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国旗误植事件  理性看待勿蹈覆辙

检讨国旗误植事件 理性看待勿蹈覆辙

  董总文告

   2025年4月25日

检讨国旗误植事件

理性看待勿蹈覆辙

 

近日大马教育文凭(SPM)成绩分析报告中误植国旗插图,再次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审查,以及媒体内容品质把关推上舆论焦点。从星洲日报、光华日报到教育部接连出现类似疏失,引发社会热议。

 

面对接二连三的错误,我们理解社会期望公部门与媒体必须展现更高的专业与审慎态度。然而,任何错误发生后,若能勇于承认、迅速修正、检讨制度并防止重演,也正体现出负责任与进步的态度。董总在此呼吁各界应以理性的眼光,从事件中汲取教训,迈向更成熟的公共讨论。

 

无论教育部或媒体机构,这几起国旗插图失误事件,属于专业疏失,虽然非蓄意为之,委实难辞其咎,犯错后已及时纠正及致歉,愿意承担后果,并无推诿卸责或转移焦点。这种承认错误、反躬自省,并勇于弥补过失的负责任态度,值得肯定。

 

在繁重工作流程及时限压力下,出版与印刷工作难免会出现人为疏漏,这些都是属无心过失。有关方面日后务必从中汲取教训,检讨内部作业流程,建立人工审查机制,切勿完全依赖人工智能生成素材,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任何错误都无法回避问责与承担,惟社会各界需理性看待类似事件,不应刻意泛政治化,甚至无限上纲、鼓弄民粹。当民众情绪说了算,那是民粹;当法律和理性成为基础,那才符合民主精神。唯有不受到民粹激情所惑,不受煽动性的言词挑拨,我国社会才能从上述事件中深刻反思,认真视之为有益社会进步的学习机会。

落实校园性平教育 建立性别友善环境

董总文告

2025年4月24日

落实校园性平教育

建立性别友善环境

 

近日,数所独中传出权势性侵案,董总对此高度关注,并向所有受害者表达深切的同情。同时,我们肯定校方对相关事件的积极处理态度,并严厉谴责涉案的加害者!我们深知肩负的教育责任重大,必当严正以待。为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各界务必深刻反思与客观检讨,理性整合各方力量,从制度、文化、教育等层面多管齐下,强化规范并持续深化性别平等意识的建设。

 

无论是在家庭、校园、职场、社团等各种场合所发生的任何形式之权势性侵,董总坚决秉持零容忍的立场!尤其是在校园环境中,任何受害者都有必要获得及时的保护、协助和辅导,以避免其在寻求司法救济的过程中遭受二度创伤。个别害群之马的卑劣行径,已使其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教育工作者蒙受不白之冤,更令华社长期支持与努力经营的独中教育背负沉重的污名。

 

是故,董总已筹划一系列校园性暴力预防教育讲座,广邀全国独中教育体系的董事、校长、行政人员、班导师和教职员,聆听海内外专家分享性骚扰或性暴力的防治教育。有关学者亦将讲解学校应对相关事件的通报机制、处理流程、责任归属与政策方针,并结合案例与经验分享、保护机制、支持网络及预防措施。讲座上亦将交流制度文化和提出行动建议,并反思数位责任与媒体素养,以培育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

 

与此同时,我们已数次召开相关专业人员的紧急会议,借鉴海内外教育机构的文献,制定有关事件的处理流程,涵盖投报渠道、权责划分、调查程序、分流监管、惩处方式、申诉机制及支持系统等,以在近期内提供各校参照处理。

 

此外,在教师培训方面,董总每年举办的新手教师培训课程均纳入性别平等教育及教师伦理等内容,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教师们的性别平等意识以及职业伦理操守。同时,在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方面,董总所编写独中教材已经将相关内容纳入课纲中,特别是初中公民、辅导活动以及高中通识科均设有相关教学单元。其他科目如马来文、华文、历史及经济学等,亦编入探讨性别平等之选文和案例。

 

是次事件并非独中特有,类似案例在政府学校与职场中亦时有发生,例如2021年,时年17岁的巫裔女中学生艾茵揭发男教师开 “强奸玩笑” 的事件便是典型案例之一。日前也有报导指士姑来丽宁镇一所国小的47岁男教师,因涉嫌对3名9岁女生进行肢体性骚扰,而遭警方扣查。

 

这些事件反映出本地社会仍受根深蒂固的父权主义影响,性别平等意识薄弱,不少人更将男性对女性的性支配与剥削视为男性威权的展现,并加以合理化。我们冀望透过教育和制度的双重推动,致力消除校园的性别迷思、偏差和歧视,积极营造性别友善环境,彻底杜绝校园权势侵害和骚扰劣行。

 

我们也呼吁政府正视有关问题,聆听近期来自社会各界,包括代议士、评论人、专家学者、社团领袖、妇女组织、青年团体等所表达的民意和诉求,实质加强立法、修法与执法力度,在各领域落实性别保护的治理机制,遏止任何性别暴力事件,并将其列为严重的刑事罪。

 

教育部除了加强贯彻2023年所发出的性侵及性骚扰指南外,也应该根据国际标准,在各级学校全面落实性教育,甚至将其适用对象进一步扩大至教师与家长,而不仅限于学生。政府务必调动国家资源,果断推行全民数码素养教育和性教育,才能起到整体警醒的作用,保护所有国民免于类似威胁与创伤。

 

最后,我们吁请各界携手合作,共同致力推动校园性别平等教育,并促成制度改革,将近期这一连串令人痛心的不幸事件,转化为社会集体学习的起点和深刻反思的契机。唯有共同纠错补漏,方能提升校园整体的性别意识,打造真正安全、友善、尊重每一位孩子的学习环境。

 

检讨国旗误植事件  理性看待勿蹈覆辙

董总正视数码性暴力新挑战 各界须严肃看待深伪照事件

  董总文告

   2025年4月10日

董总正视数码性暴力新挑战

各界须严肃看待深伪照事件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近日疑似有学生利用深伪(deepfake)技术制作,并兜售女同学及校友不雅照片,校方正全力配合警方介入调查,以及采取相应行动。董总高度关注此事,并向受害者致以诚挚慰问。

 

任何涉及学生身心安全与性别暴力的事件,都不应轻忽。尤其当今数码科技迅速发展,学校和社会更须高度敏感,共同防范新型态的网络性暴力。

 

董总对于受害者的遭遇深表遗憾,并与她们同在。我们鼓励受害者勇敢挺身而出,配合警方调查,也呼吁校方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学生权益与安全,确保事件秉公处理。

 

一旦发生类似事件,校方应予严正因应。尤其应有常设“︁危机小组”︁迅速反应,妥善保护受害者,并适时说明事态发展,避免不实资讯扩散。为人师表者亦应不断进修辅导与心理相关知识,关怀学生的心理发展,俾能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适当协助与辅导。

 

社会大众应支持勇于揭发事件的受害者,停止任何形式的责难或指责。她们的勇气应受到嘉许,而非遭受二度伤害。与此同时,任何传播不实资讯或未经核实消息者应受谴责,以免干扰调查进展,亦对事件所涉各方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倘有需要,学校、社福机构和执法部门应迅速启动各项保护与心理辅导机制,确保受害学生的身心安全,协助其度过艰难时刻。同时,事件亦可能对其他学生造成心理影响,学校应安排心理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当照顾与支持。

 

这起事件不仅为校园个案,更是公民社会必须面对的数码时代新挑战。各方唯有通力合作,才能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董总愿与各界携手,深化性别教育与数码素养教育,共同建构一个安全且尊重性别平等的教育环境。

检讨国旗误植事件  理性看待勿蹈覆辙

吁监管马大学费暴涨 勿让高等教育商品化

董总文告

2025年4月9日

吁监管马大学费暴涨

勿让高等教育商品化

 

董总密切关注马来亚大学在2025/26学年大幅调涨直接招生制(Direct Intake)学费一事,并要求高教部正视,采取有效监督措施,保障教育经费充足,避免学费超乎常理,变相私营化国立大学,影响国人对高教发展的信心。

 

高等教育是一国进步的原动力,也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机会。国立大学为提供公共教育而设,是人才的摇篮,不是知识的卖场,其学杂费主要由政府、大学、学生和纳税人负担。马大作为本国顶尖高等学府,在决定大幅调涨学费前,应当公开说明理由,这样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与理解。

 

否则,一旦其余国立大学纷纷跟进,陆续调涨学杂费,受影响的还是广大莘莘学子。届时不但严重破坏高等教育的公共性,还偏离了教育本义,唯恐令高教商品化。因此,绝不能让高昂学费变成学生无力承受之重,更不能变成一道让贫困学生迈不过去的门槛。

 

此次学费巨幅上涨,将加重来自中低收入家庭学生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现有的大学录取制度已导致许多修读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的优秀生,被迫选择学费昂贵的直接招生管道入学。然而,学费骤增将使这些学生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甚至被迫放弃升学机会。

 

这起事件除了暴露直接招生制的弊端,还有不少亟待解答的疑问:预科班、STPM和直接招生这三个类别的录取人数比率,是如何制定的?又根据哪些标准和原则产生?相对于预科班和直接招生制,何以STPM学生的录取人数偏低?这种明显失衡的录取差距,对寒窗苦读多时的考生并不公平,政府为何未及时纠正?

 

2023年国会资料显示,STPM考生被国立大学录取的比例远低于预科班和直接招生制,包括热门科系如医学、法律和牙医,其中药剂甚至仅为个位数。以医学系为例,整体录取1405人,其中预科班占939人,直接招生也高达443人,而仅仅23人以STPM资格进入该科系,突显国立大学录取制度的不公与商业化趋势。(相关数据,引自高教部2024年回复国会议员的书面质询)

 

国内目前已有数以百计的私立大专院校,如今仅有的约二十所国立大学的运作不应向前者看齐,形同变相的私营化发展。反之,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应仿效砂拉越政府,实行免费高教政策,让更多人都有机会享有高等教育。

 

教育与社会资源理应合理分配,政府也须秉持公平正义原则,始为昌明大马的根本之道。若要解决国立大学财务短缺,不该在学生身上动脑筋。政府亟需思索如何扩大高教经费,提升教育品质,提高管理效率,減少浪费公帑。政府每年编列大量教育预算,以2025年财案为例,教育部和高教部各获得641亿和180亿令吉拨款,这些拨款究竟是否用得其所,各大学所获拨款流向和具体使用情况,也应该公开透明、定期公布,这才是政府该做的事。

检讨国旗误植事件  理性看待勿蹈覆辙

华教综合大厦正式动工 为董总永续发展奠基

  董总文告

   2025年4月4日

华教综合大厦正式动工

为董总永续发展奠基

由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于2019年起共同筹划的 “华教综合大厦”,已于本月初架设施工围挡,并正式启动建筑工程,在各方配合下,目前进展顺利。

三机构代表此前已就施工计划完成充分沟通,并已与新纪元大学学院方面透过书信来往或面洽协调。新纪元大学学院的董事会与行政层代表皆认同华教综合大厦的建设计划有利于推动整体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永续发展,并愿意配合这项旨在加强师资培训、深化学术活动、提升统考评阅、落实教育改革、推广文化交流、促进多元共荣等目的的新建设。

董总已针对这项为期十六个月的建筑工程所涉及的施工安全、交通动线、停车规划、物流管理等课题进行周详研议,并与上述各方达成共识,积极采取合理且有效的措施,务求降低对三机构和新院教职员生的日常办公与教学之影响。大楼建竣后,董总亦将制定各个空间的使用规则与办法,以供三机构和新院教职员生,乃至各界友好举办相关活动。

华教综合大厦目前正加紧施工,包括进行推土、搬运、填埋等前期作业,待施工范围清理就绪后,将依计划进度为建筑地基打桩。至于交通动线方面,早已于上个月下旬完成连接草地停车场之斜坡,以便车辆在施工期间有序进出。

为确保施工进展和安全考量,原有入口必须关闭,而现有出口则改为 “双向单线通行”,以利三机构和新院教职员生的日常通勤,以及保障来访人士安全出入。特此提醒所有经过施工范围周边的车辆减速慢行,并注意所有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董总自今年一月下旬宣布华教综合大厦即将动工以来,在短短二个月内已喜获认捐善款逾马币三百多万,反应令人鼓舞。

在筹建华教综合大厦的同时,董总也筹募 “未来教育基金”,以用于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学习环境建设,提升教师的相关技能发展,培养具备未来竞争力的人才,为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恳请各界善长仁翁继续鼎力支持,慷慨解囊,共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让华教广大莘莘学子受益。

 

华教综合大厦本月杪动工  打造学术暨文化交流基地

华教综合大厦本月杪动工 打造学术暨文化交流基地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与

独大教育机构(独大)

联合文告

2025年3月10日

华教综合大厦本月杪动工

打造学术暨文化交流基地

 

董总华教综合大厦历经数年筹备后,目前已完成施工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并即将于2025年3月26日正式动工。有关筹建计划旨在推动我国华文教育运动的永续发展,一旦大厦建竣落成后,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将积极举办各类学术活动、推进华文独立中学教育体系之改革、促进各族之间跨文化交流,戮力为我国多元社会的和谐共荣奉献力量。

 

该建设计划将集中资源,全力以赴增建新的D座大楼,整个建筑工程预计为期16个月。其施工范围不涉及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现有的办公空间,亦不影响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职员生继续使用B座大楼和C座大楼内现有的办公与教学空间。

 

上述施工日期乃根据建筑协议而定,同时已作周全考量,避免工程进度干扰新纪元大学学院即将于4月21日至27日进行的学期考试。待施工范围清整就绪后,紧接着即可于新纪元大学学院假期期间,即4月28日起进行打桩工程。

 

推动华文教育发展 建设综合培训中心

“华教综合大厦” 由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共同筹划,历经多年精心规划,是2019年 “华教新路向” 计划的重要目标之一。该大厦将作为华文教育推广及文化交流的核心基地,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与学术活动场所,包括教师进修与培训、学术研讨会、教育教学工作坊、统考批阅、学生交流与生活营等。

 

与此同时,为因应生成式 AI 的快速发展和技职教育的需求,我们亦需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华文教育的现代化以及产学合作的发展。因此,董总将结合董总华教综合大厦的筹建,启动 “未来教育基金” 筹款计划。该基金旨在支持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学习环境建设,并提升教师的相关专业发展,以培养具备未来竞争力的人才,为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董总衷心感谢“华教新路向”计划的所有发起、联办及协办团体鼎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共襄盛举。与此同时,三机构呼吁所有关心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各界热心人士,继续一路相挺,护航建设工程顺利推进,直至圆满竣工,以惠及莘莘学子和华教工作者。施工期间,董总将妥善规划交通动线和停车位,以降低施工对三机构和新纪元大学学院日常运作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