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功教育教学模式集中培训(东马站) 开课仪式 董总中央常务委员拿督黄良杰讲

2019年成功教育教学模式集中培训(东马站) 开课仪式 董总中央常务委员拿督黄良杰讲词

 

 

日期: 2019年7月4日(星期四)

时间:上午11时30分

地点:古晋中华第一中学

 

尊敬的

古晋中中校董会的董事们、

古晋中华第一中学叶宗元校长、副校长及老师、

来自上海闸北八中 施建忠领队及讲师团队、

来自砂州各华文独中校长、副校长、老师、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主催单位董总,致上最高的敬意,感谢在座的每一位嘉宾和老师,出席今天在古晋中华第一中学举办的“2019年成功教育教学模式集中培训”,特别感谢来自上海闸北八中的施建忠、徐莉佩、韩海涛和陈惠娟讲师团队,给予此次培训班的指导和支援。我也要衷心感谢古晋中华第一中学挑起重任,从过去多年来,连续承办这一次的成功教育教学模式集中培训。

 

据我所知,来自古晋五所独中和诗巫一所独中,共60位老师参与了今天的培训活动,我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到来,显示各位认真重视成功教育。我相信藉由学习和交流,大家必然有所收获,而最后将惠及华教子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成果。

 

各位,为推进华文独中教育改革与发展,董总于2009年引进上海“成功教育”教改模式。2010年6月,怡保3所华文独中正式进行“成功教育”模式课堂教学实验。实施一段时间后,其效果引起一些独中的关注和兴趣,纷纷到怡保和上海考察。

 

过去这些年来,我们都获得中国国务院侨办、上海市侨办和上海闸北八中、驻马来西亚中国大使馆等各有关方面持续提供各种支援,特别是在制作教学课件、教案、练习册及培训师资方面。

 

尤其是上海闸北第八中学刘京海校长及其团队,从2009年至今,他们对董总和试点学校全力支持与付出,我们铭记于心,并致以衷心的感谢。从上海闸北八中的教学经验来看,成功教育有很扎实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方案,可供其他学校模仿、学习和采用,并进行创新,让各校拓展本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上海,参与实施成功教育的学校,其管理效能、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学生的表现及品德都获得提高。这是我国华文独中可借鉴和学习的宝贵经验。

 

各位, 2009年迄今,“成功教育”推展从原先3所试点学校扩展到24所,董总为“成功教育”的投入也积累达到将近马币90多万元。量的增加,是否也带来质的提升? 现阶段,“成功教育”推展整体上取得什么成果,学科教与学电子平台(电子教案和课件)的使用是否有助于改进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试点学校在行政层面上和教学管理方面遇到什么问题?这些都是今天在座各位独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因此,董总在2014年4月13日,召集所有参与推行“成功教育”的23所试点独中共97人,共同进行“2014年成功教育推展交流会”,除了让大家了解试点独中推行“成功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成长经历,更重要的,为日后所展开的后续工作和推动策略,董总有责任听取“成功教育”试点学校行政领导和学科教师的反馈,以作为阶段性总结的参考。

 

为了让成功教育有助于促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当年交流会有两项重要的建议:

  • 改进现有学科“教与学电子平台”的制作质量与内容实用性,融 入“本土化、校本化”因素,为教师发挥教学个性风格预留空间,以适应教师教学实际需要。
  • 有系统、有针对性地依据各试点独中教师状况,进行“校本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素质,有效地推行“成功教育”。

 

有鉴于此,董总计划将过去的“主导”角色,逐步调整和走向今天的“主催”角色,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各校自行引导校内教师落实成功教育理念,将成功教育教学模式本土化和校本化。

 

今天,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东西马各校的积极带动下,从2017年开始,成功教育教学模式的集中培训,已经成功地彰显和推动“校本教师培训”和“培训成功教育种子教师”的成效。

 

我们深信,只要各校坚持资源共享的理念,假以时日,在成功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各校依据各自状况,持续改进,必能创建各校自主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最后,我衷心希望并且相信各校在持续推行成功教育模式后,将会在办学各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促进教师有效学习,学生健全发展。

 

祝大家学习愉快,幸福安康。谢谢。

“华教新路向”系列活动——嘉庚教育大讲堂新闻发布会 杨瑞清校长专场 董总主席陈大锦讲词

“华教新路向”系列活动——嘉庚教育大讲堂新闻发布会 杨瑞清校长专场 董总主席陈大锦讲词

日期:2019年7月2日(星期二)

时间:上午11时

地点: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纪念馆

教总代表陈清顺秘书长,

独大有限公司代表,

各华教新路向的协办单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上午的“华教新路向”系列活动——嘉庚教育大讲堂新闻发布会。

由董总、教总、独大三机构联合发起的“华教新路向”系列活动从今年起已经进行了多项活动,如3月份的林晃昇公祭礼暨华教行、多元教育论坛“谁的历史?历史教科书编撰争议”、5月份独中教改汇报与交流会,以及与媒体配合刊载的系列文章。

 

其中由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承办的“嘉庚教育大讲堂”的首场巡回开讲将在7月开展。

 

首场应允来马的中国当代教育名家是杨瑞清校长。他是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马来西亚爱心教育协会顾问。

 

杨校长1981 年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38年潜心开展行知教育实验,昔日落后的村办小学,已发展成为集幼儿园、小学、中学和社会实践基地于一体的教育集团,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国家级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杨校长的著作《走在行知路上》被收录于“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先后被评为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

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中国当代教育名家。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曾作专题报道。

 

此次的演讲主题是“成为更好的人,从行知合一开始”,巡回开讲涵盖5个地点即吉隆坡场、槟城场、关丹场、马六甲场和新山场。活动对象中包括家长、文教工作者、学生、社会人士等。

我们希望通过“嘉庚教育大讲堂”可以提高社会对教育课题的关注与认识,尽可能的把教育理念普及化,散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我也要感谢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承办上述活动,以及各场次的联办、协办单位。谢谢。

吁教育部落实透明施政 尽速公布政策研究报告

吁教育部落实透明施政 尽速公布政策研究报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19年6月24日

吁教育部落实透明施政

尽速公布政策研究报告

 

日前教育部长马智礼透露,国家教育政策研究委员会报告已出炉,并在本周提交给首相。董教总促请教育部同步对外公布该委员会报告书,以保障公众知情权,并接受社会大众的检验和讨论。

 

董教总曾在今年2月下旬向该委员会提交建议书,以反映我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教育阶段,以及母语教育所面对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冀当局能够正视和采纳。我们以及众多提交建议书的团体,在在热切想知道我们的建议是否有被纳入报告内;若无又是基于什么考虑?获悉该委员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团体和个人,共3378份建议书。这份报告书的内容可说是集众多利益持份者的智慧而成,属于全民的公共资产。职是之故,教育部有义务同步对外公布报告,并回应公众的咨询。

 

我们认为,这份国家教育政策报告书的建议,将决定国家未来教育政策走向,兹事体大,因此希盟政府有必要贯彻透明施政,问责政治,尊重民主参与的决策作风,杜绝黑箱作业文化,尽速主动公布完整的报告书内容,实为必要之举。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19年6月20日

 

针对媒体报导一些华小一至三年级的作业评估报告只用马来文,引起家长不满事宜,教总与董总深表关注,并发表以下文告:

 

  1. 董教总表示,各州华小的回馈显示,由教育部提供给各源流小学一至三年级的作业评估报告确实只有统一的马来文版本,而且教育部不曾告知会提供华小和淡小不同语文的版本。基于华小是以华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和行政语言的大原则,一些华小认为有关的评估报告必须要有华文,因此就通过各种方式,包括电脑公司的协助,准备华文或双语版本的评估报告;一些学校则“改造”教育部提供的马来文版本作业评估报告,以让老师可以在报告中增加华文的评语;不过,也有一部分华小依据当局提供的马来文版本来呈献评估报告,惟以华语华文来向家长讲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1. 这种不协调的情况,显示教育部一如既往忽略我国三种源流学校并存的事实,只以单元思维来制定各项教育措施。董教总对此深表不满,并认为这种情况若不加以制止,恐怕会破坏华小以华语华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特征。

 

  1. 董教总表示,教育部必须认真看待我国三种源流学校并存的事实,以及每个源流学校都因为教学媒介语的不同,而出现不一样的需求。以华小为例,除了教学和考试媒介语以华文为主,行政语文也必须是华文,因此,学校的各种通告,当然也包括成绩册等都必须以华文为主,才符合华小的特征。教育部提供给华小一至三年级的作业评估报告只有单一的马来文版本的做法,不但不符合华小的实际情况,也让家长深感不满。因为这不但造成他们不能全面理解作业评估报告的内容,以致无法真正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且也担心华小因此而变质。

 

  1. 基于各源流学校都是以各自母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大原则,因此,董教总促请教育部必须为各源流小学提供不同版本的作业评估报告,例如华小就必须是华文和马来文的双语版本,这才是正确和必须的做法,以符合华小的特征。基于事情的严重,董教总也吁请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给予密切关注,并马上采取行动加以解决,以安民心。

2019年度董总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提案

2019年度董总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提案

2019年度董总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提案

2019年6月16日

 

 

  1. 大会吁请政府检讨《1996年教育法令》,依据多元文化原则制定新教育法令,落实多元文化教育,支持母语教育发展,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

案由:

  • 政府的教育施政偏差和不公,实不利于促进国民融合和提高教育素质。政府应制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指导性文件,确保教育平等与母语教育之权利,推广和发展我国极具特色的多源流教育体系。这将能提高我国教育素质和竞争力,改善族群关系,加强社会凝聚力。
  • 我国拥有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种语文、多种源流学校和多种宗教信仰。因此,教育法令、政策和《2013-2015年教育大蓝图》的制定应以国家多元社会特点为前提,实施多元团结理念,肯定母语教育价值,保障其权利,确保各源流学校地位平等,获得公平合理对待及享有国家教育资源。

 

  1. 大会呼吁政府成立教育监察委员会(Education Ombudsman),以监督教育部行使公共权力的运作,强化施政效率,防止滥权弊端。

案由:

  • 我们要求成立独立的教育监察委员会。委员会须具有法定地位,并向国会负责与提呈年度报告以确保其独立性。民众可以就管理不善、违法行政、不公平、歧视、滥权、不回覆、拒绝提供资讯、不合理的延迟等理由向委员会申诉。

 

  1. 大会吁请政府制度化和公平发展各源流学校,并提高施政透明度,每年公布各源流学校在建校、拨款和师资等方面的发展计划详情和工作进度。

案由:

  • 各源流学校是国家的宝贵资产。政府应发挥各源流学校的优势,培养多元人才,凝聚人心,增强综合国力。

 

  1. 大会呼吁三位起诉人尊重高庭判决,撤销上诉,以维护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举办统考的自主权。

案由:

  • 高庭在2018年4月6日的判决,明确表示董教总允许关中学生报考统考并无违法,也厘清了三位起诉人的疑虑,即董教总开放关中学生考统考并不影响现有独中生的权益。因此,三位起诉人应以华教利益为依归,避免董教总的统考主权遭到侵蚀,从善如流,主动撤销上诉。

 

  1. 大会促请政府尽快履行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的大选承诺,作为进入国立大学的录取资格,吸纳人才为国贡献。同时也促请政府尽速制定申办华文独中的机制,以满足需求。

案由:

  • 在教育部成立的华文独中统考政策工作队预计于今年7月提呈报告后,联希盟政府就应尽快履行大选承诺,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
  • 华文独中为国家培养人才,对国家发展作出贡献是有目共睹。目前只有60所华文独立中学,近15年来,我国华文独中面临学生人数持续上升的情况。一些城市地区的华文独中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进而加剧学生爆满及校地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增建华文独中或兴建华文独中分校以满足需求。

 

  1. 大会呼吁各界坚决捍卫多源流学校和母语教育,反对任何企图破坏华小母语教育本质的政策,包括英语教数理政策和宏愿学校计划。

案由:

  • 2003年起强行实施的英语教数理政策,对众多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浪费巨额公帑和教育资源,政府最终承认失败,并于2009年废除此政策。政府应依据语文教学原理,从英文科本身着手进行全面的改善,才是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正确和有效做法。
  • 1995年和2000年推行的宏愿学校计划,以“国民团结”为名,落实单一源流学校之实,遭民间强烈反对后而沉寂下来,如今又蠢蠢欲动。

 

  1. 大会呼请政府以公平、透明的原则,重新检讨和纠正大学预科班和国立大学的收生制度。

案由:

  • 政府决定在保留目前种族分配比例(即土著90%:非土著10%)下,将大学预科班学额从2万5千增至4万人。这项决定,即延续不公平的种族分配政策,且仓促增加学额,势必影响大学教学品质,令人失望。
  • 教育部应全面检讨目前大学预科班和公立大学的招生收生制度,摒弃种族固打制,改为实施符合公平、透明原则,不分族群地扶弱,又能提升教育水平和学生竞争力的招生收生制度。

 

  1. 大会呼吁华社积极支持董总在“华教新路向”系列活动下所发动的兴建华教综合大厦的筹款活动。

案由:

  • 随着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以及董总的业务需求增加,因此董总迫切需要兴建“华教综合大厦”,以作为发展华文教育、促进文化交流的基地。在此中心推展的活动包括:华文独中统考批阅、教师进修和培训、教育教学工作坊、学术研讨会、学生交流与生活营、学生干部培训、学艺工作营、学艺展览、各类演出活动等用途。

 

  1. 大会促请政府取消在各源流微型小学推行的“复级班计划”,并积极支援这类学校,公布和实施教育素质提升方案,确保学生享有公平教育机会和资源。

案由:

  • 教育部以节省开销和调配师资为由,于2018年起在少于30名学生的微型小学再次推行“复级班计划”,把教师调离。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且加重留守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
  • 微型学校是各源流学校都面对的一项教育课题。政府应积极支援这类学校,实施有效方案,改善学习环境,提升教育素质,而不是削弱这类学校。

 

  1. 大会促请政府恢复“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履行政府当年对国民型中学的各种承诺。

案由:

  • 政府当年把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中学,对这类改制中学作出各种承诺,包括国民型中学获得全部津贴,政府承担国民型中学的维修、扩建、设备、教职员薪金等一切开销。
  • 《1996年教育法令》废除了“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并把其归纳为“国民中学”,这严重违反政府当年的承诺。政府必须修改教育法令,以恢复国民型中学(Sekolah Menengah Jenis Kebangsaan)的法定地位。

 

  1. 大会促请政府对民间非营利组织和教育机构,为推动教育事业所得剩余(Surplus)和所筹获的捐款,应对有关捐款人和受益单位予以豁免缴税,以鼓励民间团体为国家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案由:

  • 长期以来,民间各类非营利组织和教育机构出钱出力,协助国家栽培大量人才,弥补了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不足。这种自愿自动自发的民间参与,实是无私地为国家作出无偿的服务。政府应给予拨款以示鼓励和支持,让这些团体做得更好,作出更大贡献,并豁免有关捐款人和受益单位的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