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本没教但一定要懂的——性别平等观
相关文件下载
相关文件下载
职称:
-商科老师
-数学老师
-华文老师
-地理老师
-科学老师
条件/资历需求:
* 大学相关科系毕业,具教育热忱及经验者为佳。
* 能独立工作者及具有良好的沟通与组织能力。
* 需具备工作热忱、积极主动、责任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联络处:
-有意应征者,请即拨电或电邮联络本校。
欢迎将履历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TEL: 06-6471282
(加影 2 日讯)为提升青少年新闻采访写作能力与媒体素养,董总《中学生》将于 2025年 6 月 4 日至 5 日,在大同韩新学院举办为期两天的生活营。本次活动旨在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议题,加强媒体素养与新闻编辑与剪辑能力,并强化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媒体生活营内容丰富,包括街访挑战、体验新闻编辑部、直播摄影棚、广播室运作模式、主题分享(为何需要公民记者)、视频与电子报创作活动,让参与者全方位体验媒体工作,激发创意与表达能力。此外,《城视报》出版总监庄家源亲自分享编辑部的运作方式。欢迎 13 至 18 岁在籍中学生报名参加。
活动详情:
董总秘书室媒体中心 敬启
董总文告
2025年4月25日
检讨国旗误植事件
理性看待勿蹈覆辙
近日大马教育文凭(SPM)成绩分析报告中误植国旗插图,再次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审查,以及媒体内容品质把关推上舆论焦点。从星洲日报、光华日报到教育部接连出现类似疏失,引发社会热议。
面对接二连三的错误,我们理解社会期望公部门与媒体必须展现更高的专业与审慎态度。然而,任何错误发生后,若能勇于承认、迅速修正、检讨制度并防止重演,也正体现出负责任与进步的态度。董总在此呼吁各界应以理性的眼光,从事件中汲取教训,迈向更成熟的公共讨论。
无论教育部或媒体机构,这几起国旗插图失误事件,属于专业疏失,虽然非蓄意为之,委实难辞其咎,犯错后已及时纠正及致歉,愿意承担后果,并无推诿卸责或转移焦点。这种承认错误、反躬自省,并勇于弥补过失的负责任态度,值得肯定。
在繁重工作流程及时限压力下,出版与印刷工作难免会出现人为疏漏,这些都是属无心过失。有关方面日后务必从中汲取教训,检讨内部作业流程,建立人工审查机制,切勿完全依赖人工智能生成素材,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任何错误都无法回避问责与承担,惟社会各界需理性看待类似事件,不应刻意泛政治化,甚至无限上纲、鼓弄民粹。当民众情绪说了算,那是民粹;当法律和理性成为基础,那才符合民主精神。唯有不受到民粹激情所惑,不受煽动性的言词挑拨,我国社会才能从上述事件中深刻反思,认真视之为有益社会进步的学习机会。
董总文告
2025年4月24日
落实校园性平教育
建立性别友善环境
近日,数所独中传出权势性侵案,董总对此高度关注,并向所有受害者表达深切的同情。同时,我们肯定校方对相关事件的积极处理态度,并严厉谴责涉案的加害者!我们深知肩负的教育责任重大,必当严正以待。为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各界务必深刻反思与客观检讨,理性整合各方力量,从制度、文化、教育等层面多管齐下,强化规范并持续深化性别平等意识的建设。
无论是在家庭、校园、职场、社团等各种场合所发生的任何形式之权势性侵,董总坚决秉持零容忍的立场!尤其是在校园环境中,任何受害者都有必要获得及时的保护、协助和辅导,以避免其在寻求司法救济的过程中遭受二度创伤。个别害群之马的卑劣行径,已使其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教育工作者蒙受不白之冤,更令华社长期支持与努力经营的独中教育背负沉重的污名。
是故,董总已筹划一系列校园性暴力预防教育讲座,广邀全国独中教育体系的董事、校长、行政人员、班导师和教职员,聆听海内外专家分享性骚扰或性暴力的防治教育。有关学者亦将讲解学校应对相关事件的通报机制、处理流程、责任归属与政策方针,并结合案例与经验分享、保护机制、支持网络及预防措施。讲座上亦将交流制度文化和提出行动建议,并反思数位责任与媒体素养,以培育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
与此同时,我们已数次召开相关专业人员的紧急会议,借鉴海内外教育机构的文献,制定有关事件的处理流程,涵盖投报渠道、权责划分、调查程序、分流监管、惩处方式、申诉机制及支持系统等,以在近期内提供各校参照处理。
此外,在教师培训方面,董总每年举办的新手教师培训课程均纳入性别平等教育及教师伦理等内容,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教师们的性别平等意识以及职业伦理操守。同时,在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方面,董总所编写独中教材已经将相关内容纳入课纲中,特别是初中公民、辅导活动以及高中通识科均设有相关教学单元。其他科目如马来文、华文、历史及经济学等,亦编入探讨性别平等之选文和案例。
是次事件并非独中特有,类似案例在政府学校与职场中亦时有发生,例如2021年,时年17岁的巫裔女中学生艾茵揭发男教师开 “强奸玩笑” 的事件便是典型案例之一。日前也有报导指士姑来丽宁镇一所国小的47岁男教师,因涉嫌对3名9岁女生进行肢体性骚扰,而遭警方扣查。
这些事件反映出本地社会仍受根深蒂固的父权主义影响,性别平等意识薄弱,不少人更将男性对女性的性支配与剥削视为男性威权的展现,并加以合理化。我们冀望透过教育和制度的双重推动,致力消除校园的性别迷思、偏差和歧视,积极营造性别友善环境,彻底杜绝校园权势侵害和骚扰劣行。
我们也呼吁政府正视有关问题,聆听近期来自社会各界,包括代议士、评论人、专家学者、社团领袖、妇女组织、青年团体等所表达的民意和诉求,实质加强立法、修法与执法力度,在各领域落实性别保护的治理机制,遏止任何性别暴力事件,并将其列为严重的刑事罪。
教育部除了加强贯彻2023年所发出的性侵及性骚扰指南外,也应该根据国际标准,在各级学校全面落实性教育,甚至将其适用对象进一步扩大至教师与家长,而不仅限于学生。政府务必调动国家资源,果断推行全民数码素养教育和性教育,才能起到整体警醒的作用,保护所有国民免于类似威胁与创伤。
最后,我们吁请各界携手合作,共同致力推动校园性别平等教育,并促成制度改革,将近期这一连串令人痛心的不幸事件,转化为社会集体学习的起点和深刻反思的契机。唯有共同纠错补漏,方能提升校园整体的性别意识,打造真正安全、友善、尊重每一位孩子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