨款支援三所华社民办高等学府;
  7. 豁免非营利民间组织和教育机构缴付税款和人力资源发展基金(HRDF)缴纳金。

我们也通过9月26日文告重申,政府需有长远的教育拨款规划,确保各类学校享有公平合理待遇,并公布各类学校的拨款分配细节,制度化和透明化地处理拨款,展现良好施政。为此,我们促请政府完善学校拨款机制,成立一个由教育部与民间团体组成的委员会,以谈论和完善学校拨款机制及进行相关监督工作。该机制应涵盖项目和拨款的申请、发放、使用、呈报、稽查层面,以及需发给学校的相关通令、指南和程序等管理文件。政府应规定公开让全部的华小、淡小、教会学校和国民型中学都可申请发展拨款,不再继续错误地只限于所谓的“半津贴学校”才能申请。各类发展拨款应尽快直接汇入学校董事会的银行户头,由董事会和校长协调以早日完成工程,并把工程进度和用款支出报告呈给县教育局,然后交至州教育局和教育部,以确保拨款得以善用,有效和透明地执行,达到政府的良好施政目标。

教育部重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将在2024年财案耗资8200万令吉兴建26所新幼儿园,包括为一些华小兴建幼儿园校舍,以及耗资1亿8000万令吉兴建18栋特殊教育新校舍,并拨出3000万令吉用于提供特殊教育支援器材和友善设施环境,以方便学生和教师。但据截至2023年9月统计,567所华小开办学前教育班有1万5209名学生,以及120所华小开办特殊教育班有2616名学生。可见受惠学生人数不多,希望有更多适龄孩童到华小接受学前和特殊教育,以减轻家长的经济压力。董教总乐意与教育部协作,协助招收华小学前和特殊教育师范学员,并促请教育部积极支持有关华小办好学前和特殊教育,包括提供拨款、器材和友善设施环境,尤其是华文媒介的特殊教育教材和师资。

1:教育部在各年度国家财政预算案下获得的拨款预算和实际开销

财政预算案 运营拨款 发展拨款 拨款总额
年份 拨款预算 实际开销 拨款预算 实际开销 拨款预算 实际开销
2010 25,521,429,700 不详 4,997,683,000 不详 30,519,112,700 不详
2011 29,360,378,000 不详 6,402,584,700 不详 35,762,962,700 不详
2012 32,698,787,200 不详 4,581,995,900 不详 37,280,783,100 不详
2013 36,606,362,000 不详 2,118,519,100 不详 38,724,881,100 不详
2015 39,211,432,000 不详 1,636,895,200 不详 40,848,327,200 不详
2016 39,315,871,000 不详 2,043,831,800 不详 41,359,702,800 不详
2017 42,891,940,000 43,783,044,311 1,096,528,100 1,095,734,748 43,988,468,100 44,878,779,059
2018 44,513,871,900 44,994,529,652 1,448,534,400 1,530,196,951 45,962,406,300 46,524,726,603
2020 47,977,047,400 50,912,071,262 2,131,147,800 2,694,985,585 50,108,195,200 53,607,056,847
2021 47,270,939,700 45,319,772,660 3,087,552,900 2,641,332,773 50,358,492,600 47,961,105,433
2022 47,590,933,700 48,394,543,644 5,034,128,600 3,551,037,202 52,625,062,300 51,945,580,846
2023 49,500,000,000 尚未结账 5,690,794,700 尚未结账 55,190,794,700 尚未结账
2024 52,790,824,900 5,935,634,700 58,726,459,600
2023-2024 +3,290,824,900 +244,840,000 +3,535,664,900

备注:

  1. 2023年款额数字源自团结政府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
  2. 国盟政府2023年财政预算案拨出约555亿7000万令吉(RM55,569,017,300)给教育部,即运营拨款495亿令吉(RM49,500,000,000)和发展拨款约60亿7000万令吉(RM6,069,017,300)。

2:高等教育部在各年度国家财政预算案下获得的拨款预算和实际开销

财政预算案 运营拨款 发展拨款 拨款总额
年份 拨款预算 实际开销 拨款预算 实际开销 拨款预算 实际开销
2010 8,523,022,500 不详 4,500,000,000 不详 13,023,022,500 不详
2011 10,190,879,000 不详 2,416,274,000 不详 12,607,153,000 不详
2012 10,642,188,100 不详 2,255,368,700 不详 12,897,556,800 不详
2013 10,744,605,000 不详 2,970,870,400 不详 13,715,475,400 不详
2015 13,147,617,100 不详 2,637,231,600 不详 15,784,848,700 不详
2016 11,767,147,000 不详 1,611,170,000 不详 13,378,317,000 不详
2017 9,497,311,400 9,922,725,198 2,635,329,300 2,628,082,710 12,132,640,700 12,550,807,908
2018 10,962,387,200 10,835,273,064 2,934,899,200 2,460,679,881 13,897,286,400 13,295,952,945
2020 11,287,186,200 5,094,722,379 2,726,909,000 1,397,679,940 14,014,095,200 6,492,402,319
2021 11,584,000,000 10,880,108,118 2,819,832,100 2,415,896,391 14,403,832,100 13,296,004,509
2022 11,546,744,200 11,542,425,498 2,928,186,300 2,785,808,248 14,474,930,500 14,328,233,746
2023 11,700,000,000 尚未结账 3,599,105,300 尚未结账 15,299,105,300 尚未结账
2024 12,212,788,400 4,126,679,500 16,339,467,900
2023-2024 +512,788,400 +527,574,200 +1,040,362,600

3:教育部在财政预算案下获得分配给一部分学校的发展拨款

学校发展拨款项目 2023年财政预算案 2024年财政预算案 拨款增额
各类学校维修拨款 9亿令吉 10亿令吉 +1亿令吉
破旧学校提升拨款 9亿2000万令吉 9亿3000万令吉 +1000万令吉
增建新学校拨款 5亿6000万令吉 25亿令吉 +19亿4000万令吉
合计 23亿8000万令吉 44亿3000万令吉 +20亿5000万令吉

注:2024年财案拨出:

  1. 学校提升和维修拨款19亿3000万令吉,涵盖:

(a)10亿令吉用于维修各类学校,包括国小、宗教学校、华小、淡小、特殊教育学校。

(b)9亿3000万令吉用于提升450所破旧学校的校舍和硬体设备,包括砂拉越185项计划,沙巴155项计划。

  1. 25亿令吉用于增建26所新学校,包括国中(沙巴、砂拉越、彭亨、霹雳、吉兰丹)。

42012-2024年财政预算案下各类学校的提升和维修拨款(令吉)

年份 国小 华小 淡小 国民型中学 教会学校 全寄宿学校 政府资助宗教学校 玛拉初级理科学院 民办宗教学校 华文独中 合计
2012 5亿 1亿 1亿 原无拨款,

后拨2000万

1亿 无关 1亿 1亿 无关 无拨款 10亿

+2000万

2013 4亿 1亿 1亿 原无拨款,

后拨3000万

1亿 1亿 1亿 1亿 无关 无拨款 10亿

+3000万

2014 1亿 5000万 5000万 原无拨款,

后拨15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无拨款 4亿5000万

+1500万

2015 4.5亿 5000万 5000万 25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2500万 无拨款 8亿
2016 原无公布个别拨款。后来,华小、淡小、教会学校、国民型中学拨款迟至2017年发放。 无拨款 5亿
不详 5000万 1650万 1500万 1650万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无拨款
2017 2.5亿 5000万 5000万 原无拨款,

后拨15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无拨款 6亿

+1500万

2018 2.5亿 5000万

+2000万

5000万 不详

(原无拨款)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不详 无拨款 5亿5000万

+2000万

2019 2.5亿 5000万

+2000万

5000万 15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7500万 1200万 6亿5200万

+2000万

2020 3亿 5000万

+2000万

5000万 2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5000万 1亿 1500万 7亿3500万

+2000万

2021 不详 7407万 2998万 411万 2094万 不详 1223万 无关 另外拨款

1亿

原无拨款,

后拨1500万

6亿2000万

+1亿

+1500万

2022 不详 8603万 3479万 477万 2403万 不详 1451万 无关 1亿4000万 原未宣布,

后拨1500万

7亿2000万

+1亿4000万

+不详

2023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无关 不详 原未宣布,

后拨1575万

9亿

+1575万

2024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无关 1亿5000万 不详 10亿

+1亿5000万

注:

  1. 2012年和2013年财政预算案,政府成立学校建校、提升和维修特别基金,分别拨出1亿令吉给全国华小。2014年至2020年财政预算案的5000万令吉华小拨款是给被归为“半津贴学校”的华小用于维修和提升学校。2021年和2022年财政预算案的华小维修和提升拨款是给全国华小。
  2. 2021年财政预算案拨出8亿令吉作为教育部机构和学校的维修和提升等用途。当中的6亿2000万令吉用于维修和提升教育部管辖学校,即4亿7868万(4亿7748万+120万)令吉给国小(5624所+18所)以及国中、全寄宿学校和职业学院(2070所+4所);7407万令吉给全国1300所华小(416所全津贴学校获2582万吉,884所半津贴学校获4825万令吉);2998万令吉给淡小(162所+365所);411万令吉给国民型中学(9所+65所);2094万令吉给教会学校(12所+370所);1223万令吉给政府资助宗教学校(224所)。
  3. 2020年11月26日和12月3日,财政部长东姑赛夫鲁在国会表示通过2021年财政预算案B11项目,另外发放1亿令吉予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局,以拨款给3类宗教学校(sekolah tahfiz/可兰经背诵学校、sekolah pondok berdaftar/注册宗教私塾学校、sekolah agama rakyat/人民宗教学校)。2021年10月11日,财政部长在国会表示已完成发放1亿令吉给4类宗教学校,而且拨款对象增加了私立宗教学校(sekolah agama persendirian)。
  4. 2020年12月22日,财政部长东姑赛夫鲁在国会表示,2021年财政预算案没有拨款给华文独中。不过,财政部最终于2021年9月发放1500万令吉给全国华文独中和关丹中华中学。
  5. 2018年财政预算案后,希盟政府另外拨出2000万令吉用于增建和搬迁华小,并在2019年和2020年财政预算案分别拨出每年2000万令吉用于增建和搬迁华小,而且公布2018年财政部拨款和2019年财政预算案拨款下有关受惠学校名单和款额。国盟政府2021年财政预算案没有提供增建和搬迁华小的拨款。2020年财政预算案的增建和搬迁华小拨款至今毫无下文,教育部没有公布详情。
  6. 除了享有常年的水电费拨款,2020年财政预算案拨出额外1200万令吉水电和排污费拨款,让各类半津贴学校包括华小和国民型中学等学校提出申请。
  7. 2021年10月29日,财政部长东姑赛夫鲁在国会下议院提呈2022年财政预算案,宣布拨出10亿令吉作为维修和提升学校用途,即拨出1亿4000万令吉给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局用于维修人民宗教学校、可兰经背诵学校和注册宗教私塾学校,以及拨出8亿6000万令吉给教育部用于学校和非学校的维修和提升用途。在该8亿6000万令吉拨款当中,7亿2000万令吉用于提升和维修学校,后来才由教育部高级长莫哈末拉兹宣布国中、国小和全寄宿学校获得5亿5587万令吉,华小8603万令吉,淡小3479万令吉,教会学校2403万令吉,国民型中学477万令吉,政府资助宗教学校1451万令吉。2022年财政预算案也分配7亿4600万令吉用于提升残破学校,即沙巴有112项计划,砂拉越有165项计划。
  8. 2022年10月7日,国盟政府财政部长东姑赛夫鲁在国会下议院提呈2023年财政预算案,宣布拨出11亿令吉用于维修和提升学校,涵盖国小、华小、淡小和宗教学校,但没列出各类学校所得拨款,以及拨出1亿5000万令吉给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局,以维修人民宗教学校、可兰经背诵学校和注册宗教私塾学校;拨出12亿令吉用于提升残破学校,即沙巴有123项计划,砂拉越有182项计划;拨出4亿3000万令吉以增加2所国小和3所国中。同日,时任副教长马汉顺表示,华小获得分配的学校维修和提升预算拨款,将从2021年7407万令吉、2022年8603万令吉,预计增至9463万令吉。
  9. 2023年2月24日,团结政府首相和财政部长安华在国会下议院提呈2023年财政预算案,宣布拨出9亿令吉作为国小、宗教学校、华小、淡小等各类学校的维修拨款;拨出9亿2000万令吉用于提升380所破旧学校,尤其是沙巴和砂拉越的破旧学校;拨出5亿6000万令吉增建7所新学校(国小和国中)。教育部正在陆续发放维修拨款给各校,至今仍没有公布国小、宗教学校、华小、淡小等各类学校的总体拨款细节,例如受惠学校名单、各校的款额和维修工程种类。
  10. 2023年10月13日,首相和财政部长安华在国会下议院提呈2024年财政预算案,宣布拨出19亿3000万令吉的学校提升和维修拨款,即10亿令吉用于维修各类学校,包括国小、宗教学校、华小、淡小、特殊教育学校,以及9亿3000万令吉用于提升450所破旧学校的校舍和硬体设备,包括砂拉越185项计划,沙巴155项计划。此外也拨出25亿令吉用于增建26所新学校,包括国中(沙巴、砂拉越、彭亨、霹雳、吉兰丹)

5:华文独中拨款

财政预算案年份 款额(令吉)
2019 预算案列出拨款1200万
2020 预算案列出拨款1500万
2021 原无拨款,后拨1500万
2022 原未宣布,后拨1500万
2023 原未宣布,后拨1575万
2024 不详

注:上述拨款由财政部发出。

6:三所华社民办大学学院拨款

财政预算案年份 款额(令吉)
2019 预算案列出拨款600万
2020 预算案列出拨款600万
2021 预算案没拨款
2022 预算案没拨款
2023 不详
2024 不详

注:上述拨款由财政部发出。

政府应公布各类学校拨款分配细节 拨款支持独中和民办大学学院发展

公佈四十圣训实施办法 教部政策欠协调应释疑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3年8月24日

公佈四十圣训实施办法

教部政策欠协调应释疑

 

董教总要求教育部尽速公布 “伊玛目纳瓦维四十圣训”(Imam Al-Nawawi’s 40 Hadith,以下简称四十圣训)鉴赏单元的实施办法,厘清相关争议,藉此消除公民社会疑虑。

 

教育部长法丽娜较早前推介上述鉴赏单元时,声称将率先从国民宗教中学和政府资助宗教学校落实,同时放眼明年扩大至教育部属下所有学校,引致非穆斯林社群热议。副教育部长林慧英办公室日前则澄清,“四十圣训”只适用于穆斯林师生,即使在华淡小推行,并不涉及非穆斯林学生。

 

教长在8月19日宣布以上政策,说明施行步骤,由马新社发布。部门首长的政策发言由官方通讯社披露,数日后竟需副部长特别政务官、副部长先后代为澄清,不啻显示同一部门欠缺协调,令人感觉讯息混乱,徒增社会困扰。

 

一直以来,国民型学校的穆斯林学生上宗教课时,非穆斯林学生则上道德教育课,这是行之多年的政策。为此,教育部有必要明确指示,“四十圣训” 在国民型学校推行时仅限于宗教课内进行,确保不涉及非穆斯林学生,以释除公众疑虑。我们提醒当局莫忘 “昌明大马” 理念,戮力推崇多元包容,确保公平对待所有族群才是施政核心。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与 独大教育机构(独大) 联合文告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与 独大教育机构(独大) 联合文告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与

独大教育机构(独大)

联合文告

2023年8月11日

 

针对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简称“非营利公司”)和新纪元大学学院(简称“新院”)入禀法庭阻扰 “董总华教综合大厦” 动工案件,莎亚南高庭在研究双方于8月3日的陈词后,已于8月10日上午9时30分作出初步判决。

 

有关判决裁定,允许“非营利公司”(第一原告)和“新院”(第二原告)申请临时禁令,以禁止董总(第一被告)和独大(第二被告),在独大所拥有的部分土地上展开“董总华教综合大厦”的施工工程,直到相关案件进入公开庭审讯至结案为止。

 

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皆对上述判决深感意外,并一致认为,独大作为上述施工地段之地主,以及董总作为施工地段之合法承租方,两者权益理应受到土地法典的保障。

 

我们重申,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及其所联合成立的“非营利公司”和“新院”毗邻而立,各方在这片土地的身份、关系一目了然,其理至明,不容混淆。

 

简言之,独大为此地段之拥有者,董总则是建筑物的业者及此地段的合法承租方及管理者,而“非营利公司”和“新院”在此地段的身份,原先就是由三机构所成立及管理下被许可使用的单位。

 

然而,经历2013年董总风波后,叶新田和邹寿汉等人便数度修改章程,变相地私有化“非营利公司”,形成少数私人掌控华教公共资产的局面,导致“新院”如今的拥有权和管理权实质上已经被骑劫。

 

尽管如此,基于民族教育精神与学生利益,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仍未向“新院”收取租金,而仅仅象征式地以分担地税、门牌税等费用的方式,允许“新院”继续使用原来的B楼与C楼。

 

如今,“非营利公司”和“新院”以法律途径阻扰 “董总华教综合大厦”之建设,阻碍董总贯彻《独中教育蓝图》及发展华教事业,董总和独大势必进行上诉,以捍卫华教的公共资产,保障数以万计的师生权益。

 

与此同时,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呼吁广大关心华文教育的各界人士,勿受上述判决影响,继续积极响应三机构的号召,以建设对付破坏,并严正看待别有企图者公然侵占原本属于华社的公共资产,避免对公民社会带来进一步的破坏。

政府应公布各类学校拨款分配细节 拨款支持独中和民办大学学院发展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与 独大教育机构(独大) 联合文告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与

独大教育机构(独大)

联合文告

2023年6月23日

 

由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在2019年发起筹建的 “董总华教综合大厦”,作为推广华文教育、促进文化交流的华教基地,以便推展各类教育活动,如教师进修与培训,教学实验研究、学校行政人员的培训、学术研讨会、教育教学工作坊,也可以进行统考集中评阅、各类营会、演出、展览等用途。

 

在过去近4年的时间里,建设“董总华教综合大厦”的工作,无论在工程方面或募款方面的工作都如火如荼、有序的进行,从民众到学校、华团、公司企业,各界无不踊跃支持响应,因此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决定于2023年6月24日进行动土典礼仪式。

 

有关动土礼的相关筹备工作都已顺利及有序的开展,目前场地也已经布置完毕,同时也获得各政党、华团代表及捐献人士,以及全国各地的华教人士热烈响应,并已通知筹备处将如期出席。

 

董总华教综合大厦动土典礼将会按照原定流程,照常进行。

 

动土典礼流程:

 

附:动土典礼的布置照片

 

新纪元大学学院发律师函 阻董总华教综合大厦施工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与

独大教育机构(独大)

联合文告

2023年6月7日

新纪元大学学院发律师函

阻董总华教综合大厦施工

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筹划逾四年的 “华教综合大厦”,目前基本完成所有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并已择订于今年6月24日举行动土礼。正当动土礼的筹备工作展开之际,新纪元大学学院竟委托律师于今年5月19日发来律师函,声称董总 “非法侵占 (unlawfully encroach) ” 其土地,并要求董总 “立即停止 (Immediately cease and desist)” 施工,否则将采取法律行动。

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对新纪元大学学院发出的律师函深表示惊讶和不解,因为该律师函中所谓的 “非法侵占” 其土地,完全不符事实,企图混淆视听,故有必要就此公开说明原委。

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及其在1994年联合筹建的新纪元大学学院毗邻而立,其目前所处的整个地段,原为加影华侨学校原址。上世纪中叶,加影华侨学校因各种阻难而关闭,遂于1978年将有关地段和校产交由加影八大华团组成的 “华侨学校产业受托会” 共同管理,上述地段在1988年由该会转名予独大,以供发展民族教育用途。加影华侨学校产业受托会当年献地予独大,获得各媒体大肆报道,而相关法律文件如地契也明确土地归属独大。因此,作为合法地主的独大,联同董总与教总倡议筹建 “华教综合大厦”,却遭新纪元大学学院委托律师来函指 “非法侵占” 其土地,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事实上,当年独大与董总和教总三机构,为了沿续创办一所高等学府的初衷,早在1991年便将此地段以租约的形式付托给董总全权处理。1994年,为了赓续南洋大学及独立大学未竟之志,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联合创立 “董教总教育中心 (非营利) 有限公司” 以申办新纪元学院,并于1997年在各界支持下获准办学,遂于翌年举行开学典礼。

简言之,上述地段的地契和租约,皆有法律文件证明其土地拥有权和使用权。因此,独大为此地段之拥有者,董总是建筑物的业者及此地段的使用及管理者,而新纪元大学学院在此地段的身份,原先就是由三机构所拥有及管理下的使用者。各者在这片土地的身份、关系一目了然,其理至明,不容混淆。

必须指出,董教总教育中心 (非营利) 有限公司自1994年创立至2010年期间,其章程规定由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共同主导和管理董事会,三机构各派出五位董事共十五人,再由会员大会选任六位学有专长的个人董事,合计二十一位董事。而自创办以来,当届的董总及教总主席皆自动被推选为该董教总教育中心 (非营利) 有限公司董事会的主席及副主席。然而,经历2013年董总风波后,叶新田和邹寿汉等人便数度修改章程,不仅拒绝退下该董事会的主席及副主席职务以交还给时任董总和教总主席,更变相地私有化董教总教育中心 (非营利) 有限公司,将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的代表权削减至各两位董事共六人,反之将个人董事增加多达二十九人,致使个人董事的人数远远超越三机构的代表人数,导致少数私人掌控华教的公共资产,此举经已违背昔日创办初衷。虽然如今的新院实质上已经被骑劫,但基于民族教育精神,三机构还未向新院收取租金,仍然让新院使用原来的空间。

董总、教总和独大在2019年发起筹建 “华教综合大厦”,在原址设立一座用以培训师资、批阅统考试卷、巩固及推广华教、促进文化交流的大楼。从民众到学校、华团、公司企业,各界无不踊跃支持响应,不论募款或工程规划都如火如荼,有序进行,相关建筑图测亦已获加影市议会批准。

期间,毗邻的新纪元大学学院于2022年7月8日来函,要求董总在 “华教综合大厦” 内增建4万平方尺的空间供该校作教学用途。就在双方多次商议未有定案之际,新院却在今年2月19日新春活动发表不符合事实之言论,声称双方已达成协议,同意该校兴建高达十二层的 “南大楼”。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数度去函要求对方澄清不果,日前反而接获对方的律师函,要求 “华教综合大厦” 立即停止施工。

由于事态严重,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联合召集我国主要华团于5月31日举行 “董总华教综合大厦建设及进展汇报交流会”,向华团汇报及说明事件的演进,在交流环节,获得23个团体一致支持 “华教综合大厦” 按照原定计划动工,三机构深感欣慰并会依据专业程序落实大厦的建设。

 

新纪元大学学院发律师函 阻董总华教综合大厦施工

新纪元大学学院发律师函 阻董总华教综合大厦施工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与

独大教育机构(独大)

联合文告

2023年6月7日

新纪元大学学院发律师函

阻董总华教综合大厦施工

 

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筹划逾四年的 “华教综合大厦”,目前基本完成所有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并已择订于今年6月24日举行动土礼。正当动土礼的筹备工作展开之际,新纪元大学学院竟委托律师于今年5月19日发来律师函,声称董总 “非法侵占 (unlawfully encroach) ” 其土地,并要求董总 “立即停止 (Immediately cease and desist)” 施工,否则将采取法律行动。

 

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对新纪元大学学院发出的律师函深表示惊讶和不解,因为该律师函中所谓的 “非法侵占” 其土地,完全不符事实,企图混淆视听,故有必要就此公开说明原委。

 

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及其在1994年联合筹建的新纪元大学学院毗邻而立,其目前所处的整个地段,原为加影华侨学校原址。上世纪中叶,加影华侨学校因各种阻难而关闭,遂于1978年将有关地段和校产交由加影八大华团组成的 “华侨学校产业受托会” 共同管理,上述地段在1988年由该会转名予独大,以供发展民族教育用途。加影华侨学校产业受托会当年献地予独大,获得各媒体大肆报道,而相关法律文件如地契也明确土地归属独大。因此,作为合法地主的独大,联同董总与教总倡议筹建 “华教综合大厦”,却遭新纪元大学学院委托律师来函指 “非法侵占” 其土地,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事实上,当年独大与董总和教总三机构,为了沿续创办一所高等学府的初衷,早在1991年便将此地段以租约的形式付托给董总全权处理。1994年,为了赓续南洋大学及独立大学未竟之志,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联合创立 “董教总教育中心 (非营利) 有限公司” 以申办新纪元学院,并于1997年在各界支持下获准办学,遂于翌年举行开学典礼。

 

简言之,上述地段的地契和租约,皆有法律文件证明其土地拥有权和使用权。因此,独大为此地段之拥有者,董总是建筑物的业者及此地段的使用及管理者,而新纪元大学学院在此地段的身份,原先就是由三机构所拥有及管理下的使用者。各者在这片土地的身份、关系一目了然,其理至明,不容混淆。

 

必须指出,董教总教育中心 (非营利) 有限公司自1994年创立至2010年期间,其章程规定由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共同主导和管理董事会,三机构各派出五位董事共十五人,再由会员大会选任六位学有专长的个人董事,合计二十一位董事。而自创办以来,当届的董总及教总主席皆自动被推选为该董教总教育中心 (非营利) 有限公司董事会的主席及副主席。然而,经历2013年董总风波后,叶新田和邹寿汉等人便数度修改章程,不仅拒绝退下该董事会的主席及副主席职务以交还给时任董总和教总主席,更变相地私有化董教总教育中心 (非营利) 有限公司,将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的代表权削减至各两位董事共六人,反之将个人董事增加多达二十九人,致使个人董事的人数远远超越三机构的代表人数,导致少数私人掌控华教的公共资产,此举经已违背昔日创办初衷。虽然如今的新院实质上已经被骑劫,但基于民族教育精神,三机构还未向新院收取租金,仍然让新院使用原来的空间。

 

董总、教总和独大在2019年发起筹建 “华教综合大厦”,在原址设立一座用以培训师资、批阅统考试卷、巩固及推广华教、促进文化交流的大楼。从民众到学校、华团、公司企业,各界无不踊跃支持响应,不论募款或工程规划都如火如荼,有序进行,相关建筑图测亦已获加影市议会批准。

 

期间,毗邻的新纪元大学学院于2022年7月8日来函,要求董总在 “华教综合大厦” 内增建4万平方尺的空间供该校作教学用途。就在双方多次商议未有定案之际,新院却在今年2月19日新春活动发表不符合事实之言论,声称双方已达成协议,同意该校兴建高达十二层的 “南大楼”。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数度去函要求对方澄清不果,日前反而接获对方的律师函,要求 “华教综合大厦” 立即停止施工。

 

由于事态严重,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联合召集我国主要华团于5月31日举行 “董总华教综合大厦建设及进展汇报交流会”,向华团汇报及说明事件的演进,在交流环节,获得23个团体一致支持 “华教综合大厦” 按照原定计划动工,三机构深感欣慰并会依据专业程序落实大厦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