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大学学院发律师函 阻董总华教综合大厦施工

新纪元大学学院发律师函 阻董总华教综合大厦施工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与

独大教育机构(独大)

联合文告

2023年6月7日

新纪元大学学院发律师函

阻董总华教综合大厦施工

 

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筹划逾四年的 “华教综合大厦”,目前基本完成所有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并已择订于今年6月24日举行动土礼。正当动土礼的筹备工作展开之际,新纪元大学学院竟委托律师于今年5月19日发来律师函,声称董总 “非法侵占 (unlawfully encroach) ” 其土地,并要求董总 “立即停止 (Immediately cease and desist)” 施工,否则将采取法律行动。

 

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对新纪元大学学院发出的律师函深表示惊讶和不解,因为该律师函中所谓的 “非法侵占” 其土地,完全不符事实,企图混淆视听,故有必要就此公开说明原委。

 

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及其在1994年联合筹建的新纪元大学学院毗邻而立,其目前所处的整个地段,原为加影华侨学校原址。上世纪中叶,加影华侨学校因各种阻难而关闭,遂于1978年将有关地段和校产交由加影八大华团组成的 “华侨学校产业受托会” 共同管理,上述地段在1988年由该会转名予独大,以供发展民族教育用途。加影华侨学校产业受托会当年献地予独大,获得各媒体大肆报道,而相关法律文件如地契也明确土地归属独大。因此,作为合法地主的独大,联同董总与教总倡议筹建 “华教综合大厦”,却遭新纪元大学学院委托律师来函指 “非法侵占” 其土地,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事实上,当年独大与董总和教总三机构,为了沿续创办一所高等学府的初衷,早在1991年便将此地段以租约的形式付托给董总全权处理。1994年,为了赓续南洋大学及独立大学未竟之志,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联合创立 “董教总教育中心 (非营利) 有限公司” 以申办新纪元学院,并于1997年在各界支持下获准办学,遂于翌年举行开学典礼。

 

简言之,上述地段的地契和租约,皆有法律文件证明其土地拥有权和使用权。因此,独大为此地段之拥有者,董总是建筑物的业者及此地段的使用及管理者,而新纪元大学学院在此地段的身份,原先就是由三机构所拥有及管理下的使用者。各者在这片土地的身份、关系一目了然,其理至明,不容混淆。

 

必须指出,董教总教育中心 (非营利) 有限公司自1994年创立至2010年期间,其章程规定由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共同主导和管理董事会,三机构各派出五位董事共十五人,再由会员大会选任六位学有专长的个人董事,合计二十一位董事。而自创办以来,当届的董总及教总主席皆自动被推选为该董教总教育中心 (非营利) 有限公司董事会的主席及副主席。然而,经历2013年董总风波后,叶新田和邹寿汉等人便数度修改章程,不仅拒绝退下该董事会的主席及副主席职务以交还给时任董总和教总主席,更变相地私有化董教总教育中心 (非营利) 有限公司,将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的代表权削减至各两位董事共六人,反之将个人董事增加多达二十九人,致使个人董事的人数远远超越三机构的代表人数,导致少数私人掌控华教的公共资产,此举经已违背昔日创办初衷。虽然如今的新院实质上已经被骑劫,但基于民族教育精神,三机构还未向新院收取租金,仍然让新院使用原来的空间。

 

董总、教总和独大在2019年发起筹建 “华教综合大厦”,在原址设立一座用以培训师资、批阅统考试卷、巩固及推广华教、促进文化交流的大楼。从民众到学校、华团、公司企业,各界无不踊跃支持响应,不论募款或工程规划都如火如荼,有序进行,相关建筑图测亦已获加影市议会批准。

 

期间,毗邻的新纪元大学学院于2022年7月8日来函,要求董总在 “华教综合大厦” 内增建4万平方尺的空间供该校作教学用途。就在双方多次商议未有定案之际,新院却在今年2月19日新春活动发表不符合事实之言论,声称双方已达成协议,同意该校兴建高达十二层的 “南大楼”。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数度去函要求对方澄清不果,日前反而接获对方的律师函,要求 “华教综合大厦” 立即停止施工。

 

由于事态严重,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联合召集我国主要华团于5月31日举行 “董总华教综合大厦建设及进展汇报交流会”,向华团汇报及说明事件的演进,在交流环节,获得23个团体一致支持 “华教综合大厦” 按照原定计划动工,三机构深感欣慰并会依据专业程序落实大厦的建设。

吁财案细列各源流学校拨款 支持独中民办大学学院发展

吁财案细列各源流学校拨款 支持独中民办大学学院发展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3年2月25日

吁财案细列各源流学校拨款

支持独中民办大学学院发展

 

首相兼财长安华日前提呈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教育部拨款位列榜首,政府重视教育发展值得肯定。不过,这份财案并未详列各源流学校所获拨款,亦未提及国民型中学、教会学校、华文独中和三所民办大学学院是否受惠,我们对此感到失望。

 

教育部为本次获得最多拨款的部门(552亿令吉),相较于国盟政府去年10月宣布的减少了4亿(556亿令吉),但仍比2022年增加了26亿(526亿令吉)。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各源流学校的维修与提升拨款比前朝公布的11亿减少至9亿令吉后,各源流学校是否公平享有水电费和排污费等行政开销拨款尚未可知。为此,我们要求政府参照2019年和2020年财案,详列国小、华小、淡小、国民型中学、教会学校、全寄宿学校、玛拉初级理科学院、民办宗教学校、独中和民办大学学院(新纪元、南方和韩江传媒)等拨款细节。

 

财案公布兴建的7所新学校中,并没有包括华小和淡小,无疑令人失望。事实上,华小和淡小也是国家教育体系重要一环,无论拨款拨地、增建或迁建,政府有责任按人口与教育需求制度化处理,新财案应当纳入其中,承担建校所需经费和校地,确保早日建竣使用。

 

首相安华的联合政府不应延续国阵和国盟政府的作风,面对各源流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的拨款应秉持公平态度,在接下来的财案辩论阶段公开说明,如何透明化处理拨款,列出各源流学校的维修与提升拨款、建校计划等具体细节。

应从学术角度理性探究统考 吁政府拨款非营利教育机构

董总文告

2023年2月18日

应从学术角度理性探究统考

吁政府拨款非营利教育机构

 

教育部长法丽娜日前在国会答询时表示承认统考并非优先课题,并指该部仅向政府学校与政府资助学校拨款,无义务制度化拨款独中。董总认为教长的言论,既无视非营利教育机构的贡献,亦未就事论事公允看待独中教育和统考课题。

首先,我们有必要提醒当局,中央政府自2019年首次历史性在年度财政预算案编列拨款全国独中,这是政府肯定民间自发协力为国作育英才的德政,不论哪个政党执政,每年财案皆延续至今。如今教长的说法,是否意味着新政府即将重新提呈的2023年度财案,不再拨款华文独中和私立宗教学校等非营利教育机构?

教育部曾于2018年成立统考特委会(PPDUEC),耗时数年收集资料,与专家学者和非政府组织多番研讨,最后撰写成报告。既已投入庞大资源,唯有公布特委会报告,用作继续审议的基础,才是合理负责的做法。

一如STPM、IB与A Level,独中统考同属学术评量,因而承认统考是学术与教育课题,各界理应就事论事,理性探讨,切勿将学术课题政治化或种族化。

独中教育创立至今,旨在形塑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符合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独中课程包括历史科在内,一概遵循国家教育课程标准的方针拟定,并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科课程标准为参考蓝本,同时规定国语为必修科目之一,符合国家宪法、国家原则和多元教育国情。

最后,我们强调包括独中在内的各源流的非营利教育机构,多年来培育无数人才,为国家分担巨额的教育经费,政府理应肯定民间付出,包括编列预算制度化方式拨款,提供半价水电费优惠,给予各项免税或扣税,豁免缴付人力资源发展基金(HRDF)等,以减轻其经济负担,鼓励其继续为国贡献。

理性对话共商教育议题 董总挺新政首重拼经济  

理性对话共商教育议题 董总挺新政首重拼经济

董总文告

2022年11月29日

理性对话共商教育议题

董总挺新政首重拼经济

 

第十五届全国大选后新政府扬帆启航,各界无不翘首企盼,期待首相安华为我国擘划新的发展蓝图。令人遗憾的是,承认统考课题遭到过度渲染与炒作,企图挑起社会矛盾,制造对立纷争。董总谨遵国家元首谕令,支持新政府优先复苏国家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我们理解马来社群的顾虑,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与各界沟通对话,藉此增进理解,建立互信基础,累积共识,理性务实地探讨各项教育议题。

 

董总日前召開的联席会议乃常年会议之一,汇整各属会对教育课题的看法,归纳成有理有据的提案。本次会议共有十一项提案,关心攸关国家盛衰的教育制度,以及各族群与阶层的教育权益,包括成立教育监察委员会、改善城乡差距、制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等。上述提案反映董总长期关注多元平等,保障各族母语教育权利,维护多元文化的一贯立场。我们坚信唯有纠正教育政策偏差,让所有学子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与资源,方能提升国家竞争力。

 

承认统考是学术与教育课题,理应理性探讨,我们呼吁各界勿把统考当成政治筹码,蓄意炒作渲染成族群议题。不论哪个政党执政,董总向来秉持为国培才储才留才的立场,坚持从学术专业角度探究。所有独中课程,包括历史科在内,皆遵循国家教育课程标准的方针拟定,并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科课程标准为参考蓝本,同时规定国语为必修科目之一,符合国家宪法、国家原则和多元教育国情。独中教育核心旨在型塑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符合国际教育发展潮流。统考乃学术评量,一如国内外评量STPM、IB与A Level,并非政治指标,政治人物不得因遂行私利而过度诠释。当然,任何对独中课程的批评指教,我们定当虚心接受,竭诚改进。

 

选后各行各业亟待复苏,我国实已无虚耗的条件。面对各种挑战,董总认同新成立的团结政府应优先落实利民措施,首重善治与廉政,恢复司法独立、废除恶法,解决民生、重振经济,促进理性对话,团结人心,切勿辜负人民所托。

第93次董总各属会联席会议 大会提案

第93次董总各属会联席会议 大会提案

第93次董总各属会联席会议
大会提案

2022年11月25日

 

  1. 基于我国宪法及法令已确立各源流教育体系的法定地位,要求政府尽快拟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指导性文件,确保教育平等与母语教育权利。

案由:

我国是一个拥有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种宗教信仰和多种源流学校并存的国家。这些多元社会特质是我国珍贵的资产和优势。教育法令和政策必须要能体现及符合我国多元社会的特质。因此,政府必须纠正现行的单元化教育政策,尽快制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真正落实多元开放的理念,以促进族群融合与团结。多元文化教育政策需秉持尊重多元、包容差异,致力于平等之原则,积极发展各源流学校,促进各族群的关系与交流,加强社会凝聚力。

 

  1. 基于我国宪法和法令已保障母语教育权利和多源流教育体系,政府有责任制度化公平分配资源和拨款给各源流教育,依社区需求增建各源流学校。

案由:

华小和淡小早在我国独立前已存在,各源流学校一样长期为国栽培人才。吉隆坡和哥打峇鲁高等法庭已宣判华淡小没有违宪,因此任何对华淡小合法性之质疑,既漠视多元社会现实,亦罔顾多源流教育历来的贡献。政府应当秉持平等原则,合理分配资源,制度化增建各源流学校,公平分配教育拨款,提供足够的合格师资等。

 

  1. 促请政府在国会立法成立独立的教育监察委员会,以监督公共权力的运作,贯彻良好施政,加强效率,杜绝滥权和贪污等弊端。

案由:

我们要求政府向国会提呈法案,以立法成立独立的教育监察委员会。委员会须具有法定地位,并向国会负责和提呈年度报告,以确保其独立性。民众可就管理不善、违法行政、不公平、歧视、滥权、不回覆、拒绝提供资讯、不合理的延迟等理由向委员会申诉。

 

  1. 要求政府公平、均衡地分配各级学校的经费、师资、网络设备等,以改善城乡教育差距,提供完善和安全的教育环境。

案由:

我国网上教学资源不足,基层学生难以跨越数码鸿沟,偏乡学校的校舍设备,经常因老旧年久失修,影响师生日常使用便利。不少学校建筑变成危楼,多年前吉华K校老师坠楼并非个案,北大住宿生触电意外毙命后,国立大学设施安全问题再成外界关注焦点。有关当局必须加强管理维护,定期安检维修,改善校舍设备,除了保障校园安全,也有助于稳定偏乡师资,维护教学环境品质。

 

  1. 促请政府尽速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作为进入国立大学和公共服务机构的录取资格。同时也促请政府尽速制定申办华文独中的机制,并予以制度化拨款,以满足需求。

案由:

华文独中多年来为我国各领域培育人才,贡献良多。华文独中统一课程,包括历史科在内,亦遵循国家教育课程标准的方针,拟订课程标准过程中,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科课程标准为参考蓝本,并规定国语为必修科目之一,符合国家宪法、国家原则和多元教育国情。此外,一些城市地区的华文独中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每年出现学生爆满及校地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增建华文独中或兴建华文独中分校以满足需求;而华文独中作为民间办学非盈利教育机构,协助国家栽培大量英才,为国家分担了巨额的教育经费,联邦政府理应编列财政预算以制度化方式拨款独中,以及予以半价的水电费优惠。

 

  1. 要求教育部按照我国多元国情,以不纳入课程与评估标准(DSKP)的形式介绍各族书法艺术,包括爪夷字、中文和淡米尔文书法等内容。

案由:

教育部无视华印社会的疑虑与不满,今年继续在华淡小四、五、六年级马来文科推行爪夷字单元。我们要求搁置华淡小马来文科的爪夷字单元,停止发放调查问卷。当局应沿用或参照2015年至2020年的华淡小五年级马来文课本的呈现方式,以不纳入课程与评估标准(DSKP)的形式介绍各族群书法艺术,包括爪夷字、中文和淡米尔文书法等内容,才符合我国多元社会现实。

 

  1. 要求政府纠正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错误內容,肯定各族群对马来西亚开邦立国的贡献事迹。

案由:

作为学校教材,历史教科书的编撰应当实事求是,各族对这片土地的贡献,理应不分族群给予平等对待,同时必须中肯反映历史原貌,还原历史人物和事件应有的地位。历史教育若过于强调特定族群、文化和宗教,有违我国多元族群文化的国情,不但无法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无法团结各族学生,亦将使到新生代误解历史,不利于国民团结。

 

  1. 要求政府制定完善的师资培训制度,一劳永逸解决华小、国民型中学华裔教师与国中华文班师资不足问题。

案由:

教育部应召集董教总等民间教育团体,重新启动和扩大成立“华小、国民型中学、国中华文班师资特别委员会”,让该委员会充份发挥功能,协助解决华小、国民型中学和国中华文班师资问题,妥善落实其建议方案。教育部除了推出单次招聘计划外,应掌握华小、国民型中学和国中华文班的师资需求,制定有效调派机制,加强培训规划,确保师范毕业者的专业素质,同时,检讨师范学院招聘制度,解决部分科目申请人数过低问题。

 

  1. 促请政府恢复“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履行当年的承诺,改善国民型中学的发展困境。

案由:

政府必须兑现当年对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中学时所许下的各种承诺。《1996年教育法令》已废除 “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将其归为“国民中学”,于法无据、于理不合、于情不通,明显违背当年承诺。政府必须修法,恢复国民型中学使用“SMJK”(Sekolah Menengah Jenis Kebangsaan)的名称。此外,国民型中学是依据教育法令改制而成并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理应获得发展与行政拨款。因此政府有责任解决其经费、校舍不足和华裔师资偏低问题,以保障学生的学习权益和国民型中学特色。

 

  1. 促请政府积极支持非营利的民间团体和教育机构贡献教育事业,其所得盈余一律免税,以及免于缴付人力资源发展基金(HRDF),同时让捐款人或机构享有扣税优惠。

案由:

非营利的民间团体和教育机构,长期以来自愿自发弥补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不足,为国家栽培人才,分担国家财政压力。政府理应肯定民间的无私参与,给予免税或扣税,豁免缴付力资源发展基金,以减轻其经济负担,鼓励它们继续为国贡献。

 

  1. 促请政府为各源流学校制定完善的增建和迁建制度,确保它们公平享有国家教育资源,由政府承担各源流学校建校计划,包括迁建微型学校所需的全部经费和校地,务使顺利完成建校。

案由:

各源流学校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享有行政与发展拨款,政府有责任承担其建校经费和校地。教育部《2013-2025年教育发展蓝图》虽建议以迁校方式处理微型学校课题,惟至今尚未制定迁校机制,亦无拨款拨地让有意搬迁的学校申请,导致微小得自行解决建校经费和校地,难以顺利搬迁。2022年9月,时任副教育部长马汉顺设立“微型华小工委会”,暂时搁置微型学校合并计划后,政府必须深入研讨微小当前面对的问题,制定妥善的解决方案。

董总乐见联合政府成立 冀保障母语教育维护多元根基

董总乐见联合政府成立 冀保障母语教育维护多元根基

董总文告

2022年11月24日

董总乐见联合政府成立

冀保障母语教育维护多元根基

 

我国实现第三次政权和平转移,为民主转型写下崭新一页。董总乐见第十五届大选后的政治僵局落幕,在此祝贺安华出任第十任首相,期许新政府保障母语教育发展,守护多元社会根基。

 

新政府任重道远,内外挑战艰巨,必须迎难破局,让国家重返正轨,凝聚民心。我们希望新成立的联合政府有志一同,致力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着力改善民生,让国人感到新气象、新希望。

 

与此同时,我们也期许新政府落实选举承诺,戮力保障多源流教育体系的发展,维护母语教育的平等权利。唯有认清多元社会现实,贯彻多元开放的施政理念,才能维系社会和谐,长治久安。

 

这是我们对新政府最殷切的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