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 | 最新消息, 联合文告
董总文告
2025年6月24日
不应压缩 STPM 学生升学空间
促纠正制度偏差 保障录取公平
针对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学生在公立大学录取率骤降一事,董总认为这反映出当前大学录取制度存在严重不公与结构性失衡。因此,呼吁内阁介入此事, 督促高等教育部立即检讨与矫正制度偏差,并公告改善方案,确立以学术能力为基础的择优录取机制,方能真正保障高教公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內大学预科班享有高达90%的土著固打制,而公立大学亦优先录取预科班学生,这已严重压缩STPM生的升学空间。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公立大学推行以盈利为导向的 “直接招生制度”(Direct Intake),进一步压缩公立学额,造成STPM生多重边缘化。这种制度失衡现象不仅打击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更违背 “昌明大马” 倡导的公平正义精神。
作为主掌高教发展政策的机关,高教部应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尽速公布STPM、预科班与直接招生的详细录取数据,杜绝黑箱作业,以昭社会公信。同时,也应阐明各入学机制的评选标准与原则,让考生有明确依据,避免因制度偏差、程序不明而被剥夺升学机会。
同时,团结政府亟需全面改革高教,重建以学术水平为本的入学机制,检讨直接招生制度的公平性,抑制公立大学的商品化趋势。此外,应尽快承认独中统考资格,让不同教育体系的学生享有平等竞争机会,真正体现更多元与包容的教育。
教育公平是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呼吁政府正视问题,立即纠正公立大学录取制度偏差,切勿模糊焦点,更不应将制度争议种族化。唯有改革制度、保障公平,才能为国家培才留才,令高教迈向更具竞争力与包容性的未来。
2025年6月21日 | 大会提案, 最新消息
2025年度董总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提案
2025年6月21日
一、 要求政府全面贯彻“昌明大马”治国理念,以多元文化教育精神作为《教育发展蓝图(2026-2035)》的核心原则,推动开放包容且与时俱进的教育政策,保障教育平等与母语教育权利。
案由:新教育发展蓝图的草拟与公共审议日前经已结束,各界无不关注教育部制定蓝图时是否充分纳入各族教育团体的意见。由于团结政府的治国理念强调提倡多元、公正与包容价值,我们呼吁政府在最终定稿中,全面贯彻多元文化教育精神,确保新蓝图以开放包容的原则推动教育政策发展,保障教育平等与母语教育权利,建设多源流并存、促进族群和谐与社会凝聚力的教育体系。与此同时,教育发展蓝图需因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资讯科技发展趋势,纳入相关核心能力培养,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二、 要求高教部在《2026至2035年国家高等教育蓝图》中深入改革,取消固打制,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入学机制,加强监管研究创新,推动高校与产业合作,改善教学环境与设施,加强顶尖大学合作,检讨直接招生制及学费暴涨的弊端、吸引高素质的国际学生,藉此扭转我国高教长期因政策不公、资源分配不均所导致的学术水平低落窘境。
案由:我国高等教育长期面临政策不公与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整体学术水平停滞不前,人才流失严重。新蓝图应正视配额制度不公、文凭承认不平等等结构性问题,唯有通过结构性改革,包括废除族群配额、强化研究与产学合作,才能真正发挥高教作为国家发展中的关键角色。
三、 促请政府制度化公平分配教育资源与拨款,依据社区需求增建各源流学校。
案由:联邦法院于2024年2月裁定华小与淡小使用母语教学符合联邦宪法,此一判决具有标志性意义,重申宪法保障少数族群学习母语的权利,为华淡小依法争取增建学校提供坚实依据。政府理应秉持平等原则,制度化地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与拨款,并依据各地社区需求,增建各源流学校。尤其“10+6”所涵盖的华小增建与搬迁计划自宣布以来已迈入第八年,迄今仅柔佛谢华华小、巴西古当新廊华小、新山培才华小及蒲种培民华小有进展,其余学校仍未全面落实。教育部应尽快拟定具体时间表,加强监督,确保工程尽速完成。
四、 促请政府摒弃政治考量,以学术水平为依据,尽速全面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作为进入国立大学及公共服务机构的录取资格。
案由:华文独中统一课程,包括历史科在内,均依据国家教育课程标准的原则制定。在拟订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独中以教育部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主要参考,并将国语列为必修科目之一,体现对国家宪法及多元教育政策的尊重与实践。多年来,独中为国家各领域培育大量人才,贡献社会。唯有惜才留才,方能有效遏止人才外流,推动国家经济转型与社会和谐。
五、 要求教育部制定全面的师资招聘与培训制度,并取消教师大批调职措施,全面解决师范大学、国民型中学华裔教师、国中华文班、华小及特殊教育等各源流学校师资短缺问题。
案由:教育部应全面掌握各类华校师资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师范大学、国民型中学、国中华文班、华小及特殊教育的教师需求和录取人数的估算,并制定有效的教师调派机制。同时,应强化培训规划,确保毕业师资具备良好专业素养,并检讨现有师范大学的招生制度,提升整体师资人数与水平。
六、 要求政府取消在各源流微型小学推行“复级班计划”,积极支援相关学校,制定并落实提升教育素质的具体方案,确保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与资源。
案由:教育部于2022年杪宣布,延续自2017年实施的复级班政策,规定全国凡全校学生人数少于30人的微型小学,将继续执行复级班制度至2025年。该项政策无视各源流小学的实际差异,统一适用于全国,突显出城乡之间在教育资源分配与发展上的严重失衡。教育不应仅以经济效益作为衡量标准,当局应正视微型小学的结构性挑战,邀请民间教育团体共同研议替代方案,包括重新检讨和废除现行复级班制度,并推动微型学校课程设计、师资配置与永续发展计划,从根本上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保障所有学生平等受教权。
七、 促请政府恢复“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兑现当年承诺,改善其发展困境。
案由:政府必须兑现当年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中学”(SMJK)时所作的承诺。《1996年教育法令》废除“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并将其统一归类为“国民中学”,此举不仅缺乏法律依据,亦违背情理,严重背离当初承诺。政府应尽速修法,恢复“国民型中学”原有的法定地位及名称(SMJK)。此外,国民型中学是在教育法令框架下改制并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全额津贴中学,政府理应承担相应责任,全面解决国民型中学面对的经费短缺、校舍不足及华裔师资比例偏低等问题,确保学生的受教权利不受影响。
八、 要求政府设立独立的教育监察委员会,以监督教育部行使公共权力的运作,提升施政效率,防止滥权弊端。
案由: 团结政府执政后承诺打击贪腐、整肃积弊,致力于树立廉洁文化。鉴此,我们促请政府设立具法定地位的独立教育监察委员会,并规定其向国会负责与提呈年度报告,以保障其独立性。委员会应受理公众针对教育事务提出的申诉,包括管理不当、行政违法、不公歧视、滥用职权、不回应、拒绝提供资讯或无故延误等问题,并据情采取适当行动,从而防止滥权、提升施政品质与行政效率。
九、 促请政府鼓励民间团体参与教育事业,其所得盈余无论对捐赠者或受益单位,均应全面免税。非营利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亦应豁免使用电子发票及缴纳人力资源发展基金(HRDF)。
案由:民间非营利教育机构与社团,长期自愿承担补位角色,弥补国家在教育资源上的不足,协助培育人才,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政府理应肯定其无私付出,并通过免税措施给予实质鼓励,促使其持续投入教育公益。此外,民办教育机构承受沉重经济压力,政府应豁免其使用电子发票及缴纳人力资源发展基金,以纾解财务困难,协助其稳定发展。
2025年6月5日 | 文告与声明, 最新消息, 董总文告
董总文告
2025年6月5日
改革究责彰显转型正义
彻查赵案真相整饬吏治
日前总检察署对赵明福命案重启调查后,以无法证明任何人犯有法律过错,将此案列为“无须跟进”(no futher action, NFA)结案,董总深感失望,并要求政府继续彻查赵案,厘清赵明福的死因,还原事实真相,追究涉案人员的刑责,整饬执法机构,恢复国人对公权力的信任。
赵明福命案发生近16年,真相迄今未明,凶手仍然消遥法外,涉事的执法机构无人问责,官员们讳莫如深,检调单位束手无策,草草结案,已经严重斲丧执法机构在国人的公信力,更让人怀疑团结政府推动政治改革的决心。
检调人员以刑事法典第342条文(非法拘禁)调查赵明福一案,而非刑事法典第302条文(谋杀)或304条文(误杀),这种做法极不合理,也让人无法接受。我们要求政府针对赵明福案以专业、透明的做法重新展开调查,并寻找具公信力的独立人士以及国际机构,协同检调单位着手相关调查工作,避免调查过程出现黑箱作业、官官相护。
民主转型不仅是政党轮替,换人做做看,更重要的是纠正威权统治过往侵害人权的各种制度缺漏,落实转型正义,避免重蹈覆辙,从而深化民主。长期以来,我国执法机构屡传滥权、侵害人权、黑箱作业等弊端,赵案仅是冰山一角。对赵案的彻查,将显示团结政府是否有决心,遏止执法人员歪风,整顿澄清吏治,成就昌明大马的施政。
于此同时,我们要求政府检讨反贪污委员会首席专员阿占巴基的续聘案,并建立检调机构人事任命与罢免的透明、独立机制以及赋予国会相关人事审查权;成立“警察独立投诉与行为不检委员会”(IPCMC),确保执法人员的廉正执行公务;签署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落实国内人权保障等改革措施。
2025年6月2日 | 文告与声明, 最新消息, 董总文告
董总文告
2025年6月2日
反对变更预科班录取标准
吁教部扩大学额纠正错误
董总反对教育部将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的A-等级排除在大学预科班(Matrikulasi)自动录取资格之外,认为这项新标准不仅影响优秀学生权益,亦损害政府诚信与制度公平,因此呼吁当局聆听公民社会意见,迅速纠正当前政策错误,扩大录取学额。
这项不当调整,显然违背首相安华多次公开表达的教育理念:所有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都不应被制度性排除在国家教育资源之外。首相去年已郑重承诺,所有考获10A或以上者,将自动获得大学预科班录取资格,如今却遭片面推翻,斫伤政府诚信,确实有必要彻底检讨并予纠正。
我们坚决反对教育部以“学额竞争”或“资源有限”为由,剥夺优秀学生的升学机会。在国家整体预算中,扩大学额以纳入所有考获10A(含A-)学生所需的开支微不足道,政府理应本着爱惜人才的原则,作为优先施政方向,提升制度的包容与公平,合理分配资源投入教育发展。有鉴于此,政府应撤回决定,恢复原有承诺,即所有考获10A(不分A+、A、A-)者皆应获自动录取资格,不得另设技术性排除门槛。
大学预科班一直以来实行“90%土著、10%非土著”的招生固打制度,严重违背公平原则,剥夺非土著学生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教育是全民的基本权利,应依据学术能力与实际表现遴选;任何以族群为唯一标准、以配额为导向的入学政策,都是对学生应有权利的侵犯。多年来不少表现优异的非土著学生,尤其来自中低收入家庭者,因而被拒于门外,导致升学机会受限。这种结构性不公,无助于国家人力资源的全面发展,亦影响社会和谐与团结。
教育乃强国之本,教育部預算历来为国家总预算最大佔比,理应带头实践“以教育促公平”的理念。不过,近年来屡次在考试制度、课程安排及升学录取等关键环节改弦易辙,常令学生、家长及学校措手不及。如此朝令夕改,惟恐削弱国人对教育制度的信心。
任何涉及学生权益的重要政策,须经全面审慎考量、公开说明与合理过度。当局仓促更改录取规定,缺乏透明程序,一纸通令已冲击不少优秀学生的升学希望。我们呼吁各界持续监督此事,并促请当局谨记“昌明大马”理念,以更开明、公正与前瞻的态度,制定符合全民利益的教育政策。
2025年4月25日 | 文告与声明, 最新消息, 董总文告
董总文告
2025年4月25日
检讨国旗误植事件
理性看待勿蹈覆辙
近日大马教育文凭(SPM)成绩分析报告中误植国旗插图,再次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审查,以及媒体内容品质把关推上舆论焦点。从星洲日报、光华日报到教育部接连出现类似疏失,引发社会热议。
面对接二连三的错误,我们理解社会期望公部门与媒体必须展现更高的专业与审慎态度。然而,任何错误发生后,若能勇于承认、迅速修正、检讨制度并防止重演,也正体现出负责任与进步的态度。董总在此呼吁各界应以理性的眼光,从事件中汲取教训,迈向更成熟的公共讨论。
无论教育部或媒体机构,这几起国旗插图失误事件,属于专业疏失,虽然非蓄意为之,委实难辞其咎,犯错后已及时纠正及致歉,愿意承担后果,并无推诿卸责或转移焦点。这种承认错误、反躬自省,并勇于弥补过失的负责任态度,值得肯定。
在繁重工作流程及时限压力下,出版与印刷工作难免会出现人为疏漏,这些都是属无心过失。有关方面日后务必从中汲取教训,检讨内部作业流程,建立人工审查机制,切勿完全依赖人工智能生成素材,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任何错误都无法回避问责与承担,惟社会各界需理性看待类似事件,不应刻意泛政治化,甚至无限上纲、鼓弄民粹。当民众情绪说了算,那是民粹;当法律和理性成为基础,那才符合民主精神。唯有不受到民粹激情所惑,不受煽动性的言词挑拨,我国社会才能从上述事件中深刻反思,认真视之为有益社会进步的学习机会。
2025年4月24日 | 文告与声明, 最新消息, 董总文告
董总文告
2025年4月24日
落实校园性平教育
建立性别友善环境
近日,数所独中传出权势性侵案,董总对此高度关注,并向所有受害者表达深切的同情。同时,我们肯定校方对相关事件的积极处理态度,并严厉谴责涉案的加害者!我们深知肩负的教育责任重大,必当严正以待。为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各界务必深刻反思与客观检讨,理性整合各方力量,从制度、文化、教育等层面多管齐下,强化规范并持续深化性别平等意识的建设。
无论是在家庭、校园、职场、社团等各种场合所发生的任何形式之权势性侵,董总坚决秉持零容忍的立场!尤其是在校园环境中,任何受害者都有必要获得及时的保护、协助和辅导,以避免其在寻求司法救济的过程中遭受二度创伤。个别害群之马的卑劣行径,已使其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教育工作者蒙受不白之冤,更令华社长期支持与努力经营的独中教育背负沉重的污名。
是故,董总已筹划一系列校园性暴力预防教育讲座,广邀全国独中教育体系的董事、校长、行政人员、班导师和教职员,聆听海内外专家分享性骚扰或性暴力的防治教育。有关学者亦将讲解学校应对相关事件的通报机制、处理流程、责任归属与政策方针,并结合案例与经验分享、保护机制、支持网络及预防措施。讲座上亦将交流制度文化和提出行动建议,并反思数位责任与媒体素养,以培育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
与此同时,我们已数次召开相关专业人员的紧急会议,借鉴海内外教育机构的文献,制定有关事件的处理流程,涵盖投报渠道、权责划分、调查程序、分流监管、惩处方式、申诉机制及支持系统等,以在近期内提供各校参照处理。
此外,在教师培训方面,董总每年举办的新手教师培训课程均纳入性别平等教育及教师伦理等内容,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教师们的性别平等意识以及职业伦理操守。同时,在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方面,董总所编写独中教材已经将相关内容纳入课纲中,特别是初中公民、辅导活动以及高中通识科均设有相关教学单元。其他科目如马来文、华文、历史及经济学等,亦编入探讨性别平等之选文和案例。
是次事件并非独中特有,类似案例在政府学校与职场中亦时有发生,例如2021年,时年17岁的巫裔女中学生艾茵揭发男教师开 “强奸玩笑” 的事件便是典型案例之一。日前也有报导指士姑来丽宁镇一所国小的47岁男教师,因涉嫌对3名9岁女生进行肢体性骚扰,而遭警方扣查。
这些事件反映出本地社会仍受根深蒂固的父权主义影响,性别平等意识薄弱,不少人更将男性对女性的性支配与剥削视为男性威权的展现,并加以合理化。我们冀望透过教育和制度的双重推动,致力消除校园的性别迷思、偏差和歧视,积极营造性别友善环境,彻底杜绝校园权势侵害和骚扰劣行。
我们也呼吁政府正视有关问题,聆听近期来自社会各界,包括代议士、评论人、专家学者、社团领袖、妇女组织、青年团体等所表达的民意和诉求,实质加强立法、修法与执法力度,在各领域落实性别保护的治理机制,遏止任何性别暴力事件,并将其列为严重的刑事罪。
教育部除了加强贯彻2023年所发出的性侵及性骚扰指南外,也应该根据国际标准,在各级学校全面落实性教育,甚至将其适用对象进一步扩大至教师与家长,而不仅限于学生。政府务必调动国家资源,果断推行全民数码素养教育和性教育,才能起到整体警醒的作用,保护所有国民免于类似威胁与创伤。
最后,我们吁请各界携手合作,共同致力推动校园性别平等教育,并促成制度改革,将近期这一连串令人痛心的不幸事件,转化为社会集体学习的起点和深刻反思的契机。唯有共同纠错补漏,方能提升校园整体的性别意识,打造真正安全、友善、尊重每一位孩子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