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2年11月3日
董教总提三大教改诉求
吁候选人公开政策辩论
第十五届国会选举参选登记在即,除了公布竞选纲领外,董教总要求各政治联盟或政党候选人尽速进行公开的政策辩论,阐述执政理念与政策主张,秉持多元、平等、包容的原则,公平合理地分配国家教育资源。同时,呼吁各界踊跃投票,共同决定国家的未来。
马来西亚四年前虽然实现首次政党轮替,却因政局剧变而换了三次政府。威权体制遗绪未除,民主转型受挫,族群政治幽灵萦绕,矛盾分歧待解。多元国情下最迫切的挑战,当属单元与多元之争,民粹右翼時而左右政治风向。我国要向上提升,不能向下沉沦,唯有停止操弄民粹,尊重差异,互相包容、体谅,才能塑造新的政治文化。
民主国家的定期选举是一种政治契约关系,候选人提出政见,允诺当选后兑现竞选支票。不过,选举是拼政绩、立愿景,并非滥开支票,候选人必须提出完整的政策愿景,接受各界检验与质询。为此,我们要求所有政党联盟或政党候选人,进行政策辩论,拿出具体政见论述,让社会尽速回归公众事务的理性思辨。
董教总长期以来提出的教育改革建议与权利诉求亟待落实,我们从全民教育权益的角度,举其萦萦大者,希望朝野政党联盟或政党候选人正视回应,并信守承诺,当选后戮力达成:
一、制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保障各族母语教育
依据马来西亚多元社会特色的国情事实,修订1996年《教育法令》及《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以尊重多元、包容差异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取代不利于各族母语教育存续的单元措施。
修宪增列“母语条款”,积极保障、提倡和推广多元文化,视各族母语为国家重要文化遗产,以及不可剥夺的公民权利,确保各族语言与文化皆受平等的保存与发展。与此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和传播历史原貌,肯定各族群对马来西亚开邦立国的贡献事迹,以促进族群关系,加强社会凝聚,发挥多元优势,推动国家繁荣。
二、保障教育平等权利, 提升国家整体教育素质
按照城乡地区的教育差距,以及有关社区各族人口的数量,依比例原则或实际需求制度化公平分配国家教育资源,保障校园环境安全,维护教学设备质量,完善师资培训调派、全面提升教育素质,整体推进国家实力。
政府应纠正种种沉疴痼疾,力求各族群乃至各阶层的莘莘学子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包括摒弃以“校地拥有权”来给予“政府学校”和“政府资助学校”差别待遇;一视同仁地向所有学校(包括国小、华小、淡小、国民型中学、宗教学校、独中、非营利民办高等学府等)合理拨款;制度化拨地拨款增建或搬迁各源流学校;建立科学且透明的师资培训与调派制度,确保各源流学校的高职和师资具备相关资格;以学术专业角度全面鉴定并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恢复“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并兑诺改善其发展困境;提供税务优惠配套以鼓励民间非营利教育机构的贡献;加强中学公民教育课程中有关多元文化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三、落实教育分权制, 杜绝政治过度介入与滥权
将中央集权的教育权限下放,中央政府制订政策、方针与监督各级教育行政,州政府拥有教育行政与管理权,负责管理州内各类教育机构,县区与学区学校推动在地化教改。
成立具有法定地位的教育监察委员会,并确保其向国会负责与提呈年度报告的独立性,以便有效监督教育部行使公共权力的运作,强化施政效率,防止滥权弊端,以及政治介入所造成的不公与偏差。民众可就管理不善、违法行政、不公平、歧视、滥权、不回覆、拒绝提供资讯、不合理的延迟等理由向委员会申诉。
多元平等乃不可逆之国际潮流,亦是民主国家的核心价值与开放进步的重要指标。作为马来西亚多元国情的政府,务必洞悉国内现实,同时明察世界趋势,视我国各族语言和文化为瑰宝资产,推动母语教育,落实教育平等,提升教改效率,发掘竞争优势,抑制政治过度介入教育事务,让教育回归教育专业,以应对全球挑战,创造全民福祉。
我们吁请各族人民,全力支持任何主张多元文化教育平等的政党阵线以及国州议席候选人,踊跃投票履行公民责任,以期选出一个能为国家带来民主、自由、 廉洁、公平和多元团结的新政府。
2022年10月31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2年10月31日
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师资调派
勿乱派师资影响教学和行政
针对教育部把原定在国小执教“国小华文”(Bahasa Cina Sekolah Kebangsaan, BCSK)和在国中执教“交际华文科”(Bahasa Cina Komunikasi KSSM)的教师,调派到国民型中学和国中执教华文科(Bahasa Cina)的错误举措,董总与教总发表文告,全文如下:
1. 董教总强调,有关被教育部保送到中国高等学府接受交际华语课程,采用第二语文教学法培训的毕业生,完全没有华小、国民型中学和国中的华文科教育背景,也没有SPM华文科资格,没有任何理由被调派到华小、国民型中学和国中执教华文科。教育部错误调派师资的举措,已经严重违背教学应有的实际需求与教育专业的精神,这些被教育部保送到中国高等学府接受交际华语课程,采用第二语文教学法培训的毕业生,被官员胡乱调派到国民型中学执教华文科,事实上已经超出他们的能力,对他们而言也是非常巨大的压力,他们也是无辜的受害者。
2. 董教总对教育部从过去至今一而再、再而三地错派不具华文资格教师或行政人员,扰乱华小、国民型中学和国中的学校行政,表达极大不满。教育部也曾把在教育部师范学院毕业的华小新任教师,错误地调派到国小执教国小华文,这些都是违背基本教育精神与不具专业的行为。
3. 我们严正呼吁教育部不再重犯这类错误,并邀请董教总参与制定决策的过程,以完善师资培训和调派的制度和运作机制。教育部应制定和公布纠正措施,发出明确书面通令或指示,确保官员按照通令或指示,负责地执行正确的师资培训和调派,而且对再犯师资调派错误的官员采取纪律行动以示惩戒,才能贯彻良好施政,取信于民。
2022年10月8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2年10月8日
各源流学校所得不明
要求透明化处理财案
尽管教育部在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成为第二高拨款的部门,但董教总十分失望和遗憾财政部部长东姑扎夫鲁没有详细列明各源流学校所得的拨款。教育部在明年度的预算中一共获得556亿令吉拨款,比2022年的526亿增加了5.59%或30亿令吉,然而财长只明确提及政府明年拨出11亿令吉,以维修各源流学校,包括国民学校、华小、淡小与宗教学校。政府也另外拨出12亿令吉来提升旧学校的建筑物,以确保特别是在沙巴和砂拉越学生的安全。
财长非但没有提及各源流学校所得拨款,也没有提到独中和三所民办非营利大学学院,即新纪元大学学院、南方大学学院和韩江传媒大学学院,以及拉曼理工大学的拨款。此外,政府也没有公布国民型中学和教会学校是否获得拨款,以及各源流学校是否一视同仁地享有水电费和排污费等行政开销的拨款。
2019年及2020年的预算案中,政府详细列明国民小学、华小、国民型中学、教会学校、全寄宿学校、玛拉初级理科学院、和民办宗教学校的维修拨款,让所有人民一目了然。惟,2021年之后的预算案,政府再也没有详细公布以上各类学校的提升和维修拨款。尽管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较后向媒体表示华小维修拨款约9436万令吉,惟我们认为政府没有公布各类学校的拨款明细,以致人民无法检视政府是否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
政府将会在2023年兴建5所新的学校,分别是3所国中和2所国小坐落于砂、沙、登州、雪州及赛城,却没有华淡小,对此我们感到相当失望。教育乃国家兴邦富强之本,国小、华小和淡小都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环,董教总认为,政府有责任依据人口密集的社区和需求制度化增建华淡小。目前有多所新华小和获准搬迁的华小正在兴建或筹划兴建中,董教总也呼吁政府给予拨款,确保这些华小的兴建和搬迁顺利展开,以利国家教育的发展。
此外,对于政府提高学生食物辅助计划的补贴,让低收入家庭学生享有更为优质的食物,董教总表示欢迎和欣慰。事实上,这也是董教总早前向政府提出的建议之一。
当人民的资讯取得不足的时候,容易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以及质疑政府的黑箱作业。因此,我们要求政府除了制度化增建学校和拨款外,也应该公开和透明化各类学校的拨款明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以增进人民对公共事务的了解和监督,同时也促进民主参与。
下星期二起,财政预算案将会进入辩论阶段,因此,董教总促请财长在此阶段解答我们的疑问,详细列出各类学校的维修拨款,同时也需承诺拨款予国民型中学、教会学校、独中、三所民办大学学院和拉曼理工大学,以及让各源流学校享有同等的水电费和排污费等行政开销。
2022年9月23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2年9月23日
1. 董总和教总日前召开联席会议专题讨论微型华小课题,来自全国各州的代表踊跃出席。与会者除了针对教育部早前合并微型华小的建议提出看法,也对微型华小当前所面对的种种挑战和问题,包括建校和迁校等事宜进行讨论。此外,一些州属的代表,也分享了州内微型华小的发展概况。
2. 虽然董教总一直以来都在关注微型华小课题,并进行了许多工作,但为了整合现有的资源,并结合各个州属董联会和教师会的力量,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开展微型华小相关方面的工作,联席会议通过成立“董教总微型华小专案小组”,由董总和教总各派5人组成。专案小组涵盖了不同州属的代表,以便能够进一步了解各地不同的情况,并掌握全面的资讯,为微型华小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探讨,拟定方案,寻求出路,并向教育部提出建言,一劳永逸解决微型华小所面对的种种问题。此外,有鉴于华社对这个课题的高度关注,因此董教总也将一如既往,在适当时刻召开华团会议汇报最新的概况,集思广益,并期待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微型华小的课题可以妥善获得解决。
3. 与此同时,董总和教总联席会议也重申董教总对于微型华小的立场:
(1)坚持华小一所都不能少的大原则。
(2)促请政府制度化增建华小,在有需要的地区拨地拨款兴建华小。
(3)合并微型华小的建议不适宜在全国统一进行,必须依据个案和实际情况的需求来处理,并符合以下条件:
a) 必须获得董事部和学生家长的同意。
b) 不能剥夺孩子接受母语教育的权益。
c) 不能加重父母接送孩子的负担。
d) 微型华小合并后,相关微小的执照必须白纸黑字获得保留,以作为日后迁校用途。
(4)若微型华小申请搬迁,政府必须拨地拨款,确保迁校顺利进行。
2022年8月22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2年8月22日
1. 教育部合并微型华小的计划经媒体报导后,引起华社热议,并纷纷加以反对,相关微型华小的董家教也明确表态拒绝当局合并的建议。作为政府成员党的马华公会总会长兼交通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也在内阁表态反对合并微型华小,与此同时,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亦宣布暂时搁置合并微型学校的计划。这与董教总,乃至广大华社一直以来坚持华小一间都不能少的立场是一致的。
董教总表示,基于华小的特殊情况,教育部在处理微型华小的课题上必须正视华社的看法,特别是必须尊重董事会对管理学校的主权,绝对不能够把董事会排除在外。董教总希望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微型华小的课题可以获得妥善解决。
2. 董教总表示,各源流小学都有微型学校,随着人口迁移、社区经济结构变迁等种种因素,微型学校的数目日益增加。表(一)显示过去20年来(2002-2022年)各源流微型学校数目的演变。事实上,微型学校的问题存在已久,数十年来,政府也针对微型学校的存留和发展作出种种建议,例如《1979年内阁教育报告书》、历年来的大马五年计划书,以及《2001-2010年教育发展蓝图》都曾提出合并微型学校、设立“中心学校计划”或日间寄宿学校来解决微型学校的问题。
教育部在《2013-2025年教育蓝图》中,也提及了微型学校的课题,并提出了搬迁、合并或让学校继续运作直到没有生源的三个建议。董教总认为,在政府没有落实制度化兴建华小前,迁校是解决微型华小没有生源问题较为可行的方案,因此董教总促请教育部公布有关迁校方案的具体情况,但当局一直都没有给予进一步的说明。不过,自《2013-2025年教育蓝图》推行以来,国内一些微型华小陆续接获教育部合并学校的献议。无论如何,有关微型华小的董事会都拒绝合并,再加上董教总的坚决守护和捍卫下,至今这些微型华小都继续运作,没有被合并。
基于华小的发展依然受到单元化教育政策的牵制,而且教育部一直都没有公布合并微型学校的具体详情,因此董教总多年来都反对微型学校合并计划,并坚持华小一间都不能少的大原则,同时也促请教育部制定和公布一个完善和透明的迁校机制,包括拨款拨地让有意搬迁的各源流微型学校作出申请,以解决微型学校没有学生来源的问题。
3. 董教总表示,虽然华小、国小和淡小都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环,各源流学校的地位也明确列入我国各个教育法令,并获得联邦宪法的保障,但在单元化的教育政策下,华小的发展处处受到限制。例如在七、八十年代,一些华小因没有生源而被关闭,但教育部却没有根据华社的需求在华裔人口密集区增建华小,以致华小只有减少而没有增加。无可奈何下,华社唯有设法保住没有学生来源的微型华小,积极展开救校运动,自力更生,出钱出力,把微型华小搬迁到华裔人口密集区,以免华小继续减少,同时也解决华裔人口密集区华小不足的问题。在华社的努力下,自80年代至今,约有60所微型华小进行迁校,以在新的地区重新启用,让更多华裔子弟受惠。
4. 董教总认为,当一所学校因没有生源而必须关闭,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学校没有学生就会自然关闭;而一旦有需求,就必须兴建学校,以提供学生受教育的机会。事实上,就马来社会而言,合并或关闭微型国小并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因为教育部会根据巫裔人口的需求来规划和增建国小。但对华小来说却不是这么一回事,合并微型华小的课题之所以引起华社的议论纷纷和不满,这恰恰反映了政府没有制度化增建新华小,即使是华社退而求其次争取搬迁微型华小也面对重重难关。董教总强调,教育部不能以合并微型国小的思维来看待和处理微型华小的问题,因为在现有单元化教育政策的主导下,华文小学没有获得和国小一样的平等待遇,再加上长期遭受当局许多施政的冲击,以致华社对于教育部的措施都会提高警惕,步步为营,致力于守护华小的健全发展。
5. 董教总长期关注微型华小的发展,并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来掌握微型华小的情况,并向当局提出建议,以解决微型华小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当中所整理和出版的资料就包括了《小型华小问题》、《微型学校问题种种调查报告》、《微型华小复级班调查报告》、《华小建校、迁校和微型华小资料集》和《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增建与迁校资料汇编》等等。这些资讯除了在解决微型华小的问题上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要唤起广大华社关注和了解微型华小的发展概况。
6. 董教总表示,随着华裔生育率降低,华小华裔新生逐年减少已是无可避免的事实。再加上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华小在争取生源方面可说是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和挑战。事实上,面对生源减少不仅仅是微型华小的问题,一些位于城市的华小也因为社区人口老化、年轻华裔家庭往其他新兴发展区迁移,以及商业发展等因素而面对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的困境。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新住宅区或华裔人口密集区面对华小不足的问题。
有鉴于此,除了继续关注微型华小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包括确保学校具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和足够的师资、致力于提升教学素质,以及加强学生学习成效等等,董教总也将与各州董联会、华校教师公会和发展华小工委会等文教团体共同探讨各个地区华小学生人数和学校分布的发展趋势,以根据社区的需求来重新规划华小的发展,确保华小在各方面的发展与时俱进,更具有竞争力,继续成为华社的首选学校。
表(一)2002及2022年各源流小学和微型学校的数目

2022年8月7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2年8月7日
针对教育部最近再次提出合并微型学校的建议,并向列入合并名单的各源流微型小学的学生家长发出“合并学校”的意愿调查,董总与教总(董教总)对此深表关注,并发表文告如下:
(1)董教总表示,据了解,教育部采取三项方案来推行合并微型学校的措施:一、对学生人数少于150人的学校进行实体合并;二、对学生人数少于10人的微型学校进行“非实体合并”;三、逐步停止微型学校的运作,即从一年级开始不录取新生报读。事实上,过去多年来,国内一些微型华小都有陆续接获教育部合并学校的献议,不过,有关微型华小董事部已在第一时间拒绝了合并的建议,因此,目前国内没有微型华小参与合并计划。
(2)董教总表示,合并微型华小的措施对华小影响深远,特别是参与合并的相关微型华小的执照是否会获得保留或被取消,这都是大家必须注意的,尤其是在单元化教育制度的主导下,华小长期面对许多冲击,包括制度化增建华小迟迟没有落实,合并微型华小意味着华小的数目只有减少,却很难增加新华小。有鉴于此,董教总促请接获当局合并学校献议的微型华小董事部拒绝合并微型学校的建议。与此同时,对于教育部没有与相关微型华小董事部商讨,而是直接向学生家长发出“合并学校”的意愿调查,这显然是不尊重和边缘化华小董事部的主权,董教总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3)董教总表示,虽然教育部在《2013-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发展蓝图》中,把搬迁微型学校列为其中一项解决微型学校问题的建议,不过,教育部至今都没有制定搬迁微型学校的机制,包括拨款拨地让有意搬迁的微型学校作出申请,以致一些没有学生来源而要搬迁的微型华小必须自行解决校地和建校经费的问题,无法顺利搬迁。为彰显教育部要解决微型学校问题的决心,董教总吁请教育部公布和制定一个完善和透明的迁校机制,以确保各源流微型学校的搬迁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4)董教总坚持一所华小都不能少的立场,并促请教育部必须马上停止向微型华小的学生家长发出“合并学校”的意愿调查。与此同时,董教总密切关注微型华小合并的措施,并会近日召开会议讨论,包括拟定微型华小的发展方针,以确保华教的永续发展。